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9-0059-02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以及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处于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是存进就业、再就业的需要,也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也昭示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契机的到来。
尽管中等职业教育在“十一五”期间由于政府所提供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和支出而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中职教育与其它类型(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教育相比,仍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笔者在具体工作中发现,政策落实不到位、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机制不灵活、培养的技术人才不能完全适应于市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已成为中职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财政投入未落实到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调查发现,目前部分县(市)还存在着财政投入不到位的现象。
二、重点学校数量未落实到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国家重点扶持建设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各地区要安排资金改善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条件。”调查表明,虽然部分县(市)组建了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但职教中心的规模明显偏小,难以承担职教中心职责。
三、办学规模未落实到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远低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四、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办学特色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功能定位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满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本地的用工需求。但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中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电工电子、市场营销等普通类专业设置较为普遍,而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的专业较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缺少针对性,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五、教师师资队伍短缺,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
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中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较为突出。以公办学校为例,由于受人事管理体制的限制,一批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的原高中教师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后,并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由于不到退休年龄占用编制,而学校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却因编制限制不能及时补充到教师队伍,造成专业技术型教师严重缺乏,师资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
六、办学条件简陋,学校设施陈旧
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县(市)所办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校舍陈旧、设备落后的情况。以公办学校为例,财政只负责拨付学校日常运转及少量的专项工程拨款。在学费低收费的机制下,学校无力筹资更新办学设施,制约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
七、多头管理,学校布局分散,没有形成规模
目前全国的教育、劳动、财政、工商、卫生等10余个行业主管部门均举办了中等职业学校,再加上企业办学、社会力量办学,这些学校互不隶属,条块分割、关系不顺,资源分散,社会效益不明显;同时也造成职业教育无序竞争,出现为争生源、扩大招生规模而违规支付大额招生介绍费的现象。
职业教育应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相适应的原则,按照“稳定规模、整合资源、准确定位、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总体思路进行发展。对此,笔者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如不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影响到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制约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2.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承担起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主体责任,逐步建立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长效投资机制:一是保证中职学校基础建设能力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保证中职教育的设备投入,切实提高中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三是依据在校学生人数,适当提高经费补助标准,确保中职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3.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中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直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必须要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教师提前退休、退职的人才退出制度改革,有计划招聘一部分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年轻大学生或研究生,补充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对教师进行培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使教师即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成为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能讲会做的“双师型”教师。
4.建议政府从统筹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出台相关政策,把隶属不同主管部门的学校划归一个部门统筹管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中职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中职教育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的弊端,使中等职业学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和“拳头”效应,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之,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产业不断增加,企业对知识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加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把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作为当前和经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以及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处于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是存进就业、再就业的需要,也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也昭示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契机的到来。
尽管中等职业教育在“十一五”期间由于政府所提供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和支出而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中职教育与其它类型(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教育相比,仍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笔者在具体工作中发现,政策落实不到位、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机制不灵活、培养的技术人才不能完全适应于市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已成为中职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财政投入未落实到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调查发现,目前部分县(市)还存在着财政投入不到位的现象。
二、重点学校数量未落实到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国家重点扶持建设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各地区要安排资金改善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条件。”调查表明,虽然部分县(市)组建了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但职教中心的规模明显偏小,难以承担职教中心职责。
三、办学规模未落实到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远低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四、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办学特色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功能定位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满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本地的用工需求。但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中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电工电子、市场营销等普通类专业设置较为普遍,而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的专业较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缺少针对性,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五、教师师资队伍短缺,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
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中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较为突出。以公办学校为例,由于受人事管理体制的限制,一批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的原高中教师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后,并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由于不到退休年龄占用编制,而学校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却因编制限制不能及时补充到教师队伍,造成专业技术型教师严重缺乏,师资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
六、办学条件简陋,学校设施陈旧
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县(市)所办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校舍陈旧、设备落后的情况。以公办学校为例,财政只负责拨付学校日常运转及少量的专项工程拨款。在学费低收费的机制下,学校无力筹资更新办学设施,制约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
七、多头管理,学校布局分散,没有形成规模
目前全国的教育、劳动、财政、工商、卫生等10余个行业主管部门均举办了中等职业学校,再加上企业办学、社会力量办学,这些学校互不隶属,条块分割、关系不顺,资源分散,社会效益不明显;同时也造成职业教育无序竞争,出现为争生源、扩大招生规模而违规支付大额招生介绍费的现象。
职业教育应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相适应的原则,按照“稳定规模、整合资源、准确定位、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总体思路进行发展。对此,笔者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如不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影响到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制约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2.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承担起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主体责任,逐步建立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长效投资机制:一是保证中职学校基础建设能力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保证中职教育的设备投入,切实提高中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三是依据在校学生人数,适当提高经费补助标准,确保中职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3.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中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直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必须要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教师提前退休、退职的人才退出制度改革,有计划招聘一部分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年轻大学生或研究生,补充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对教师进行培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使教师即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成为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能讲会做的“双师型”教师。
4.建议政府从统筹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出台相关政策,把隶属不同主管部门的学校划归一个部门统筹管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中职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中职教育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的弊端,使中等职业学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和“拳头”效应,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之,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产业不断增加,企业对知识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加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把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作为当前和经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