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耐寒性状研究

来源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80个随机引物对黑龙江野鲤(耐寒)、柏氏鲤(不耐寒)和杂交F1(越冬成活)的群体混合DNA样品进行RAPD-PCR扩增,结果引物S1043、S1052和S1066扩增出与抗寒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各一个.至此,共获得9个与鲤鱼抗寒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进一步表明抗寒性是数量性状(QTL)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此外,就RAPD-PCR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模板纯度、水的去离子和不同商标酶的活性等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并对目前所应用的淡水鱼类抗寒基因工程研究策略及现状进行了简单概述.
其他文献
鱼类染色体的制作方法最常用的是PHA体内培养肾细胞制片法,对野外没有良好设备的情况,此法尤为适用,但这种方法要求剖杀鱼,不利于鱼种的保存,尤其是对稀有鱼类和种鱼不太合适
采用突变和渐变两种方法分别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横带髭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渐变实验获得的胚胎发育温度、盐度范围均相应地比突变实验的结果宽;横带髭鲷胚胎发育适
对比研究几种蛋白酶水解微波解冻后鲢肌肉的效果,单酶水解选择中性蛋白酶为水解鲢肌肉的最适酶种,采用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佳的水解条件为温度50℃、酶用量0.5%、pH 7.0、水解3h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一直是鱼类消化生理的重要研究内容.鱼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主要取决于鱼类消化酶的活性.消化酶活性的提高,可以促进鱼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进而促进鱼
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pacifica)录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蚌科,无齿蚌属,俗称河蚌或菜蚌.贝壳大型,外形呈有角突的卵圆形,壳质薄,易碎.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夏
以组织学、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后期的性别分化过程.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雌雄个体在此过程中形态学变化差异显著,雌蟹最宽腹节由第一节逐渐向第五节转变,雄蟹则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