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民族之间逐渐融合,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趋势。在这一形势下,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够进一步促进民族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在教学中,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少数民族农村学生应当主要从语言发音、传统文化和写作能力三方面进行培养,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交流能力和文化认同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
在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些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师资力量,学生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教学,无法有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尤其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学习能力比较欠缺,对于语文学习会存在较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学习标准发音,提高交流能力
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刚开始学习汉字,需要对音、形、义三方面进行良好的掌握。很多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语言,学生在汉语发音时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民族语言的发音方法来进行,对标准的汉语发音会形成阻碍。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导入普通话教学的音频,带领学生系统地學习汉语的发音方法,帮助学生能够进行顺畅的交流。
例如,在学习《小小的船》时,教师可以借助文本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发音方法。比如,对于“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中的“弯”字,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上门牙触碰下嘴唇,能够感受到发出的声音虽然正确但是比较沉。而嘴唇保持圆形,上门牙不触碰下嘴唇发音会很圆润动听。又比如,对于“船”字,教师可以让学生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来发出圆润的声音。在学生学习完后教师可以播放标准的发音音频让学生跟随联系。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细致入微地掌握每一个汉字的标准发音方法,感受汉语发音方法的丰富性,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提升与人交流的能力。
二、渗透传统文化,培养人文情怀
各个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文化习俗和信仰,在日常的学习中,少数民族学生容易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难以理解,甚至与他人产生误会。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广泛的拓展,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例如,在学习《咏柳》时,教师可以对“柳”有关的传统文化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学生阅读诗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后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与赞美。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柳”在古诗词中的其他含义。教师可以引入“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等诗歌,让学生了解到柳树有送别、思念之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发现,柳与“留”读音相近,因而常表示送别。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能够借助更多的资料具体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关联性,从而能够接受熏陶,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三、进行自由写作,激发学习动力
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发挥写作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广泛运用到写作中,依靠写作感受学习的乐趣,寻找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与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彩色的梦》时,教师可以借助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作者在梦中想象到了一个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世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方式来描绘自己的梦。学生可以写出“笔尖画过的地方,高高的大树,青了;长长的小溪,绿了;大朵的梨花,白了”等句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用词用句和想象的场景进行表扬,让学生获得创作的成就感。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学生可以尝试些一些小故事,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和文化的差异,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通过普通话标准发音练习、传统文化渗透、自由化写作等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集体,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春梅;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语文天地》,2014年06期.
[2]毛勇;对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思考[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
在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些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师资力量,学生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教学,无法有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尤其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学习能力比较欠缺,对于语文学习会存在较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学习标准发音,提高交流能力
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刚开始学习汉字,需要对音、形、义三方面进行良好的掌握。很多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语言,学生在汉语发音时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民族语言的发音方法来进行,对标准的汉语发音会形成阻碍。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导入普通话教学的音频,带领学生系统地學习汉语的发音方法,帮助学生能够进行顺畅的交流。
例如,在学习《小小的船》时,教师可以借助文本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发音方法。比如,对于“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中的“弯”字,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上门牙触碰下嘴唇,能够感受到发出的声音虽然正确但是比较沉。而嘴唇保持圆形,上门牙不触碰下嘴唇发音会很圆润动听。又比如,对于“船”字,教师可以让学生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来发出圆润的声音。在学生学习完后教师可以播放标准的发音音频让学生跟随联系。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细致入微地掌握每一个汉字的标准发音方法,感受汉语发音方法的丰富性,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提升与人交流的能力。
二、渗透传统文化,培养人文情怀
各个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文化习俗和信仰,在日常的学习中,少数民族学生容易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难以理解,甚至与他人产生误会。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广泛的拓展,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例如,在学习《咏柳》时,教师可以对“柳”有关的传统文化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学生阅读诗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后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与赞美。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柳”在古诗词中的其他含义。教师可以引入“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等诗歌,让学生了解到柳树有送别、思念之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发现,柳与“留”读音相近,因而常表示送别。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能够借助更多的资料具体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关联性,从而能够接受熏陶,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三、进行自由写作,激发学习动力
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发挥写作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广泛运用到写作中,依靠写作感受学习的乐趣,寻找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与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彩色的梦》时,教师可以借助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作者在梦中想象到了一个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世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方式来描绘自己的梦。学生可以写出“笔尖画过的地方,高高的大树,青了;长长的小溪,绿了;大朵的梨花,白了”等句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用词用句和想象的场景进行表扬,让学生获得创作的成就感。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学生可以尝试些一些小故事,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和文化的差异,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通过普通话标准发音练习、传统文化渗透、自由化写作等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集体,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春梅;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语文天地》,2014年06期.
[2]毛勇;对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思考[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