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心理咨询多年,成功的案例很多,失败的也有几次,最近做的一个高中女生的案例也是其中之一,这一案例既有失败案例的共性,也有其特殊的原因。
【案例背景】
国庆假期刚刚结束,班主任小敏和我反映了自己班级一个女生小华的状况,父母离异多年,和爸爸一起生活,爸爸又成家,又生了一个弟弟,尚小。由于在学校违规使用手机小华被喊家长,爸爸到校摔了手机,小华情绪很大,表示不愿来校读书,打算退学。当天就和爸爸回家,据家长反映,回家之后小华和爸爸全天零交流,爸爸做的饭也不吃,自己用手机点外卖。临近毕业,家长比较急,小敏和小华有过一次深入交流,了解到孩子对爸爸抵触很严重,源于自小爸爸的粗暴管理教育,目前对自己的未来甚至生命不是很在意。虽然情况有些棘手,小敏还是希望小华能返校完成学业。
我建议孩子如果愿意可以到我这边聊聊,孩子不愿意可以让爸爸过来。晚上小敏回话,孩子和爸爸明天到学校来,可以谈谈。我心里多少有点意外,一般这种情况下,孩子不太会和老师,哪怕是心理老师接触。不管怎么说,愿意来就是想解决问题,有这一点做基础,应该有的谈。
【咨询过程】
第二天早上,小敏带着两个人来咨询室之后上课去了。我大致观察了一下,女孩十七八岁的样子,长发从两边脸颊披散开来,看不清面孔和眼睛,男的年龄在40岁左右,将近一米八的样子,比较精神。既然父女俩一起过来,我做出了家庭咨询可能更合适的初步评估,我就让父女俩入座,当爸爸坐在长沙发的一头之后,女孩站在一边无论如何不肯坐下,我心里咯噔一下,意识到情况有些不一样。接下来爸爸有点尴尬的站起来,说自己先出去一会儿,就走了出去。我让站在门口的女孩帮忙关一下门,她稍微迟疑了一下,还是走过去关上了。
之后我请她坐下来,说了两次,她似乎不太情愿的坐在长沙发的边上,低着头,脸依然埋在长发中,双手插在两个膝盖之间,脚尖相对,整个人处于一种防御状态。一时间我有点疑惑,一般愿意主动来咨询的孩子不会有这样的防御和抵触状况。我就试着说,“小华,你好,我了解到你最近遇到一些困扰你的问题,今天能到这边来也一定是希望问题能改善一些,能说说你现在的困惑吗?”她没有出声,埋着的头没抬起来,依然看不到她的脸和表情,以及眼神。我判断不出这种情况是基于不够信任的阻抗还是对于父亲对抗情绪的移情,又做了一次语言交流的尝试后我知道自己没辙了,就放弃谈话交流的想法。孩子学艺术,绘画不错,我就想能不能从这方面试试,就准备了几张白纸和一只铅笔,让她坐在办公桌边上随意画一幅能表达自己目前心态的画,她走到办公桌前坐下来,看了看桌上的纸笔没有动手,我不清楚她会不会动笔,但我也没有其他招数了,索性把她留在办公室,让她自己先画,我和她爸爸聊聊。
在楼梯间徘徊的爸爸似乎预知到结果,我刚刚把情况简要说了一下,他就说一进办公室看到我是男教师,年龄和他差不多,他就觉得孩子不会和我交流。怎么这么肯定,“不是她愿意来这边和我谈一谈吗?怎么会这样?”爸爸的回答让我抓狂,“她来这边之前不知道,怕她不来,我瞒着她没说。”原来如此,被仇人一样的老爸骗到学校带到另一个中年男人这边聊自己的心事,这完全就不是一码子事。这位自作聪明的老爸把所有人都算计进去了,包括他自己。
之后就没啥好说的,虽然从老爸这得到一些关于女孩子具体情况,但与我而言,咨询已经结束,也不可能有后续的咨询。在爸爸率先逃离办公楼之后,我回到办公室,看着发呆的女孩和干干净净的白纸我有些沮丧,也有些悲哀。正好到下课时间,我就让她回教室上课了,和小敏老师把情况做了一下反馈,提醒她继续关注这个孩子,目前而言,估计只有她能够获得一点信任,做一点有利于女孩积极改变的事儿。
【案例反思】
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很重要,尤其对于游走在情绪对抗和生命淡漠边缘的孩子,但不是所有案例都能有好的结果,所有孩子的问题都能得到积极的改善。得到专业支持,往正向发展需要条件,首先就是孩子要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和意愿,通过生活学习功能的明显弱化意识到自己遇到一些问题,并且愿意接受帮助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有专业的咨询服务,通过相应的技术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做一些调整,才有机会做出改变。案例中的女孩显然是遇到了问题,但自己似乎没有清晰的意识到,也缺乏明显的改变意愿,这种情况下只有她可以接受的人做一些疏导,才有机会改變,显然我不在此列。更何况,被爸爸骗到我这边做咨询,很可能我自己也被她打上骗子的烙印,根本没有做下去的可能。当然,这一过程中,自己简单根据以往案例做评估,在之前没有明确指导到位,咨询中没有根据孩子状态变化及时调整预判,导致咨询屡屡受挫,这也是自己工作缺少机动性和专业素养不足的缘故。以后做咨询一定要弄清来访者进入办公室的意愿情况,并根据现场信息及时作出新的评估,避免类状况出现,能更有效帮助来访者。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案例背景】
国庆假期刚刚结束,班主任小敏和我反映了自己班级一个女生小华的状况,父母离异多年,和爸爸一起生活,爸爸又成家,又生了一个弟弟,尚小。由于在学校违规使用手机小华被喊家长,爸爸到校摔了手机,小华情绪很大,表示不愿来校读书,打算退学。当天就和爸爸回家,据家长反映,回家之后小华和爸爸全天零交流,爸爸做的饭也不吃,自己用手机点外卖。临近毕业,家长比较急,小敏和小华有过一次深入交流,了解到孩子对爸爸抵触很严重,源于自小爸爸的粗暴管理教育,目前对自己的未来甚至生命不是很在意。虽然情况有些棘手,小敏还是希望小华能返校完成学业。
我建议孩子如果愿意可以到我这边聊聊,孩子不愿意可以让爸爸过来。晚上小敏回话,孩子和爸爸明天到学校来,可以谈谈。我心里多少有点意外,一般这种情况下,孩子不太会和老师,哪怕是心理老师接触。不管怎么说,愿意来就是想解决问题,有这一点做基础,应该有的谈。
【咨询过程】
第二天早上,小敏带着两个人来咨询室之后上课去了。我大致观察了一下,女孩十七八岁的样子,长发从两边脸颊披散开来,看不清面孔和眼睛,男的年龄在40岁左右,将近一米八的样子,比较精神。既然父女俩一起过来,我做出了家庭咨询可能更合适的初步评估,我就让父女俩入座,当爸爸坐在长沙发的一头之后,女孩站在一边无论如何不肯坐下,我心里咯噔一下,意识到情况有些不一样。接下来爸爸有点尴尬的站起来,说自己先出去一会儿,就走了出去。我让站在门口的女孩帮忙关一下门,她稍微迟疑了一下,还是走过去关上了。
之后我请她坐下来,说了两次,她似乎不太情愿的坐在长沙发的边上,低着头,脸依然埋在长发中,双手插在两个膝盖之间,脚尖相对,整个人处于一种防御状态。一时间我有点疑惑,一般愿意主动来咨询的孩子不会有这样的防御和抵触状况。我就试着说,“小华,你好,我了解到你最近遇到一些困扰你的问题,今天能到这边来也一定是希望问题能改善一些,能说说你现在的困惑吗?”她没有出声,埋着的头没抬起来,依然看不到她的脸和表情,以及眼神。我判断不出这种情况是基于不够信任的阻抗还是对于父亲对抗情绪的移情,又做了一次语言交流的尝试后我知道自己没辙了,就放弃谈话交流的想法。孩子学艺术,绘画不错,我就想能不能从这方面试试,就准备了几张白纸和一只铅笔,让她坐在办公桌边上随意画一幅能表达自己目前心态的画,她走到办公桌前坐下来,看了看桌上的纸笔没有动手,我不清楚她会不会动笔,但我也没有其他招数了,索性把她留在办公室,让她自己先画,我和她爸爸聊聊。
在楼梯间徘徊的爸爸似乎预知到结果,我刚刚把情况简要说了一下,他就说一进办公室看到我是男教师,年龄和他差不多,他就觉得孩子不会和我交流。怎么这么肯定,“不是她愿意来这边和我谈一谈吗?怎么会这样?”爸爸的回答让我抓狂,“她来这边之前不知道,怕她不来,我瞒着她没说。”原来如此,被仇人一样的老爸骗到学校带到另一个中年男人这边聊自己的心事,这完全就不是一码子事。这位自作聪明的老爸把所有人都算计进去了,包括他自己。
之后就没啥好说的,虽然从老爸这得到一些关于女孩子具体情况,但与我而言,咨询已经结束,也不可能有后续的咨询。在爸爸率先逃离办公楼之后,我回到办公室,看着发呆的女孩和干干净净的白纸我有些沮丧,也有些悲哀。正好到下课时间,我就让她回教室上课了,和小敏老师把情况做了一下反馈,提醒她继续关注这个孩子,目前而言,估计只有她能够获得一点信任,做一点有利于女孩积极改变的事儿。
【案例反思】
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很重要,尤其对于游走在情绪对抗和生命淡漠边缘的孩子,但不是所有案例都能有好的结果,所有孩子的问题都能得到积极的改善。得到专业支持,往正向发展需要条件,首先就是孩子要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和意愿,通过生活学习功能的明显弱化意识到自己遇到一些问题,并且愿意接受帮助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有专业的咨询服务,通过相应的技术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做一些调整,才有机会做出改变。案例中的女孩显然是遇到了问题,但自己似乎没有清晰的意识到,也缺乏明显的改变意愿,这种情况下只有她可以接受的人做一些疏导,才有机会改變,显然我不在此列。更何况,被爸爸骗到我这边做咨询,很可能我自己也被她打上骗子的烙印,根本没有做下去的可能。当然,这一过程中,自己简单根据以往案例做评估,在之前没有明确指导到位,咨询中没有根据孩子状态变化及时调整预判,导致咨询屡屡受挫,这也是自己工作缺少机动性和专业素养不足的缘故。以后做咨询一定要弄清来访者进入办公室的意愿情况,并根据现场信息及时作出新的评估,避免类状况出现,能更有效帮助来访者。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