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of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训练;思维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地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引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试验。收到一定效果,下面浅谈认识和做法。
  一、多读少讲
  一节课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学生否读得准确,对比较容易读错的字正音。注意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通过一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
  二、重视范读、领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我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而儿童的模仿性又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读我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例如,我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的“小竹排,顺水流”,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早地领读“鸟儿唱,鱼儿游”,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書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能学会断句,纠正方言。
  三、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引导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得确切,说得流利,畅通,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如我教《三只白鹤》时,先向学生提出:哪只白鹤找到鱼呢?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才找到鱼,而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我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只白鹤为了记住埋鱼地方用什么作标记,然后让学生通过思考再回答:(1)三只白鹤在什么时候埋鱼?(中午,太阳在正在头顶)它们找鱼又在什么时候?(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在东边)。(2)第一只白鹤找到鱼吗?(太阳的位置变了,找不到)。(3)第二只白鹤又能找到鱼吗?(白云在天空中不断飘动着,位置不断地移动)(4)第三只把鱼埋在柳树旁,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只有第三只才能在原来的地方找到鱼。以问促读,问读结合,读中有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读而后答,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读说训练,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这样提高了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学思维的发展。
  四、读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朗读时、耳、口、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迅速协调,注意力高度集中,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这个复合感知过程,能开拓思维,激发情感。训练说的过程,让学生读出文中语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把对局面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来理解课文,再现情境,意会内涵。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认真思考,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通顺的句子回答,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和课文的内容的理解,逐步使口语规范化,发展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并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游戏是幼儿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爱玩游戏是每个幼儿的天性,游戏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儿童。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认识自我,認识世界,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他们把自己融入到游戏中,在游戏中探究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亲身体验并完成某些事情。幼儿在游戏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智力,提高了能力,培养了性格。  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幼儿以游戏的方式与整个世界建立联系,因此游戏是幼儿教育
期刊
摘要:语文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将心理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中去,运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于语文教学过程,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同教材教法的关系,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实施心理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心理教育;渗透  学科教育要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水平、特点,利用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使学生能积极接受学科教学的影响,从
期刊
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创新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并且物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非常切合实际,能够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物理学史又是一块儿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热土,所有的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这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条件。本文
期刊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求教育者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我们的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有效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新形势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美学价值。  传统课堂教学美学观建立在教师传授教科书现成知识的基础之上,教师是传授者,又是强迫学生接受的监督者。这样的课堂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在意学生的情感體验与生命需求。其课堂审美的标准,必然向教师的表演、讲析倾斜。于是,课堂
期刊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利用它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的动起来,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
期刊
要想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学生会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
期刊
摘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性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搞好学校体育,对提高民族素质、改善人民的健康、形成健美的体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过程
期刊
一、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基础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要遵循各个小组间学生学习水平基本一致,小组成员之间优差互补的原则,小组人数的划分以少为最佳。初中阶段的学生之间存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初中数学学习小组的划分中要体现对差异的尊重和合理分配。一般情况下,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以三到五人为准,当然,四人一组为最佳选择。这种精细化的划分主要是为了保证各小组的融
期刊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期间的注意力差,无法长时间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听老师讲课。基本表象是容易走神,做小动作,或东张西望,或胡思乱想,或窃窃私语,若课堂组织把握不好,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用什么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征
期刊
一、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