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失独老人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大多数失独老人存在经济状况恶化,精神普遍抑郁、健康状况下降、人际交往封闭敏感等困境。但是,当前失独老人养老还存在社会保障不够、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缺失,养老设施和专职养老人员不足,养老法规滞后等问题。遵循失独老人养老的原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加大养老设施投入和人员培训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养老失独老人价值意义问题对策
失独现象是指由于疾病、意外事故、灾害或自杀等原因使独生子女家庭失去唯一子女,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称为失独问题。失独老人:指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他们大多年龄在50岁以上,很难再生养孩子。这部分人很容易陷入自行封闭,精神濒临崩溃,并且由于年龄,无法通过再生育来补救。境遇可怜的失独老人,在中国虽属于少数,但每年数目呈上升趋势,正在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失独老人的数量增长之快,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加强失独老人养老的价值意义
(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享受着社会主义带给我们的种种福利,其中之一便是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失独老人面临的仍是“生活无依,求助无门,维权无据,病无所医,老无所养,死无人送”的悲惨境况。[]他们是被社会边缘化的最弱势群体,利益得不到保障,自身经受着莫大的悲哀。按照政府政策要求行事的忠民,过着这样凄惨的生活,这显然是不符合公平正义的。因此,找到合理的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办法,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着重大意义。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要建立一个和谐、友善、平等的新社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关键。目前,即便是家庭状况较好的失独老人,与同家境普通老人比较生活质量也较差。政府对失独家庭采取措施完善其养老、生活保障、心理健康等各方面,都将成为建设平等和谐社会的有力措施。拉近失独老人与普通老人生活差距,提高失独老人生活质量,将成为验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具体举措。政府的合理作为也将为人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注入强心剂。
(三)帮助失独老人走出困境
经过查阅多方论文与社会调查数据,笔者发现大多数失独老人存在经济状况恶化、精神普遍抑郁、健康状况下降、人际交往敏感封闭等困境,在生活救助,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及精神慰藉等方面存在着强烈的需求。如果政府不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的生活困境,他们将陷入难以为继的生活状态。因此,政府应当在他们困顿的晚年施以援手。
(四)改善民生造福人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顿工作。”由此可见,我国对民生问题是看重的,是关注的。失独老人的孤苦困境,在民生问题中也属重大。政府采取合理措施保障失独老人生活质量,是造福人民的重大举措。
二、失独老人养老现状分析
(一)失独老人的困境
1、健康状况较差。失独老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体验到的基本上是消极情绪,同时,因独生子女的离去而引发的身体病变、对亲情缺失的悲痛、对现实生活的无助和焦虑及对老来无依的恐惧等复杂的心理情绪使失独父母长时期走不出失去子女的阴影,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绝大多数的失独老人患有不同的心理疾病,出现自闭、恐惧、噩梦、愤怒、内疚、焦虑、失眠、失忆、精神错乱等症状。不仅如此,他们多数患了严重的生理疾病,不少人还得了绝症。总的来说,失独群体的健康状况呈现着一种不良的、令人担忧的现状。
2、经济陷入困境。总的来说,城镇失独群体的经济状况好于农村失独群体,但基本都处于步履维艰状态。由于政府经济救助的标准偏低,亲朋好友的帮助也不经常,且若失独原因是子女重病,则高额医疗费用可能导致一个原本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返贫。另外,大部分失独父母都患有心理和生理疾病,这样每月就要产生一项不小的医药费开支,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不易。
3、婚姻生活不和。有些家庭在失独后失去了感情维系的纽带,各自沉默独立生活,婚姻形同虚设。更有甚者,有些失独父母在失去子女后互相抱怨、指责,严重影响了夫妻感情。
4、社会交往闭塞。失独家庭往往社会交往活动不多,回归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经常处于固封自守的状态。巨大的悲伤使他们失去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许多失独者选择足不出户,暗自神伤。
5、社会保障不足。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的趋势很明显,核心家庭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当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离世时,对家庭中的另两个人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除此之外,失去了子女为其养老后,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还十分不完善,敬老院、养老院等收费高昂,许多失独老人无法承受。因此他们的家庭生活往往过得十分艰辛。
(二)失独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1、养老保障不够,保障不到位或保障水平低
即使是现在,政府也没有给出合理的政策方案来抚恤失独老人。由于《全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金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各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关于独生子女死亡的扶助金规定很模糊,只规定了“由人民政府给予一定的扶助金”,甚至还有的省份根本没有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扶助的相关规定,如四川省、江苏省。
不仅如此,即使是在对失独家庭有经济补偿规定的省份,其补偿金额通常也与国家标准类似。各省份制订《计划生育条例》的时间均在国家颁布《计划生育法》之后,且大多数省份该条例的内容与结构都与《计划生育法》相差无几,并没有结合当地具体经济情况制订扶助标准,可见地方政府并未对计划生育的奖扶政策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反地,他们更注重的往往是更易出政绩的——抓罚超生现象。 除此之外,让人不解且不满的现象还有,我国的经济以每年百分之七左右的速度在飞速发展着,居民的生活水准及物价水平也在跟着有所提升,然而上述的法律规定并未跟随时代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做出调整,而是一直一尘不变。显然在当今社会,当时制订的微薄抚恤金已经不够维持生计所需。这也是政府不够重视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另一反映。
2、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缺失
中国素有养育子女来为父母养老送终的观念,传统思想使失独群体倍感“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失去了子女的扶助照顾后,他们可能正在面临着被社会边缘化的风险。曾经看过一篇报道里,一位失独的老大爷因为担心自己将来进了医院连签字的家属都没有而放声痛哭。地方政府至今未采取任何对失独老人心理干预措施,而事实上,他们心灵上的创伤可能丝毫不亚于身体。
3、专职养老设施和人员不足
养老的三大主要内容是;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当政府完善了养老保障与心理疏导政策之后,便可采取措施完善并调整养老的人员与设施不足的问题。我国目前公立敬老院环境、设施、条件都无法与私立敬老院相比较,而私立敬老院的高昂费用又让失独老人望尘莫及。无法住进舒适的私人敬老院,而公立敬老院的条件又让人无法忍受,没有专职的照顾与护理人员,这也是一大问题。
4、养老法规滞后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由子女养老送终的传统,这可能也是我国养老法规政策迟迟不完善的原因之一。我国目前虽有专门的养老法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却未将失独老人的保障问题纳入其中。这就造成了失独老人养老上的法律黑洞。失独老人的权益被侵害却无法可依,无法可靠,势必形成严重社会问题。
三、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
社科院人口学者王广州在2013年举行的中国人口政策改革研讨会上指出,我国失独家庭在2010年已达百万,而在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到2050年累计死亡10岁及以上独生子女总人数将超过千万。主流观点认为,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这样的发展态势,不得不说是可怕的。因此不能再将失独群体看成小众部分而不重视,他们正在逐渐扩大且问题日趋严重。
2012年3月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张超指出“失独夫妇年老以后,养老和医疗无法解决,应由政府出资,将其送到敬老院、养老院让其免费安度晚年。”这反映出了部分关心百姓疾苦的代表干了实事。然而,我们应该做的,并不仅仅是在老人失独后将他们送去敬老院,还应采取多方措施,从源头上防止老人失独,尽可能避免失独现象的出现。
(一)遵循失独老人养老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失独老人的敬养与普通老人不同,需要格外的关怀与爱护。现在的失独群体,往往都是响应政府号召的,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做出过贡献的人。对这些往日有功,如今陷入困顿的老人们,政府政策下发时应体恤民情,关怀民意,从失独老人角度研究决策如何制订,以失独老人切身实际为出发点,结合具体情况、时局信息,务必保障老人能够在社会主义新社会里,能老得有尊严,老得体面,老得无后顾之忧。曾有失独老人提出过,建立全部由失独老人组成的敬老院,让他们互相照顾,彼此更能体谅他人的苦楚,这便是照料失独老人的好办法之一。因此,政府研究失独老人养老问题原则时,应考虑从老人自身角度出发,为他们着想,时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农村独生子女总量低于城镇,但农村人口各年龄段的死亡概率均高于城镇,导致农村失独老人数量高于城镇,农村的独生子女家庭面临更大的风险。且,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平均收入低于城镇,失独老人面临更大生活压力,平均寿命相比城市也较低。农村与城镇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因此政府可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给予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富足地区与贫困地区不同的、各种合适的养老方案。
(二)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失独老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曾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理所当然应该分享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成果,而他们却面临着失去孩子带来的巨大压力和困境。我们应该和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一样,将失独老人纳入同样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失独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诸多省份的《计划生育条例》并不完善,也已与时代脱节,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并没有提到失独家庭中老人的赡养问题,《计划生育法》的规定也相当空泛不具体。如果要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一定要从法律层面入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有法可依。
3、调整医疗政策。当医疗变成人民负担得起的东西之后,生病便不会是失独老人最担心的头等大事了。许多失独老人返贫便是因为难以承受的高额医药费及护工费,这对本已丧但它的改变与调整对失独老人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大事。因此,政府如果能针对失独老人单独出台特殊医疗政策,他们的生活也将轻松得多。
4、加强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失独老人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拮据、身体上的病痛,还有心灵上的苦楚。白发人送黑发人,老而无依。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失独老人的心理干预,如推行社区送温暖活动,老年人歌舞大赛活动,老年人象棋围棋大赛活动等,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除此之外,政府也可派专人对失独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带他们走出痛苦的回忆。
5、加大养老设施投入和人员培训力度。我国的公立敬老院,目前的设施、条件、环境均远远不及私立敬老院,而私立敬老院的高昂费用可能让经济窘迫的失独老人望尘莫及。政府可建立设施完备、人员专业的银发村,组织下岗工人再就业成为照顾失独老人的专业人员,银发村的费用由老人每年投保建立。当养老环境好转,身边照顾人员贴心时,失独老人的生活境况将大为提升。
除此之外,政府还可采取更为科学严谨的方法研究失独老人,学习其他发达国家养老政策,完善我国养老体系,为失独老人提供体面的,有尊严的,安详的晚年。
注释:
①侯秀丽.我国失独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科学学报,2014(3).②张琪乐.论失独者权利的国家保护[J].现代法学,2013(3).
③姚诗余,王诗路.失独老人的生活困境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应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4(8).
④李贞怡.我国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研究[N].人民日报,2008-12-25(10).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养老失独老人价值意义问题对策
失独现象是指由于疾病、意外事故、灾害或自杀等原因使独生子女家庭失去唯一子女,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称为失独问题。失独老人:指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他们大多年龄在50岁以上,很难再生养孩子。这部分人很容易陷入自行封闭,精神濒临崩溃,并且由于年龄,无法通过再生育来补救。境遇可怜的失独老人,在中国虽属于少数,但每年数目呈上升趋势,正在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失独老人的数量增长之快,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加强失独老人养老的价值意义
(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享受着社会主义带给我们的种种福利,其中之一便是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失独老人面临的仍是“生活无依,求助无门,维权无据,病无所医,老无所养,死无人送”的悲惨境况。[]他们是被社会边缘化的最弱势群体,利益得不到保障,自身经受着莫大的悲哀。按照政府政策要求行事的忠民,过着这样凄惨的生活,这显然是不符合公平正义的。因此,找到合理的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办法,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着重大意义。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要建立一个和谐、友善、平等的新社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关键。目前,即便是家庭状况较好的失独老人,与同家境普通老人比较生活质量也较差。政府对失独家庭采取措施完善其养老、生活保障、心理健康等各方面,都将成为建设平等和谐社会的有力措施。拉近失独老人与普通老人生活差距,提高失独老人生活质量,将成为验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具体举措。政府的合理作为也将为人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注入强心剂。
(三)帮助失独老人走出困境
经过查阅多方论文与社会调查数据,笔者发现大多数失独老人存在经济状况恶化、精神普遍抑郁、健康状况下降、人际交往敏感封闭等困境,在生活救助,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及精神慰藉等方面存在着强烈的需求。如果政府不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的生活困境,他们将陷入难以为继的生活状态。因此,政府应当在他们困顿的晚年施以援手。
(四)改善民生造福人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顿工作。”由此可见,我国对民生问题是看重的,是关注的。失独老人的孤苦困境,在民生问题中也属重大。政府采取合理措施保障失独老人生活质量,是造福人民的重大举措。
二、失独老人养老现状分析
(一)失独老人的困境
1、健康状况较差。失独老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体验到的基本上是消极情绪,同时,因独生子女的离去而引发的身体病变、对亲情缺失的悲痛、对现实生活的无助和焦虑及对老来无依的恐惧等复杂的心理情绪使失独父母长时期走不出失去子女的阴影,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绝大多数的失独老人患有不同的心理疾病,出现自闭、恐惧、噩梦、愤怒、内疚、焦虑、失眠、失忆、精神错乱等症状。不仅如此,他们多数患了严重的生理疾病,不少人还得了绝症。总的来说,失独群体的健康状况呈现着一种不良的、令人担忧的现状。
2、经济陷入困境。总的来说,城镇失独群体的经济状况好于农村失独群体,但基本都处于步履维艰状态。由于政府经济救助的标准偏低,亲朋好友的帮助也不经常,且若失独原因是子女重病,则高额医疗费用可能导致一个原本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返贫。另外,大部分失独父母都患有心理和生理疾病,这样每月就要产生一项不小的医药费开支,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不易。
3、婚姻生活不和。有些家庭在失独后失去了感情维系的纽带,各自沉默独立生活,婚姻形同虚设。更有甚者,有些失独父母在失去子女后互相抱怨、指责,严重影响了夫妻感情。
4、社会交往闭塞。失独家庭往往社会交往活动不多,回归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经常处于固封自守的状态。巨大的悲伤使他们失去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许多失独者选择足不出户,暗自神伤。
5、社会保障不足。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的趋势很明显,核心家庭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当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离世时,对家庭中的另两个人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除此之外,失去了子女为其养老后,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还十分不完善,敬老院、养老院等收费高昂,许多失独老人无法承受。因此他们的家庭生活往往过得十分艰辛。
(二)失独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1、养老保障不够,保障不到位或保障水平低
即使是现在,政府也没有给出合理的政策方案来抚恤失独老人。由于《全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金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各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关于独生子女死亡的扶助金规定很模糊,只规定了“由人民政府给予一定的扶助金”,甚至还有的省份根本没有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扶助的相关规定,如四川省、江苏省。
不仅如此,即使是在对失独家庭有经济补偿规定的省份,其补偿金额通常也与国家标准类似。各省份制订《计划生育条例》的时间均在国家颁布《计划生育法》之后,且大多数省份该条例的内容与结构都与《计划生育法》相差无几,并没有结合当地具体经济情况制订扶助标准,可见地方政府并未对计划生育的奖扶政策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反地,他们更注重的往往是更易出政绩的——抓罚超生现象。 除此之外,让人不解且不满的现象还有,我国的经济以每年百分之七左右的速度在飞速发展着,居民的生活水准及物价水平也在跟着有所提升,然而上述的法律规定并未跟随时代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做出调整,而是一直一尘不变。显然在当今社会,当时制订的微薄抚恤金已经不够维持生计所需。这也是政府不够重视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另一反映。
2、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缺失
中国素有养育子女来为父母养老送终的观念,传统思想使失独群体倍感“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失去了子女的扶助照顾后,他们可能正在面临着被社会边缘化的风险。曾经看过一篇报道里,一位失独的老大爷因为担心自己将来进了医院连签字的家属都没有而放声痛哭。地方政府至今未采取任何对失独老人心理干预措施,而事实上,他们心灵上的创伤可能丝毫不亚于身体。
3、专职养老设施和人员不足
养老的三大主要内容是;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当政府完善了养老保障与心理疏导政策之后,便可采取措施完善并调整养老的人员与设施不足的问题。我国目前公立敬老院环境、设施、条件都无法与私立敬老院相比较,而私立敬老院的高昂费用又让失独老人望尘莫及。无法住进舒适的私人敬老院,而公立敬老院的条件又让人无法忍受,没有专职的照顾与护理人员,这也是一大问题。
4、养老法规滞后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由子女养老送终的传统,这可能也是我国养老法规政策迟迟不完善的原因之一。我国目前虽有专门的养老法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却未将失独老人的保障问题纳入其中。这就造成了失独老人养老上的法律黑洞。失独老人的权益被侵害却无法可依,无法可靠,势必形成严重社会问题。
三、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
社科院人口学者王广州在2013年举行的中国人口政策改革研讨会上指出,我国失独家庭在2010年已达百万,而在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到2050年累计死亡10岁及以上独生子女总人数将超过千万。主流观点认为,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这样的发展态势,不得不说是可怕的。因此不能再将失独群体看成小众部分而不重视,他们正在逐渐扩大且问题日趋严重。
2012年3月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张超指出“失独夫妇年老以后,养老和医疗无法解决,应由政府出资,将其送到敬老院、养老院让其免费安度晚年。”这反映出了部分关心百姓疾苦的代表干了实事。然而,我们应该做的,并不仅仅是在老人失独后将他们送去敬老院,还应采取多方措施,从源头上防止老人失独,尽可能避免失独现象的出现。
(一)遵循失独老人养老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失独老人的敬养与普通老人不同,需要格外的关怀与爱护。现在的失独群体,往往都是响应政府号召的,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做出过贡献的人。对这些往日有功,如今陷入困顿的老人们,政府政策下发时应体恤民情,关怀民意,从失独老人角度研究决策如何制订,以失独老人切身实际为出发点,结合具体情况、时局信息,务必保障老人能够在社会主义新社会里,能老得有尊严,老得体面,老得无后顾之忧。曾有失独老人提出过,建立全部由失独老人组成的敬老院,让他们互相照顾,彼此更能体谅他人的苦楚,这便是照料失独老人的好办法之一。因此,政府研究失独老人养老问题原则时,应考虑从老人自身角度出发,为他们着想,时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农村独生子女总量低于城镇,但农村人口各年龄段的死亡概率均高于城镇,导致农村失独老人数量高于城镇,农村的独生子女家庭面临更大的风险。且,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平均收入低于城镇,失独老人面临更大生活压力,平均寿命相比城市也较低。农村与城镇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因此政府可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给予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富足地区与贫困地区不同的、各种合适的养老方案。
(二)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失独老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曾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理所当然应该分享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成果,而他们却面临着失去孩子带来的巨大压力和困境。我们应该和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一样,将失独老人纳入同样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失独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诸多省份的《计划生育条例》并不完善,也已与时代脱节,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并没有提到失独家庭中老人的赡养问题,《计划生育法》的规定也相当空泛不具体。如果要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一定要从法律层面入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有法可依。
3、调整医疗政策。当医疗变成人民负担得起的东西之后,生病便不会是失独老人最担心的头等大事了。许多失独老人返贫便是因为难以承受的高额医药费及护工费,这对本已丧但它的改变与调整对失独老人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大事。因此,政府如果能针对失独老人单独出台特殊医疗政策,他们的生活也将轻松得多。
4、加强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失独老人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拮据、身体上的病痛,还有心灵上的苦楚。白发人送黑发人,老而无依。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失独老人的心理干预,如推行社区送温暖活动,老年人歌舞大赛活动,老年人象棋围棋大赛活动等,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除此之外,政府也可派专人对失独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带他们走出痛苦的回忆。
5、加大养老设施投入和人员培训力度。我国的公立敬老院,目前的设施、条件、环境均远远不及私立敬老院,而私立敬老院的高昂费用可能让经济窘迫的失独老人望尘莫及。政府可建立设施完备、人员专业的银发村,组织下岗工人再就业成为照顾失独老人的专业人员,银发村的费用由老人每年投保建立。当养老环境好转,身边照顾人员贴心时,失独老人的生活境况将大为提升。
除此之外,政府还可采取更为科学严谨的方法研究失独老人,学习其他发达国家养老政策,完善我国养老体系,为失独老人提供体面的,有尊严的,安详的晚年。
注释:
①侯秀丽.我国失独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科学学报,2014(3).②张琪乐.论失独者权利的国家保护[J].现代法学,2013(3).
③姚诗余,王诗路.失独老人的生活困境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应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4(8).
④李贞怡.我国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研究[N].人民日报,2008-12-25(10).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