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学生知识文化素养的学校教育,在学科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将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贯彻落实到学科的课堂教学内容中,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其重要的教学目标。本文就是对小学音乐学科中审美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问题浅析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160-01
引言:所谓的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使得学生具有欣赏美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文学、艺术等作品中存在的美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感受、评价。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所提升。
1.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1 提升学生的感知力
审美能力的形成需要具有对美的感知能力,只有感受到美,才能学会欣赏美以及评价美,由此可见,感知能力的培养在审美教育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利用听觉器官感受捕捉音乐的美,以此使得学生感知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1]。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学生《致春天》这首歌时,会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小学生通过聆听歌曲的内容感受春雨、小鸟带来的春意,从而体会到春天的美,进而体会大自然的美。
1.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还能够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激发。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大多数会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歌曲,然后让学生对听到的内容进行想象,以此启发学生对音乐进行赏析,这样的音乐教学在使得学生审美能力获得培养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进而促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激发与提升,更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1.3 引起学生对音樂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本身就对音乐感兴趣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从而对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也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进而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提高。
2.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
2.1 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
受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往的音乐教学并没有受到学校以及教师的重视,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多数教师更着重于语文、数学等在考试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类学科,而对音乐、美术等偏向于素质培养的这类学科的重视程度极低,部分小学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让学生听听音乐或者讲解一下简单的音乐知识,也没有加深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解,而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知,使得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无法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2]。
2.2 学唱的教学模式不合理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唱,学生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得小学生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学到了相关的音乐知识技能,却没有让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以及审美能力获得相应的培养。比如,有的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牧羊姑娘》这首歌曲的课堂教学时,教师会反复的唱或者用教学设备反复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学唱,教师有对学生讲解《牧羊姑娘》这首歌曲正确的唱法,却没有对学生讲解歌者的情感,使得学生对于歌曲中所包含的情绪与情感的变化无法进行深刻的理解,以至于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曲时的效率并不高,而且在这种反复学唱的过程中还会感觉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效率。
3.小学音乐审美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于音乐的心理需求,也无法实现新型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与施行,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对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使得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不再以传统的学唱方式为主,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不仅要传授学生唱歌的技巧,还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游戏教学、课堂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此让音乐审美教育教学能够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在教授二年级学生学唱《郊游》这首歌曲时,可以先利用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郊游的快乐,然后引出学生将要学习的歌曲,让学生对《郊游》这首歌曲进行聆听,并要求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出与郊游相关的动作,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畅游的快乐,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2 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以往的音乐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方式也较为乏味,这就使得学生无法通过单一的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相关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得音乐审美教育的教学活动更容易开展;或者可以在曲目上选取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避免受到现代社会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3]。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关于歌曲的创作背景或者关于作者的一些创作经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了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向学生传达出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美,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4.结语
通过上述对小学音乐中审美教育的分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学理念的实行。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以及音乐审美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佳.有关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若干问题探析[J].音乐时空,2015(11):185.
[2]冯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龚晓丹.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0);45.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问题浅析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160-01
引言:所谓的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使得学生具有欣赏美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文学、艺术等作品中存在的美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感受、评价。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所提升。
1.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1 提升学生的感知力
审美能力的形成需要具有对美的感知能力,只有感受到美,才能学会欣赏美以及评价美,由此可见,感知能力的培养在审美教育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利用听觉器官感受捕捉音乐的美,以此使得学生感知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1]。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学生《致春天》这首歌时,会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小学生通过聆听歌曲的内容感受春雨、小鸟带来的春意,从而体会到春天的美,进而体会大自然的美。
1.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还能够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激发。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大多数会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歌曲,然后让学生对听到的内容进行想象,以此启发学生对音乐进行赏析,这样的音乐教学在使得学生审美能力获得培养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进而促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激发与提升,更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1.3 引起学生对音樂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本身就对音乐感兴趣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从而对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也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进而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提高。
2.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
2.1 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
受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往的音乐教学并没有受到学校以及教师的重视,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多数教师更着重于语文、数学等在考试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类学科,而对音乐、美术等偏向于素质培养的这类学科的重视程度极低,部分小学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让学生听听音乐或者讲解一下简单的音乐知识,也没有加深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解,而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知,使得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无法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2]。
2.2 学唱的教学模式不合理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唱,学生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得小学生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学到了相关的音乐知识技能,却没有让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以及审美能力获得相应的培养。比如,有的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牧羊姑娘》这首歌曲的课堂教学时,教师会反复的唱或者用教学设备反复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学唱,教师有对学生讲解《牧羊姑娘》这首歌曲正确的唱法,却没有对学生讲解歌者的情感,使得学生对于歌曲中所包含的情绪与情感的变化无法进行深刻的理解,以至于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曲时的效率并不高,而且在这种反复学唱的过程中还会感觉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效率。
3.小学音乐审美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于音乐的心理需求,也无法实现新型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与施行,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对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使得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不再以传统的学唱方式为主,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不仅要传授学生唱歌的技巧,还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游戏教学、课堂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此让音乐审美教育教学能够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在教授二年级学生学唱《郊游》这首歌曲时,可以先利用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郊游的快乐,然后引出学生将要学习的歌曲,让学生对《郊游》这首歌曲进行聆听,并要求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出与郊游相关的动作,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畅游的快乐,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2 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以往的音乐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方式也较为乏味,这就使得学生无法通过单一的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相关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得音乐审美教育的教学活动更容易开展;或者可以在曲目上选取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避免受到现代社会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3]。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关于歌曲的创作背景或者关于作者的一些创作经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了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向学生传达出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美,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4.结语
通过上述对小学音乐中审美教育的分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学理念的实行。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以及音乐审美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佳.有关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若干问题探析[J].音乐时空,2015(11):185.
[2]冯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龚晓丹.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