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阅读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例题、训练题目等。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制定阅读目标,确保学生阅读内化过程顺利进行,并从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数学理论解读中,形成数学认知体系,最终实现数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材 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64
数学教材阅读是数学学习的第一步,但是小学生阅读能力还不够成熟,自觉阅读数学的习惯也没有养成,特别是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欠缺,导致对数学教材理解存在短板,严重阻碍数学学习的进程。数学阅读内容比较广泛,包含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例题、训练题目等。只有掌握数学教材阅读理性诉求,采用适合的阅读方法,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理认知。
一、阅读概念,理清内涵外延
数学概念众多,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含义,对概念进行文字表述,形成内化认知,这是数学学习的最基本方式。在概念阅读中,要根据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要从概念解析中找到实际应用的实例实物,不仅要能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要明晰相近概念的区别和适用范围,用数学语言来解读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本质属性的思想形式。“三角形”这一节的内容,涉及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有角、底边、高,以及三角形分类、内角和、特殊三角形等。为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充分理解这些概念,我给学生提示:“三角形自然有三个角、三条边,这些角和边有什么特点呢?三角形的角有大小,按照什么标准来划分呢?三角形内角和为什么一定等于180°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问题都在教材里有说明。同学们需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才能找到相关介绍,试着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在检查学生掌握概念情况时,我还让学生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来诠释概念,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概念内化水平。
这个阅读指导提出了阅读需要解决的问题,概念解读针对性很强,学生需要对概念进行认真阅读消化,充分掌握其内涵和外延,才能将相关概念进行转述。
二、阅读定理,注意条件应用
数学的定理公式是数学认知的方法总结,要在理解基础上才能识记定理公式,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各种条件的具体应用,掌握内在逻辑关系,弄清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在探知定理公式证明途径和方法时,不仅要弄清正面推导,还要明白反向推演,注意联系类似定理,对照教材进行分析比对,形成定理公式认知的融会贯通;要注意各种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全面深入定理和公式,才能在实际数理问题解决中进行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数学定理公式有很多,而且有些定理类的内容还呈现隐形性,阅读时要注意挖掘其定理性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节,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很多特点都属于定理公式的范畴,教师需要给学生以阅读提示:“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邻角和等于180°,平行四边形有两个不相等的高,等等。同学们在阅读相关内容时,不仅要从教材里找相关解读,还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通过动手操作,用实践体验印证相关定理和公式。”
定理和公式体现各种条件的实际关联和应用,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要掌握这些条件的关联度,这样才能将公式定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工具。教师在进行相关阅读引导时,要先对相关定理公式进行“点将”,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对定理公式进行演绎推理,促使学生自然认知。
三、阅读题目,找到等量关系
阅读数学题目是建立在掌握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基础之上的,要注意题目中各种条件的实际应用,厘清条件等量关系,确定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论运用,找到运用数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数学题目阅读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提醒学生阅读注意事项。
数学题目分为不同表现形式,不管是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还是计算题、应用题,都包含一定的等量关系,只有理顺这些等量关系,才能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字母表示数”时,我列举这样一道例题:“小明的身高为x厘米,小刚比小明高12厘米,小刚比小强矮3厘米,三人的平均身高为多少?”很多学生看完题目十分茫然,于是我进行阅读引导:“要求平均身高,首先要知道三个人的身高总和,而要掌握三个人的身高总和,自然要知道每一个人的身高。”学生听我这样一说,很快就掌握了要领,顺利找到解题思路。
学生常常会被复杂应用题给难住,原因很明显,就是对应用题各个等量关系搞不清楚,对各个条件存在前提没有理顺。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先将解题思路进行倒推,让学生找到方向,从而突破难点。
朱熹在谈及阅读时这样认为:“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数学教材阅读正需要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闻一知十,在实践中融会贯通,自然能够实现数学学习目标。为此,教师要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时,给予方法指导和阅读方向校正。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限,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制定阅读目标,确保学生阅读内化过程顺利进行,并从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数学理论解读中,形成数学认知体系,最终实现数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责编 金 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材 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64
数学教材阅读是数学学习的第一步,但是小学生阅读能力还不够成熟,自觉阅读数学的习惯也没有养成,特别是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欠缺,导致对数学教材理解存在短板,严重阻碍数学学习的进程。数学阅读内容比较广泛,包含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例题、训练题目等。只有掌握数学教材阅读理性诉求,采用适合的阅读方法,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理认知。
一、阅读概念,理清内涵外延
数学概念众多,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含义,对概念进行文字表述,形成内化认知,这是数学学习的最基本方式。在概念阅读中,要根据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要从概念解析中找到实际应用的实例实物,不仅要能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要明晰相近概念的区别和适用范围,用数学语言来解读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本质属性的思想形式。“三角形”这一节的内容,涉及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有角、底边、高,以及三角形分类、内角和、特殊三角形等。为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充分理解这些概念,我给学生提示:“三角形自然有三个角、三条边,这些角和边有什么特点呢?三角形的角有大小,按照什么标准来划分呢?三角形内角和为什么一定等于180°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问题都在教材里有说明。同学们需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才能找到相关介绍,试着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在检查学生掌握概念情况时,我还让学生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来诠释概念,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概念内化水平。
这个阅读指导提出了阅读需要解决的问题,概念解读针对性很强,学生需要对概念进行认真阅读消化,充分掌握其内涵和外延,才能将相关概念进行转述。
二、阅读定理,注意条件应用
数学的定理公式是数学认知的方法总结,要在理解基础上才能识记定理公式,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各种条件的具体应用,掌握内在逻辑关系,弄清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在探知定理公式证明途径和方法时,不仅要弄清正面推导,还要明白反向推演,注意联系类似定理,对照教材进行分析比对,形成定理公式认知的融会贯通;要注意各种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全面深入定理和公式,才能在实际数理问题解决中进行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数学定理公式有很多,而且有些定理类的内容还呈现隐形性,阅读时要注意挖掘其定理性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节,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很多特点都属于定理公式的范畴,教师需要给学生以阅读提示:“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邻角和等于180°,平行四边形有两个不相等的高,等等。同学们在阅读相关内容时,不仅要从教材里找相关解读,还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通过动手操作,用实践体验印证相关定理和公式。”
定理和公式体现各种条件的实际关联和应用,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要掌握这些条件的关联度,这样才能将公式定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工具。教师在进行相关阅读引导时,要先对相关定理公式进行“点将”,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对定理公式进行演绎推理,促使学生自然认知。
三、阅读题目,找到等量关系
阅读数学题目是建立在掌握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基础之上的,要注意题目中各种条件的实际应用,厘清条件等量关系,确定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论运用,找到运用数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数学题目阅读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提醒学生阅读注意事项。
数学题目分为不同表现形式,不管是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还是计算题、应用题,都包含一定的等量关系,只有理顺这些等量关系,才能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字母表示数”时,我列举这样一道例题:“小明的身高为x厘米,小刚比小明高12厘米,小刚比小强矮3厘米,三人的平均身高为多少?”很多学生看完题目十分茫然,于是我进行阅读引导:“要求平均身高,首先要知道三个人的身高总和,而要掌握三个人的身高总和,自然要知道每一个人的身高。”学生听我这样一说,很快就掌握了要领,顺利找到解题思路。
学生常常会被复杂应用题给难住,原因很明显,就是对应用题各个等量关系搞不清楚,对各个条件存在前提没有理顺。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先将解题思路进行倒推,让学生找到方向,从而突破难点。
朱熹在谈及阅读时这样认为:“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数学教材阅读正需要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闻一知十,在实践中融会贯通,自然能够实现数学学习目标。为此,教师要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时,给予方法指导和阅读方向校正。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限,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制定阅读目标,确保学生阅读内化过程顺利进行,并从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数学理论解读中,形成数学认知体系,最终实现数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