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并且呈现上升趋势。房屋建筑,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随着社会发展、工业、民用建筑也在同步发展,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建筑业中的关键“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土方;混凝土
引 言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很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建筑物的规模不断变大,在建设项目的施工中,各种建筑施工技术和方式以及设计对于建筑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采用合理高效的建筑施工技术以及形式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并且可以有效的缩短施工工期。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为我国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新生机与活力。本文针对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土方技术和混凝土技术以及撞机技术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1 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1.1 土方开挖
挖方边坡的确定:应根据使用时间(临时或永久性)、挖土深度、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内摩擦角、黏聚力、密度、湿度)、水文情况等确定。
基坑一般采用“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开挖原则。
1.2 土方填筑
(1)填土應从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夯实。
(2)填方应分层进行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
(3)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其重要性等确定。
(4)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
1.3 填土的压实
(1)压实方法一般有:碾压法、夯实法和振动压实法以及利用运土工具压实法等。
(2)影响填土压实质量的主要因素: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
(3)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4)填土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要求。
2 混凝土施工技术
2.1 裂缝的预防和控制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因为受人为和外界天气条件、机械作业及技术措施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建筑地面和墙体局部产生裂缝的情况。混凝土的施工人员必须考虑因为外界气候条件和天气状况不同,混凝土结构会产生差异,对于裂缝的宽度控制也要有不同的标准。当前,我国混凝土技术对裂缝的预防和控制,通常是以施工过程期间技术的强化和监管工作为主。若等建筑物产生裂缝时,再进行补救就无法实现了,很难实现质量的标准要求。为了保证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采取可行的措施增强混凝土强度及韧性。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使用量较大,建筑墙体很难不产生裂缝,因此现场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者一定要严格地做好混凝土强度的控制,以确保建筑物内部的质量以及建筑物整体的美观。
2.2 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是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需就以下关键点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填入记录表:查看模板标高、尺寸、位置、强度以及刚度是否符合要求;钢筋与预埋件数量、位置及保护层的厚度;此外,浇筑混凝土之前,还要清理模板内杂物及钢筋油污,清理淤泥及杂物,堵好模板缝隙与孔洞,对于木模板要用清水进行湿润,但是不可以留有积水。与此同时,在浇筑混凝土时,要由低向高进行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厚度要按照结构配筋的情况及捣实的方法等相关因素来确定。
对于竖向的结构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要在底部先填入和混凝土中砂浆的成分一致的水泥砂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可出现离析的现象;若浇筑的高度大于3m时,要用溜管或者振动溜管及串简等让混凝土下落。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应反复观察模板和钢筋以及支架、预留孔洞、预埋件的状况,若发现有所变形或移位时,要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
2.3 泵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可有效地减少工期,还可以提高混凝土整体结构性能。在工程具体商务施工过程中,在对混凝土配比和原材料以及振捣等方面进行控制的前提下,一般还会出现强度不达标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混凝土养护的措施有:①墙板混凝土浇捣后,进行带模养护不少于7d;拆模之后挂两层麻袋严密来覆盖,继续保持温度,同时进行洒水养护14d;②顶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待其终凝后,6h内严禁浇水养护,以免出现起皮、起灰现象;8~12h内(实际时问视终凝情况而定),用薄膜覆盖严密,面层加盖两层麻袋进行保温、养护,保证混凝土处在足够湿润状态。待3~4d后,确认混凝土核心温度高峰期过去,再进行正常洒水养护至14d。
3 桩基工程施工技术
3.1 打桩前的准备工作
打桩前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桩基轴线。桩基工程的测量放线与一般工程不同,由于打桩会给测量的控制桩、龙门板和样桩带来一定的变位,所以控制桩的设置地点应不受打桩的影响,并要加以保护。
3.2 试 桩
为了了解桩的贯入深度、持力层的强度、桩的承载力,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反常情况,一般通过打试桩的办法来校核设计是否符合实际,试桩位置选择靠近钻探孔位边,从而确定打桩方案的可执行性及制定保证质量的措施。试桩工作必须细致地进行,根据地质钻探资料,选择试桩的场地其地质条件应具有代表性,力求试桩和工程桩的各方面条件大致相同。并做好施工详细记录,画出各土层深度,打入各土层的锤击次数,最后精确地测量贯入度等。
3.3 定锤吊桩
定锤是打桩机就位后,先将桩锤和桩帽吊起固定在桩架上。吊桩是用桩架上的钢丝绳和卷扬机将桩吊成垂直状态送入龙门导杆内。桩送入导杆内后,要稳住桩顶,先使桩尖对准桩位,扶正桩身,然后使桩插入土中。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锤、桩帽和桩身中心线应在同一轴线上,尽量避免偏心。在锤重的压力下。桩会沉入土中一定深度,待下沉停止,再检查校正合格后,即可开始打桩。
3.4 打桩的控制
打桩应遵循“重锤低击”,“低提重打”的原则,可取得良好效果。桩开始打入时,桩锤落距宜低,以便使桩能正常沉入土中,待桩入土到一定深度,桩尖不易发生偏移时,可适当增加落距,并逐渐提高到规定数值,继续锤击。
打桩的控制原则不单纯取决于桩的受力情况,而应充分发挥地基土中持力层的作用。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把打桩按标高控制和贯入度控制结合起来。因此,施工中必须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分析桩尖在土层内所置土层的具体条件,以确定哪类土层应以标高控制为主,哪类土层应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本工程严格控制最后三十锤的贯入深度,确保桩尖位于全风化持力层。
打桩时,如控制指标已符合要求,而其它指标与设计要求相差较大时,或发现地质条件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及时会同有关单位处理。
打桩是一项隐蔽工程,为确保工程质量,分析处理打桩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事故和为工程质量验收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施工中对每根桩的施打应认真作好原始记录。测量和打桩施工记录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桩顶没有被破坏;锤击没有偏心;锤的落距符合要求;桩帽和桩垫工作正常,技术责任到人。
4 结 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很多新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引用到建筑工程中,对建筑工程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建筑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并结合现代化科学管理,在建设工程施工生产中不断取得好成绩。同时,为不断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加大建筑业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的力度,对建筑业新技术内容也应加以调整和补充,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海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3:64~65.
[2]候俊,盛锋坡.简述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致富向导,2012,08:217.
关键词:建筑施工;土方;混凝土
引 言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很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建筑物的规模不断变大,在建设项目的施工中,各种建筑施工技术和方式以及设计对于建筑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采用合理高效的建筑施工技术以及形式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并且可以有效的缩短施工工期。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为我国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新生机与活力。本文针对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土方技术和混凝土技术以及撞机技术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1 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1.1 土方开挖
挖方边坡的确定:应根据使用时间(临时或永久性)、挖土深度、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内摩擦角、黏聚力、密度、湿度)、水文情况等确定。
基坑一般采用“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开挖原则。
1.2 土方填筑
(1)填土應从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夯实。
(2)填方应分层进行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
(3)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其重要性等确定。
(4)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
1.3 填土的压实
(1)压实方法一般有:碾压法、夯实法和振动压实法以及利用运土工具压实法等。
(2)影响填土压实质量的主要因素: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
(3)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4)填土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要求。
2 混凝土施工技术
2.1 裂缝的预防和控制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因为受人为和外界天气条件、机械作业及技术措施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建筑地面和墙体局部产生裂缝的情况。混凝土的施工人员必须考虑因为外界气候条件和天气状况不同,混凝土结构会产生差异,对于裂缝的宽度控制也要有不同的标准。当前,我国混凝土技术对裂缝的预防和控制,通常是以施工过程期间技术的强化和监管工作为主。若等建筑物产生裂缝时,再进行补救就无法实现了,很难实现质量的标准要求。为了保证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采取可行的措施增强混凝土强度及韧性。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使用量较大,建筑墙体很难不产生裂缝,因此现场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者一定要严格地做好混凝土强度的控制,以确保建筑物内部的质量以及建筑物整体的美观。
2.2 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是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需就以下关键点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填入记录表:查看模板标高、尺寸、位置、强度以及刚度是否符合要求;钢筋与预埋件数量、位置及保护层的厚度;此外,浇筑混凝土之前,还要清理模板内杂物及钢筋油污,清理淤泥及杂物,堵好模板缝隙与孔洞,对于木模板要用清水进行湿润,但是不可以留有积水。与此同时,在浇筑混凝土时,要由低向高进行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厚度要按照结构配筋的情况及捣实的方法等相关因素来确定。
对于竖向的结构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要在底部先填入和混凝土中砂浆的成分一致的水泥砂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可出现离析的现象;若浇筑的高度大于3m时,要用溜管或者振动溜管及串简等让混凝土下落。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应反复观察模板和钢筋以及支架、预留孔洞、预埋件的状况,若发现有所变形或移位时,要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
2.3 泵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可有效地减少工期,还可以提高混凝土整体结构性能。在工程具体商务施工过程中,在对混凝土配比和原材料以及振捣等方面进行控制的前提下,一般还会出现强度不达标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混凝土养护的措施有:①墙板混凝土浇捣后,进行带模养护不少于7d;拆模之后挂两层麻袋严密来覆盖,继续保持温度,同时进行洒水养护14d;②顶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待其终凝后,6h内严禁浇水养护,以免出现起皮、起灰现象;8~12h内(实际时问视终凝情况而定),用薄膜覆盖严密,面层加盖两层麻袋进行保温、养护,保证混凝土处在足够湿润状态。待3~4d后,确认混凝土核心温度高峰期过去,再进行正常洒水养护至14d。
3 桩基工程施工技术
3.1 打桩前的准备工作
打桩前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桩基轴线。桩基工程的测量放线与一般工程不同,由于打桩会给测量的控制桩、龙门板和样桩带来一定的变位,所以控制桩的设置地点应不受打桩的影响,并要加以保护。
3.2 试 桩
为了了解桩的贯入深度、持力层的强度、桩的承载力,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反常情况,一般通过打试桩的办法来校核设计是否符合实际,试桩位置选择靠近钻探孔位边,从而确定打桩方案的可执行性及制定保证质量的措施。试桩工作必须细致地进行,根据地质钻探资料,选择试桩的场地其地质条件应具有代表性,力求试桩和工程桩的各方面条件大致相同。并做好施工详细记录,画出各土层深度,打入各土层的锤击次数,最后精确地测量贯入度等。
3.3 定锤吊桩
定锤是打桩机就位后,先将桩锤和桩帽吊起固定在桩架上。吊桩是用桩架上的钢丝绳和卷扬机将桩吊成垂直状态送入龙门导杆内。桩送入导杆内后,要稳住桩顶,先使桩尖对准桩位,扶正桩身,然后使桩插入土中。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锤、桩帽和桩身中心线应在同一轴线上,尽量避免偏心。在锤重的压力下。桩会沉入土中一定深度,待下沉停止,再检查校正合格后,即可开始打桩。
3.4 打桩的控制
打桩应遵循“重锤低击”,“低提重打”的原则,可取得良好效果。桩开始打入时,桩锤落距宜低,以便使桩能正常沉入土中,待桩入土到一定深度,桩尖不易发生偏移时,可适当增加落距,并逐渐提高到规定数值,继续锤击。
打桩的控制原则不单纯取决于桩的受力情况,而应充分发挥地基土中持力层的作用。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把打桩按标高控制和贯入度控制结合起来。因此,施工中必须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分析桩尖在土层内所置土层的具体条件,以确定哪类土层应以标高控制为主,哪类土层应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本工程严格控制最后三十锤的贯入深度,确保桩尖位于全风化持力层。
打桩时,如控制指标已符合要求,而其它指标与设计要求相差较大时,或发现地质条件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及时会同有关单位处理。
打桩是一项隐蔽工程,为确保工程质量,分析处理打桩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事故和为工程质量验收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施工中对每根桩的施打应认真作好原始记录。测量和打桩施工记录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桩顶没有被破坏;锤击没有偏心;锤的落距符合要求;桩帽和桩垫工作正常,技术责任到人。
4 结 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很多新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引用到建筑工程中,对建筑工程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建筑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并结合现代化科学管理,在建设工程施工生产中不断取得好成绩。同时,为不断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加大建筑业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的力度,对建筑业新技术内容也应加以调整和补充,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海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3:64~65.
[2]候俊,盛锋坡.简述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致富向导,2012,0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