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因网而变
小宇,男,14岁,八年级学生,无重大躯体疾病,精神状况正常。过去成绩中等,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父母对其期望很高。近三个月来,对网络逐渐痴迷,无心向学。父母有稳定工作,家庭条件尚可,家中有电脑。
前段时间通过邻居哥哥的“引荐”,小宇对网络游戏产生了兴趣。他告诉父母需要上网查资料,由于小宇向来听话,父母没有多加干涉。刚开始小宇每天用电脑时间不长,放学回家后玩会游戏作为学习后的放松。但时间一长,小宇发现自己上课也会想着游戏内容,而且越来越难控制自己。由于上网的时间不断增加,引起了父母的警觉,他们开始管控电脑,限定他每周上网的时间。刚开始父母的管教是有效果的,后来越来越难控制,小宇甚至深夜趁父母睡着爬起来玩电脑。小宇为上网撒谎、逃学,父母将电脑锁定,他便出现焦躁不安、易怒、沮丧等情绪。
二、触网有因
小宇性格温和,从小到大一直很听话。父母对小宇的期望很高,却不善引导,家庭教育方式过于简单。当小宇考不到理想成绩时,父亲总是训斥,母亲在一旁唠叨不停,言语讽刺。小宇表面很沉默,内心却很抵触,但不善于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将自卑、焦虑等负性情绪长期压抑。小宇在网络游戏中,能够重塑“理想自我”,受到“尊重”,获得成就感,弥补了“现实自我”的不足,负性情绪在网络世界中得到释放,于是他便失去自控能力,深陷其中。因此,引导父母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尤为重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矫正网瘾行为,帮助小宇重拾现实生活中的自信心。
三、用心编织成长的网络
1.第一次咨询。
本次咨询获得了来访者信息,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多种话题的引导下,小宇表达了现实生活中的苦恼,当谈到父母斥责他玩网络游戏时,小宇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咨询师引导小宇表达出内心的不快。其间咨询师更多是倾听,让小宇在述说过程中得到情绪宣泄。咨询过程中发现小宇的戒网动机不强,内心自卑,逃避现实生活。咨询师观察,排除精神性疾病,小宇有较强的自知能力,但离开网络负性情绪难以自控。
商定目标:建议父母在与小宇的互动中减少指责,多鼓励、多沟通,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
2.第二次咨询。
本次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观察到小宇的变化,在谈到与父母的关系时,小宇说这段时间父母很关心自己。在咨询过程中,引导小宇进行深入的自我探讨,如对网络的认识、沉迷网络的原因等;向小宇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帮助他进行自我反省、识别自动化思维及认知曲解等,让小宇认识到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认知基础,学会自我辩论。
行为作业:让小宇对自己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自动化思维、认知曲解等进行记录和总结。
3.第三次咨询。
小宇反馈咨询作业,咨询师帮助他一起分析负性自动化思维,进行认知重建。这段时间父母、老师、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也证实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不像他想的那样极端化,小宇开始放下偏激的想法,能够认识到网络世界对现实生活造成的影响,表现出戒网动机。这一阶段认知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宇能够识别不合理信念并进行自我辩论。与小宇共同商定下一阶段网瘾矫正的具体措施:积极自我暗示,如“我一定能戒除网瘾”“这个时间我应该学习了”等,树立戒网的信心;厌恶疗法(手上套一根皮筋,一旦有上網的念头又难以控制时,就拉手上的皮筋弹自己的手腕,要有疼痛感,并记录次数);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通过打篮球等运动方式来转移注意力。
行为作业:每天记录网络成瘾矫正方法的运用和结果。
4.第四次咨询。
小宇反馈行为矫正记录,从数据来看,上网时间明显减少。咨询师充分肯定小宇的进步,帮助他树立自信心,但强调能否完全戒除网瘾取决于他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小宇正确地表达和倾诉,学会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加以运用。
5.第五次咨询。
这期间小宇上网时间得到控制,在各科老师的帮助下慢慢补回落下的知识,但小宇对学习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咨询师肯定几次咨询以来小宇的变化,帮助其增强自信。引导小宇回忆以往成功的经验,激发其学习动机,帮助他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学会及时调整目标和计划。
咨询评估:小宇建立了合理的认知,摒弃了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的错误想法;上网动机减弱,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与父母的关系得到改善,烦恼的时候不压抑在心里,能够和父母、同学倾诉;能够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选择适当的方式宣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信心仍需提高。
四、咨询反思
本案例中小宇网瘾的成因及症状具有代表性。通过本次个案咨询,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1.成功之处:在咨询过程中,首先深入分析了造成小宇网瘾的根本原因,是在网络世界中塑造“理想自我”来逃避现实。从不合理的信念入手,帮助他进行认知重建,提高戒网动机。同时,运用行为矫正中的积极暗示、厌恶疗法等方法进行网瘾矫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引导小宇回忆以往成功的经验,激发其学习动机,帮助他制定目标和计划,从而重拾信心。整个过程循序渐进,也得到了小宇父母、老师和同学的配合。
2.不足之处:要达到提高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终极目标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很多网络成瘾者“治标不治本”,症状得到改善和缓解后只能保持一段时间,尔后会复发,这是戒除网瘾的“瓶颈”。
3.疑惑之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吸引他们的“兴趣点”,诸如文学、艺术、体育等,为何“网络成瘾”一直以来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顽固“毒瘤”?时代在发展,为何“网瘾”依旧?
(南京武家嘴实验学校 汪昌盛)
小宇,男,14岁,八年级学生,无重大躯体疾病,精神状况正常。过去成绩中等,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父母对其期望很高。近三个月来,对网络逐渐痴迷,无心向学。父母有稳定工作,家庭条件尚可,家中有电脑。
前段时间通过邻居哥哥的“引荐”,小宇对网络游戏产生了兴趣。他告诉父母需要上网查资料,由于小宇向来听话,父母没有多加干涉。刚开始小宇每天用电脑时间不长,放学回家后玩会游戏作为学习后的放松。但时间一长,小宇发现自己上课也会想着游戏内容,而且越来越难控制自己。由于上网的时间不断增加,引起了父母的警觉,他们开始管控电脑,限定他每周上网的时间。刚开始父母的管教是有效果的,后来越来越难控制,小宇甚至深夜趁父母睡着爬起来玩电脑。小宇为上网撒谎、逃学,父母将电脑锁定,他便出现焦躁不安、易怒、沮丧等情绪。
二、触网有因
小宇性格温和,从小到大一直很听话。父母对小宇的期望很高,却不善引导,家庭教育方式过于简单。当小宇考不到理想成绩时,父亲总是训斥,母亲在一旁唠叨不停,言语讽刺。小宇表面很沉默,内心却很抵触,但不善于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将自卑、焦虑等负性情绪长期压抑。小宇在网络游戏中,能够重塑“理想自我”,受到“尊重”,获得成就感,弥补了“现实自我”的不足,负性情绪在网络世界中得到释放,于是他便失去自控能力,深陷其中。因此,引导父母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尤为重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矫正网瘾行为,帮助小宇重拾现实生活中的自信心。
三、用心编织成长的网络
1.第一次咨询。
本次咨询获得了来访者信息,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多种话题的引导下,小宇表达了现实生活中的苦恼,当谈到父母斥责他玩网络游戏时,小宇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咨询师引导小宇表达出内心的不快。其间咨询师更多是倾听,让小宇在述说过程中得到情绪宣泄。咨询过程中发现小宇的戒网动机不强,内心自卑,逃避现实生活。咨询师观察,排除精神性疾病,小宇有较强的自知能力,但离开网络负性情绪难以自控。
商定目标:建议父母在与小宇的互动中减少指责,多鼓励、多沟通,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
2.第二次咨询。
本次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观察到小宇的变化,在谈到与父母的关系时,小宇说这段时间父母很关心自己。在咨询过程中,引导小宇进行深入的自我探讨,如对网络的认识、沉迷网络的原因等;向小宇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帮助他进行自我反省、识别自动化思维及认知曲解等,让小宇认识到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认知基础,学会自我辩论。
行为作业:让小宇对自己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自动化思维、认知曲解等进行记录和总结。
3.第三次咨询。
小宇反馈咨询作业,咨询师帮助他一起分析负性自动化思维,进行认知重建。这段时间父母、老师、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也证实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不像他想的那样极端化,小宇开始放下偏激的想法,能够认识到网络世界对现实生活造成的影响,表现出戒网动机。这一阶段认知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宇能够识别不合理信念并进行自我辩论。与小宇共同商定下一阶段网瘾矫正的具体措施:积极自我暗示,如“我一定能戒除网瘾”“这个时间我应该学习了”等,树立戒网的信心;厌恶疗法(手上套一根皮筋,一旦有上網的念头又难以控制时,就拉手上的皮筋弹自己的手腕,要有疼痛感,并记录次数);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通过打篮球等运动方式来转移注意力。
行为作业:每天记录网络成瘾矫正方法的运用和结果。
4.第四次咨询。
小宇反馈行为矫正记录,从数据来看,上网时间明显减少。咨询师充分肯定小宇的进步,帮助他树立自信心,但强调能否完全戒除网瘾取决于他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小宇正确地表达和倾诉,学会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加以运用。
5.第五次咨询。
这期间小宇上网时间得到控制,在各科老师的帮助下慢慢补回落下的知识,但小宇对学习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咨询师肯定几次咨询以来小宇的变化,帮助其增强自信。引导小宇回忆以往成功的经验,激发其学习动机,帮助他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学会及时调整目标和计划。
咨询评估:小宇建立了合理的认知,摒弃了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的错误想法;上网动机减弱,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与父母的关系得到改善,烦恼的时候不压抑在心里,能够和父母、同学倾诉;能够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选择适当的方式宣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信心仍需提高。
四、咨询反思
本案例中小宇网瘾的成因及症状具有代表性。通过本次个案咨询,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1.成功之处:在咨询过程中,首先深入分析了造成小宇网瘾的根本原因,是在网络世界中塑造“理想自我”来逃避现实。从不合理的信念入手,帮助他进行认知重建,提高戒网动机。同时,运用行为矫正中的积极暗示、厌恶疗法等方法进行网瘾矫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引导小宇回忆以往成功的经验,激发其学习动机,帮助他制定目标和计划,从而重拾信心。整个过程循序渐进,也得到了小宇父母、老师和同学的配合。
2.不足之处:要达到提高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终极目标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很多网络成瘾者“治标不治本”,症状得到改善和缓解后只能保持一段时间,尔后会复发,这是戒除网瘾的“瓶颈”。
3.疑惑之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吸引他们的“兴趣点”,诸如文学、艺术、体育等,为何“网络成瘾”一直以来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顽固“毒瘤”?时代在发展,为何“网瘾”依旧?
(南京武家嘴实验学校 汪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