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消费理念新变化 探索赏石市场新模式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07403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市场经济新常态,赏石消费新观念
  “黎氏阁杯”中国·太原赏石文化博览会在赏石界朋友和广大石商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已成功举办七届,黎氏阁已成为国内赏石界知名展会之一。从第一届到第七届,黎氏阁承办展会以石家庄展会为学习榜样,每年坚持以“石魂木韵妆雅居”为主题的特色,坚持将赏石理论探索与主题精品展示交流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山西赏石文化事业的发展。黎氏阁办展经历了赏石市场持续近六七年的旺盛成长转入低迷的下行期,狂热张扬的赏石者一夜间变得销声匿迹。赏石市场由热转冷的变化受到了整个市场经济由高速增长放缓,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影响。过去排浪式、模仿式的消费时代已经结束,个性化、多样化、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时代已经到来。虽然赏石产品具有观赏艺术价值的特点,但是由于赏石爱好者购买力的下降,赏石市场大买家、大额成交明显减少。赏石市场由过去景观石、园林石、名贵石为主、品种单一的品类结构,已转型向好把玩、有故事、个性化、特色化、小型石、组合石的结构变化。赏石爱好者由过去感性的以“名贵”、“高大”、“高价”的购买方式向彰显个性与爱好者文化理念相吻合的理性消费转变。过去单一的赏石市场终端渠道已向“互联网+”多渠道的赏石市场方向发展,赏石市场的变化给我们市场经营者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能否适应赏石市场的新变化,能否持续给予石商创造价值,能否为赏石爱好者带来和挖掘新的赏石品种,引领新的赏石消费理念,这是我们市场主办方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黎氏阁杯”第八届中国·太原赏石文化博览会又迎来了黎氏阁由传统专业家具卖场向社区购物中心转型发展的新机遇,黎氏阁将继续坚持以“石魂木韵妆雅居”的定位,再提升、接地气,将赏石文化与社区街坊文化相融合,让赏石文化直接进社区。随着黎氏阁转型社区商业的连锁发展,山西的赏石文化事业也将转型进社区、进家庭。
  二、探索赏石市场新模式,助推石商交易稳增长
  赏石市场模式可分为:拥有当地资源的固定赏石市场和阶段性全国各地石商的临时性市场。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渗透,赏石市场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固定场所和临时性场所市场正在萎缩,新型的移动互联网O2O、APP终端、微店赏石市场正在兴起,特别是通过微群论坛赏石,社交赏石,赏石市场交易发生了重大变化。赏石知识传播提速,赏石信息不对称在缩小,赏石市场交易更加容易,促使赏石观念由过去看价格、看块头、看奇、看特、看数量转向以自己喜欢为基础的理性赏石观,回归赏石市场本质,促进赏石市场健康持续发展。跨界整合促增长。赏石市场与家具市场、收藏文化市场融合、房地产、商业地产渗透,与百货购物中心联合等已成为创新赏石市场的新模式,赏石文化进社区、进家庭已成为赏石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资源共享是互联网思维下共享经济的主要特征,我们将观赏石进购物中心、进商场,让赏石文化艺术与商业文化直接对话沟通,让更多的消费者在购物体验过程中了解赏石文化的魅力,培养赏石兴趣,在观赏体验感受过程中促成交易。将精品观赏石与家具商、建材商、珠宝商、私人博物馆等互动合作,共建平台,让更多的赏石爱好者了解精品石的故事,让观赏石与更多的观赏石爱好者面对面,与石共语交流沟通。
  探索“不唯我有,唯我所赏”的观赏石租赁新模式。观赏石有独特的个性化观赏艺术价值,同时具有不易磨损、易交流的特点,将自己个人或少数人欣赏美石的享受,以有偿的方式让其他赏石爱好者分享,通过契约的形式约定权利义务,让静态的赏石资源动起来,让观赏石价值不断提升,造福于更多的赏石爱好者,使中国特有的赏石文化艺术更加繁荣。
  三、深耕赏石市场建设,推动会展特色发展
  我们遇上了一个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互联网+”让我们无所不能,传统的市场模式已被打破,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巨变,特别是80、90后追求“好吃、好玩、有意思”的生活方式,便捷品质和体验感受已成为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赏石市场是以观赏艺术为特征的交易场所,在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今天,观赏石市场建设必须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为石商搭建有价值的平台,会展场所提供免费 WIFI履盖。会展前将石商参展产品通过手机客户端APP、网站、微群等在线上发布预热,会展中对产品通过线上发布、线下大量发行DM、报广及户外等进行宣传推广,影响开发更多的赏石爱好者,会展后再通过线上线下专家学者研讨、石商反馈意见不断总结,提升会展所取得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赏石市场。
  “黎氏阁杯”赏石文化博览会七年来在核心主题“石魂木韵妆雅避”的统领下,每届都在创新主题,不断提升。第八届以“根石艺术进社区”为主题,将山西根艺与赏石艺术相融合,进一步繁荣赏石艺术的独特性、多样性,引领和推动更多的根石艺术爱好者倡导爱根艺、爱生活、更爱家乡。“黎氏阁杯”中国·太原第八届赏石文化博览会转场黎氏阁生活广场西华苑店,场所将更加稳定,交通更加便利,赏石市场变得更加开放,更易交流,更接近赏石爱好者。
其他文献
用最简单的方式,  展示石头最美的一面  花哨的底座没必要,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示石头最美的一面,让石头自己说话就好了。质量不高,材质不好,但自己玩的高兴,因地制宜,有什么石头就做什么组合。  自己玩没意思,我作召集人,每月召集大家活动一次。于是就有了晋阳石友会。  赏石要变通,  石品最重要  从象形入手,开始小品组合创作,到钟情景观石,最近在关注盆栽石。玩石从来都是不拘一格的,不跟风,不盲目崇拜专
期刊
小倩:小品组合的兴起,形式内容双向突破,它未来的趋势会怎样?  平川:案几石历来是文房的主流,缩龙成寸,小中见大。中国文人是有这个审美传统的,但是从客观条件上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能玩的起一个园子毕竟是极少数人。有书房的就多了去了,大块头的园林景观石,依然震撼,只是需要足够大的空间。小品组合我不懂,为什么要把石头组合在一起?是担心单个的石头太寂寞了吗?扎堆取暖?未来趋势会怎样?不知道!恶趣味终
期刊
上一期我们调剂了一下口味,谈了一些古代赏石年代学实践的问题。这一期我们换个新话题,来花一期的篇幅,谈一谈“组合石”这个赏石界的热门现象。  一种现象  在目前的各种赏石大展的参选和评奖活动中,小品类的组合石恐怕是数量最多的,也是深受广大石友欢迎的类别。所谓“几只小鸟树上叫,三条小狗屋边跳,一队骆驼沙中走,两个老翁弈棋笑。”已经成为百试不爽的固定套路。北至阿拉善左旗,南到广西柳州,大江南北,不论在国
期刊
汪曾祺谈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要“贴到人物来写”。铁匠说不出“之乎者也”,林黛玉的尖酸必含深情。同样,石头有石头的语言,这语言就是石头的性格,石头的自身规律。欣赏石头,也只有“贴到石头”才行。离开石头的所有天花乱坠,终究呓语。  从石头自身的语言来说,今人的“形质色纹”,还是比较准确的要素提炼。但这就像说文房必笔墨纸砚,说厨房必煎炒烹炸,无比正确而又语焉不详。  在厨房里忙碌一辈子的主妇,填饱了家人肚
期刊
《中华奇石》杂志上的“水浒”系列,就是我的创作,现在水浒系列小品组合按章回的有四十多组;单品水浒人物石有五六十个,还在增加中。我选人物石看重动态和神韵,夸张漫画式的,能抓住关键点的人物石最佳。  谁说年龄大了不能玩石头  晋阳石友会里我年龄最大,可没人说年龄大不能玩石头。我认为人物石有自己的标准,既然是人物石就要像个“人”,身形比例都得合适,大家说我的人物石是标准“人”。  老有所好,孩子省心  
期刊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 理事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玉器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海派玉雕大师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广东省玉雕艺术品“玉魂奖” 专家评委  ·广东省岭南玉雕艺术第四届、第五届“平洲玉器”  精英奖赛评委  ·广东省台山市玉石协会 名誉会长  ·广东省台山市北陡镇玉石协会 名誉会长兼顾问  ·广东省玉雕文化促进会 常务副会长  ·广东省江门市工艺美术协会 副会长  ·广东省江门市台
期刊
六月入夏,是湛卢人家拆晒冬衣的时节。观荒长老的那件大棉袄拆开,晒了欧冶祠前的一整块院子,他却上山采药去了。  黄白黑面对着长老的棉袄,自己煮水泡茶,直到晌午,才见长老背着竹篓回来。  长老说,棉袄是人的皮囊,今天我用皮囊陪你,也不算太失礼。  人生在世顺顺逆逆,皮囊就是人的预言,长老说。  接下来,观荒长老讲的湛卢玄黄石故事,真的是一个预言。  唐朝末年,王审知跟着义军造反,一路往南。一方面逃避追
期刊
创新组合:  潦河石组合题材不多,最常见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潦河石常出松、竹,而最难出菊。所以,虽然组合颇多,总有不足。并且,难免给人雷同与同一题材审美疲劳的感觉。最近,一组“春夏秋冬”题材颇有新意,在潦河石组合的思路上有所突破,题材的利用可以更宽泛自由,这样颇为概括的意象题材,增加了模仿的难度,容易出来更多同题材却不同感觉的组合,同时,组合中相互呼应关系的掌握更需功力。这不难
期刊
类别: 大陆象牙白  赏析:企鹅站在岩石上,面向大  海,凝视着远方……  题名:【破】  类别:形象类大陆黄蜡石、陶缸  当今社会,大部分的人都为了一路追求名利,一旦有了财  富,更想要拥有权力——政客、财团等皆如是。  赏析:这颗黄蜡石,像极了人的“灵魂之窗”,凝视着破裂的大  缸,构图展演为“看破”一局,给人强而有力的警示:凡  事要“看破”、不强求,就像那从大缸裂缝口攀爬而出的  绿色植物
期刊
赏石作为一项既悠久,又崭新的文化艺术活动,已由过去的“旧时王谢堂前燕”,转变为现在的“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代赏石呈现出艺术化、商业化、大众化、生活化的新趋势,并日渐成为主旋律。随着“互联网+”赏石的快速发展,赏石已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形势十分喜人,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赏石界的少数研究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由于心浮意躁、唯利是图或疏于监管,导致赏石活动低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