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难以集中和持续保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使科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科学课堂变得趣味性十足,达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本文着重对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方法与技巧进行解析,以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生活教育是先生一直推崇的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科学是一门对生活中自然规律进行探索求知的学科,生活教育理念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十分适用,可以借助生活素材丰富课堂内容,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适当跳出课本,挖掘生活素材
近年来,STEAM教育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但对师资力量、物资水平和学生基础的要求较高,不少学校难以全面开展,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生活教育更符合当前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需要投入的资源和精力更少,同样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摆脱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注重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有趣,使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这需要教师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为基准,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为导向,适当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具体来说,教师要使科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局限于教材中的资源,而是积极主动的去搜集、整理生活中的合适素材,并对生活素材进行重新编排,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区域的学生生活环境和教学环境不同,需要因地制宜,从学生周边的环境入手,逐渐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延伸。
例如,在学习“油菜”等植物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搜集油菜花的图片,还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油菜花或其他花卉植物,让学生观察这些植物的花、根、茎、叶,运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地方。教师还可以布置生活化的学习任务,比如观察油、盐等生活物品的特性,观察了解灯笼的结构并亲自动手制作灯笼,等等。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记录生活成长日记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制定生活任务,如本学期学做一道菜,进行一次手工制作,等等。通过这种方式,真正使科学教学与日常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合理运用素材
生活中蕴藏着无数的宝贵资源,教师不仅要从中挖掘、整理出科学课堂教学所需的素材资源,还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合理的加工编排,使生活素材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运用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真正“想学”“乐学”。
例如,在学习“重力”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在课堂上播放“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太空拍摄的生活视频素材,并邀请学生上台来模仿航天员的动作,让学生们观察和对比之间的差别,并思考“为什么航天员可以像鱼儿一样游来游去?”“为什么我们双脚难以长久离开地面?”通过这种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然而然的引入新知,为后续的知识讲解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天性好玩好动,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注重运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感知科学,由浅入深的了解生活化情境背后的科学内涵,逐渐形成深层次认知,并教育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努力从科学现象中思考提炼科学规律,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锻炼运用能力
社会即学校,科学教学不能局限于学校内、课堂上,还要向广阔的社会上延伸。社会生活中有无数的知识,有丰富多样的展现形式,教师要鼓勵或带领学生多到社会中去观察、去学习、去思考,将社会作为大课堂,在实际生活中主动的运用科学知识。
例如,号召学生在假期去科技馆参观学习,或是走访调查自己的亲人、邻居、社区工作人员等,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去学习一些学校里获取不到的知识。在假期结束后,让每个学生上交一份社会实践作业,优秀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收获。比如有的学生有亲戚是厨师,对面团变成馒头的过程进行观察和研究,收获了“发酵”的知识;有的学生对“救火不用水”存疑,在假期咨询了很多人,还特意去消防队采访,对如何救火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进行了消防知识科普。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获取更多知识养料,使他们成为“小教师”,去讲解、宣传科学知识。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课间进行知识交流和互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生活中主动去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真正做到科学知识的有效运用,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思考,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提高,提升自身的生活化教学能力。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鼓励、引导、推动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从生活现象中发现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知识指导现实生活,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晨,迟艳波.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策略——基于J省10篇获奖教学设计的文本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7):42-45.
[2]马建龙.谈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229-230.
[3]陈晗悦.真学、真研、真做的小学科学深度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21(06):105.
[4]林长春.新时代小学科学教育的着力点[J].科教导刊,2021(06):6-8.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生活教育是先生一直推崇的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科学是一门对生活中自然规律进行探索求知的学科,生活教育理念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十分适用,可以借助生活素材丰富课堂内容,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适当跳出课本,挖掘生活素材
近年来,STEAM教育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但对师资力量、物资水平和学生基础的要求较高,不少学校难以全面开展,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生活教育更符合当前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需要投入的资源和精力更少,同样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摆脱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注重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有趣,使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这需要教师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为基准,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为导向,适当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具体来说,教师要使科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局限于教材中的资源,而是积极主动的去搜集、整理生活中的合适素材,并对生活素材进行重新编排,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区域的学生生活环境和教学环境不同,需要因地制宜,从学生周边的环境入手,逐渐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延伸。
例如,在学习“油菜”等植物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搜集油菜花的图片,还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油菜花或其他花卉植物,让学生观察这些植物的花、根、茎、叶,运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地方。教师还可以布置生活化的学习任务,比如观察油、盐等生活物品的特性,观察了解灯笼的结构并亲自动手制作灯笼,等等。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记录生活成长日记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制定生活任务,如本学期学做一道菜,进行一次手工制作,等等。通过这种方式,真正使科学教学与日常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合理运用素材
生活中蕴藏着无数的宝贵资源,教师不仅要从中挖掘、整理出科学课堂教学所需的素材资源,还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合理的加工编排,使生活素材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运用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真正“想学”“乐学”。
例如,在学习“重力”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在课堂上播放“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太空拍摄的生活视频素材,并邀请学生上台来模仿航天员的动作,让学生们观察和对比之间的差别,并思考“为什么航天员可以像鱼儿一样游来游去?”“为什么我们双脚难以长久离开地面?”通过这种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然而然的引入新知,为后续的知识讲解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天性好玩好动,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注重运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感知科学,由浅入深的了解生活化情境背后的科学内涵,逐渐形成深层次认知,并教育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努力从科学现象中思考提炼科学规律,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锻炼运用能力
社会即学校,科学教学不能局限于学校内、课堂上,还要向广阔的社会上延伸。社会生活中有无数的知识,有丰富多样的展现形式,教师要鼓勵或带领学生多到社会中去观察、去学习、去思考,将社会作为大课堂,在实际生活中主动的运用科学知识。
例如,号召学生在假期去科技馆参观学习,或是走访调查自己的亲人、邻居、社区工作人员等,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去学习一些学校里获取不到的知识。在假期结束后,让每个学生上交一份社会实践作业,优秀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收获。比如有的学生有亲戚是厨师,对面团变成馒头的过程进行观察和研究,收获了“发酵”的知识;有的学生对“救火不用水”存疑,在假期咨询了很多人,还特意去消防队采访,对如何救火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进行了消防知识科普。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获取更多知识养料,使他们成为“小教师”,去讲解、宣传科学知识。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课间进行知识交流和互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生活中主动去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真正做到科学知识的有效运用,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思考,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提高,提升自身的生活化教学能力。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鼓励、引导、推动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从生活现象中发现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知识指导现实生活,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晨,迟艳波.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策略——基于J省10篇获奖教学设计的文本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7):42-45.
[2]马建龙.谈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229-230.
[3]陈晗悦.真学、真研、真做的小学科学深度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21(06):105.
[4]林长春.新时代小学科学教育的着力点[J].科教导刊,2021(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