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它的宏观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方向。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可以让我们从整体上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济形态,在重大理论问题上提高认识,从而更积极地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F092;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9-0073-0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这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尤为突出的一环。以下,笔者将试图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发展、内容特征等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我们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逻辑起点。
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个人劳动就再也无法生产出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自己的劳动必须和他人的劳动进行交换;任何国家民族都不可能完全拥有自己生存发展的一切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它们必须和其它民族进行交换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历史证明,消灭商品市场经济的唯一途径就是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当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才可以不需要商品、货币来处理彼此关系,市场经济才可能至此消亡。
所以,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我们无法割裂自己与商品市场的关系。计划经济下的政企不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长期以来,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都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不能再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应该解放思想,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使计划和市场得到内在统一。
在这样的前提背景和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断适应中国国情发展完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一个不断认识、创新、自我否定、发展的过程
早在1979年11月,邓小平就指出:“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些提法,虽然仍坚持实行计划经济,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完全排斥市场调节作用的僵化观念,为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改革开放启动后,邓小平对怎样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多次作了深入思考,提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地不好,经济搞得不活。”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至今日,十七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作了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界定。这些都表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这一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还有自己的特性,其基本特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市场经济的共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特性相互联系而存在,其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就是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这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适应市场要求,转换国有企业经济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些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着很深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它在高度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对我们有着积极的意义。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领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时代形势变化的本质,才能使我们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漩涡和逆流所迷惑,才能不断增强辨别、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提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让我们始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武装大脑,指导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1]俞吾金.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反思[J].北京:哲学动态,2003,(6)
[2]曾牧野,李克华,李新家.《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与广东实践》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王娲(1990.4—)女,山东烟台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本科在读。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F092;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9-0073-0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这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尤为突出的一环。以下,笔者将试图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发展、内容特征等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我们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逻辑起点。
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个人劳动就再也无法生产出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自己的劳动必须和他人的劳动进行交换;任何国家民族都不可能完全拥有自己生存发展的一切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它们必须和其它民族进行交换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历史证明,消灭商品市场经济的唯一途径就是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当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才可以不需要商品、货币来处理彼此关系,市场经济才可能至此消亡。
所以,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我们无法割裂自己与商品市场的关系。计划经济下的政企不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长期以来,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都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不能再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应该解放思想,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使计划和市场得到内在统一。
在这样的前提背景和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断适应中国国情发展完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一个不断认识、创新、自我否定、发展的过程
早在1979年11月,邓小平就指出:“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些提法,虽然仍坚持实行计划经济,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完全排斥市场调节作用的僵化观念,为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改革开放启动后,邓小平对怎样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多次作了深入思考,提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地不好,经济搞得不活。”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至今日,十七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作了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界定。这些都表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这一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还有自己的特性,其基本特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市场经济的共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特性相互联系而存在,其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就是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这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适应市场要求,转换国有企业经济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些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着很深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它在高度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对我们有着积极的意义。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领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时代形势变化的本质,才能使我们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漩涡和逆流所迷惑,才能不断增强辨别、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提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让我们始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武装大脑,指导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1]俞吾金.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反思[J].北京:哲学动态,2003,(6)
[2]曾牧野,李克华,李新家.《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与广东实践》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王娲(1990.4—)女,山东烟台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