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朗读先行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既点明了阅读对于一个人学习、发展和生活的重要意义,也点明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归结起来,课标的阅读目标中涉及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诵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上述阅读方法中占据最主要地位的无疑是朗读了。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共同提高。
  然而,在当前大部分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所占的比重还远远达不到课标的要求。课堂上,没有学生的朗朗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琐碎的分析和逐课的讲解。在没有经过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在学生还没有建立和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在学生还没有在朗读中形成自己独特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由任课教师以一种问题驱动式的引导刻意拔高学生的体验,必然导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隔阂。学生的语文水平自然也不尽如人意,如说话结结巴巴,朗读断断续续,写作文句不通。课堂教学的效率可想而知,遑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以朗读为中心,目前我校小学语文组正在着力进行研究。我校目前正在进行的“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正是基于以朗读为主的语文教学模式探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朗读、有提升地朗读,在朗读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明确各年段朗读目标
  课标规定的小学阶段朗读目标是:
  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各个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要求的核心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区别在于三个学段的要求分别是“学习用”“用”“能用”,這标志着学生朗读能力经过系统的学习得到提升。但在平时的教研中,我发现有教师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具体要求含混不清。经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朗读的目标要求。“正确”,是要求朗读时用普通话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吐字清楚,声音响亮,尽可能没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不重复、不唱读;“流利”,是要求朗读时语气比较连贯,能读出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停顿,节奏自然,速度适当;“有感情”,是要求朗读时通过轻重、抑扬、停顿等变化,把所阅读文本的感情传达出来,能读出陈述、感叹、疑问等句子的区别,同时有情感参与其中。
  朗读目标的要求明确,让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朗读环节设置、朗读指导及朗读反馈有了方向。
  二、打磨“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法”,落实朗读先行
  我校现在正在进行的“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法”,由11个课型组成,分别为:方法习惯标准磨合课、自主预习课、基础过关课、主题读悟课、读写结合课、拓展阅读课、高效阅读课、语文综合学习课、习作指导课、习作讲评课、检测反馈课。以读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行语文实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以基础过关课、主题读悟课、拓展阅读课为例:
  基础过关课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集中识字、处理字词。在这个课型中,运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认读,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在读中识记字词,在读中领悟含义。
  主题读悟课打破传统意义上通过教师的分析让学生学习的模式,打造以学生读为主的课堂,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不同方法的读,在读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生成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体悟思想感情,学习语文表达方法。
  拓展阅读课,以正确、流利为朗读要求,指导学生大量拓展读本,在原来教科书每单元四篇课文的基础上,扩充十篇左右的文本,让学生在课内完成大量朗读,接受规范语系的影响。
  “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以读为中心,在今后的课改进程中,将进一步落实朗读先行的理念,深化朗读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朗读中心”课堂教学组织策略
  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成功是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完成的关键。“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法”确保朗读在语文课堂的中心地位,使朗读教学更为有效。
  1.保证朗读的时间和学生
  的朗读范围
  在语文课上给朗读留出大量的时间,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晰、不读破句、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让每个学生都读完读好,不只让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读,要坚持一组的学生、一横排的学生、一竖排的学生起立依次读,扩大学生课堂朗读的数量,切不可只做个读书的样子,草草收场,像叶圣陶先生所批评的那样“随口念一遍”就算了。还要给读后评价留下时间,让读完之后的学生能对自己的朗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2.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朗读能力提升的体验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要有教师耐心的指导。在课堂上,当学生出现读不准确、读不通顺的情况时,教师一定要加以指导,让学生及时修正。
  3.坚持范读
  教师和优秀学生出色的范读可以为学生正音,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范读传递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鲜明的爱憎和情感趋向,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产生共鸣。
  4.小组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模式会让朗读在课堂更高效。让小组内朗读能力强的同学带动朗读,既可以激发同伴,还可以检查组内同学的朗读情况,同时,小组间的良性竞争,互评互改,也能让以朗读为中心的理念扎根于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之中。
  目前,我校以朗读为中心的语文课程实践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学校的“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已初具规模,并在全区开展了三次现场研讨会,形成了良好反响。在接下来的“以朗读为中心”的课题研究中,学校将继续学习课改理念,深入课堂,打磨课程体系,提升课堂组织策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高新区丰奥嘉园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位智者在对话。读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像一边踏进了苏霍姆林斯基充满爱与智慧的芳草地,一边在聆听一场对教育的真情告白和真切思考。两位老师不论是对教育的情怀、对教育的洞见还是对教育的付出,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读着闫老师的书,觉得很亲近,很畅快,时而拨动心弦,时而醍醐灌顶,时而心悦诚服,时而如觅知音。  闫老师的文章处处彰显着对教育规律的思考、对孩子的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开展师生同读课外书的班级读书会,是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这节课,曹老师与孩子们一起阅读了绘本《最奇妙的蛋》和《古利和古拉》,我觉得这是一堂趣味十足、富有创意的绘本读写课。整堂课,充满趣味,曹老师一步步吸引着学生们走进故事,创编故事。  一、借助绘本,激发阅读与写话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识字量的影响,独立阅读一本书有些困难。有困难了,就容易对阅读失去
因为地域与工作的双重机缘,我与许友兰工作室的两批学员都有过深入的接触,参与了他们教学理念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打磨、科研专题的确立、教育专著的构思。如何引领他们尽快冲破成长瓶颈,走出专业发展的“高原期”?许友兰工作室的助推策略是,以打造鲜明的教学个性、构造自己的专业“地标”为突破口,引领学员潜读经典宏赡文化视野,对话名家提升教育理念,击楫教海锻炼教学内功,投身科研植根生命沃土,入专业之门,炼教学之术,
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地质体中有机质分布、迁移、富集与转化的科学。生物死亡后的有机质演化及其地球化学过程均属其研究范畴。有机地球化学是当代地球科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其发展壮大,与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问题紧密相关,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有机地球化学已形成石油地球化学、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和生物有机地球化学三个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获批准建设,1992年11月
一、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大家猜一猜课文会向我们介绍哪些内容。  生:我觉得作者会介绍白杨有哪些特点。  生:我认为课文要告诉我们白杨树对人们有哪些好处。  生:我觉得课文会讲白杨树在沙漠中的作用。  师:看来大家对课文内容有着不同的猜测,那么,大家就带着自己的猜测自读课文,
缘 起  在清华附小的主题阅读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是围绕清华附小提供给学生的选读和必读书目展开的阅读。教师会根据书籍的特点,展开不同的教学。  五年级下学期,清华附小的必读书是《城南旧事》。这本书我非常熟悉,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曾经看过吴贻弓导演拍摄的《城南旧事》,故事里的小英子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短暂的童年令我唏嘘不已。到了小学毕业的时候,那一首《送别》
【设计初想】  “和美”语文是讲究画圆的艺术,“找到一个支点,拉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我思索着通过“寻点、拉线、丰枝、画圆”的过程来引导学生阅读,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和表达的欲望,让他们获得奇妙愉悦的感觉。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时可以进行属于自己的丰富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爱阅读  老师这节课带来了一些书里的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他们来自哪本书呢?
摘 要: 中國当代文学是一段正在发生着的,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文化发展进程。对于这段特殊的文化发展历程的记录和书写,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在文学史规则的总体框架下,衍生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分支,给予当代文学研究强烈的震撼。陈思和先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就是其中之一,它试图否定传统的文学史叙述模式而重造文学史,体现出文学史所具有的审美意蕴和人文情怀。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 陈思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看、读、演、评”等多种语文实践中,实现心灵与文本的碰撞。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自主探究中展示收获,激发创造潜能,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1.抓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粹。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迟日江山丽)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这首诗浅近易懂,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学段要求,我设计了词串导入、以读为本、启发想象、书写指导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借助词串,融化诗中“词”  1.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些词语宝宝,瞧,他们来了。出示词串:  2.听老师范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