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个多月的豆子开始提新要求了,他把小肚皮一挺,身子往下蹭,要求竖着抱。
很有意思的是,宝宝们身体某个部位的发育和心理某个方面的发展总是对应的,他们同步或一前一后的发展。当他们的视力足够看到3米开外的时候,就不再满足于躺在小床里看床铃了,他们要转动脖子看更远的地方,好奇心逐日增加。
横着抱,显然已经满足不了豆子的求知欲了,他小肚子一挺。表示不满。经摸索。小朋友最满意的姿势是:竖着抱,脸朝外面。也就是说,你得一只手横抱在他小肚子下面,另一只手托住他的肥屁屁。有兴趣者可亲自找个宝宝试试,两分钟,担保你喊累。而我们豆子16斤,竖抱的时候还喜欢蹬蹬腿儿挥挥手。所以,这种抱法实打实的是个重体力活。
重?累?不要紧,豆子满意最重要,外婆外公爷爷奶奶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老头儿老太太不辞辛劳地轮番竖着抱他。小胖子高兴,外婆外公们流汗也流得乐呵。一个月下来,老人家臂力见长,比在健身房花钱的年轻人们成效高得多。现在外婆已经可以这样抱着豆子去花园溜达半个小时不带换人手的,钦佩!我可以坚持10分钟,之后就有手膀子废掉的感觉。
豆子最初提出竖抱要求的时候,我们只是抱着他在屋里转转,这么转悠了几天,家里对豆子就没有吸引力了。他的野心开始向户外发展,于是,每天傍晚吃完饭散步成了必做的功课,也是豆子的欢乐时光。
一出门。豆子的眼睛就不够用了,绿茵茵的草地、黄灿灿的小花儿、剪成团团状的榕树、停在房前的汽车,天哪,怎么看得过来。抱着他走在路上,我们就指指点点地给豆子讲解:“这是小树,小树长得多茂盛啊,绿色的叶子……这是汽车,豆子长大也开汽车……”然而这种讲解完全是一厢情愿的,豆子的眼睛来不及顺着你手指的方向观看,他要看的景点太多,估计根本目不暇接,所以他完全无心去听你在讲什么,当然他也听不懂,嘿嘿。
世界在豆子的眼里是全新的,他忽闪着明亮的眼睛,饶有兴致地去看每一样在我们看来平淡无奇的东西,看个没够。常常,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他突然一乐。不知道看到了什么东西。有时。他的眼光会在微黄的街灯上驻留几秒,光亮也是他喜欢的……
当抱着豆子的人手臂酸了想把他横着抱一会儿时,豆子就在怀里打挺了,不。我要竖着抱!
豆子开始有要求了,而且。他在尝试着坚持自己,用自己仅有的力量。
竖着抱的愿望,是豆子开始了解世界的第一个愿望。直立行走,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表征。豆子当然会有这样的愿望,因为他在渴望成为一个人。他会学习抬头,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开始直立起来等等。这是生理发育的过程,也是心理需要。
这些需要都被储存在人类的无意识中,一旦满足,就会很快乐。一旦挫折,有两个结果:一为压抑,到有能力的时候再去满足;二情绪波动,愤怒是为了表达没有被满足的无力感。细心的妈妈都能从宝宝的哭声中去感受宝宝的情绪。
豆妈是个细心的妈妈,并且懂得尊重和满足豆子的需要。这不是每一个妈妈都能做到的。有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太多合理愿望没有被满足引起的。比如,3岁的宝宝对什么都感兴趣,所以他们会去玩泥巴,自然会把自己弄得很脏。而脏脏的,会给妈妈带去洗衣服的麻烦,当然也会给妈妈带去挫折,“自己的孩子怎么是脏脏的呢?”
假如,家里有不宽容的婆婆,会对媳妇有指责。因此,妈妈为了不想后面的事情发生,就控制孩子,不允许去玩泥巴,这样,孩子的愿望没办法满足。有些孩子会进行反抗,但更多的孩子因为爱妈妈,所以选择了讨好妈妈。如此一来,妈妈就用控制来满足了自己的需要。
尊重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尊重别人,更多的是需要节制自己。在一个从来不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是绝对没有能力去尊重别人的。有些成年人在外面对人很好,似乎看上去很尊重别人。但是对家人非常的糟糕,完全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并总是想方设法地改变别人。其实,他们在外面并不是尊重别人,而是讨好,取悦他人。这样,他们就会压抑掉很多自己的愿望和情绪,回家后。把愤怒发泄在安全的人的身上。
他们就像没有节制能力的孩子,任性,易怒,总是什么都看不惯。他们压抑了太多没被满足的愿望。很有趣的是,但凡有这样情形的男性,一般都会有出轨的愿望。并总是会想办法满足自己的。
豆子的需要是合理的,但要满足他的话,那妈妈和照料者就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人性总是有自私和贪婪。当然有期望别人满足自己的愿望的。假如豆妈为了自己轻松点,把豆子一直扔在推车里,又或者总是横着抱他,那豆子会挣扎一下,但基本没几下就开始妥协了。因为他太弱小了。而他自然不会开心,压抑就开始了。
一个9岁的男孩子,非常聪明。但那孩子经常生病,身体很不好。追溯他的养育过程,就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他出生后就有好多人照顾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而妈妈和外婆之间的冲突很大,经常是为了孩子穿多少,吃多少的问题产生冲突。最后,谁也没妥协,外婆总是把他包得严严实实,而妈妈看见了,就会去把衣服脱掉。终于,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走过来了。最有意思的是,那孩子很听话,但你会发现孩子的眼神中,总是有一种孤傲的神情,他心里看不起很多人。虽然嘴上很甜,但你感受不到孩子的真诚。
注重自己,而忽略孩子的需要,这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妈妈的“通病”。因为,很多妈妈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然,很多妈妈会通过看书,学习获得很多养育孩子的知识,但让她们去用,很难啊!道理都懂啊,只是我们家孩子太麻烦了,好像没用。这句话是我听到妈妈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是啊,道理,那有什么用呢?我们不是最烦讲道理的人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矛盾,妈妈内心的矛盾。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越是知识水平高的人。心理问题似乎越多。当然。知识水平高的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高,对自己精神追求也越高。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知识和我们一直以来体验到的东西很多时候是矛盾的。
弱者思维,强调的就是控制感。越是感觉自己弱,那想控制的欲望就越强。当然。这是无意识的,很多人的意识上会这样说:我这是为你好!
很有趣的逻辑,控制着别人,还说为别人好。中国之所以有个“愤青”群体,那也就是这样的观念下形成的。有许多妈妈抱怨,说孩子到了青春期好像完全变了个人,他们充满愤怒,甚至都不想理会自己。那这样的妈妈要问一下自己了,你控制了你的孩子这么多年,让别人发泄一下,也是正常的。但是,这样的妈妈恰恰希望更多的控制,让孩子永远听自己的话。我们祟尚爱与自由。而真正的体会是,没有控制似乎很恐惧。这就是矛盾。而真正的爱和自由,是需要在真正体会过的基础上,才能给予别人的。这就是尊重。
给宝宝尊重,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这需要做父母的很强的心理能量,并不断觉察自己才能做到。
爱你的孩子,从尊重开始。养育孩子是你的责任,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也是你的责任。宝宝要竖着抱了。那就去满足他吧。虽然这样很辛苦。但那是你的事情。假如你害怕辛苦,那你可以选择不生宝宝的。
一个好妈妈,首先是要懂得尊重孩子的需要。尊重,并不代表着放任。你尊重别人的感受,但并不代表你要认同对方的想法和行为。
很有意思的是,宝宝们身体某个部位的发育和心理某个方面的发展总是对应的,他们同步或一前一后的发展。当他们的视力足够看到3米开外的时候,就不再满足于躺在小床里看床铃了,他们要转动脖子看更远的地方,好奇心逐日增加。
横着抱,显然已经满足不了豆子的求知欲了,他小肚子一挺。表示不满。经摸索。小朋友最满意的姿势是:竖着抱,脸朝外面。也就是说,你得一只手横抱在他小肚子下面,另一只手托住他的肥屁屁。有兴趣者可亲自找个宝宝试试,两分钟,担保你喊累。而我们豆子16斤,竖抱的时候还喜欢蹬蹬腿儿挥挥手。所以,这种抱法实打实的是个重体力活。
重?累?不要紧,豆子满意最重要,外婆外公爷爷奶奶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老头儿老太太不辞辛劳地轮番竖着抱他。小胖子高兴,外婆外公们流汗也流得乐呵。一个月下来,老人家臂力见长,比在健身房花钱的年轻人们成效高得多。现在外婆已经可以这样抱着豆子去花园溜达半个小时不带换人手的,钦佩!我可以坚持10分钟,之后就有手膀子废掉的感觉。
豆子最初提出竖抱要求的时候,我们只是抱着他在屋里转转,这么转悠了几天,家里对豆子就没有吸引力了。他的野心开始向户外发展,于是,每天傍晚吃完饭散步成了必做的功课,也是豆子的欢乐时光。
一出门。豆子的眼睛就不够用了,绿茵茵的草地、黄灿灿的小花儿、剪成团团状的榕树、停在房前的汽车,天哪,怎么看得过来。抱着他走在路上,我们就指指点点地给豆子讲解:“这是小树,小树长得多茂盛啊,绿色的叶子……这是汽车,豆子长大也开汽车……”然而这种讲解完全是一厢情愿的,豆子的眼睛来不及顺着你手指的方向观看,他要看的景点太多,估计根本目不暇接,所以他完全无心去听你在讲什么,当然他也听不懂,嘿嘿。
世界在豆子的眼里是全新的,他忽闪着明亮的眼睛,饶有兴致地去看每一样在我们看来平淡无奇的东西,看个没够。常常,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他突然一乐。不知道看到了什么东西。有时。他的眼光会在微黄的街灯上驻留几秒,光亮也是他喜欢的……
当抱着豆子的人手臂酸了想把他横着抱一会儿时,豆子就在怀里打挺了,不。我要竖着抱!
豆子开始有要求了,而且。他在尝试着坚持自己,用自己仅有的力量。
竖着抱的愿望,是豆子开始了解世界的第一个愿望。直立行走,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表征。豆子当然会有这样的愿望,因为他在渴望成为一个人。他会学习抬头,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开始直立起来等等。这是生理发育的过程,也是心理需要。
这些需要都被储存在人类的无意识中,一旦满足,就会很快乐。一旦挫折,有两个结果:一为压抑,到有能力的时候再去满足;二情绪波动,愤怒是为了表达没有被满足的无力感。细心的妈妈都能从宝宝的哭声中去感受宝宝的情绪。
豆妈是个细心的妈妈,并且懂得尊重和满足豆子的需要。这不是每一个妈妈都能做到的。有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太多合理愿望没有被满足引起的。比如,3岁的宝宝对什么都感兴趣,所以他们会去玩泥巴,自然会把自己弄得很脏。而脏脏的,会给妈妈带去洗衣服的麻烦,当然也会给妈妈带去挫折,“自己的孩子怎么是脏脏的呢?”
假如,家里有不宽容的婆婆,会对媳妇有指责。因此,妈妈为了不想后面的事情发生,就控制孩子,不允许去玩泥巴,这样,孩子的愿望没办法满足。有些孩子会进行反抗,但更多的孩子因为爱妈妈,所以选择了讨好妈妈。如此一来,妈妈就用控制来满足了自己的需要。
尊重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尊重别人,更多的是需要节制自己。在一个从来不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是绝对没有能力去尊重别人的。有些成年人在外面对人很好,似乎看上去很尊重别人。但是对家人非常的糟糕,完全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并总是想方设法地改变别人。其实,他们在外面并不是尊重别人,而是讨好,取悦他人。这样,他们就会压抑掉很多自己的愿望和情绪,回家后。把愤怒发泄在安全的人的身上。
他们就像没有节制能力的孩子,任性,易怒,总是什么都看不惯。他们压抑了太多没被满足的愿望。很有趣的是,但凡有这样情形的男性,一般都会有出轨的愿望。并总是会想办法满足自己的。
豆子的需要是合理的,但要满足他的话,那妈妈和照料者就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人性总是有自私和贪婪。当然有期望别人满足自己的愿望的。假如豆妈为了自己轻松点,把豆子一直扔在推车里,又或者总是横着抱他,那豆子会挣扎一下,但基本没几下就开始妥协了。因为他太弱小了。而他自然不会开心,压抑就开始了。
一个9岁的男孩子,非常聪明。但那孩子经常生病,身体很不好。追溯他的养育过程,就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他出生后就有好多人照顾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而妈妈和外婆之间的冲突很大,经常是为了孩子穿多少,吃多少的问题产生冲突。最后,谁也没妥协,外婆总是把他包得严严实实,而妈妈看见了,就会去把衣服脱掉。终于,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走过来了。最有意思的是,那孩子很听话,但你会发现孩子的眼神中,总是有一种孤傲的神情,他心里看不起很多人。虽然嘴上很甜,但你感受不到孩子的真诚。
注重自己,而忽略孩子的需要,这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妈妈的“通病”。因为,很多妈妈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然,很多妈妈会通过看书,学习获得很多养育孩子的知识,但让她们去用,很难啊!道理都懂啊,只是我们家孩子太麻烦了,好像没用。这句话是我听到妈妈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是啊,道理,那有什么用呢?我们不是最烦讲道理的人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矛盾,妈妈内心的矛盾。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越是知识水平高的人。心理问题似乎越多。当然。知识水平高的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高,对自己精神追求也越高。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知识和我们一直以来体验到的东西很多时候是矛盾的。
弱者思维,强调的就是控制感。越是感觉自己弱,那想控制的欲望就越强。当然。这是无意识的,很多人的意识上会这样说:我这是为你好!
很有趣的逻辑,控制着别人,还说为别人好。中国之所以有个“愤青”群体,那也就是这样的观念下形成的。有许多妈妈抱怨,说孩子到了青春期好像完全变了个人,他们充满愤怒,甚至都不想理会自己。那这样的妈妈要问一下自己了,你控制了你的孩子这么多年,让别人发泄一下,也是正常的。但是,这样的妈妈恰恰希望更多的控制,让孩子永远听自己的话。我们祟尚爱与自由。而真正的体会是,没有控制似乎很恐惧。这就是矛盾。而真正的爱和自由,是需要在真正体会过的基础上,才能给予别人的。这就是尊重。
给宝宝尊重,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这需要做父母的很强的心理能量,并不断觉察自己才能做到。
爱你的孩子,从尊重开始。养育孩子是你的责任,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也是你的责任。宝宝要竖着抱了。那就去满足他吧。虽然这样很辛苦。但那是你的事情。假如你害怕辛苦,那你可以选择不生宝宝的。
一个好妈妈,首先是要懂得尊重孩子的需要。尊重,并不代表着放任。你尊重别人的感受,但并不代表你要认同对方的想法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