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杨万里,做人做学问的楷模人物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本是我们每个人学习母语、认识文学的第一个桥梁,古诗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书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奇崛瑰丽的诗篇,体会到激昂慷慨或多愁善感的情愫。我们不妨顺着课本的脉络,走近诗词和诗人,多个角度去体味文学。本期我们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南宋诗人杨万里“正心诚意”的一生,也和蒙曼女士商榷一下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解读。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名句,也是我们的启蒙诗之一。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共选取了两百来首古诗词,其中杨万里有《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稚子弄冰》《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五首,对比第一梯队的李白(十四首)、杜甫(十一首)、苏轼(十首)差得多,但在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能有五首代表作,也足见杨万里文学地位之超然了。
  历史上的杨万里在做人、做学问、做官等方面都堪称楷模,尤其在诗遭遇穷途的宋代开创了一个作诗的流派“诚斋体”。按照王水照先生的说法,“杨万里的身份,主要有三个,一是勤政爱民的爱国名臣,二是卓有建树的理学家,三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有关键意义的大诗人”。

钱钟书眼里的诗歌枢纽


  据考证,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流传下来的有四千多首,其中绝大部分取材于随手可见的身边事物,要么是眼前景物的所见即所得,要么是一个场景的快速定格,好似掌握了孙悟空的定身法,举手投足间就把一个景象呈现在了几句诗里面。
  今天读来浅显直白的文字,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却有着石破天惊一般的勇气才能创作出来。
  他道法自然的诗歌理念也不是与生俱来的。
  杨万里1127年出生于江西吉水,这一年宋朝刚经历了奇耻大辱的“靖康之变”,康王赵构在商丘仓猝即位,经过几年的节节败退与自降身份的合议,宋室最终定都杭州,开启了南宋苟安的时代。
  杨万里成长的年代,正是南宋朝廷与金签订和约,过着“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自我陶醉的生活。但战乱之后民生凋敝,金宋边境的战争威胁,岳飞等主战派的被戮,南宋社会氛围沉闷压抑,文化自然也就不会迸发出光彩了。此时的诗坛流行的就是寻章摘句佶屈聱牙的“江西诗派”。在林庚先生看来,诗到了宋代就老化了,“诗坛已无力开创自己新的流派,于是终于走上了摹仿和程式化的道路”。统治两宋诗坛几十年的江西诗派堪称代表。
  江西诗派是文学史上第一个被明确命名的诗歌流派,得名于两宋之交的诗人吕本中的画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这幅画勾勒了当时诗坛一些人物,以江西籍的北宋文学家黄庭坚为核心,他们在创作上以杜甫为祖,讲究“以故为新”,追求“无一字无来历”。这种理念很难简单评价好与不好,历史地看,他们的理念可以视作欧阳修以来努力对抗唐音的一部分,属于宋调,对文学理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到后期,却让诗坛的空气日趋凝固,老学究式地醉心于“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写出来的东西越来越晦涩艰深,严重脱离了社会发展,显得暮气沉沉。
  历史的巧妙之处在于,向来不缺革新的勇士。杨万里早年也是江西诗派的狂热追随者,后来发现创作进入了死胡同,三十六岁那年,杨万里突然顿悟,“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诚斋荆溪集序》)”,转而学习王安石和晚唐诗人。再后来,有了更为大开大合的彻悟,烧了上千首学江西派的诗以后,那个观察自然取法自然的杨万里闪耀人间,由此诞生了“诚斋体”。对于自然,他观察得细致,领会得深刻,描写得生动,信手拈来就是一首诗,以课本中的五首诗来说,《小池》中蜻蜓立小荷,《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捉蝴蝶,《稚子弄冰》的一连串的动作、声音描写定格生活画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层叠铺开的西湖风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以群山万壑比兴人生,无不践行着“山中物物是诗题”的创作理念,以至于他的晚辈姜夔有“处处山川怕见君”的戏言。宋诗有了“诚斋体”,打开了新局面,钱钟书先生就此评价其为诗歌转变的主要枢纽。
  如果看到杨万里的作品浅显直白,就认为他的诗没什么文学价值,就大错特错了。他的诗用语俚俗,也都是精心布局有章法可依的,表达的意思丝毫不俗。


正心誠意的典范人生


  吃了厨师做的菜,我们再认识一下这位厨师。可能有人会认为一个能写出这么文雅的诗句的人,肯定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那就大错特错了。历史上的杨万里文可安邦武能定国,集各种优点于一身,拥有着开挂了的人生。在他成长的年代,南宋苟安的局面开始稳定下来,经济、社会极大发展,特别在孝宗年间,注意吸取前朝教训,避免了党争,所以政治安定,像杨万里这种出身贫寒的读书人也得以有机会崭露头角。
  首先,杨万里是一位勤学向上的榜样。好品行首先得益于好家风,杨万里的父亲杨芾是一位乡村教书先生。历史记载杨芾“性至孝”,“绍兴五年大饥,为亲负米百里外,遇盗夺之不与,盗欲兵之,芾恸哭曰:‘吾为亲负米,不食三日矣。幸哀我。’盗义而释之”。杨芾在教育后代上颇为用心,“忍饥寒以市书,积十年得数千卷”。良好的家风为杨万里奠定了做人的基础。
  对杨万里一生影响最大的是南宋名臣张浚。杨万里在永州为官时结识了被谪居永州的南宋名臣张浚。张浚文武兼长,在理学和抗金上都有建树。据《鹤林玉露》记载,杨万里前后多次拜见,都被拒之门外,最后写了一封信《上张丞相书》表达诚意才打动了张浚。在信中,杨万里将张浚被贬永州比喻为孔子受困于匡。当年圣人周游列国路过匡地,被当地人以为是欺压过他们的阳虎围困了起来——孔子和阳虎是死对头,搞笑的是俩人的外貌却很像。后来孔子不得不派人求助卫国才突出重围。这个高妙的比喻让张浚很受用,对其青眼有加,授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以“诚”作为书房的名字,自号“诚斋”,还请友人为他写了《诚斋记》记载此事,终其一生,他都在践行张浚的教导。   其次,他还是一位体察民情的好官员。在五十多年的人生起伏中,杨万里一直以“正心诚意”来砥砺自己,做官时候体察百姓疾苦、仗义执言,于公于私都光明磊落。做奉新知县的时候,杨万里不让属下借着征税扰民,只把欠税名单贴在街口,立马就征缴齐了。因为官声卓越,杨万里被荐举到朝廷任职。张浚的儿子张栻得罪了皇帝,要被贬到袁州,杨万里出头帮其申辩,还给张浚政敌虞允文写信探讨此事,虽然张栻还是去了袁州,但大家公论杨万里人格高大,“公论伟之”。
  再次,他还是一位能打硬仗的“将军”。写诗厉害的杨万里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在广东任职的时候,汀州的大盗沈师从福建一路侵袭到南粤,盗匪很是凶悍,烧杀抢掠无所不能,正规军队都奈何不得。杨万里不信邪,亲自带队平乱,驰马骑射冲锋在前,迅即平定沈师。他曾经在《古路》中记述其事:“王事当有行,忘身那自知。闽盗入吾部,梅川作潢池。白羽飞赤囊,碧油走红旗。履霜戎不早,蔓草要勿滋。士皆冲冠怒,人挟报国私。”宋孝宗也给他点赞,说他有“仁者之勇”。

忧愤落寞的人生终局


  公元1187年,太上皇宋高宗去世,孝宗悲伤过度,计划守孝三年,由太子赵惇监国。杨万里上疏劝阻:“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惟其无二王,故合万姓百官而宗一人。今圣主在上,而复有监国,无乃近于二王乎?于此使万姓百官宗一人乎宗二人乎?”他认为这种举措会离间父子之情,影响天下稳定。后来果然,有人借此劝太子早登皇位,妄图以此博取大富贵。可能会有人说杨万里太傻。其实杨万里此时正担任赵惇的老师,太子登基,他肯定也会加官进爵,但他置自身安危于不顾,从天下和百姓的角度出发,劝孝宗不要做此决定,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赵构去世后第二年,按照礼制,需要从故去的大臣里挑选配飨高宗庙庭的人。这种事儿一般需要集体选定名单,在朝堂讨论。翰林学士洪迈率先提出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浚四个人选,得到了孝宗的首肯。洪迈的《容斋随笔》《夷坚志》写的好看,遮不住办事不按程序来的瑕疵。杨万里上书认为这个名单不妥,并以“欺、专、私三罪”指斥洪迈,认为洪的做法无异于“指鹿为马”。孝宗大为光火:“你把洪迈比喻成赵高,那我不就是秦二世了。”快刀斩乱麻,准了洪迈的名单,也把俩人都贬斥到了外地。
  孝宗禅位成功,光宗赵惇继位,召回杨万里。但光宗年间的政治形势已经跟孝宗年间不可比了,朝廷党争、丞相独断等在孝宗年间绝迹的政治现象重新抬头并坐大,杨万里在这种风气中难以独善其身,于1192年罢官而去,隐居15年之后,因病故去,享寿八十。
  据宋史,杨万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关心国事。当时权相韩侂胄当国,一门心思地想着北伐复国,出师不利遭遇惨败。杨万里一生也想着光复失地,但反对打没准备好的仗。宋史记载:“侂胄专僣日益甚,萬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杨万里痛哭失声大骂韩侂胄,写下遗书,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他最后的遗言是这样写的:“吾年八秩,吾官三品,吾爵通侯,子孙满前,吾复何憾。老而不死,恶况难堪。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狼子野心,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不免逃移。今日遂行,书此为别。汝等好将息,万古万万古。”

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蒙曼女士商榷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中,面对选手答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相关问题之后,蒙曼女士接过来话题,认为杨万里在诗中作为前辈和长官劝诫林子方不要离开临安到福建,安心做一个直阁秘书,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前途才能大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啊,这毕竟是祖国的中心,那毕竟是首都啊,这儿的风光才是最美的呀,你好好考虑,到底是要走还是留啊。”照此看来,杨万里成了一个工于官场谋略的高手。这一观点并非蒙曼的原创,早几年就有,因为她的名人效应被放大了很多。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公认的写景诗的经典作品,对着这组诗的第一首读,“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会发现两首诗勾勒的是整个的送别过程,从月落到日出,两人漫步西湖的场景。作者通过描绘盛夏清晨的西湖风光,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由于写法特殊,全诗不见离别之情的文字,通读下来,颇有几分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味。
  按照蒙曼的思路,皇帝要是想培养林子方,或者林子方想有所作为,就得在朝廷做秘书?按官场运行规则,好的领导要想培养下属,必定把他放在一个能干实事的位置。在政治相对清明的南宋孝宗年间,皇帝重视官员的才学和实绩,直阁秘书服务于皇帝,务虚的成分多,要想有大发展,还是得有主政一方的历练,出水才知两脚泥嘛。对林子方来说,了解了帝国运转的法则,到地方上实地施展一下拳脚,干出成绩前途才能大好。孝宗时期的不少能臣都有着任职地方的经历,杨万里本人也是如此。
  如果说杨万里真有劝诫的意思,“天”“日”代表皇帝的话,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不妨理解成为官一任要贯彻皇帝勤政爱民的思想,好好造福百姓。林子方也确实不负所望,政绩卓著为官清廉,最后死于任上。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读出官场术,不但忽略了杨万里的为人,还有点对社会现实的轻视。
其他文献
凤举是一位豪情满怀的画家,性格豪爽,为人耿直,通过几次交流,可以感觉到他的豪迈与性情。古人云:“画如其人。”的确如此,凤举的画和他的人品一样朴实淳厚,作品中处处蕴含着画家对艺术的真诚与饱满的创作激情。  为人豪气、喝酒豪气、作画亦豪气。凤举的国画气势磅礴,充满着豪情,充满着力量,充满着他对艺术满满的真挚追求。从风格上来看,凤举的国画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继承黄格胜山水画的笔墨样式,其二是具有创新意味
期刊
我生长于广西桂林。桂林山清水秀,自古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到来。  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倒是给了我许多无拘无束的自由时光。每到周末和寒暑假,常常与小伙伴跳进清凉的漓江水中潜水畅游。或是爬到后山山洞,打着火把在洞中探险,那时的我们坚信山洞里一定藏有宝物。将身体融入自然,对于生长于此的桂林人来说,喜爱山水,我想是挺自然的事情。  和同龄人一样,小时候的我也被送到当地少年宫学习国画,
期刊
读王爱国的工笔花鸟画,仿佛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典雅静美、清新明丽的花鸟世界,让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被花鸟画中溢出的素雅清气深深感染和陶醉。看一眼王爱国的工笔画,心底里抑制不住地欢喜。  王爱国的工笔画,根植传统,师法自然,他从生活中提取诗意,在身边发现美好。几十年的艺海生涯中,王爱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了他传统而又现代的极富个性风采的花鸟画卷,引起了画坛瞩目。  读王爱国的花鸟画,总会被那扑面而来
期刊
画工笔的人,天生就有一种对自然的敏感。我自2009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后,来到景德镇陶瓷大学任教且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生阶段受岭南画派对景写生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影响,注重视觉对象感受的真实性。如何从传统的写生中分解、整合、提炼、创造出符合特定时代的图示语言与表达方式,并将这种语言升华为个性才情和精神境界的载体,表达对生命最本真的感受是我一直以来的艺术追求方向。  作为一个瓷画艺术家,
期刊
【摘要】抗日战争期间,木刻艺术担负起宣传抗战思想、动员全体民众的重要任务。为了使木刻能够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美术工作者开始借鉴门神年画这类民间美术形式来进行创作,赖少其的《抗战门神》就是一个范例,他将新内容和传统门神年画形式相结合,较为成功地进行了木刻艺术的民族化形式探索,为之后民族化探索的深入奠定了基础。本文将以赖少其的《抗战门神》为观察中心,联系同时期的木刻作品,结合文献和图像,重点论述战时木
期刊
衣食二字,无疑是人生最为基本的构成要件,不可或缺。有之,人存活;无之,人消亡。  以对人的紧迫性来排序,食在前,衣在后。也就是说,衣虽难与食并肩,却仅有半步之遥。三日无食,人如油已耗尽的灯焰,奄奄一息;三日无衣,只要天气和暖,人还不至于有性命之忧。  衣一石多鸟,关乎于保暖,关乎于遮羞,关乎于美观,关乎于尊严,甚至关乎于身份。衣最初的功能,仅限于前二者,但随着人越来越虚荣,越来越注重对外观的装饰,
期刊
周晓枫是多变的,除了散文作家,她曾经的身份还有儿童文学编辑,电影文学策划,儿童文学作家。周晓枫又是不变的,她一直保持写作的状态,并始终强调写作中修辞准确性的重要性。对于文风和题材,她不会自我设限,她说希望每次写作都是重新出发。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写作之路的同学们,她认为“从写作文到写作,我并不存在切换模式”。并建议“要在保护自己、保护别人的前提下,努力说真话”。  在她的新书《幻兽之吻》中,她说,作家
期刊
军训,是每一位高一新生的开学第一课。军训不仅可以强心健体,锤炼人格,展现美好,塑造自我,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  作为高一新生的你,对刚刚结束的军训有何体验?请你以“军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自拟题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细节逼真;语言流畅,结构清晰;有个人的真实感受。)  这个题目为情景类话题作文。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写好本题,需要做到以下
期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鲁鲁莽莽的初中三年就从指间溜去,回忆起那些快乐、无忧无虑的日子,笑容总是写在脸上。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还没有好好放纵自己,崭新的高中生活已经向我们走来。训练前  进入高中,第一课就是军训了。我听了陈克勤校长的总动员,便跃跃欲试了。  下午,班里的同学正在打打闹闹,一个领导模样的人叫了我和几个兄弟去搬东西。须臾,我们已经大汗淋淋,累得气喘吁吁。  正当我们踉踉跄跄回到教室
期刊
长夏炎天气郁蒸,火云酷烈烟光凝。在这种天气状况下,陆续有同学体力不支,脸色发白,更有甚者,已经接近晕厥。一场开学典礼,四十分钟,身体不适者高达五十四人。我难以想象之后的军训会有多困难。还好,这第一关我算是勉强挺过来了。  晚上解散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学习整理内务。我们按老班的提示依次将行李摆放整齐,被子要叠成豆腐块的模样,个人用品都要自觉收拾。军训的第一个晚上,我学会了严于律己。  旭日东升,我们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