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dog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集声、形、文、图、像、动画于一体,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丰富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来参与学习并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的智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明朗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可见,从激发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良好的心态,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能,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心理特征,并结合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巧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通过播放自制录音带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猴王做了三张大小一样的饼,要分给三个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张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小猴甲一块,小猴乙见了说:“太少了,我不要一块,我要两块。”于是猴王就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了八块,分给猴子乙两块,于是猴子乙高兴得手舞足蹈。小猴丙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无奈,猴王只好把第三张饼平均切成十二块,送给小猴丙三块,于是小猴丙心满意足了。听完录音,教师问道:“同学们,它们所分的饼一样多吗?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既满足了小猴的要求,又将饼分得公平合理呢?”学生听了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想讲出正确答案,可是由于所学知识的限制,怎么也讲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教师略带神秘的表情说道:“如果大家能认真地学习这节课,我保证同学们都会解答好这个问题。”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让学生“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油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的个别化教学功能,使计算教学趣味化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基础中的基础。20以内加减法口算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百以内、万以内及多位数加减计算的基础。传统方法是教师每天用口算卡片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既费时又费力,而且练习量小。因为教师要面向全班学生,如仍按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学和训练学生口算能力,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觉得进度慢,不能满足其求知欲;而另一部分又觉得进度快,适应不了,产生不平衡状态。如果利用多媒体计算辅助教学进行口算训练,结果就不一样了。计算机呈现知识内容的速度可以控制,可根据学习实际情况进入下一步学习,而且计算机呈现题目不会相同,避免互相“借阅”,屏幕上配有各种活泼可爱的卡通动画人物传递对错信息和鼓励性的语言,省去了教师大量批改作业的时间,并使学生及时得到反馈以便调整学习进度和理解坡度。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口算练习,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的需求,眼、脑、手并用,为学生的智力充分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借助多媒体将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促进顺向迁移
  教学知识是抽象的,只有变抽象为具体才能便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逻辑方法发现规律,促进学习的顺向迁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例如: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学会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延伸的教学内容。处理好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转化关系,就能使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好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为此,我借助计算机设计一组课件,先计算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面积,通过拉伸变化,计算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这样计算既巩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在不知不觉中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而且在多媒体投影片的抽拉变化中,学生切实感知到长方形是如何转化为正方形的,从而顺利地实现知识的“同化”。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行程问题时,应涉及多个物体的运动,在几个运动物体的方向、时间、速度、路程不断变化的复杂情况下,学生对问题的条件表象很难建立,思维受阻,往往感到束手无策,这时如果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问题条件表象,学生便会一目了然,顺利通过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小冬和小英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而行,小冬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4分钟后相遇,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我设计了一个动态画面的课件,如图所示,每行走1分钟表示两人所走的路程的线段便脱离出来合并在一起排列在上面,经过4分钟相遇走完全程,图中显示:全程为4个(50+40)米。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50+40)×4.由于图象比较直观形象,在大脑中贮存和提取要比文字简单、直接,易于回忆和联想。这样,“速度和”及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清晰而牢固的表象。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增加情趣,又拉近知识点与生活的距离,降低对内容理解的难度,将难点乘机有效突破,从而使学生很快掌握新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态为动态,加深理解,促进思维的发展
  几何知识在小学数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直观教学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其特殊的功效,它可把静态的图形化成动态的演示,把不易看清楚的地方用延伸、平移、展开、旋转、闪烁等方法显示出来,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通过割补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来推导的,制作的课件要力求体现这一动态过程。(1)先出现一个平行四边形。(2)通过“闪烁的高”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剪的时候是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一个图形便被剪成了两个部分。(3)小三角形闪烁说明要移动它。(4)设定一个平移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将小三角形平移的过程。(5)再变换高的位置继续上述步骤,使学生看到沿任何一条高剪开都可以,以此开拓学生的思路。在制作中,每一步加入显示等待,便于教师在操作中插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能有效地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并且突出教学重点,化难为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氮、磷作为海洋环境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生源要素,是目前进行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氮、磷含量和分布能够不同程度的影响沉积物-水界面之间的循环过程。探究表层沉积物理化性质,氮磷元素赋存形态、分布特征、污染程度,有助于了解近岸水体生态环境状况,保持水域生态健康。本文以昌黎海洋生态监控区表层沉积物19个采样点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提取法具体分析了沉积物中氮、磷各个赋存形态的含量和
学位
泥河湾盆地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分布区之一,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连贯,文化类型和内涵丰富,在史前人类文明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目前泥河湾盆地的人类考古学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而对新石器时代遗址研究较少,尤其是利用新的技术方法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的地理环境方面极为薄弱。本文在河北省“东方人类探源工程——泥河湾人类起源、环境及地质背景研究”项目的支
学位
随着我国区域旅游的发展,旅游活动日益大众化、常态化、一体化,旅游者对以区域为目的地的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我国区域旅游公共服务还存在服务不够规范,结构不
在我国洪灾属于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及经济损失大等特征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洪灾经济损失进行科学有效的估算是必要的。但是近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效率的高低对数学教学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把握最佳提问的时机,如何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等,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一、提问要具有开放性  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具体来讲就是问题的设置和答案的组织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师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多元化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