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问题教学法的提问技巧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3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课堂中适时采用问题教学法,往往能起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效果。课堂教学中,要因人施问,有的放矢,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成为胜利者,都能感到成功的欢乐,并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课堂中适时采用问题教学法,往往能起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效果。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最需要的时候提出最恰当的问题,这是问题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如何在教学中适时提问,我有如下的几点看法。
  1.新课导入,设疑置问
  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若能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去积极思维,这便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教师先有感情地念岳飞诗中的两句:“靖康耻,何时雪?”。“靖康耻”指什么?何时报靖康之耻辱?北方人民报靖康耻辱的情况怎样?岳飞为什么说要“痛饮黄龙府”?学生知道“靖康耻”是上一节讲的“靖康之变”,第一问学生知道老师已引入新课知识,第二问是讲北方军民抗金和岳飞的郾城大捷。因此学生对“痛饮黄龙府”和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害岳飞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因此,这一串设问,既承上启下引入了新课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无思想开小差的余地,其注意力必然处于集中状态,直到弄懂这些问题为止。
  2.在学生不能深入研究学习时,设置疑问做到以疑启之
  历史学科的历史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这种现实,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方面来。在师生双边交流的对话中,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秦统一六国》时,对于秦始皇这个人物,如何评价他,此时教师可适时提问:“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采取了哪些有意义的措施?秦始皇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后果如何?你是怎样评价这个历史人物的?”这个问题分三个层次来讨论,第一、第二层次讲秦始皇的功与过,第三层次是全面评价秦始皇,也即从理论上来分析。经过启发,学生能做到史论结合,对秦始皇就能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3.在学生知识的巩固、积累,思维升华时,适时提问,做到以问导之
  历史课除了传授历史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以外,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能的任务,我们的课堂提问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教师设疑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其具有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深思多思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原始社会》一节时,教师可做如下设计:
  师:在山顶洞人生活的洞穴内,发现一枚骨针,谁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
  生:骨针可以用来缝衣服。
  师:当时用什么料子来缝制衣服呢?
  生:用兽皮。
  师:原始居民为什么要穿衣服呢?
  生:为了御寒。
  师:还有哪些目的呢?
  生:为了遮羞。
  在设疑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进一步设疑,使得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步步深入。在发问中,不敢置疑,不懂置疑,问答就无法继续下去。
  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利用情景教学,引导学生不断前进,使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
  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一节时,知道学生都已看过这部电影,就可以提问“根据电影的内容,说说西安事变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学生联系电影画面都能较容易地回答出来。根据教材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内容,联系相关内容的历史小说(如《戊戌喋血记》、《义和拳》等)进行提问,同样能收到较好效果。同时还使他们懂得了什么叫历史的真实性,什么叫艺术的典型性,以区别历史与小说的本质特征。
  5.课堂结束前的适时提问,以问小结
  快接近下课的几分钟,设计带归纳小结或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以及形成历史观点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记忆、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思想受到教育的程度,可达到检查本节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可见,提问教学值得重视,值得研究。但重视它不等于滥用它,要反对无目的地频繁提问和简单提问,因为它不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提问的“量”,而且要研究提问的“质”,还应研究提问的时机。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历史的教学质量。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因人施问,有的放矢,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成为胜利者,都能感到成功的欢乐,并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对每位学生的答案,要及时给以简短而确切的评语,使之在问题的解决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
  
  收稿日期:2012-03-2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激情教学法”的运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要饱含情感;二是要讲究语言的艺术;三是要探究授课内容的信息。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激情教学法;运用     每个教师的性格、涵养、气质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各自的教学方法中就各有所侧重。根据我自己的性格特征、教学经历、教学体验,我总结了一套教学方法:“激情教学法”。  即是在课堂教
期刊
【摘 要】英语,作为立体感最强的初中学科之一,需要学生听、说、读、写、用以及领会体现在西方语言中的文化,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使用,给我们乡镇中学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契机,其趣味性、灵和性和高效性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运用多媒体对图、文、声、像和信息交流的完美诠释,充分满足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用的目的,加上老师们传统英语教学多年来扎实功底的指点和引导,以传统英语教学为主线,多媒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学数学,在实际的应用中去理解数学,课堂教学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活动;交流讨论;动手操作     皮亚杰强调:“儿童要高度活动;在活动中让儿童动脑、动手,进行探索,通过活动逐步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活动
期刊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
期刊
在当前课改的新形势下,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地、主动活泼地发展,也就是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而培养学生素质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探索研讨的重要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这一问
期刊
【摘 要】学生学习方式是决定课改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的选择和编制角度作了一下探索。当下高中数学的学习普遍沉闷、枯燥,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真正动力。本文尝试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开另一扇窗。  【关键词】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编制方法     1.关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式的研究活动,在获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此种情形之下的课堂教学势必事半功倍。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尤其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做到有效提问,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
期刊
化学平衡在近些年来的高考中备受命题者的青睐,这类题目相对其他考点的题难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选拔功能较强。其中,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由此引起的反应物的转化率、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的变化以及平衡常数高考的热点和难点,作为带过多年高三的老教师,我有以下的几点经验: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原则   1.1 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标志有两个:   (1)v正=v逆;   (2)反应混合
期刊
《新课标》关于综合性学科的设立,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极大地刺激了当前各科的教学,促使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迅速改革,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已经引发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其实,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不是现在才有,而是现在才引起我们的关注。早在我国古代,文史哲就密不可分。可见,语文从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与生俱来地决定了语文在自身学习中的整
期刊
【摘 要】由此,对优生,教师首先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教师应坚持运用辩证的眼光,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优生,正确评价优生。再次,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对优生实施“磨难教育”、“挫折教育”。最后,教师在培养优生的挫折承受力时要在方法、技巧上下功夫。  【关键词】人生观;一分为二;磨难教育;挫折教育     有两件关于优生的事例使我的心情颇为沉重。一是城关某小学一名中队长因不能接受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