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开展的,从数学及与数学相关的学习内容和社会生活实际中,选择并确定数学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研究统一。作为初中数学老师,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很重要,如何展开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数学问题 ,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载体,其知识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这些问题可以是数学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 也可以是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还可以是已经证明了的数学结论。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
针对教材内容, 把一些知识形成过程的典型材料设计为研究性课题。这些材料可以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等。教师把这些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
二、在数学知识的间接应用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能力是以知識为基础的,但掌握知识并不一定具备能力,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面对实际问题情景,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情景,根据自己的理解构造具体的数学问题,然后尝试求解形成的数学问题并完成解答。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
三、在数学的实际应用中进行研究性学习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书籍、访问、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较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以及合作者,也就是说,我们应以平等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通过与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们应指导学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作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四、运用数学开放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数学中的定理或公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在实际问题中,条件往往不能完全确定,即条件的不确定性是自然形成的或是实际需要,其不确定性是合理的。如包装的外型,花圃的图案,工程的图纸这些是需要设计的,而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设计者的知识背景、价值判断不同,得出的方案也会不同。如第19届国际数学教育心理会议的公开课问题:“在一块矩形地块上,欲辟出一部分作为花坛,要使花坛的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请给出你的设计。”是一道公认的开放题,花圃的图案形状没有规定性的要求,解题者可以进行丰富的想象,充分展示几何图形的应用,这种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的开放题往往有趣而富有吸引力。
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实际上也给了我们一个展示才华、发挥特长、自我实现的机会,使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研究性学习不可能要求我们成为跨学科的通才,但我们必须对研究课题相关的学科知识有相当的了解和熟悉,唯有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才能积淀深厚的素养,实现从“教书匠”向“研究者”的顺利过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我们要充当好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充当好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调动各种因素,使学生放开手脚,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乐在其中,让他们在课堂上大放光彩。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活泼;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数学课堂也才能真正充满活力。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开展的,从数学及与数学相关的学习内容和社会生活实际中,选择并确定数学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研究统一。作为初中数学老师,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很重要,如何展开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数学问题 ,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载体,其知识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这些问题可以是数学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 也可以是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还可以是已经证明了的数学结论。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
针对教材内容, 把一些知识形成过程的典型材料设计为研究性课题。这些材料可以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等。教师把这些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
二、在数学知识的间接应用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能力是以知識为基础的,但掌握知识并不一定具备能力,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面对实际问题情景,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情景,根据自己的理解构造具体的数学问题,然后尝试求解形成的数学问题并完成解答。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
三、在数学的实际应用中进行研究性学习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书籍、访问、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较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以及合作者,也就是说,我们应以平等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通过与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们应指导学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作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四、运用数学开放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数学中的定理或公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在实际问题中,条件往往不能完全确定,即条件的不确定性是自然形成的或是实际需要,其不确定性是合理的。如包装的外型,花圃的图案,工程的图纸这些是需要设计的,而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设计者的知识背景、价值判断不同,得出的方案也会不同。如第19届国际数学教育心理会议的公开课问题:“在一块矩形地块上,欲辟出一部分作为花坛,要使花坛的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请给出你的设计。”是一道公认的开放题,花圃的图案形状没有规定性的要求,解题者可以进行丰富的想象,充分展示几何图形的应用,这种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的开放题往往有趣而富有吸引力。
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实际上也给了我们一个展示才华、发挥特长、自我实现的机会,使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研究性学习不可能要求我们成为跨学科的通才,但我们必须对研究课题相关的学科知识有相当的了解和熟悉,唯有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才能积淀深厚的素养,实现从“教书匠”向“研究者”的顺利过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我们要充当好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充当好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调动各种因素,使学生放开手脚,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乐在其中,让他们在课堂上大放光彩。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活泼;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数学课堂也才能真正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