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款赚钱的小本项目

来源 :吉林农业·百姓创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什么最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说是资金的问题?虽然很多媒体在某段时间大肆宣传1块钱也可以开公司,但事实上,创业怎么可能不需要资金?那么,怎样才能在资金较少的情况下创业呢?
  
  7 新鲜饮品贩卖店
  一位19岁女孩开的新鲜贩卖饮品店,就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据悉,去年情人节那日,她卖出了足有1500杯饮料,那天,手捧玫瑰花的女孩子几乎人手一杯现榨店里出来的东西,这位小老板数钱都数得手发麻。而平时,双休日卖出200杯左右不成问题,连下着雨的星期一也能卖出六七十杯。
  据一些业内士分析,这位女孩开的新鲜贩卖店成功之处在于具备了下列优势:
  第一是“四季可行”,因为兼卖冷热饮四五十种,从春至冬都会吸引人去买,春为养颜夏为消暑,秋为补气冬为暖身,甚至什么也不为,光为那种站在高高的吧台外看侍应生把冰块和果汁茶水摇得哐哐响,这份“声在味先”的虚荣,就使购买者的脸得意得发红,迷恋所谓“欧陆风情”的女孩子,谁没喝过这东西?
  第二是“薄利多销”,同样一杯台湾珍珠奶茶,在真正的红茶坊卖到10元以上,而在此种立等可取的贩卖小店,因为是外卖,价廉一半。投资者也不吃亏呀!想想动辄上百平米的红茶坊店租几何,而你才租一五六平米的门脸儿就开张了,谁合算?
  据悉,投资这类店仅需投入1.2-1.3万元左右,如果选址选在诸如:电影院旁、个性店铺云集地、大学区、健身中心旁等,最保守的估计每天平均也能出售100杯,平均每天的毛利在350元左右,月利润将在6000元左右,一个季度以内就可以收回成本,进入轻松赢利的状态。
  
  8种植香草发大财
  高凤芝几年前从一家频临倒闭的棉纺厂下岗,2001年,高凤芝从所订的农技报刊上获悉:香草作为天然香料极为受宠,已俏销国外市常人们用香草来香化居室、衣料、身体,还用它来充填睡枕,缝制香荷包、香囊等,因其枝叶常年溢香,枯而犹存,被人称为四季飘香的“天然香水瓶。文中还提到随着香味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这个市场商机无限。
  高凤芝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于是很快从外地购进一些中华香草、法国香草、七里香、香兰等品种在自家的示范园里试种,通过精心管理,果真换来丰厚的回报。33平方米的香草园,香草和种子共收入3600元,这样一算,种香草亩产可收入7万多元。
  于是她从市场以每个8角钱买来200个塑料花盆,将15厘米高的香草苗移栽到盆中,活苗之后,运到县城花卉市常扑鼻的香气很快就吸引了许多顾客,价格不贵,每盆4-8元,一时之间,这个三盆那个四盆地争相购买。200盆香草不到2小时就宣告售磐,净赚现金1000元。接下来,高凤芝又批发了大量花盆,把所有的香草苗全部移栽到花盆中,再陆续运往花卉市常也许是试销带来的效应,不仅购买者众多,而且还吸引了一批专业的花卉商贩批量采购。仅十天时间,500盆香草便被一抢而空,让她足足赚了2万余元。
  
   9水晶凤爪泡出钱财
  在一份内刊谋职的李振东,几年前,因妻子所在的厂子倒闭了,他便帮妻子开了个加工副食品的小作坊。先后搞过“脆豆腐”、“皮筋冻”等拌菜的制作,批发给菜市场的摊贩,生意也挺兴拢可是后来由于其它小作坊的一拥而上,留给李振东的市场空间愈来愈狭小了。一次,他去看望一个久未谋面的好友,席间好友聊起在北京一家饭店吃过的一道凉菜“泡凤爪”,这道菜酸辣香脆,听说是用中药材香料泡出来的,荤菜也能素吃,这种东西自己也可开发制作。好友的一番话点醒了李振东。回到自己的小作坊,李振东结合当地人们的口味,经过十余次试制,在2002年下半年终于推出了口感独特的“水晶凤爪当李振东第一次加工了40斤“水晶凤爪,送到摊贩的手上时,还真没料到,这些水晶凤爪当天便卖了个精光。此后,前来批发的摊贩络绎不绝。李振东迅速将水晶凤爪向各大饭店、超市推出,随后他乘胜追击,又连续推出了水晶鸭爪、水晶肉皮等荤菜素吃系列产品。
  
  4骨头店引来生财路
  一名叫张云刚的下岗工人在县城开了一家小饮食店。红火了一阵后,生意日渐萧条。她不得不动起了心思。一天,几个附近单位来吃饭的人提醒了她。其中一个人说到小时候啃肉骨头,“咬一口,满嘴流油……哎呀,那个解馋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对于如何煮好肉骨头,她没有招数,现有的书本上也难以学到。她只好去走访那些有经验的老人。但老人们的经验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有的互相重复,有的互相排斥,需要下工夫整理、实验。于是张云从市场买来肉骨头,一种方法一种方法地尝试有好心的顾客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煮制偏方,张云也都一一采纳,逐步完善自己的煮制方法。在六七个月的时间里,张云的小店总是客人爆满,全是来吃肉骨头的。闻香骨头给她的小店带来了名气,而名气就是看得见的财富。
其他文献
藏饰品,不仅完美地诠释着那片雪域文化,更携带着那份原始、粗犷又淳朴的民风民情,它似乎可以抚慰人们无法触及“雪域圣地”的遗憾,因此被都市人视为宝贝。而藏文化传播公司所属的“扎西德勒”星星小玉店就开在王府井。据说,里面的几千种藏饰品都是经活佛亲临现场开光的,吉祥得很。    这是一间约40平方米的店铺,但它似乎挂不下4000多种藏饰精品,所以显得琳琅满目,雪域风情浓郁。和以往采访的店不同,星星小玉店的
期刊
随着时代进步,如今有许多半路起家的成功人士,开始注重提升其修养品位。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内涵,他们几乎都实施一项“面子工程”———在办公室摆上一大排书架。  当然,有书架还得有书才行。别小看这些书架,该摆些什么书可大有学问,一旦“填进去”的书与个人身份、职业不相符,就可能适得其反。有这样一个女孩,专帮人“填书架”,靠此“怪招”,还真收获不小啊。  3年前,曾在书城工作的小陈姑娘自立门户,在市区开了一
期刊
“二手商品”常常被人们看作是不值钱或者已经贬值了的东西,认为购买者都是穷人。事实上,这一切随着时代的变迁,都已悄然在发生着变化。     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士也逐渐从观念上接受了“二手房”、“二手车”、“二手家电”以及“二手书”等诸多二手商品,尤其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轻群体,这些产品早已充斥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手商品”常常被传统的人们看作是不值钱或已经贬值了的东西,认为“二手商品”的购买者大部
期刊
王志仁有写日记的习惯,当初创业的经历都写进了日记本。“我结婚是1988年,当时自己的家里实在太困难了,兄弟姊妹又多,老人也帮不上自己;我就琢磨,干点啥维持生活呢?”他和妻子借了80多元钱——这是他初入商海的全部启动资金。  利用这笔资金,他采购回来胡椒面等调料,在鹿乡镇的一个露天市场上,各种调料摆满了约1平方米的摊床。“当天晚上回家,发现赚了13.84元,这是我开始经商的第一步。”这也是他淘到的第
期刊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也就没有完全相同的路,别人走成功的路,你不一定走成功;同样,你能做到的事,别人也不一定能仿效。正所谓树比树成林,人比人成群,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存在的意义,相信自己,总能创造出人生的价值。   初次创业下岗我没有倒下我生在农村,86年,通过高考,跳出农门,铁饭碗端到93年。第一次创业,我是从经营酒水开始的,资金是2分利息借来的一万元,苦苦挣扎到99年,我积累了近20万
期刊
安静地坐在雅致温馨的美容院大厅,优雅地品尝着新泡的玫瑰花茶,周围流淌着轻柔的音乐。李梅、李燕、李红三姐妹围坐在桌边,商谈美容院下一步发展的间隙,她们感叹最多的就是似水流年,十几年的时间眨眼即过,如白驹过隙。      在2007年12月21号晚举行的周年答谢会上,二姐李燕曾动情的说:“今晚,我们举行这个晚会不是让各位来买产品的,是实实在在想和大家开开心心地放松一下。我们美容院走到今天,离不开你们的
期刊
会做生意的穷学生     1987年9月,王填考上了湘潭市商业学校。当时,读商业学校的学生有许多是有钱人家的子弟。可是,囊中羞涩的王填倒不生气,他反而想:花父母的钱不算本事,靠自己头脑挣来的钱才算真本事。   一天,王填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商店买课本,忽然听到一个男学生和店老板争吵,那个男学生大声地说道:“你卖的热水瓶质量不好,还没有用上3个月,就不保温了,我要求换一个。”谁知那个店主一听这话,着急地
期刊
今年36岁的周成建,是一家员工三千,资产过亿的企业老板。这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十多年前,还只是一名普通农民。做裁缝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像许多没有背景的私营企业家一样,周成建是靠自己艰苦奋斗完成的资本原始积累。周成建出生于浙江温州青田县一个名叫石坑岭的村子里。为了摆脱祖祖辈辈贫穷的命运,他从小就学会了裁缝手艺。1986年,刚满20周岁的周成建,来到温州谋生。他什么脏活、重活都干,火车上三天三夜站过,
期刊
拖地、擦窗、洗衣……这曾经是“保姆”的工作内容。如今,随着经济发展,现代白领一族再也无暇顾及家中的日常事务,纷纷开始花钱雇人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庞大、规范的市场,“保姆”也由此更名为“家政”。  在成都家政市场中,有不少已经发家致富,如“蚂蚁公司”从搬家切入到家政,“老实人公司”从培训切入到家政……当然,也还有单打独斗、忙碌在家政创富路上的一群人,正孜孜不倦地在这个逐渐成熟的市场
期刊
再次回到长虹村,现为上海老磨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吴佳宾有着复杂的心情。    时隔12年,吴佳宾又回到了他当初梦开始的地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长虹村。   “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当初赖以做企业的山泉还在,但厂房已经面目皆非了。”再次回到长虹村,现为上海老磨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吴佳宾有着复杂的心情。他给乡亲们带来了电脑,也计划帮助村民们种植无公害农产品,但一想到当初跟着他干企业的23名村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