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在生活中交际,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本质,活动则是交际教学的基本策略与主要途径。小学英语交际教学模式应围绕真实生活,结合学生需要,根据学生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活化教材、活化操练、活化文字,总之,学是为了用,这也是新课改中重要的一点。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上课的一点感受来谈谈在英语教学中的交际化教学。
一、根据学生实际增补语言材料,活化教学内容
教材只是语言学习的依据,受篇幅、课时、学生程度等种种因素影响,教材不可能囊括生活。生活中,孩子是在真实的情景中,在大量的对语言的耳濡目染中自然学习语言。真实生活中的语言是生活的语言,作为用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英语教材受种种因素的制约,是怎样也体现不出主动活泼的真实生活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适当增补语言材料,让语言教学生活化,让课堂生活化。我现在所教的三年级教材中,有关于动物类的单词,而且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favorite animal(最喜欢的动物)。大自然有许多活生生的动物,可书上只有八个动物单词,显然距丰富多彩的真实生活很远,妨碍了部分学生的表达需要。为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可根据某些英语学得好的学生,增加dragon(龙),lion(狮子),cow(牛),horse(马)等单词,这样也就打破了教材的局限,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表情达意,学生的语言学习也不再是机械的鹦鹉学舌,言不由衷,而是紧帖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因而学也轻松、记也扎实、用也贴切。
二、结合生活实际组织语言操练,活化文字为语言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生活中人们的交际离不开听与说,在听与说的过程中,交际的情景,双方的神情、动作都起到一定的传递信息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语言环境,结合体态表情、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那种从书本到黑板,再从黑板到练习本的教学纯属文字搬家;教师捧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也绝不是语言教学。
英语课堂本身就是最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课前放一首英语歌曲,师生间的问候、谈谈天气,教学过程中课堂用语的使用等,都是活化了的语言。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一个生动、多样的语言环境,促使他们更加灵活的学习。如下课时不必总说“Goodbye”,可变换方式,若在中午可说:“It’s time for lunch.Good appetite!”(吃午饭的时间到了,祝大家好胃口!)。周末可以说:“See you next week.Enjoy yourselves!”(周一见,祝大家周末快乐!)等。这些生活中的素材信手拈来为语言教学增添了真实性,文字材料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活化为真实的语言。
三、创设情景开展语言活动,活化语言操练为交际。语言是一种技能,而操练则是获得技能的唯一途径与方法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多样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把语言、感情融为一体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活化语言操练为交际。创设的情境可分为:生活会话,课文导入、扩展,课文结局的延伸等。生活会话情境的创设是随处可见的:在教授家庭成员时,可以让学生把家里的全家福照片拿来,让他们分别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并且可以让他们扩展一下这些人分别有什么爱好。操练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语言训练的量,更要注意操练质量,通过操练形式与方法的改变来提高语言操练的效果。英语教师要善于组织语言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游、演、唱、画,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从感知理解语言到掌握运用语言,通过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生活活泼、灵活多样来带动学生对新的语言结构、功能的认知,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自由交际。
四、采取相应的对策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间交往的频繁、中国加入WTO 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对于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更加迫切。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那么,怎么才能不断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交际能力呢?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首先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教学中,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有意识的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比如:中西节日的异同,饮食文化的差异,日常问候用语等。
2.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报刊、杂志、电影等,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音像,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或是利用因特网,从中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
总之,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言教学必须与交际训练同步进行。从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起,就组织结构化的活动教学,并以此原则贯穿教学全过程,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不仅学到语言,他们还将最终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梁村学校 716000)
一、根据学生实际增补语言材料,活化教学内容
教材只是语言学习的依据,受篇幅、课时、学生程度等种种因素影响,教材不可能囊括生活。生活中,孩子是在真实的情景中,在大量的对语言的耳濡目染中自然学习语言。真实生活中的语言是生活的语言,作为用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英语教材受种种因素的制约,是怎样也体现不出主动活泼的真实生活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适当增补语言材料,让语言教学生活化,让课堂生活化。我现在所教的三年级教材中,有关于动物类的单词,而且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favorite animal(最喜欢的动物)。大自然有许多活生生的动物,可书上只有八个动物单词,显然距丰富多彩的真实生活很远,妨碍了部分学生的表达需要。为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可根据某些英语学得好的学生,增加dragon(龙),lion(狮子),cow(牛),horse(马)等单词,这样也就打破了教材的局限,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表情达意,学生的语言学习也不再是机械的鹦鹉学舌,言不由衷,而是紧帖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因而学也轻松、记也扎实、用也贴切。
二、结合生活实际组织语言操练,活化文字为语言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生活中人们的交际离不开听与说,在听与说的过程中,交际的情景,双方的神情、动作都起到一定的传递信息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语言环境,结合体态表情、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那种从书本到黑板,再从黑板到练习本的教学纯属文字搬家;教师捧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也绝不是语言教学。
英语课堂本身就是最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课前放一首英语歌曲,师生间的问候、谈谈天气,教学过程中课堂用语的使用等,都是活化了的语言。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一个生动、多样的语言环境,促使他们更加灵活的学习。如下课时不必总说“Goodbye”,可变换方式,若在中午可说:“It’s time for lunch.Good appetite!”(吃午饭的时间到了,祝大家好胃口!)。周末可以说:“See you next week.Enjoy yourselves!”(周一见,祝大家周末快乐!)等。这些生活中的素材信手拈来为语言教学增添了真实性,文字材料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活化为真实的语言。
三、创设情景开展语言活动,活化语言操练为交际。语言是一种技能,而操练则是获得技能的唯一途径与方法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多样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把语言、感情融为一体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活化语言操练为交际。创设的情境可分为:生活会话,课文导入、扩展,课文结局的延伸等。生活会话情境的创设是随处可见的:在教授家庭成员时,可以让学生把家里的全家福照片拿来,让他们分别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并且可以让他们扩展一下这些人分别有什么爱好。操练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语言训练的量,更要注意操练质量,通过操练形式与方法的改变来提高语言操练的效果。英语教师要善于组织语言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游、演、唱、画,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从感知理解语言到掌握运用语言,通过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生活活泼、灵活多样来带动学生对新的语言结构、功能的认知,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自由交际。
四、采取相应的对策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间交往的频繁、中国加入WTO 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对于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更加迫切。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那么,怎么才能不断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交际能力呢?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首先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教学中,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有意识的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比如:中西节日的异同,饮食文化的差异,日常问候用语等。
2.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报刊、杂志、电影等,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音像,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或是利用因特网,从中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
总之,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言教学必须与交际训练同步进行。从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起,就组织结构化的活动教学,并以此原则贯穿教学全过程,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不仅学到语言,他们还将最终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梁村学校 7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