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指引着中国人民完成了一件又一件重大的任务。马克思主义产生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到底不是在中国本土产生的,中国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完全照搬,需要经过中国本土化,让其更加适合中国实际情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来,产生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进程还在继续,在中国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还在探讨,本文主要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理论问题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础理论问题 其他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U2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315-01
引言:
马克思中国化的进程是刻不容缓的,在进行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例如,基础理论普遍效果较弱;基础理论没有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基础理论传播途径限制理论内容的传播等,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依靠各种途径寻找解决办法,帮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理论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首先是将其理论进行中国化,只有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才可以进行相应的一系列活动,在哲学的观点中,将其解释为世界观指导方法论,只有世界观正确才可以进行正确的活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研究中,有一部分的理论研究工作还有所欠缺,接下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理论未能完全跟得上中国实际情况的发展速度,理论发展速度较慢。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不变的,但是具体的理论内容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的,在进行中国化的过程中,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为核心,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变更。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中国的经济、文化、民生等各种情况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就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础理论中国化未能跟得上中国的时代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对于新型工具的应用比较少,基础理论的形成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手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期,基础理论的产生和改进工作都是由当时的思想进步者进行的,这一部分人引领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生产力在不断提高,出现了之前没有的事物,例如,电子图书馆、微博、微信等。在现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工作中,对于高生产力的工具借助的还是比较少,导致对社会各方面的情况了解的不全面,了解深度也不够,因此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的成果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不适合社会全体使用。
(3)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缺乏社会各方面主体的参与,形成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像其原本一样适用于人民群众中,还适用于经济和社会以及其他各个领域。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专家学者进行研究,还应该听取其他不同身份的人的意见,让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中国化更加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是在现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的工作中,这方面的工作还有所欠缺,造成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的工作有所欠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考验之后,确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优越性,同时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俄国,俄国和中国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两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根本问题都是一样的,所以马克思主义是有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马克思主义经过中国化的过程之后,使得其更加适合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给中国的很多领域都提供了发展的大方向,避免了发展过程中走弯路。
(2) 马克思主义对革命和改革中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这些经验都是从实践中的来的,同时也对中国本身的性质进行定位,总结了时代发展的大致规律,对于中国的发展起着引导性的作用。在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为中国的时代发展提供了借鉴。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历程中,就要增加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增加中国历史知识的储藏,让中国的历史优秀经验和具有创新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使得中国的发展更加稳健。
(3)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的优秀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结合到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大成就,而且这一成就仍在持续的进行着,在未来或许会有更大一步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成为了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大亮点,也赋予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竞争软实力,提高了中国在国家上的地位和竞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时也对中国人民产生了一些影响:使得中国人的思想得到了高度的解放;能够更好的接受新型的国际文化,减少了思想中的腐朽文化;让人们可以和时代共同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底蕴和潜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之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但是仍然还是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可以实施一些措施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取得更大的成就。
(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加大对社会实际情况的关注,使马克思主义更加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现在存在着很多理论假大空的情况,这些理论没有丝毫的作用,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实践,避免出现理论假大空的现象,让其变更的更加实用。在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可以派人到社会上进行调查,深入到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听到人民最真实的声音,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提高理论的实用性。正确的理论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一定要保证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的质量。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一系列的成果,这些成果一定要在全社会推广开来,让全社会都感觉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的好处。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现在常见的方法就是进行学校教育,学校针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开设了相关的课程,让人从小就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例如,现在人们常用的社交软件QQ、微信、微博等,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及时被人民群众了解到,拉近人们和马克思主义的距离,让人们更加接受这种思想。
(3)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结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优秀经验和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革命和改革的进行都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有关,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可以借鉴革命和改革中的相关经验。国际上一些其他国家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有些国家有其出色的地方,也可以进行借鉴。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有很长的路程需要走,经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一定要尽心克服,争取取得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完成中华民族的民族任务。
参考文献
[1] 顺海良.让世界分享马克思主义理论化成果[D].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8日第1版。
[2] 赵笑蕾.现实性与超越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属性[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第2期。
[3] 杨瑞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十个理论问题[J].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础理论问题 其他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U2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315-01
引言:
马克思中国化的进程是刻不容缓的,在进行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例如,基础理论普遍效果较弱;基础理论没有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基础理论传播途径限制理论内容的传播等,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依靠各种途径寻找解决办法,帮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理论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首先是将其理论进行中国化,只有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才可以进行相应的一系列活动,在哲学的观点中,将其解释为世界观指导方法论,只有世界观正确才可以进行正确的活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研究中,有一部分的理论研究工作还有所欠缺,接下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理论未能完全跟得上中国实际情况的发展速度,理论发展速度较慢。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不变的,但是具体的理论内容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的,在进行中国化的过程中,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为核心,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变更。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中国的经济、文化、民生等各种情况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就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础理论中国化未能跟得上中国的时代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对于新型工具的应用比较少,基础理论的形成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手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期,基础理论的产生和改进工作都是由当时的思想进步者进行的,这一部分人引领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生产力在不断提高,出现了之前没有的事物,例如,电子图书馆、微博、微信等。在现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工作中,对于高生产力的工具借助的还是比较少,导致对社会各方面的情况了解的不全面,了解深度也不够,因此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的成果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不适合社会全体使用。
(3)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缺乏社会各方面主体的参与,形成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像其原本一样适用于人民群众中,还适用于经济和社会以及其他各个领域。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专家学者进行研究,还应该听取其他不同身份的人的意见,让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中国化更加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是在现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的工作中,这方面的工作还有所欠缺,造成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的工作有所欠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考验之后,确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优越性,同时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俄国,俄国和中国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两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根本问题都是一样的,所以马克思主义是有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马克思主义经过中国化的过程之后,使得其更加适合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给中国的很多领域都提供了发展的大方向,避免了发展过程中走弯路。
(2) 马克思主义对革命和改革中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这些经验都是从实践中的来的,同时也对中国本身的性质进行定位,总结了时代发展的大致规律,对于中国的发展起着引导性的作用。在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为中国的时代发展提供了借鉴。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历程中,就要增加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增加中国历史知识的储藏,让中国的历史优秀经验和具有创新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使得中国的发展更加稳健。
(3)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的优秀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结合到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大成就,而且这一成就仍在持续的进行着,在未来或许会有更大一步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成为了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大亮点,也赋予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竞争软实力,提高了中国在国家上的地位和竞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时也对中国人民产生了一些影响:使得中国人的思想得到了高度的解放;能够更好的接受新型的国际文化,减少了思想中的腐朽文化;让人们可以和时代共同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底蕴和潜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之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但是仍然还是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可以实施一些措施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取得更大的成就。
(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加大对社会实际情况的关注,使马克思主义更加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现在存在着很多理论假大空的情况,这些理论没有丝毫的作用,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实践,避免出现理论假大空的现象,让其变更的更加实用。在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可以派人到社会上进行调查,深入到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听到人民最真实的声音,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提高理论的实用性。正确的理论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一定要保证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的质量。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一系列的成果,这些成果一定要在全社会推广开来,让全社会都感觉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的好处。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现在常见的方法就是进行学校教育,学校针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开设了相关的课程,让人从小就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例如,现在人们常用的社交软件QQ、微信、微博等,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及时被人民群众了解到,拉近人们和马克思主义的距离,让人们更加接受这种思想。
(3)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结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优秀经验和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革命和改革的进行都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有关,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可以借鉴革命和改革中的相关经验。国际上一些其他国家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有些国家有其出色的地方,也可以进行借鉴。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有很长的路程需要走,经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一定要尽心克服,争取取得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完成中华民族的民族任务。
参考文献
[1] 顺海良.让世界分享马克思主义理论化成果[D].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8日第1版。
[2] 赵笑蕾.现实性与超越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属性[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第2期。
[3] 杨瑞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十个理论问题[J].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