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任联合国秘书长五年任期临近结束,我的一些朋友、同事以及联合国的会员国要求我谋求连任。他们认为我使联合国秘书长这一职务的独立性得到了加强,而且干得不错。以前的历任联合国秘书长都连任两届;如果我不谋求连任,那将是我对自己的祖国--埃及和非洲的轻蔑。我同意这一观点。而且说实在的,我的自尊心和成就感也驱动着我谋求连任。然而,谋求连任是有风险的:1996年是美国的总统选举年。联合国秘书长与美国总统的选举只是每隔20年才在同一年举行。我深知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可能会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的左右。事实确实是这样。
——摘自《永不言败加利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已于2002年1月1日开始第二个五年的任期。安南的连任,不禁使我回忆起他的前任加利秘书长。在联合国历史上所有秘书长都连任过,1996年加利也曾谋求连任,却失败了。
2001年3月22日,安南正式宣布他将谋求连任,安理会6月27日即予一致提名,旋即由联合国大会以鼓掌方式一致通过决议,批准安理会的提名,任命安南连任。这次选举的顺利,同五年前的选举之艰难恰成鲜明对照;而安南这次连任成功和加利上次谋求连任失败,亦成鲜明对照。
40年的非洲之梦终于实现
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最高行政首长,在国际事务中,尤其在联合国事务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其人选历来为各方特别是大国所重视。但是,秘书长一职却迟迟与非洲无缘。
1981年,已经连任两届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再次提出竞选连任,并得到美国、苏联、欧洲及部分第三世界国家支持。此时,非洲国家已经约占联合国会员国的1/3,他们已经等待了30多年,强烈希望由非洲人出任秘书长。所以,坦桑尼亚外长萨利姆在非统组织、不结盟运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作为第三世界的惟一候选人参加竞选。
于是,出现了两个候选人。我国代表团认为,瓦尔德海姆已经连任两届,现在改由非洲人出任秘书长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萨利姆的条件表明,他是完全可以胜任秘书长职务的。而美国则坚决反对萨利姆出任联合国秘书长。据说萨利姆1971年在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第2758号决议时,曾同第三世界其他国家代表一道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在会场跳起舞来,美国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在安理会前后16轮的秘密投票中,美国否决萨利姆,中方否决瓦尔德海姆。秘书长的选举陷入僵局。
为了打破僵局,美、英提出先搁置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让其他候选人出来试选。经安理会的非正式预选,巴基斯坦的阿迦·汗和秘鲁的德奎利亚尔得票最多,但德奎利亚尔没有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因而在其后正式投票中,德奎利亚尔获安理会的推荐,并经联合国大会认可,成为联合国的第五任秘书长。
非洲国家又苦等十年。1991年底,德奎利亚尔表示无意再连任。非洲国家一致要求这次应由非洲人出任秘书长,并且吸取了1981年选举只提一名候选人的教训,经非统组织协调提出了六名候选人。美国及某些西方国家则强调候选人的自身条件,极力反对在秘书长选举中体现地区轮换原则,并提出了一系列欧美候选人与非洲国家抗争。然而,在安理会预选中,非洲候选人一直领先。在此情况下,美国等西方国家企图采取拖延战术,不同意立即进行正式选举,企图利用非洲国家人选之间的矛盾,以拖待变。但不结盟国家及时协调立场,要求立即进行正式选举。在安理会1991年12月3日的第一轮正式选举中,埃及人加利一举当选,出任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
加利的当选终于实现了非洲人多年的梦想。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结。秘书长连任似乎已经形成了惯例,这种惯例也应该适用于加利。然而,正是在这一点上,加利遇到了美国的阻挡,谋求连任未能成功。
加利,“美国政府决定不支持你连任
其实,加利1991年当选秘书长时,美国的态度就不很明朗,只投了弃权票,据说当时美国的常驻代表皮克林没有得到国务院的明确指示。
1996年,加利要竞选连任,当然知道美国的态度是如何的重要。所以,他2月中旬就通过美国前国务卿万斯和卡内基公司总裁汉伯格试探美方的态度。4月14日,他从这两位朋友那里得到克里斯托弗国务卿的口信:"(美国)政府已经决定不支持你连任。"其后,克林顿又是打电话,又是登门求见,向加利转达了同一个意思。后来的美国报纸透露,美早在3月25日就做出了不支持加利连任的决定。
加利对美国的态度十分吃惊,但他仍然坚持竞选连任,因为他坚信,非洲、拉丁美洲、俄罗斯、法国和中国都支持他。这时候,加利和美国政府有一点是共同的,双方都不愿立即把加利竞选连任和美方不支持的态度公开化。加利的考虑是,此事一旦传出去,将使他在剩余的大半年时间里无法正常工作,而且他不希望自己竞选连任的问题同美国的大选搅和在一起,而是希望让这个问题在美国大选期间处于一种"悬而未决"的状况。美国的考虑是,出于大选的需要,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同加利协商一个"体面"的离任办法,即:同意将他的任期延长一年,在他满75岁(1997年11月)后离任。
加利6月18日拒绝了美方的建议。由于得悉美国报刊将发表攻击他谋求连任的文章,便抢先于6月19日宣布他将竞选连任。美国迅即宣布美坚决反对加利连任的决定,并声称为此不惜使用否决权。同时,美收回了可同意加利延长一年任期的建议。
美国的态度在安理会内外,在联合国内外,都引起强烈的反应,大家几乎同声指责美国霸道。当时,在联合国的各个场合,人们谈论的中心话题就是秘书长选举,而且由此反映出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独断专行"的不满和抗争,有的大使甚至表示,支持加利的一个考虑就是要打破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垄断。这就更增加了这一问题的敏感性。
加利强调秘书长
“独立于国家之外行事的重要性”
人们可能会问,为什么美国如此坚决地反对加利连任?这不能不从当时的国际背景、美国国内政治和加利本人的情况来寻求答案。
首先,加利就任于冷战刚刚结束、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美国成为世界惟一超级大国、而且取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正是霸气急剧膨胀之时,对于当时爆发的许多地区冲突,美国都要通过联合国去干预。但是,加利有时候同美国有分歧。他在美国要求联合国授权北约空袭塞尔维亚族军队问题上拒绝完全听命于美国的指挥;联合国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失利,美国又把美军在索马里遭受的伤亡和屈辱归罪于加利;美国还认为加利对联合国改革不力,以大量拖欠会费来对联合国施压,加利对美拖欠会费时有微词,甚至在安理会非正式磋商时,同美国常驻代表奥尔布莱特大使公开顶撞起来。
第二,美国政府坚决反对加利连任更多地是出于内政的需要。联合国秘书长与美国总统的选举每隔20年才在同一年举行,但就在1996年加利遇上了美国大选。美国国会和舆论对联合国和加利普遍持批评态度,共和党利用这种不满情绪,批评克林顿政府在有关联合国的问题上优柔寡断,并企图借此挑起与克林顿的辩论,以使联合国秘书长选举问题成为大选中对克林顿不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克林顿从有利于竞选出发,力图避免这一问题成为大选议题。美国报刊透露,克林顿曾私下说过,决不能让(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多尔"拿(联合国)秘书长问题来卡住我们的脖子"。所以,美国政府就决定利用加利上任的时候曾表示只干一任的承诺,另择人选。换句话说,克林顿为了自己连任总统,就不能让加利连任秘书长。
第三,平心而论,加利作为冷战结束后的第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是极想利用这一历史机遇有所建树的。他先后提出"和平纲领"和发展纲领,积极支持联合国干预有关地区冲突,着力推动联合国改革,并先后主持召开了一系列全球性的重要国际会议,如环境与发展大会、社会发展大会、世界妇女大会等。而且在处理各种问题时不少是迎合美国需要的,但在多极化趋势逐步发展的形势下,加利也必须照顾到其他各个方面。此外,加利经常谈及秘书长的"独立性"触痛了美国的神经。例如,他1996年1月应邀在牛津大学演讲,强调了联合国秘书长"独立于国家之外行事的重要性"。加利说的并不错,可是却引来美国国会两党40多名众议员的批评,可见犯了美国的大忌。▲(未完待续)
——摘自《永不言败加利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已于2002年1月1日开始第二个五年的任期。安南的连任,不禁使我回忆起他的前任加利秘书长。在联合国历史上所有秘书长都连任过,1996年加利也曾谋求连任,却失败了。
2001年3月22日,安南正式宣布他将谋求连任,安理会6月27日即予一致提名,旋即由联合国大会以鼓掌方式一致通过决议,批准安理会的提名,任命安南连任。这次选举的顺利,同五年前的选举之艰难恰成鲜明对照;而安南这次连任成功和加利上次谋求连任失败,亦成鲜明对照。
40年的非洲之梦终于实现
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最高行政首长,在国际事务中,尤其在联合国事务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其人选历来为各方特别是大国所重视。但是,秘书长一职却迟迟与非洲无缘。
1981年,已经连任两届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再次提出竞选连任,并得到美国、苏联、欧洲及部分第三世界国家支持。此时,非洲国家已经约占联合国会员国的1/3,他们已经等待了30多年,强烈希望由非洲人出任秘书长。所以,坦桑尼亚外长萨利姆在非统组织、不结盟运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作为第三世界的惟一候选人参加竞选。
于是,出现了两个候选人。我国代表团认为,瓦尔德海姆已经连任两届,现在改由非洲人出任秘书长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萨利姆的条件表明,他是完全可以胜任秘书长职务的。而美国则坚决反对萨利姆出任联合国秘书长。据说萨利姆1971年在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第2758号决议时,曾同第三世界其他国家代表一道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在会场跳起舞来,美国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在安理会前后16轮的秘密投票中,美国否决萨利姆,中方否决瓦尔德海姆。秘书长的选举陷入僵局。
为了打破僵局,美、英提出先搁置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让其他候选人出来试选。经安理会的非正式预选,巴基斯坦的阿迦·汗和秘鲁的德奎利亚尔得票最多,但德奎利亚尔没有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因而在其后正式投票中,德奎利亚尔获安理会的推荐,并经联合国大会认可,成为联合国的第五任秘书长。
非洲国家又苦等十年。1991年底,德奎利亚尔表示无意再连任。非洲国家一致要求这次应由非洲人出任秘书长,并且吸取了1981年选举只提一名候选人的教训,经非统组织协调提出了六名候选人。美国及某些西方国家则强调候选人的自身条件,极力反对在秘书长选举中体现地区轮换原则,并提出了一系列欧美候选人与非洲国家抗争。然而,在安理会预选中,非洲候选人一直领先。在此情况下,美国等西方国家企图采取拖延战术,不同意立即进行正式选举,企图利用非洲国家人选之间的矛盾,以拖待变。但不结盟国家及时协调立场,要求立即进行正式选举。在安理会1991年12月3日的第一轮正式选举中,埃及人加利一举当选,出任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
加利的当选终于实现了非洲人多年的梦想。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结。秘书长连任似乎已经形成了惯例,这种惯例也应该适用于加利。然而,正是在这一点上,加利遇到了美国的阻挡,谋求连任未能成功。
加利,“美国政府决定不支持你连任
其实,加利1991年当选秘书长时,美国的态度就不很明朗,只投了弃权票,据说当时美国的常驻代表皮克林没有得到国务院的明确指示。
1996年,加利要竞选连任,当然知道美国的态度是如何的重要。所以,他2月中旬就通过美国前国务卿万斯和卡内基公司总裁汉伯格试探美方的态度。4月14日,他从这两位朋友那里得到克里斯托弗国务卿的口信:"(美国)政府已经决定不支持你连任。"其后,克林顿又是打电话,又是登门求见,向加利转达了同一个意思。后来的美国报纸透露,美早在3月25日就做出了不支持加利连任的决定。
加利对美国的态度十分吃惊,但他仍然坚持竞选连任,因为他坚信,非洲、拉丁美洲、俄罗斯、法国和中国都支持他。这时候,加利和美国政府有一点是共同的,双方都不愿立即把加利竞选连任和美方不支持的态度公开化。加利的考虑是,此事一旦传出去,将使他在剩余的大半年时间里无法正常工作,而且他不希望自己竞选连任的问题同美国的大选搅和在一起,而是希望让这个问题在美国大选期间处于一种"悬而未决"的状况。美国的考虑是,出于大选的需要,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同加利协商一个"体面"的离任办法,即:同意将他的任期延长一年,在他满75岁(1997年11月)后离任。
加利6月18日拒绝了美方的建议。由于得悉美国报刊将发表攻击他谋求连任的文章,便抢先于6月19日宣布他将竞选连任。美国迅即宣布美坚决反对加利连任的决定,并声称为此不惜使用否决权。同时,美收回了可同意加利延长一年任期的建议。
美国的态度在安理会内外,在联合国内外,都引起强烈的反应,大家几乎同声指责美国霸道。当时,在联合国的各个场合,人们谈论的中心话题就是秘书长选举,而且由此反映出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独断专行"的不满和抗争,有的大使甚至表示,支持加利的一个考虑就是要打破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垄断。这就更增加了这一问题的敏感性。
加利强调秘书长
“独立于国家之外行事的重要性”
人们可能会问,为什么美国如此坚决地反对加利连任?这不能不从当时的国际背景、美国国内政治和加利本人的情况来寻求答案。
首先,加利就任于冷战刚刚结束、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美国成为世界惟一超级大国、而且取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正是霸气急剧膨胀之时,对于当时爆发的许多地区冲突,美国都要通过联合国去干预。但是,加利有时候同美国有分歧。他在美国要求联合国授权北约空袭塞尔维亚族军队问题上拒绝完全听命于美国的指挥;联合国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失利,美国又把美军在索马里遭受的伤亡和屈辱归罪于加利;美国还认为加利对联合国改革不力,以大量拖欠会费来对联合国施压,加利对美拖欠会费时有微词,甚至在安理会非正式磋商时,同美国常驻代表奥尔布莱特大使公开顶撞起来。
第二,美国政府坚决反对加利连任更多地是出于内政的需要。联合国秘书长与美国总统的选举每隔20年才在同一年举行,但就在1996年加利遇上了美国大选。美国国会和舆论对联合国和加利普遍持批评态度,共和党利用这种不满情绪,批评克林顿政府在有关联合国的问题上优柔寡断,并企图借此挑起与克林顿的辩论,以使联合国秘书长选举问题成为大选中对克林顿不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克林顿从有利于竞选出发,力图避免这一问题成为大选议题。美国报刊透露,克林顿曾私下说过,决不能让(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多尔"拿(联合国)秘书长问题来卡住我们的脖子"。所以,美国政府就决定利用加利上任的时候曾表示只干一任的承诺,另择人选。换句话说,克林顿为了自己连任总统,就不能让加利连任秘书长。
第三,平心而论,加利作为冷战结束后的第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是极想利用这一历史机遇有所建树的。他先后提出"和平纲领"和发展纲领,积极支持联合国干预有关地区冲突,着力推动联合国改革,并先后主持召开了一系列全球性的重要国际会议,如环境与发展大会、社会发展大会、世界妇女大会等。而且在处理各种问题时不少是迎合美国需要的,但在多极化趋势逐步发展的形势下,加利也必须照顾到其他各个方面。此外,加利经常谈及秘书长的"独立性"触痛了美国的神经。例如,他1996年1月应邀在牛津大学演讲,强调了联合国秘书长"独立于国家之外行事的重要性"。加利说的并不错,可是却引来美国国会两党40多名众议员的批评,可见犯了美国的大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