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人的脚步与身影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可以入画的。只要画家愿意,一丝风吹草动、一行长空飞雁、一涧高山流水、一沟树木葱浓,凡此种种皆可落托系绾于心,赋其形神意韵于画布之上,艺术之美就感天动地。
  在中国西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逐步抬升的群山之中,有一条名叫岷江的古老河流在群山中滔滔奔流,它穿过茫茫岁月,终于雕塑了一片富甲一方的肥沃土地——成都平原。岷江的上游是羌族聚居地,这里有座美丽的校园,这就是雪山草地儿女热情向往的名叫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它在全国高校中虽然显得普通、娇小,但不乏艺术和科学的神圣生命与知识的优美,这里的许多教师和学生,都在创造着美丽。
  罗晓飞作为美术系的一名教师,在传播知识教育学子的同时,也与同行艺术家一道,积极思索着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命与艺术的本质,并将独到的思考付之于油画的创作实践,不断创造着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它创作的油画“羌山落雪”系列便是其中之一。
  罗晓飞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审视世界和心灵之间的距离,冷静地表达着自我对于岷江羌山的一种关注,对于生命、生活,乃至精神、灵魂的一种艺术探索和叩问。可以说,《羌山落雪》是罗晓飞作为一个艺术家,对于少数民族生存状态与羌族生存哲学的发自内心的一份体验和一种人文关怀。为将这种深层的关怀和冷峻挚爱表达出来,画家将背景选择在自然界四季轮回中的冬季:这是个天地沉寂、万物萧条、心绪迟慢的冷冻时期,许多的动植物都进入到了相对静止的一种生存状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幽深的岷江河谷以及那高高的羌山之上,羌族这个古老民族是否也一样进入到了隐形索居的沉寂状态呢?罗晓飞一次一次、一年一年地翻山越岭去发现,去感受,去求证,终于以生动感人的油画语言,向世界讲述着一个历史真实:《羌山落雪》。
  从语意和语境上来说,《羌山落雪》所蕴涵的内容,更多侧重的是自然之境,风光之趣。这里高山巍峨,白雪茫茫,山河悄静,村庄沉默。但事实上作为一个关注现实的艺术家,一个追问灵魂动静的人,罗晓飞的笔墨所在、艺术美所在、思想主旨所在是以层层落雪为背景,展示出冷酷环境下人和族种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生存哲学,表达出了一个画家对于生长在寂寂黄土上、巍巍群山中的羌族族群、羌族村庄、羌族女性和羌族母性的真诚关怀、深刻崇敬和恒久热爱。
  油画《羌山落雪》系列主体风格都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远近动静的和谐组合,轻重厚薄的自由相称。迷蒙的山色,纯洁的雪色,暗红的土色,坚强的行色,共同演绎着羌山绝妙的天籁之音。《羌山落雪》中的《牛与人》,在阒静安宁的村庄中,牛与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让人一目了然,羌族妇女背负的一背木柴便是解答的钥匙:回家。但是那牛呢?它是妇女背柴的一个伴侣还是妇女出行放牧的一个任务?满山都是雪啊,哪里有吃喝的呢?由此看来牛应该是陪伴,不过仅仅如此也不是,也许因为整个冬季牛羊都被禁锢在家的畜圈当中,让它出行散步、见见天光不免也可以成为妇女出行的理由和目的,捡柴背柴只是一个顺路和顺便。女人和牛已经进入村庄,就要回到家中了,柴火顷刻间就要在家的火塘中熊熊燃烧起来,一家温饱与饮食也将得到温馨起来,这,也许才是画面妙趣的真正所在。
  《羌山落雪》中的《母与子》,描写了人的母与子和牛的母与子:高山之上,层层梯田如云缭绕,积雪之中,牛的母与子和人的母与子紧紧偎依在一起,他们和它们是准备进一步深入梯田还是即将回到家中,看来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牛对人的依恋,人对牛的信赖。在博大神秘的自然面前,村庄安详、母子风雪无阻、人牛坚强镇定,让人感到他们和它们像大雪一样的雪白晶莹,岁月一样的恒久感人,整个画面实际上是画家的人生坦白和心灵流露。
  《走巷子》画了一个羌族女孩头顶一层白雪,身着绣满花纹的红色长衫,手里拿着自己挑花刺绣的物件,站在大雪落定的巷子里,与隔墙的村人招呼着,神态从容、随意、自然,而巷子尽头,一个背柴的女人正在坚稳地行走着。此时此景中的两个女人,是两朵朴素而奇异的雪莲花,她们真实地开放在羌山之上,永不凋谢!
  画面上展现的是黄泥筑砌而成的寨楼房背连着房背,也展现了古羌人独特的建筑风格。此时此刻一尘不染的冰雪将所有的生命都覆盖起来、封存起来,它让喧闹的村庄变得极其宁静而安详,这就是《村庄和女孩》所展示的意蕴。有人说冬是个稻草人不懂得浪漫,也有人说冬个性怪僻、喜怒无常,时常纵容凛冽的北风肆虐。不!冬是健康美丽的,那站立在房背上的羌族姑娘,那微黑的肌肤、那大红色的羌绣挑花编织成的美丽长衫,在白雪的美景中谁还能抵抗她冰晶玉洁的魅力?也许这就是画家的最爱:美丽而不妖艳、浪漫而不轻狂、深沉而不阴郁的冬之姑娘。
  羌族社会中看来平凡而熟悉的一景一人、一物一态,经过画家深情的眼眸和五彩笔,加上画家那流淌着的心血、才情和思想,终于深深地烙进了艺术的世界、审美的天地,它像火焰一样激荡在人的内心,温暖着朴实而高贵的生命。
  (本文作者为《羌族文学》执行副主编)
  
  Paintings Illustrate Qiang Ethnic Life
  By Yang Guoqing
  
  Luo Xiaofei, an art teacher with the Aba Teachers College in southwestern China’s Sichuan Province, is also a highly creative oil painter. The college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Min River where the Qiang ethnic people live among mountains that rise and connect with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No wonder Luo’s painting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Qiang people. His recent creations entitled Snowfall on the Qiang Mountains reflect his artistic exploration into and concerns with the life and spirit of the minority.
  The oil paintings in this series seemingly focus on the natural landscape: snow-capped mountains tower magnificently with the river flowing quietly and villages lying smugly in the valley. However, Luo highlights the Qiang ethnic people’s emotions and life philosophy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hard living conditions.
  Are they recluses living away from the world in the deep river valley flanked by towering mountains? Luo’s latest artworks constitute an inspirational endeavor to artistically answer a series of questions about the people.
  In a painting entitled A Cow and A Woman, a woman carries a stack of firewood on her back accompanied by a cow. The woman is on her way back home, but why is the cow out in the snowy land? In the winter, the Qiang people keep their domestic animals corralled from the cold. The cow is out probably because the woman wants it to take a stroll or she wants to have a companion. Now the journey is over and the woman is soon to be home to prepare food. The painting shows infinity between the woman and the cow.
  Mother and son delineates the trustworthy relations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young, the people and the animals in the vast mythical nature.
  A Village Lane is anther description about human relations in a Qiang village. A girl in a long red dress lounges in a snow-covered village lane, chatting casually with fellows on the other side of a wall. In the distance, a firewood-carrying woman trudges steadily past. The two women in contrast combine to display their wills to liv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Village and A Girl describes the living attitude of the Qiang People. The tawny mud houses lean tightly against each other in a uniqu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he Qing people. Wrapped up in pure snow, the village looks pure and serene. The girl looks a little swarthy in complexion, her bright red dress in the Qiang-style embroidery showing off her healthy charm.
  The artist interprets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people superbly. He brings their life into the world of art, and brings the audience 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Qiang people’s life which is simple, warm, and noble.
  (Translated by David)
其他文献
在充满市场神奇活力的浙江义乌,近年来随着市场国际化的推进,吸引了世界各地130多个国家的8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面对不同文化背景,都因为这个市场而爱上了这座城市,又因为生意场上的接触,他们与异国他乡姑娘日久生情,相亲相爱,纷纷在浙江义乌筑起爱巢,演绎着一个个超越国界的爱情故事。      奔德义乌收获感情    说起德国商人奔德(BERND FORSTER)与郭忠华的结合
期刊
浮现在浩瀚烟波中的岱山岛,是东海的一颗明珠,岛上物产丰富,风光旖旎,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又由于这个岛十分重视弘扬海洋文化,建立了一个个独特的海洋博物馆,因而更引起了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关注。许多海内外媒体都将岱山的海洋博物馆作为新闻中的一个亮点,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日报、新华网、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等对岱山海洋博物馆的报道总量已达数百篇之多,其中浙江卫视在“浙江告诉你”海外栏目,以“感
期刊
近读《刘江书法作品选》,给人以深刻启示。  读后的第一感触是刘江书法艺术全凭功夫取胜,这种取胜不仅是在书写技法上,而且也在悟道上。先生和我国大多数成功的艺术家一样,走的是一条“渐悟”式的途径。他选择篆书作为他一生创作的对象,这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危险性,因为篆书在中国书法里属于技法比较简单的一种书体,在一般人眼里是最容易学的,也不需要什么功夫就可以书写的,其实恰恰相反,在艺术创作中凡是越简单的就越需要
期刊
隔一条海峡梦回童年旧事,竭毕生心力写尽故园深情——90高龄的著名温州籍台湾女作家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于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在台湾省台北和信医院去世。临终前,病榻上的她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  琦君,原名潘希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镇人。生于1917年,1949年赴台湾,1977年客居美国新泽西州,2004年随夫君回到台北淡水镇养老。据台湾媒体报道,今年5月13日,她因感冒
期刊
离西湖不到500米的杭州市中医院,喧闹中带着几分幽静。7月30日下午,笔者来到这里拜访了祖国大陆至今唯一健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诺曼底战役的幸存者、88岁的黄廷鑫老人。  那天当我踏进病房时,正好一位美国的女记者也在采访他,他坐在椅子上,用流利的英语与女记者叙述往事。  这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兵,不久前还获得法国颁发的最高荣誉勋章——“荣誉勋位骑士勋章”。    诺曼底战役的亲历者    1944
期刊
2006年元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新世纪我国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颁奖,授予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科院院士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会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向吴院士表示热烈祝贺。  吴孟超1922年出身于福建省闽清县,童年家境贫寒,5岁时随母亲来到马来西亚,小小年纪就跟着爸爸到橡胶林割胶。他曾风趣地说:“由于从小割胶,所以我
期刊
在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这片53.8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眼下正创造着一个令人震惊和振奋的事实:这片漫山遍野长着黄荆条,秋风一吹遍地泛黄的荒地,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成了中国的一座袜都!这里年产袜子90亿双,产值达140亿元,全世界每三双袜子就有一双产自大唐,大唐袜业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5%。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31.8亿元,人均GDPl.3万美元,财政收
期刊
绍兴县鉴湖——柯岩旅游区,位于中国轻纺城柯桥南部,总面积100余平方公里,是绍兴县现代化中等城市形态目标“北工中城南闲”三大板块之一。鉴湖——柯岩旅游区自2003年1月成立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真山水、大旅游、新社区、越文化”的总体定位和要求进行开发建设,正打造成为集体闲、娱乐、游览、居住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区。  鉴湖——柯岩旅游区将新南复线以南区域统一规划为大香林风景区,即山林保护利用区
期刊
从《非你不可》的苏岩,到《小鱼儿与花无缺》的江玉燕,再到《蝴蝶飞飞》中的钟小印,杨雪凭借青春靓丽的外形以及多面化的角色形象,逐渐地让观众熟悉起来。眼下《蝴蝶飞飞》的旋风还没过去,近日又刮起了“小公主”杨雪的另一阵旋风:她与夏雨、陈道明主演的《浪淘沙》以及和柳云龙、河沿的《变脸》,与好姐妹韩雪“双雪合璧”出演的《明天我不是羔羊》等连续剧轮番在各卫星电视台播出,杨雪成为近日荧屏上一位活跃的明星。  喜
期刊
“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蝴蝶成双对。千年万代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美丽凄婉的“梁祝”故事,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近日国务院颁文将梁祝传说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梁祝故事闻名遐迩,誉满全球,但长期来围绕着祝英台的籍贯问题一直纷争不断,一段时期,“把祝英台户口请回娘家来”成了上虞市民的热切期盼。  今年2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