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科学地设计行之有效的内控体系,既不浪费资源,又能达到效,这是企业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颖。
【关键词】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实施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31-01
一、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是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很多企业过去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已不适应新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企业经营失败、不守法经营以及会计信息失真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无效。内部控制它作为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内在机制,其健全与否与企业成败息息相关。没有内部控制或者形同虚设的内部控制,一旦遇到市场风险和内部风险,可以轻而易举地毁灭一个企业;而与之相反,有效的内部控制却可以把一个企业推向成功,所以说内部控制设计是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二、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是个系统工程
(一)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要使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必须先有一个好的控制环境。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管理者当局必须树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才能确保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要使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其次必须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形成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明确的责任权限。必须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并且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授权方式以及报告关系。最后,内控能够有效执行的主要方向就是优化企业文化,结合员工实际情况培养并传递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保证健康向上的氛围,使企业文化与公司的战略日标趋于一致。
(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管理层应该从战略高度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认识和评估,分析可能影响这些目标实现的内外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存在的后果;在各项经营业务中都设立相应的风险控制点,根据管理的要求设定预警条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将每个关键控制点的风险责任落实到位;具有重大风险的控制环节应该设立备选方案,以便迅速辨认已发生的变化,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三)建立畅通有效的控制程序,形成良好的控制系统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资源,结合经营业务的实际需要,设立可应用于单位总控系统中的各个子控制系统,涵盖交易授权、职责划分、资产管理与记录、凭证与记录控制、独立审查与稽核几个部分。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按照企业具体的业务循环划分为多个子控制系统。
三、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关键是成本效益考虑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设计首先应该有个总体思路,那就是借鉴相关的内部控制理论,参考有效的内部控制范例,根据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并且结合企业管理和经营的实际情况。而设计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关键是要定期进行评价,并根据实际业务的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
和修改。内部控制的定期评价和修订职責,可以分配给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
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必须充分考虑控制对象的性质,结合重要性原则和全面协调原则,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来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切记不可因过度控制而致降低经营效率,影响企业的效益。这里的成本效益原则,必须分为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的关系。另一方面,企业如果过分强调内部控制的严密性,没有根据重要性原则,设置过度复杂的控制程序,从而抓不住重点,容易脱离企业实际,结果就是降低经营管理的效率,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四、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和战略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实施建议
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和战略导向的理论研究,根据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并且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问题,对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实施,有几点建议如下:
(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管理层应当充分考虑企业规模和业务特点,实行有选择的控制。必须看到各个企业自身的情况不同,从而抗风险能力和市场地位也不一样。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如果不结合企业实际,生搬硬套,不但使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反而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所以,要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哪些是直接风险或近期风险,哪些是影响企业未来的成长与发展的风险。有了正确的评估,一下一步才是寻找关键控制点,充分结合重要性原则,以免资源浪费。
(二)注重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加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将内部控制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合理分配资源,注重人才规划,完善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培训,建立人员考核和奖惩制度,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机制,制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将会在投入同样控制成本的前提,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战略导向的内部控制起点,更是要求在控制环境中加入企业的战略目标,将战略制定环节中,管理层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在关注企业业绩成长的同时,也关注企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通过管理层和治理层两方面的推动,将战略目标纳入到企业整体的控制环境中,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对内部控制目标有一个全面和整体的认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三)注重风险管理。
对于规模大、管理层级多的公司来说,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类企业往往对风险的评估和识别过程不太敏感,无法很好地应对企业风险。而战略导向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要求这类企业最好能够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来进行风险管理,以便对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及时解读,识别风险薄弱点并且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进行应对。在此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参考企业整体战略划分给各层级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设置风险临界点以及预警措施,另一方面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评估战略的适应性,对需要修正的地方及时跟进。
(四)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为企业管理层、各部门上下级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运作的信息纽带和保障。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对于企业战略反馈和评价过程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控制监督方面,企业需要根据战略实施过程中对战略的不断修正来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管;而控制监督本身也是促进内部控制动态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内部控制设计部门,从而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也就是说,在以战略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对战略实施的监督和评价与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是一体的。
参考文献:
[1]梁爽.成本效益分析在中小企业内控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2(2)116-119.
[2]柏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思考[J].财会研究,综合2012(7)中:84-85.
[3]乔莉楠,刘国峰.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成本与效益均衡研究[J].会计之友,2012(10)上:28-31.
[4]夏军峰.基于内部控制角度开展ERP系统审计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2(11):51-52.
【关键词】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实施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31-01
一、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是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很多企业过去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已不适应新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企业经营失败、不守法经营以及会计信息失真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无效。内部控制它作为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内在机制,其健全与否与企业成败息息相关。没有内部控制或者形同虚设的内部控制,一旦遇到市场风险和内部风险,可以轻而易举地毁灭一个企业;而与之相反,有效的内部控制却可以把一个企业推向成功,所以说内部控制设计是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二、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是个系统工程
(一)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要使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必须先有一个好的控制环境。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管理者当局必须树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才能确保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要使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其次必须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形成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明确的责任权限。必须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并且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授权方式以及报告关系。最后,内控能够有效执行的主要方向就是优化企业文化,结合员工实际情况培养并传递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保证健康向上的氛围,使企业文化与公司的战略日标趋于一致。
(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管理层应该从战略高度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认识和评估,分析可能影响这些目标实现的内外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存在的后果;在各项经营业务中都设立相应的风险控制点,根据管理的要求设定预警条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将每个关键控制点的风险责任落实到位;具有重大风险的控制环节应该设立备选方案,以便迅速辨认已发生的变化,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三)建立畅通有效的控制程序,形成良好的控制系统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资源,结合经营业务的实际需要,设立可应用于单位总控系统中的各个子控制系统,涵盖交易授权、职责划分、资产管理与记录、凭证与记录控制、独立审查与稽核几个部分。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按照企业具体的业务循环划分为多个子控制系统。
三、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关键是成本效益考虑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设计首先应该有个总体思路,那就是借鉴相关的内部控制理论,参考有效的内部控制范例,根据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并且结合企业管理和经营的实际情况。而设计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关键是要定期进行评价,并根据实际业务的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
和修改。内部控制的定期评价和修订职責,可以分配给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
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必须充分考虑控制对象的性质,结合重要性原则和全面协调原则,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来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切记不可因过度控制而致降低经营效率,影响企业的效益。这里的成本效益原则,必须分为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的关系。另一方面,企业如果过分强调内部控制的严密性,没有根据重要性原则,设置过度复杂的控制程序,从而抓不住重点,容易脱离企业实际,结果就是降低经营管理的效率,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四、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和战略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实施建议
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和战略导向的理论研究,根据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并且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问题,对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实施,有几点建议如下:
(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管理层应当充分考虑企业规模和业务特点,实行有选择的控制。必须看到各个企业自身的情况不同,从而抗风险能力和市场地位也不一样。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如果不结合企业实际,生搬硬套,不但使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反而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所以,要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哪些是直接风险或近期风险,哪些是影响企业未来的成长与发展的风险。有了正确的评估,一下一步才是寻找关键控制点,充分结合重要性原则,以免资源浪费。
(二)注重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加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将内部控制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合理分配资源,注重人才规划,完善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培训,建立人员考核和奖惩制度,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机制,制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将会在投入同样控制成本的前提,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战略导向的内部控制起点,更是要求在控制环境中加入企业的战略目标,将战略制定环节中,管理层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在关注企业业绩成长的同时,也关注企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通过管理层和治理层两方面的推动,将战略目标纳入到企业整体的控制环境中,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对内部控制目标有一个全面和整体的认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三)注重风险管理。
对于规模大、管理层级多的公司来说,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类企业往往对风险的评估和识别过程不太敏感,无法很好地应对企业风险。而战略导向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要求这类企业最好能够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来进行风险管理,以便对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及时解读,识别风险薄弱点并且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进行应对。在此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参考企业整体战略划分给各层级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设置风险临界点以及预警措施,另一方面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评估战略的适应性,对需要修正的地方及时跟进。
(四)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为企业管理层、各部门上下级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运作的信息纽带和保障。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对于企业战略反馈和评价过程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控制监督方面,企业需要根据战略实施过程中对战略的不断修正来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管;而控制监督本身也是促进内部控制动态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内部控制设计部门,从而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也就是说,在以战略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对战略实施的监督和评价与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是一体的。
参考文献:
[1]梁爽.成本效益分析在中小企业内控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2(2)116-119.
[2]柏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思考[J].财会研究,综合2012(7)中:84-85.
[3]乔莉楠,刘国峰.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成本与效益均衡研究[J].会计之友,2012(10)上:28-31.
[4]夏军峰.基于内部控制角度开展ERP系统审计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2(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