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前,《民生周刊》记者从水源地一路北上,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治污、库区移民、沿线水质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解,今年3月7日,全国政协第十二届第三次会议期间,《民生周刊》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原主任张基尧。
南水北调意义深远
《民生周刊》:您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意义何在?
张基尧: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北方受水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人民群众对南水北调工程向往已久。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一是增加北方地区的水资源补给;二是促进受水区的节水和治污;三是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可置换受水区超采地下水及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有利于水生态环境修复和建设。
此外,南水北调的意义,还可以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来解读。例如,增加受水区与调水区的联系;增加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发展;改善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的生活环境及生产条件等。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团拜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充分肯定了南水北调工程在沿线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移民群众的奉献下,在广大建设者的努力下,工程成功实现通水目标。
工程延期 投资增一倍
《民生周刊》:通水工程比預期有所延迟,原因是什么?
张基尧: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阶段,规划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0年通水,在具体实施中有所调整,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资金的筹措。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相比投资增加比较多,增加的资金有政策性的原因,投资结构调整的原因,也有物价的原因,增加的资金从哪里来?既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也不能完全依靠贷款,这经过了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多年的协商,在三峡工程基金基础上建立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二是南水北调工程设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都必须经过规划阶段、项目建设书阶段、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多个前期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南水北调这样的巨型水利工程更是如此。要在1300多公里的线路上,建成上千座跨渠建筑物和枢纽,必须通过多方案的比选、论证,优中选优,这需要做深入的前期工作。由于南水北调前期的这一阶段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有些公路铁路由滞后发展到超前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致使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部分项目必须重新规划设计。三是移民问题。让移民能搬得出,稳得住,还能够逐步致富,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规划做了多次调整,在实施过程中,移民工作要做深做细做到位,这也需要时间。
《民生周刊》:您提到资金问题,当时资金的筹措是不是很困难?
张基尧:总体规划阶段估算是1240亿且全部是政府投资,可研性报告阶段由于政策变化、设计深化及物价等因素增加到2546亿,将近增加一倍,钱从哪儿来,既要保证工程建设资金,又要利用市场机制建立有利于节水治污的受水区沿线用水量与投资相结合的资本金制度,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建立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组建银团,由多家银行为南水北调融资,确实费了很多心血和周折。
节水仍是北方用水根本
《民生周刊》: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张基尧:虽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通水,但是,要实现最初的规划目标还要做出很大的努力。第一,通水以后如何在受水地区限制超采地下水。按照南水北调总体规划,39亿立方米用来弥补地下水超采,15亿立方米用来弥补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通水后如不严格遵循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及可研报告,采取切实可行的地下水控采措施,继续超采地下水,那么南水北调的生态效益目标就无法实现。工程规划的目标就大打折扣,工程效益也难以充分发挥。第二,节水是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南水北调通水的前提是先节水后通水。南水北调补充的水量是在节水基础上补充的,工程规划受水区的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在通水前后,如何通过各种节水措施节约用水,既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目标,也是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要求。所以不能水通了,就敞开利用,形成大通水、大浪费。第三,用水多了,污染也多了,如何把用水和治污结合起来,一边增加用水,一边加大对污染的治理,不能出现大调水、大污染的局面。第四,要理顺工程及水资源管理关系,加强工程的调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尽快开工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
《民生周刊》:对于地下水超采,您有担忧吗?
张基尧:目前,浅层地下水的超采面积已达4.4万平方公里,严重超采的有3400平方公里,深层地下水超采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正因如此,南水北调规划中,用以弥补地下水超采的水量就有39亿立方米。水利部和发改委已经制定了地下水限采规划,明确了限采目标和限采措施,现在的关键是,通水后,受水区各级地方政府是否会按照原来规划的目标来控制超采地下水。如各项措施不能落实,不仅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修复目标难以实现,受水区还将持续出现地面沉降、植被退化、海水入侵等生态问题。
坚决治污 水质安全有保障
《民生周刊》:据《民生周刊》记者调查了解,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前,核心水源仍有污染,神定河等五河治污存在困难,现在情况如何?
张基尧: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丹江口的水质一直是比较好的,进入陶岔中线入水口的水质始终保持在II类标准。
包括神定河在内,有7条经过湖北、河南城市的入河支流,由于城区污染较严重,需要按照一河一策制定污染治理方案,落实河长制,加大投入,从严从实进行治理。 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中,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了《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保护规划》,投资170多亿元对库区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关闭了很多沿线污染企业,加大力度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加强农村垃圾、污水集中处理、面源污染治理,在陕西汉江两岸还实施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生态移民工程。由于采取这一系列措施,丹江口水庫水质一直都保持在II类以上。2013年,我陪同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同志去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调研水污染治理及水源地保护,看到几条污染较重的支流正在采取措施,整治疏通河道,清理污泥垃圾,完善排污管网,全河截断污水入河通道,建立以市长、区长为主的河长责任制,一河一策进行集中治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水体有自净作用,一个水源地的局部污染,不代表整个水体的水质不安全。只要南水北调入水口的水质得到保证,渠道里的水质是可以保证的。当然,对重点河流污染的治理还要抓紧实施,据我了解的情况,在南水北调通水的时候,7条入库支流都不同程度进行了治理,有的已经取得突破性成果。
《民生周刊》:外界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质疑,您怎么看?
张基尧:我们欢迎公众和媒体的质疑,质疑本身就是一种监督。我希望,以后公众和媒体加强对南水北调水质的监督,加强对南水北调工程运行过程中管理的监督,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这个工程才能规划好、建设好、运行好并长期发挥效益。
谋划解决西北水短缺
《民生周刊》:下一步,南水北调工程将进入怎样的阶段?
张基尧:为了更好地解决天津和河北东部地区的用水问题,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应该尽快开工建设。目前,东线虽然只是通水到山东德州,但是,工程规模其实已经具备了向北延伸的条件,如果不继续延伸,实际上,是对工程建设规模的一种浪费。多年来,通过东线水污染的治理,东线水质已经符合国家标准,天津、河北,都急切希望南水北调东线水能够北送,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更早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再者,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既是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空间,又是我国重要的西北屏障。但西北地区土多水少,水资源短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和国家许多重点工业向西部转移,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的矛盾日益加剧。当前,在西部水资源的配置中存在人民群众关注多、解决方案争论多,相关部门、地方分歧多,高层面统一协调少的问题。因此,从提升国家实力、振兴中华民族、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高度出发,我曾建议把我国西部的水资源问题提到国家层面,尽快组织有多部委、多专业专家参加的研究论证,在尊重多年来南水北调西线研究成果,吸纳新的意见建议基础上,明确工作方向和技术路线,快研究,早决策。
(实习生李菁对本文有贡献)
南水北调意义深远
《民生周刊》:您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意义何在?
张基尧: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北方受水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人民群众对南水北调工程向往已久。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一是增加北方地区的水资源补给;二是促进受水区的节水和治污;三是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可置换受水区超采地下水及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有利于水生态环境修复和建设。
此外,南水北调的意义,还可以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来解读。例如,增加受水区与调水区的联系;增加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发展;改善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的生活环境及生产条件等。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团拜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充分肯定了南水北调工程在沿线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移民群众的奉献下,在广大建设者的努力下,工程成功实现通水目标。
工程延期 投资增一倍
《民生周刊》:通水工程比預期有所延迟,原因是什么?
张基尧: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阶段,规划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0年通水,在具体实施中有所调整,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资金的筹措。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相比投资增加比较多,增加的资金有政策性的原因,投资结构调整的原因,也有物价的原因,增加的资金从哪里来?既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也不能完全依靠贷款,这经过了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多年的协商,在三峡工程基金基础上建立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二是南水北调工程设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都必须经过规划阶段、项目建设书阶段、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多个前期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南水北调这样的巨型水利工程更是如此。要在1300多公里的线路上,建成上千座跨渠建筑物和枢纽,必须通过多方案的比选、论证,优中选优,这需要做深入的前期工作。由于南水北调前期的这一阶段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有些公路铁路由滞后发展到超前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致使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部分项目必须重新规划设计。三是移民问题。让移民能搬得出,稳得住,还能够逐步致富,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规划做了多次调整,在实施过程中,移民工作要做深做细做到位,这也需要时间。
《民生周刊》:您提到资金问题,当时资金的筹措是不是很困难?
张基尧:总体规划阶段估算是1240亿且全部是政府投资,可研性报告阶段由于政策变化、设计深化及物价等因素增加到2546亿,将近增加一倍,钱从哪儿来,既要保证工程建设资金,又要利用市场机制建立有利于节水治污的受水区沿线用水量与投资相结合的资本金制度,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建立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组建银团,由多家银行为南水北调融资,确实费了很多心血和周折。
节水仍是北方用水根本
《民生周刊》: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张基尧:虽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通水,但是,要实现最初的规划目标还要做出很大的努力。第一,通水以后如何在受水地区限制超采地下水。按照南水北调总体规划,39亿立方米用来弥补地下水超采,15亿立方米用来弥补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通水后如不严格遵循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及可研报告,采取切实可行的地下水控采措施,继续超采地下水,那么南水北调的生态效益目标就无法实现。工程规划的目标就大打折扣,工程效益也难以充分发挥。第二,节水是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南水北调通水的前提是先节水后通水。南水北调补充的水量是在节水基础上补充的,工程规划受水区的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在通水前后,如何通过各种节水措施节约用水,既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目标,也是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要求。所以不能水通了,就敞开利用,形成大通水、大浪费。第三,用水多了,污染也多了,如何把用水和治污结合起来,一边增加用水,一边加大对污染的治理,不能出现大调水、大污染的局面。第四,要理顺工程及水资源管理关系,加强工程的调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尽快开工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
《民生周刊》:对于地下水超采,您有担忧吗?
张基尧:目前,浅层地下水的超采面积已达4.4万平方公里,严重超采的有3400平方公里,深层地下水超采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正因如此,南水北调规划中,用以弥补地下水超采的水量就有39亿立方米。水利部和发改委已经制定了地下水限采规划,明确了限采目标和限采措施,现在的关键是,通水后,受水区各级地方政府是否会按照原来规划的目标来控制超采地下水。如各项措施不能落实,不仅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修复目标难以实现,受水区还将持续出现地面沉降、植被退化、海水入侵等生态问题。
坚决治污 水质安全有保障
《民生周刊》:据《民生周刊》记者调查了解,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前,核心水源仍有污染,神定河等五河治污存在困难,现在情况如何?
张基尧: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丹江口的水质一直是比较好的,进入陶岔中线入水口的水质始终保持在II类标准。
包括神定河在内,有7条经过湖北、河南城市的入河支流,由于城区污染较严重,需要按照一河一策制定污染治理方案,落实河长制,加大投入,从严从实进行治理。 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中,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了《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保护规划》,投资170多亿元对库区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关闭了很多沿线污染企业,加大力度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加强农村垃圾、污水集中处理、面源污染治理,在陕西汉江两岸还实施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生态移民工程。由于采取这一系列措施,丹江口水庫水质一直都保持在II类以上。2013年,我陪同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同志去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调研水污染治理及水源地保护,看到几条污染较重的支流正在采取措施,整治疏通河道,清理污泥垃圾,完善排污管网,全河截断污水入河通道,建立以市长、区长为主的河长责任制,一河一策进行集中治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水体有自净作用,一个水源地的局部污染,不代表整个水体的水质不安全。只要南水北调入水口的水质得到保证,渠道里的水质是可以保证的。当然,对重点河流污染的治理还要抓紧实施,据我了解的情况,在南水北调通水的时候,7条入库支流都不同程度进行了治理,有的已经取得突破性成果。
《民生周刊》:外界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质疑,您怎么看?
张基尧:我们欢迎公众和媒体的质疑,质疑本身就是一种监督。我希望,以后公众和媒体加强对南水北调水质的监督,加强对南水北调工程运行过程中管理的监督,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这个工程才能规划好、建设好、运行好并长期发挥效益。
谋划解决西北水短缺
《民生周刊》:下一步,南水北调工程将进入怎样的阶段?
张基尧:为了更好地解决天津和河北东部地区的用水问题,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应该尽快开工建设。目前,东线虽然只是通水到山东德州,但是,工程规模其实已经具备了向北延伸的条件,如果不继续延伸,实际上,是对工程建设规模的一种浪费。多年来,通过东线水污染的治理,东线水质已经符合国家标准,天津、河北,都急切希望南水北调东线水能够北送,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更早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再者,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既是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空间,又是我国重要的西北屏障。但西北地区土多水少,水资源短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和国家许多重点工业向西部转移,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的矛盾日益加剧。当前,在西部水资源的配置中存在人民群众关注多、解决方案争论多,相关部门、地方分歧多,高层面统一协调少的问题。因此,从提升国家实力、振兴中华民族、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高度出发,我曾建议把我国西部的水资源问题提到国家层面,尽快组织有多部委、多专业专家参加的研究论证,在尊重多年来南水北调西线研究成果,吸纳新的意见建议基础上,明确工作方向和技术路线,快研究,早决策。
(实习生李菁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