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ping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阵,葡萄无籽是因蘸了避孕药的传言让不少消费者心生恐慌,一些产区的无籽葡萄销量甚至因此受到影响。幸好专家及时辟谣,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负面影响。
  近年来,生活中流传的谣言耸人听闻,不少都与农产品有关。比如使用植物油做饭可致癌,带刺带花的黄瓜会导致不孕,吃草莓会致癌等。一些本来依靠简单常识就能辨别真伪的谣言也被广泛散播,农产品已成为被谣言袭扰的重灾区。
  相信谣言的背后是非理性,我们也应当关注这非理性产生的原因。苏丹红、毒奶粉、地沟油……这些年,农产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不少消费者留下心理阴影。所以一旦有关于食品安全的传言出现,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确,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农产品安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老百姓对农产品的健康安全更加关注无可厚非。但是,为何一些无稽的谣言却让不少人深信不疑?因为辨别谣言的确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由于不少消费者对农业各环节的信息缺少了解渠道:生产环节,使用了多少化肥农药;运输环节,保鲜是否达到标准;加工环节,有没有添加有害化学品,都不甚明了。在群众最关心的话题上,真实准确、透明及时的信息供应不充足,自然会让部分人因为信息饥渴而轻信谣言。
  应当说,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的质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消费理念的进步。公众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增强,也能起到一定的社会监督作用,倒逼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但是,如果一味捕风捉影,轻信谣言,甚至传谣造谣,造成的社会危害则不可小觑。错误的信息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对于农民来说,谣言发酵会影响农产品销售,甚至辛苦一年的劳动果实堆在田头,烂在树上。就像去年刷爆朋友圈的“吃草莓致癌”,让草莓身价暴跌,北京种植户损失高达千万元。
  杜绝谣言,最根本的是要织密农产品安全保障网络。提供安全农产品,让消费者放心,应当是贯穿整个农业生产流程的理念,也应当是参与者都必须恪守的准则。作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无论是普通农户,还是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都应当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重视质量,保证安全,用实际行动让消费者打消顾虑、树立信心。政府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由多头管理,变为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让透明高效的制度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杜绝谣言,还应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政府增强信息发布意识,实行定期的信息发布机制,减少因信息缺失造成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帮助公众提高对谣言的辨别能力。增加公众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是科普的重要任务。农业科普不能缺位,要找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利用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增强科普的趣味性,让公众愿意参与、乐于接受,这样才能增强他们对谣言的“抗体”。
  此外,农业生产经营者也应注意提高生产信息的透明度。目前,已有不少人开始探索,通过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让消费者走进田间地头,通过认领、定制、采摘等方式,参与到农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也有人运用“互联网+”破解难题,让消费者在超市扫描二维码,获取产品在各个环节的信息,这些做法都有助于消费者因为了解而产生信任。
  信息社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网络世界的一句谣言,往往会牵动农民的生计,居民的餐桌。我们必须多方发力,让真相跑在谣言的前面。
其他文献
“我们金寨有‘西山药库’的美誉,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谈起自己的家乡,金寨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菌药开发科科长陈恩合喜不自胜。“今天带你看一样好东西。”他神秘地说道。随着他的指引,记者来到金寨县光伏产业园。据了解,金寨县为实现光伏扶贫,建设了730亩光伏现代产业园。  一株株纤细、高挑、翠绿的植物闯进了记者的视野,它们挺拔地长在产业园的温室内。“这是黄精,以根茎入药,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的功能。”陈
期刊
全国名特优果品品鉴推介会于11月4日在云南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云南省副省长张祖林出席会议。  据悉,推介会以“展示、推介、品鉴、对接”为活动主要内容,旨在展示我国果业发展成就,促进产销对接,推进品牌培育,引导产业发展。推介会是本届农交会的重点活动之一,也是首场活动。  推介会在展示介绍2016年100个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基础上,精心准备了云南、陕西、山西等23个省
期刊
初到安徽汇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办公楼,走进董事长陈昌会的办公室,他正伏案忙着什么,办公室的墙上是“海纳百川”几个大字。“实在不好意思,几位请稍等。”陈昌会一脸歉意,公司的副总经理说他总是这样忙碌。  回乡创业,挖掘“西山药库”  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海纳百川”不仅是陈昌会为人气度的写照,也是他生活工作经历的写照。1988年,不到20岁的陈昌会离开金寨大山外出打工,经营过汽车租赁、装饰工程、建筑工
期刊
“南橘北枳”,是农产品的明显特点,不同的水土培育出的产品具有不同品质、不同口味。品种、产地,再加上传统的农耕文化成就了农产品天然的地理标志。现今,随着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地理标志也承载着更深远的意义。  11月5日,第二届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在昆明举办,作为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的重大活动之一,本次推介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会上,农业部农产品
期刊
当下,生态化、价值化、标准化、产业化、资本化的品牌农业异军突起,打开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扇大门,改变了农业发展的思路和理念,正引领着现代农业迈向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吃好、吃得安全的主导方向,更要大力开发优质农产品。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说到,品牌就是信誉、信用与信任,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创造更多更好的品牌。通过对品牌农业的深入探讨,交流品牌农业发展的经验和体会,必将对农
期刊
11月5日,宁夏“红色名片”枸杞走进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小枸杞,大健康”为主题的中宁枸杞专场推介会在云南昆明成功举行。  在推介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说:近年来,宁夏中宁县从顶层设计、政策扶持、基地建设、科技支撑、加工转化、品牌保护等方面创新工作机制,枸杞已成为中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红色名片”和“金字招牌”。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开放的宁夏中宁将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春天,中宁枸杞
期刊
云南,意即“彩云之南”。11月4日,在这个美丽的夜晚,一场别开生面的“省部长推介品牌农产品专场”正在昆明上演。农业部及各省(区、市)主管农业的20位省部长首次集中亮相,集体给农民站台助力,讲述中国农业品牌故事,联合为我国品牌农产品代言。这是农产品交易史上的新鲜事,不仅在中国史无前例,在世界上也应该非常少见,为今夜的云南留下纪念性的一笔,正式拉开了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序幕。  舞台上的省部
期刊
在安徽省金寨县,杜方平可是名人,他是安徽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可在老百姓眼里,“人大代表”的荣誉更多的是对杜方平的褒奖,用“科学家”来形容“老杜”更适合。  农村随意可见的发型、憨厚的笑容、黝黑的皮肤、粗布衣服和裤子、一双解放军胶底鞋,杜方平就这样走进了记者的视野。这身打扮,放到人群里,毫不起眼,难怪村民称他为“老杜”:在村民眼里,“老杜”和“老王”“老李”“老张”一样,不同的是,他给村民带来了实惠
期刊
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  ——吴伯箫  如今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崇尚绿色、回归自然已经蔚然成风,家家见绿也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  都市繁忙、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久居城里的人们越来越怀念淳朴的乡村原野生活,怀念自耕自种收获的快乐。现阶段人们对饮食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以前的吃饱
期刊
11月5日-8日在昆明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2000平方米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专业展区被昆明市民围得水泄不通,章丘大葱、和田玉枣、蒙自石榴、平泉香菇、马家沟芹菜等全国各地的精品地标产品集体亮相,成为本届农交会的一大亮点。  记者在该展区采访时发现,许多企业在塑造地标品牌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有的善于策划营销、有的善于挖掘品牌故事、有的则是依托于当地地理优势,构筑企业自身产业模式,但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