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建设组织与实践

来源 :现代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gish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群组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实践为例,从发展维度、协同维度和可持续维度等三方面,详细阐述了面向科研一线的群组集成知识平台的具体组织和实施。主要涉及内容包括需求调研、平台系统维护和管理、平台外观设计、主体功能、协同服务机制、可持续建设机制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能为其它的群组集成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群组;集成知识平台;组织;实践;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9.017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9-0101-06
  〔Abstract〕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Knowledge-based subject groups integration platform in a 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orga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views of development dimension,collaboration capacity and sustainable magnititude.The contents of this article covered demand research,system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label and function design,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and sustainability,and also gave some advice,so as to provide speculativ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Knowledge-based subject groups integration platform.
  〔Key words〕subject groups;knowledge-based integration platform;organization;practic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ey laboratory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术界处在泛在知识环境、Web20和虚拟研究环境的时代。泛在知识环境下,学术研究表现出个性化、精细化、集成化、便捷性、及时性等特征;Web20的网络时代下,科研用户不再只是网络受众,而是科研信息环境的主动构建者和使用者;以E-research 环境和机构库建设为主要表征的虚拟研究环境(Virtual Research Environment,简称VRE)时代下,研究人员越来越依赖网络进行大范围的协作交流和大规模的数据获取与管理利用[1-3]。面对新的环境变化,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意识,主动提供以用户需求为向导、融入用户科研全过程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构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集成信息服务平台是嵌入型知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科研机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发展重点任务之一。
  “十二五”期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始组织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建设,支持研究所课题组进行个性化集成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化、知识化、个性化、特色化的资源信息环境,满足科研人员个性化、知识化的服务需求;培育和提高研究所在平台建设方法、资源组织利用、组织管理和人力等方面的能力,形成院所协同的可持续服务机制[4-5]。项目的进行是嵌入型知识服务方式和服务模式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提升对知识服务认识,加强院所协同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将针对中科院某研究所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建设的具体实践与组织策略进行阐述。
  1研究所群组建设实践
  某研究所通过参与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在全院开展的研究所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可持续能力建设项目而展开院重点实验室的群组平台建设。在总项目组的组织下,由研究所相关人员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人员组成院所协同的子项目建设团队,开展平台的具体建设。总项目组起着组织、协调、引导各子项目组进行平台建设的作用,宏观把控全院群组平台建设,具体工作是组织项目的申报、评选、交流、审核和提供技术支持等。子项目组负责平台建设的具体实施,包括项目团队的组建、需求调研、具体实施、效果反馈、可持续建设等。根据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可持续能力建设项目的总体组织原则,研究所的群组平台建设围绕发展维度、协同维度和可持续维度等3个方面展开(图1)[4]。图1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可持续能力建设模式
  同时,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群组集成知识平台采用分层模式进行平台系统的架构设计,以提高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在整个构建中,各个层次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当面对不同学科组的需求需要改变平台功能时,只需针对具体的层次进行调整,以便快速响应新需求。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分层体系结构主要包括4个层次:基础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平台具体架构如图2所示。图2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群组集成知识平台架构体系
  2发展维度
  21明确服务对象,制定恰当的调研内容和方式,精确定位用户需求嵌入式知识服务必须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最终目的。研究所群组平台建设必须了解用户希望解决的问题,分析其需求和行为特征,使平台建设满足用户的需求,保障平台的建设成效和生命力。
  211明确服务对象
  中科院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建设服务对象主要可分为3个层次:研究所层面、院重点实验室层面和课题组层面。每个层面的服务对象对群组平台建设的需求可能不尽相同,应根据实际的需求对平台建设的组织方式、外观功能等进行设计。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其主要的人员构成和分工为:①院重点实验室领导:包括院重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等。他们既是科研人员,也是院重点实验室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负责实验室总体发展规划、科研部署、业务与行政管理等;②学科组组长,主要把握学科组发展方向与学科布局;③学术秘书,包括院重点实验室学术秘书和各学科组学术秘书。主要负责协助学科组组长管理学科组日常工作;④一般科研人员,主要负责日常的科研工作;⑤研究生,主要参与学科组日常科研工作和学习相关科学知识[6]。   212确定调研内容和方式
  研究所群组平台建设需求调研需要在调研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有效设计和创新。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群组平台建设一般包括针对院重点实验室的总平台和针对重点实验室下的各学科组的分平台建设。
  总结各期平台建设经验,对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群组平台建设调研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包括:①参与平台建设的意愿或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即为了实现什么样的功能;②栏目、内容设计。主要是根据平台要实现的功能进行设计,一般可以分一级栏目和二级栏目,栏目下又主要包括了传统的内容模块和个性化内容模块。③平台建设技术的选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针对服务于研究所的群组集成平台建设研发了系列信息服务平台。
  需求调研主要方式包括物理组织方式和虚拟组织方式。物理组织方式指走进科研团组,面对面的对科研人员进行需求走访,其优点在于对用户群组平台建设需求能够精确、有效的收集和匹配,缺点是受科研人员时间、地点的限制,缺乏灵活性。虚拟组织方式主要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虚拟采访空间,如E-mail、电话、QQ等对科研团组的平台建设进行收集。其优点是提高了需求调研的时效性和灵活性,但在准确性、有效性方面还有所欠缺。
  根据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服务对象的角色定位、对平台的不同需求度和参与度等,分析其需求特征和科研习惯,制定适合的调研方式。①重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等,决定着是否参与平台建设及建设的方向等,其决定对其它分平台建设也起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对其需求了解至关重要,但他们时间非常有限,平台开建前主要采用物理组织的走访方式,面对面地从平台建设意愿、参与方式、主要栏目内容设置等方面进行初步调研;平台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则主要采用虚拟组织的走访方式,如E-mail、电话等或是通过学术秘书进行间接沟通。②院重点实验室各学科组长对学科团组发展起着全面把控的作用,是是否参与分平台建设的主要决定者,故也是需求调研的重点对象。主要采用建设前物理组织的走访方式结合问卷调查,建设中和建设完成后通过电话、E-mail等虚拟组织方式进行沟通;③学术秘书、其他科研人员、研究生等既直接参与日常的科研工作,也可能直接参与平台建设,对其需求了解主要通过召开项目座谈会、问卷调查、构建讨论小组、QQ群等物理和虚拟组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2研究所群组平台建设具体实施
  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构建了院重点实验室总平台和4个学科组的分平台,并根据需求对平台相关内容、功能和外观进行设计和建设,最终实现学科团组、科研人员对平台系统的自主维护和管理,实现对科研主体、科研活动、科研环境和科研成果的管理[7]。
  221平台系统的自主构建、维护和管理
  学科团组、科研人员等通过掌握平台建设、维护和管理等基本技能,保证平台基本功能的实现及科研用户信息、信息资源的安全,构建院所协同服务团队和的可持续的自主建设能力,这是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总、分平台在构建时通过构建多元化团队、明确任务分工、选择适当建设技术、平台登录权限设置等实现团队成员自主维护和管理平台能力的构建。
  (1)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群组集成知识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构建一个多元化、相互协作的服务团队对平台建设进行了有效组织和合理分工,形成了以研究所为主的、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进行协作的平台建设团队和力量。
  重点实验室建设力量主要由图书馆人员、院重点实验室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等构成。所图书馆人员研究所图书馆人员对本所所情、研究团组需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有长期服务于科研一线的经验和机遇,负责平台项目的总体组织和实施;院重点实验室领导或学科组长把握着实验室或学科组的发展方向和人员管理,负责在群组平台建设中提出建设需求,总体协调平台建设,在人员和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如院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院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之一)均积极提出平台建设需求,安排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对其它课题组参与平台建设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院重点实验室学术秘书或科研人员是平台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总、分平台具体建设负责人,负责平台栏目设计、内容收集、信息更新、同图书馆员、科研人员、研究生的沟通和意见收集等;研究所网络技术人员负责学习掌握平台构建技术,搭建平台框架,进行需求配置和软件更新等,并负责对图书馆员、总、分平台负责人等进行技术培训,促其掌握平台搭建、数据录入更新等基本操作;研究组其他科研人员、研究生负责对平台进行试用、意见反馈、信息推荐等。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建设力量主要由学科馆员和平台系统研发技术人员构成。学科馆员对科研用户的信息利用习惯和需求比较了解,同图书馆人员构建了良好的协同服务关系,具有较强的学科背景,主要参与项目实施,协助解决技术问题,完成相关规范的制定和资料的收集,并在研究所子项目组和总项目组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平台系统研发技术人员是平台技术的开发者,熟练掌握着平台的构建原理和操作步骤,负责平台功能的改进、使用的培训和平台建设技术问题的解决,为研究所群组平台建设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2)平台系统建设技术的选择要遵循功能丰富、具互操作性,所选技术既能满足科研人员提出的建设需求,同时操作方法应具易建性、易维护性,能够为研究所平台建设人员轻松掌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发的三套群组平台建设系统分别为IIP、iLibrary、SKE。三套系统既具一般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又各具特色,如IIP提供专业领域专题数据库服务[8],Ilibrary提供可视化的融汇工具,支持用户自己按一定需求、流程,完成新的融汇服务构建[9];SKE支持通过本体结构实现信息之间的多重关联,形成知识网络[10],可以根据需求自行选择。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平台构建技术的选择通过两个主要步骤完成:首先,研究所网管人员、院重点实验室学术秘书通过参加总项目组组织的群组平台现场交流会对3种平台构建技术学习、实践和借鉴其它已构建了群组平台研究所的经验,对建设技术进行初步评估;其次,由参加培训交流后的网管人员和学术秘书向科研人员、学科组学术秘书进行技术的介绍、演示,商讨,最终确定选择IIP作为平台建设技术。   (3)研究所群组集成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在保证基本功能顺利实现的同时,还必须保证用户信息和资源的安全,对于一些实验室或学科组不愿公开但内部又需共享或使用的信息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允许特定用户进行访问。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构平台建设通过平台系统后台对用户权限进行配置,支持不同权限的用户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访问平台相关内容。用户主要包括非重点实验室用户和重点实验室用户。非重点实验室用户通过直接访问平台网址即可获取总、分平台上的开放信息。重点实验室用户可通过登录的方式来访问总平台和各分平台的一些内部信息。重点实验室用户又包括普通用户和管理人员。普通科研人员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用户登录接口来访问相关内部信息,但不能修改系统层面的内容,如数据库、页面及栏目模块等。平台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管理模块登录系统,实现对系统内容更新与维护,如页面、栏目模块的创建和修改,还可以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包括用户的创建、修改、删除和权限维护等。
  222平台外观的统一和个性并重
  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总平台和4个分平台外观风格和内容上既有统一性,又彰显个性。①各具特色的平台Logo设计:一个特点鲜明、容易辨认的院重点实验室或是学科组平台网站Logo不仅带给人视觉上的美感,而且是研究单元的重要标志,传达着研究单元的研究方向、特点和管理理念等。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总、分平台Logo的设计在整体上风格统一,同时又各具体色。某院重点实验室总平台通过研究动物图片、中国科学院标志及某研究所标志以“中国科学院X院重点实验室”等文字形成体现具实验室特色的Logo。4个分平台Logo同总平台既有统一的风格,体现与总平台的从属关系,又各具特点,体现出各学科组研究特色。各分平台Logo设计布局均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位于第一排,次均以中国科学院标志、院重点实验室标志并配以“X院重点实验室”的文字等统一排版,显示学科组对院重点实验室的从属关系;第二、三层次主要展示其个性化特征。第二层次内容位于第二排,是各学科组(分平台)的名称,显示学科组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并通过不同的字体展现个性化外观;第三层次是以带有能显示学科组研究内容和方向的图片配以恰当的颜色作为Logo背景,彰显分平台个性和研究特点。
  223平台主体功能的实现
  研究所群组集成知识服务平台的主体功能是为了实现平台对科研主体、科研活动、科研环境和科研成果的管理,提高平台在信息存储与获取、共享与交流方面的能力(图3)。图3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群组集成知识平台主体功能结构图
  (1)实现平台对科研主体的管理
  科研主体是指科研活动的参与者与主导者,是整个科研活动的灵魂。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群组集成知识服务平台在科研主体管理方面主要指对科研人员和科研团队的管理,主要包括对科研主体的基本信息、科研活动及相关信息的管理,如实验室简介、组织机构、学术委员会、学科组介绍、人才招聘等,使平台访问者能快速、便捷查询与获取所需的科研主体信息,对重点实验及其课题组进行有效宣传,促进同领域或跨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2)实现平台对科研活动的管理
  科研活动是科研主体的主要任务和学术活动,是科研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群组集成知识服务平台对科研活动管理主要体现在对科研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主办人等信息进行归类和管理,使用户能够方便、快捷获取最新的相关信息,筛选感兴趣的科研活动,提高科研人员对相关科研活动信息的获取效率和实验室或学科组所举办的科研活动的影响力。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群组集成知识服务平台中科研活动管理主要包括对学术交流、新闻动态、研究技术、科研项目、科学实验、学术会议等6个方面的管理,基本覆盖了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科研活动的主要内容,促进了科研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科研人员、科研团队等发现具有相似研究方向的潜在合作者和合作项目。
  (3)实现平台对科研环境的管理
  科研环境是科研主题进行科研活动所必需的基础条件,是科研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群组集成知识服务平台科研环境管理主要包括对科研项目、仪器设备、信息资源等的管理,对科研活动所涉及的相关科研环境进行详细记录,并对科研环境因素进行信息化,最大限度地促进科研环境信息的共享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平台对实验室的特色科研环境进行了呈现:在科研项目上,有学科组专门开辟重大项目专栏(“973项目专栏”、“某先导专项专栏”),展示学科组重大项目的最新进展、项目产出的共享数据库等;在信息资源方面,提供相关下载栏目,包括学术交流PPT、会议资料、实验室年报等特色资源;开辟科普宣传栏目,对实验室的研究动物、研究实验等以视频和文字的形式进行宣传(科普视频、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增强宣传效果,提高平台实验数据获取能力;在平台上嵌入了课题组自己研发的数据分析平台,提高了资源共享率,增强了对课题组的宣传,提升了平台的科研服务能力;在平台中嵌入了会议、机构、资源的RSS源,使科研人员能够快速了解相关信息,为科研人员获取领域相关信息开辟了新的通道,提高了特色资源获取效率。
  (4)实现平台对科研成果的管理
  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的最终产出,是衡量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科研成果管理主要是对整个科研过程所产生的论文、奖项、专利、专著等成果进行组织和管理,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检索与获取服务,克服传统商业数据库信息滞后的不足,提高科研成果获取率和知晓率,促进科研成果集中存储、共享与交流。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群组集成知识服务平台科研成果管理主要包括论文、奖项、专利、专著等,有利于平台用户一站式快速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实验室或学科组的科研能力。
  3协同维度
  群组平台总项目组在协同维度上提出了两个建设内容:服务团队协同机制建设与平台管理机制建设。服务团队协同机制主要是要构建一支院所协同服务的团队,并形成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与研究所图书馆的协同、文献情报人员同科研人员的协同、学科馆员与信息技术团队的协同服务机制[4]。   (1)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群组平台建设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构建了研究所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系统协同的服务团队,团队成员既包括研究所学科带头人、研究所图书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学科带头人等平台的主要建设者,也包括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学科馆员和技术支撑人员等协同建设者。实验室总、分平台建设服务团队相互协作,以团队的力量为科研一线提供信息环境知识服务,克服了单打独斗带来的响应迟缓、服务单一、力量薄弱等缺点。同时,团队分工明确,团队成员各自承担相应的任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快速响应科研人员提出的需求和反馈,及时对平台建设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了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平台管理机制方面,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群组平台建设项目组根据总项目组的总体规划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4个方面对项目建设进行管理:①制定严格的工作计划和考核机制。按月份拟定平台建设进度安排,详细列出不同时间段所需完成的建设内容,并据此进行自我监督和考核;同时将学术秘书、网管等参与平台建设的工作纳入到院重点实验室年度考核中,调动参与积极性,从制度上促进平台保质保量按时完成;②构建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讨论机制,及时检查建设进度,梳理遇到的问题。如: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子项目组制定了每月召开1次交流会的计划,总结各阶段建设成果并解决相关问题;积极参加总项目组组织的季度交流会,了解其它研究所的建设进程,学习建设经验,提高建设能力;③建立多元沟通交流渠道。如构建了群组平台建设专门的讨论QQ群,平台建设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讨论解决;加入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IIP平台建设QQ群”,通过同学科馆员、总项目组技术支持或其他研究所的老师交流来帮助解决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E-mail、电话、走访等保持同科研人员的沟通和交流;④建立灵活的用户反馈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平台用户开展意见反馈调查和服务效果反馈调查等[11]。如学科组长等重要科研人员十分繁忙,前期采用的E-mail、电话等快捷方式获取反馈意见;平台基本完成后,通过院重点实验室学术秘书在院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季度会议上进行平台建设汇报和意见集中收集等。
  4可持续维度
  平台建设的可持续性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只有实现平台建设的可持续性,才能保证嵌入科研过程的知识服务利用与环境建设的效果,实现图书馆服务转型,为图书情报系统的其它嵌入式知识服务奠定基础。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群组平台建设的可持续性通过三方面实现:
  41构建可持续的团队服务能力,从根本上为群组平台建设提供人员保障某研究所群组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平台从初期的设计到后期数据的录入、维护等均由科研人员自己完成,保证了平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可持续的平台建设能力;同时团队成员还积极参加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举办的各类进阶性的培训,团队内部也不定期举行有关平台建设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并进行实战演练,构建团队群组平台建设能力。
  42建设有效的平台建设规范,在制度上保障平台建设的顺利进行例如完成了“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可持续能力建设运行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团队建设机制”和“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动物模型与重大疾病机理研究群组集成服务平台操作指南”等,从根本上保障了平台建设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43采取有效的推广模式,为平台后期服务的全面铺开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某研究所所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建设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推广模式,具体来说即平台建设过程中主要是同学术秘书等进行交流,减少对实验室领导和学科组长等的打扰,待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后再请学科带头人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修改和调整。平台正式发布后,向其它未进行平台建设的学科组进行推荐,通过具较高质量平台的示范效应来保证平台推广的效果和建设的可持续性。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后期陆续有其它学科组主动提出平台建设需求并投入人力进行建设。
  5总结和建议
  开展研究所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建设,是学科化知识服务的重要内容,是拓展嵌入式学科化服务模式,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促进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研究课题。面向研究所科研一线的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建设应从服务模式、嵌入科研组织方式等进行研究,从科研需求的获取和挖掘、院所协同服务团队的构建、服务能力的拓展和提升、可持续服务机制的探索和保障等方面进行建设。特别要注意:
  51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建设要注意实用性和易用性
  实用性、易用性是平台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直接影响着一个平台系统的建设成败[7]。群组平台建设应立足于挖掘和解决用户提出的实际问题,体现平台的价值,这一点是实用性的关键所在。群组集成知识平台还应遵循易用性原则,即为用户提供方便使用的系统,能够快速访问、获取所需的科研信息和服务。
  52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建设要体现专业性
  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可以说是科研人员自己构建的学科组网站,需实现一般网站所具的展示、查询、交流等基本功能,体现平台建设的专业性。同时,应充分利用图书馆人员及文献情报中心人员在知识组织、知识挖掘方面的专业优势,加强对个性化科研信息的组织、关联和可视化开发,实现用户对知识环境的专业化定制和利用,保持群组平台建设的活力和动力。
  53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建设要有创新性
  同中科院统一设计风格和框架的传统课题组网站相比,中科院群组平台建设的初衷即是构建一个满足科研人员个性化需求,彰显个性特色的集成化知识服务平台,这也是科研团组积极参与平台建设的重要动力。因此,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建设,应抛开课题组网站建设的传统模式(外包或网管统一建设),从组织方式、构建方法、建设内容等方面积极创新,满足科研人员对群组集成知识平台个性化、集成化、知识组织化等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宋海艳,郭晶,潘卫.面向科研团队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2,(1):27-30,148.
  [2]中国Web20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EB].http:∥www.dcci.com.cn/media/download/5261399e9e3bba248a041cd4cc7a5e61e15b.pdf,2006-02-23.
  [3]宋文,刘毅,黄金霞,等.院所协同机制下的专业领域知识环境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0,(14):116-120.
  [4]杨志萍.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应用实践[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Z1):1-5.
  [5]张晓林.研究图书馆2020:嵌入式协作化知识实验室?[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11-20.
  [6]陆颖,杨志萍,曾艺蓉,等.提升科研团组情报分析能力的学科化服务机制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8):77-80.
  [7]王志超.高校专业领域知识环境构建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1-73.
  [8]Devare M,Corson-Rikert J,Caruso B,et al.VIVO:Connecting People,Creating a Virtual Life Sciences Community[J].D-Lib Magazine,2007,13(7-8).
  [9]刘毅,汤怡洁,杨锐,等.基于Liferay Portal的所级图书馆集成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6):72-77.
  [10]王科,纪姗姗,刘芳,等.iLibrary:表示层集成融汇服务及系统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11):30-36.
  [11]杨志萍,陆颖.嵌入式知识发现情报分析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3,(11):37-42.
  (本文责任编辑:马卓)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图书情报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从培养目标、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研究生院(GSLIS)与北卡罗来那大学信息与图书馆学学院(SILS)两所世界顶尖图情学科院校的图书情报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我国图书情报人才培养的相关启示。通过分析GSLIS与SILS在思维观念、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等方面的优点,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科研数据的管理服务研究”(项目编号:18BTQ070)。  作者简介:王丹丹(1980-),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科研数据管理。任婧媛(199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研数据管理。吴思洁(199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研数据管理。  摘要:[目的/意义]对德国社会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SowiDataNet|Datorium进行研究
摘 要:[目的/意义]传染病传播往往伴随着谣言,新发突发传染病更是如此。相应地,疾病防控过程同时也是谣言控制过程。对于谣言控制而言,理解其产生机制与传播规律具有基础意义。[方法/过程]基于疾病传染与谣言传播模型,通过引入创新扩散视角,提出了新发突发传染病驱动的谣言传播描述框架,构造了个体层面上的数学模型。在实验设计的基础之上,利用智能体建模技术展开了系统的仿真实验。[结果/结论]基于仿真实验数据的
〔摘要〕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具有由信息人、信息人种群、信息群落、信息生态系统所构成的层次型结构,这样的结构在各个行业都是普遍存在的。了解行业结构,采取协同信息服务,有助于在行业内实现服务质量的提升。首先要清晰地界定信息群落,其次要分清信息人种群,然后寻找到为信息人服务的最佳方式。以旅游行业为例,因为旅游的六大要素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几个环节,所以各个环节需要紧密协作。旅游业的各类主体进行合
仍有长路待远行在线教育已进入深水区,最后谁能占领高地?  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场席卷全球的风暴,没有哪个行业能免受其冲击。教育作为民生的重点领域,受到的影响无疑是深刻而具有启发性的。学生们因防疫要求不能参与线下上课,但学业却不可能终止,平日里的补课、兴趣班等自然也不想落下,在线教育成为了自然的选择。在这种背景下,在线教育产业延续近两年的风头,成了众多投资人竞相入场的“金矿”。  
〔摘要〕建立改进的CODA模型来分析研究个体观点可信度及倾向性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模拟并揭示群体观点极化的演化条件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高可信度(ρj=0.7-0.9)演化情况下个体最终形成集群,而低可信度(ρj=0.2-0.4)个体观点呈现分散状态。高、低可信度的差值越大,网络观点演化效率越明显;高可信度个体推动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而当低可信度值低于0.2时,也会出现群体极化现象。进一步探讨
摘 要:[目的/意义]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社交媒体中相关信息可信度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以微信为例,提出社交媒体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可信度影响因素,以期为用户、平台以及国家信息治理部门提供相关建议。[研究设计/方法]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从信息用户、信息来源、信息内容和信息环境4个维度对社交媒体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可信度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结论/发现]研究表明,内容客观性、用户信任倾向、
同一种鸟儿,在不同的国家往往有着不同的境遇。  喜鹊和乌鸦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鸟类,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而同属于鸟类中智力较高的鸦科,它们也凭“实力”为自己增添了不少传说故事。  说到中外文化的不同,“喜鹊”大概要算其中最为鲜明的代表之一。如果细究起来,无论是英语的“magpie”还是俄语的“сорока”其实翻译成“鹊”更加合适,“喜鹊”这个名字,往往给人们一种先入为主的“报喜”印象,在中国人
〔摘 要〕Folksonomy是Web2.0环境下一种有效的网络信息组织方式。本文分析了Folksonomy的网络性质,基于社会化书签系统delicious数据集,发现了标签网络具有的两个基本性质:(1)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为3.16,聚集系数0.63,远大于相同参数下的随机网络,这揭示了标签网络的小世界效应;(2)网络中标签的度大体上呈幂律分布,表明标签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  〔关键词〕Folks
〔摘 要〕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旅游文本属性与特征已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对旅游微博发文主题的研究有助于旅游机构形象塑造及内容传播推广,对旅游机构的微博信息供给及旅游形象的提升具有一定意义。本研究首先对内容分析法在旅游研究的运用状况及国内外旅游微博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其次,以国家旅游局新浪微博的网络文本内容为研究对象,借助Rost word parser词频分析软件提取网络文本的高频特征词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