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导入虽短,但在整个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课堂开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教学内容中。文章列举了部分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探寻如何通过课堂导入使师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对话。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导入;微课
一、目前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一线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了形式多样的导入方法,但部分教师在运用课堂导入方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有些教师,并没有使用导入方法。
1.导入与教学内容割裂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会出现“为导入而导入”的现象,对内容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一句话随意带过,只是为课堂增加一个环节。很显然,这样的导入是失败的,也不能划为导入的范畴。当然,教师“用力过猛”也会适得其反,导入的内容缺乏明确性和集中性,不能自然地牵引到学习的内容,会显得生硬繁复。在平时的听课中也会发现,某些教师缺乏对整体文本的解读,脱离单元内容,导入的内容没有针对性,学生在“云雾”里摸不到方向,无法理解教师设计的意图。有针对性的导入,应该立足于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班级设计出别出心裁的导入语。
2.导入时间安排不合理
课堂导入切忌占时过长,时间一般控制在3~5分钟为宜。长篇大论的导入,会变成课堂教学的负担,喧宾夺主。导入即引入,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之间对话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占用课堂较多时间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教师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导入的时间,会出现主要内容讲解不完,拖堂等问题。
3.导入内容缺乏艺术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导入更加注重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倡导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双向互动,有效对话。但就目前的语文课堂而言,导入内容整齐划一,无法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也就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导入应当拓展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除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能传递一些新的知识。教师在设计导入前,应先弄清楚这几个问题:导入有什么功能,导入的思路又是怎样的,可从哪些角度进行创新等。
二、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例谈
于漪老师对导入的认识是这样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节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键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从他的总结中,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导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教师不是音乐家,但同样是艺术家,教学也讲究艺术性,恰恰导入成为艺术教学的开端。笔者选取一些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行分析,“定好调”“弹好琴”。
1.微课导入法
“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由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组成,同时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练习测试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教学资源,它的呈现方式更为丰富。微课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时间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不会占用课堂较多时间,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2)教学资源使用方便。教师制作的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主题鲜明、指向性明确的。教师在这个“主题单元资源包”里放入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相关内容,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微型教学资源的环境。学生在很短时间里,能够汲取课文中的营养。
(3)趣味性创作。微课的课程容量不大,内容简短,因此每位教师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课程研发。微课程服务于教学,辅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这就决定了教师研发的课程一定是自己熟悉及感兴趣的问题。
在讲授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选取重要人物制作系列的微课,介绍一下林黛玉的主要性格特征,并引入人物描写的方法,举出文中对应的例子进行分析。这样的导入就引人入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再如,在讲授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时,教师可以利用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新闻视频制作微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事件的背景。教师再指导学生应该如何描写场景,再与本文的事件场景进行对比,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2.温故知新法
温故知新法,顾名思义就是再次唤起学生已学过的课文知识或已掌握的固有知识,教师再进行整合的导入方法。语文课本上的很多知识点都是互相联系的,新知识是已学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师若在课堂上使用温故知新法,一方面,学生可以温习旧知识,在回顾过程中,也能找到一种习得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有意识为学生描绘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络图,有助于学生在大脑里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授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可联系已学过的文体知识进行导入:
教师:“我们曾经学过《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大家还记得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吗?”
学生:“小说。”
教师:“小说三要素是什么呢?”
学生:“人物、情节、环境。”
教师:“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时,我们重点分析了林黛玉的性格,试试用几个关键词进行概括。”
学生的回答会有所不同,教师加以适当点评即可。
教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四大名著中另一本书的节选片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它们同为小说。人物刻画同样精妙绝伦,让我们来看看林冲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如此一來,学生在回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新课文有了最初的印象。教师讲授新课文时,也有了知识的支撑,便于新课文的讲解。
3.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即充分利用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导入的方法,这一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及时并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可以准确地抓住学生的症结所在,教师对症下药,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一导入方法要求教师要做好前期工作。课前下发预习册,分层设计测试题,有梯度的题目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当然,题目要具有代表性,同时难度不可太大,不然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免弄巧成拙。
如在讲授《归园田居》前,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有梯度的题目,帮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上课时寻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他们的问题,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势进入新课文的学习。
语文课上,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还有悬念导入法、诗词格言导入法、作者背景导人法等。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们会发现,上课有一定技巧的教师,会在课前几分钟“先声夺人”。3~5分钟的导入,看似短小,但在整堂语文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开端就已成功了一半,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有利于随后课程的学习。
导入内容的设计,展现了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同时有着教师独特语言魅力的导入内容。探索出适宜教学的导入模式,可以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为整堂课定好调,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奇妙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怡霞.浅谈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刊),2010(8).
[2]练奕君.高中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综述[J].考试周刊,2010(7).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导入;微课
一、目前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一线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了形式多样的导入方法,但部分教师在运用课堂导入方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有些教师,并没有使用导入方法。
1.导入与教学内容割裂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会出现“为导入而导入”的现象,对内容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一句话随意带过,只是为课堂增加一个环节。很显然,这样的导入是失败的,也不能划为导入的范畴。当然,教师“用力过猛”也会适得其反,导入的内容缺乏明确性和集中性,不能自然地牵引到学习的内容,会显得生硬繁复。在平时的听课中也会发现,某些教师缺乏对整体文本的解读,脱离单元内容,导入的内容没有针对性,学生在“云雾”里摸不到方向,无法理解教师设计的意图。有针对性的导入,应该立足于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班级设计出别出心裁的导入语。
2.导入时间安排不合理
课堂导入切忌占时过长,时间一般控制在3~5分钟为宜。长篇大论的导入,会变成课堂教学的负担,喧宾夺主。导入即引入,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之间对话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占用课堂较多时间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教师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导入的时间,会出现主要内容讲解不完,拖堂等问题。
3.导入内容缺乏艺术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导入更加注重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倡导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双向互动,有效对话。但就目前的语文课堂而言,导入内容整齐划一,无法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也就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导入应当拓展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除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能传递一些新的知识。教师在设计导入前,应先弄清楚这几个问题:导入有什么功能,导入的思路又是怎样的,可从哪些角度进行创新等。
二、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例谈
于漪老师对导入的认识是这样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节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键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从他的总结中,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导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教师不是音乐家,但同样是艺术家,教学也讲究艺术性,恰恰导入成为艺术教学的开端。笔者选取一些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行分析,“定好调”“弹好琴”。
1.微课导入法
“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由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组成,同时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练习测试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教学资源,它的呈现方式更为丰富。微课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时间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不会占用课堂较多时间,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2)教学资源使用方便。教师制作的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主题鲜明、指向性明确的。教师在这个“主题单元资源包”里放入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相关内容,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微型教学资源的环境。学生在很短时间里,能够汲取课文中的营养。
(3)趣味性创作。微课的课程容量不大,内容简短,因此每位教师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课程研发。微课程服务于教学,辅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这就决定了教师研发的课程一定是自己熟悉及感兴趣的问题。
在讲授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选取重要人物制作系列的微课,介绍一下林黛玉的主要性格特征,并引入人物描写的方法,举出文中对应的例子进行分析。这样的导入就引人入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再如,在讲授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时,教师可以利用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新闻视频制作微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事件的背景。教师再指导学生应该如何描写场景,再与本文的事件场景进行对比,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2.温故知新法
温故知新法,顾名思义就是再次唤起学生已学过的课文知识或已掌握的固有知识,教师再进行整合的导入方法。语文课本上的很多知识点都是互相联系的,新知识是已学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师若在课堂上使用温故知新法,一方面,学生可以温习旧知识,在回顾过程中,也能找到一种习得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有意识为学生描绘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络图,有助于学生在大脑里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授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可联系已学过的文体知识进行导入:
教师:“我们曾经学过《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大家还记得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吗?”
学生:“小说。”
教师:“小说三要素是什么呢?”
学生:“人物、情节、环境。”
教师:“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时,我们重点分析了林黛玉的性格,试试用几个关键词进行概括。”
学生的回答会有所不同,教师加以适当点评即可。
教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四大名著中另一本书的节选片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它们同为小说。人物刻画同样精妙绝伦,让我们来看看林冲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如此一來,学生在回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新课文有了最初的印象。教师讲授新课文时,也有了知识的支撑,便于新课文的讲解。
3.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即充分利用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导入的方法,这一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及时并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可以准确地抓住学生的症结所在,教师对症下药,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一导入方法要求教师要做好前期工作。课前下发预习册,分层设计测试题,有梯度的题目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当然,题目要具有代表性,同时难度不可太大,不然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免弄巧成拙。
如在讲授《归园田居》前,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有梯度的题目,帮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上课时寻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他们的问题,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势进入新课文的学习。
语文课上,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还有悬念导入法、诗词格言导入法、作者背景导人法等。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们会发现,上课有一定技巧的教师,会在课前几分钟“先声夺人”。3~5分钟的导入,看似短小,但在整堂语文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开端就已成功了一半,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有利于随后课程的学习。
导入内容的设计,展现了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同时有着教师独特语言魅力的导入内容。探索出适宜教学的导入模式,可以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为整堂课定好调,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奇妙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怡霞.浅谈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刊),2010(8).
[2]练奕君.高中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综述[J].考试周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