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未来食品流通中,80%的水果、蔬菜、冷冻食品和乳制品等保鲜食品,在抵达目的地后会被收货人拒之门外。这是一位来自欧洲的物流专家在考察中国冷链管理和物流服务供应链后,按照欧洲标准所作出的判断。
专家认为,中国缺乏现代化科学规划的冷库等设施,进而影响到冷链物流的运输,是导致中国每年数百亿元食品浪费和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内冷链现状堪忧
“人们开始对食品的加工流通过程给予更多关注,从原材料开始,要关注是否人性化、是否环保,包括产品的整个制作、流通、回收,都应被加入到产品的质量管理含义中。冷产品的加工、流通、销售过程更复杂,包含更多技术因素,也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人们对它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北京众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万秋指出。
目前,围绕在城市周围的冷冻冷藏库房,基本都是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兴建的,当时的建筑手段和流通理念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商品对物流的要求。库房脏乱不满足食品的卫生要求;没有高效的卸货和装货平台,不满足现代物流的快速化要求;高耗能低效的制冷设备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高效安全的运作要求,现有的冷冻冷藏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制约冷冻链管理走向现代化的障碍。
冷冻冷藏商品由于其特殊的温度要求特征,在流通过程中更需要有序、有节奏和顺畅。顺畅的商品流通链的形成需要生产厂家、各级批发企业、商品销售商等环节有较紧密和固定的业务或合作关系。而我国目前由于原有的计划流通体系发生了改变,新的流通体系正在形成之中,散乱的商品交易和流通行为充斥着冷冻冷藏商品流通市场。
低价竞争在物流市场更是普遍现象,在低温物流领域较为明显,造成的伤害也更大。冷冻货品运输价格一般会是干货物品的2到3倍,但现实的运输市场仅以低价为手段,相互压价,商品的运输质量难以保证。
要解决冷链物流上述种种问题,李万秋认为,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因为在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政府的作用是靠行政法律法规来制约企业的行为平衡市场发展;协会的作用就是从保护本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议,制定行规,避免个别企业的违规行为伤害其它企业的利益。”李万秋直言,我们国家的相关冷链行业协会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冷链市场有待规范
“制约中国冷库建设最根本的原因也许在于标准陈旧,中国冷库建设标准仍停留在过去国有冷库建设阶段,原有标准和现有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没有跟上冷库现有的发展步伐。”李万秋认为,现有冷库建设标准需要改进。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李万秋举例说明,过去冷库建设的标准中规定,冷库中的立柱必须有防火喷涂,现在冷库使用货架取代立柱,但是如果货架添加防火喷涂就不能再使用了,这就产生了货架标准与冷库建设标准的违背。在中国冷库建设标准中,制冷剂的选择也有规定,中国大多使用氟利昂作为制冷剂,基本不允许使用氨,原因是氨存在着安全隐患,其实现在的氨制冷已经得到改良,报警应急机制也很到位,已具备很高的安全性。而氨的制冷效能远远高于氟利昂,特别是对于大型冷库来说,效果十分明显,在美国大型的公共冷库均采用氨制冷,使用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氨不会,这对减排也意义重大。
李万秋还进一步拿冷链物流冷藏车的进城问题来说明:很多城市都采取冷藏车限行,而冷链物流运送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巨大,变动性也很大,当客户迫切需要的时候,不少企业采取用面包车来偷偷运输。
“其实只要限定好车辆的大小,装载什么物品、重量,就可以了,多加检查,不用一刀切,刻板限制。”李万秋指出,原本一辆车可以运输的货物,需要三四辆面包车来运,这与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造成道路更加拥堵,公共交通的路权更加没有保障。
据悉,最近广州已开始试点专用货车不限行,对快递公司专用车辆的长宽高,运输货品,统一车辆标识、统一外观,喷涂举报电话、公司名称等,核发牌照。日常进行抽查,如果发现所运货品超出范围,相关部门会进行罚款。李万秋认为,这对进一步优化城乡物流配送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当然,我国目前市场情况也与发达国家不同,在发达国家,企业有较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有自身提高质量自我约束的需求,并且有一套市场监督机制。这不是只针对冷链企业的,它是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企业行为约束机制,相对政府的作用就弱化了。当然,发达国家较宽松的市场环境不是没有约束,而是已经经历了严厉处罚的过程。“任何没有监督,赏罚不分明的环境都会滋生不良的种子。”李万秋说。
“在国外,冷链标准是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积累出的流程规范,是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慢慢完善的,是企业共同推动的,并没有官方统一的冷链标准。”李万秋指出,我国冷链物流在现有的情况下,政府的作用当然必不可少。政府应该加大冷链市场的整治力度,设立进入冷链市场的门槛,规范企业操作行为,增加冷链环节透明度,使不良的违规操作能得到曝光,得到应有的处罚。
冷企欠缺行业责任感
尽管冷链市场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冷链市场的根本推动力依然来源于市场本身。我国逐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环境是企业竞争的平台,是市场需求引导供给,引导企业发展。市场竞争应该是优胜劣汰,逐步淘汰竞争力弱的企业。在现有冷链市场中,个别企业钻了市场监管的空子,用违规操作来降低运作成本,来参与市场竞争。
“但这只是短时间的问题,一旦市场规范了,监管力度加强了,不规范的企业必将被淘汰。”李万秋认为。市场是由消费者引导的,消费者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当消费者认识到食品物流的重要性,认识到它所带来的后果,就必然关心企业整体供应链的管理水平。
整个社会的冷链管理水平是参与冷链运作的所有企业的综合表现,冷链管理好坏说到底是企业行为,包括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投入能力等。
冷链运作需要较大的投资支撑。冷库建设和冷藏车的购置需要的投资比较大,是一般库房和干货车辆的3至5倍。冷库是冷链物流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需要企业有较大的投入。冷链管理是一项包含诸多技术环节的较复杂的工作。而监控困难也是一个特点,冷链管理不是单点管理,也不能依靠某一点来进行控制,而必须从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进行控制。
冷库建设成本较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且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在进行设计建设时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要从战略层面的高度进行考虑,而且企业高层一定要参与决策。冷库具体的设计要具备物流知识、建筑知识、行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来操作,应该采用标准的设计流程,并进行方案的比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企业最终的需求。
“所以冷链的运作既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需要操作人员具备高素质。冷链管理的关键在企业,我们建立各种制度和标准,其目的还是督促和规范企业,使冷链管理的执行者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李万秋说。
专家认为,中国缺乏现代化科学规划的冷库等设施,进而影响到冷链物流的运输,是导致中国每年数百亿元食品浪费和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内冷链现状堪忧
“人们开始对食品的加工流通过程给予更多关注,从原材料开始,要关注是否人性化、是否环保,包括产品的整个制作、流通、回收,都应被加入到产品的质量管理含义中。冷产品的加工、流通、销售过程更复杂,包含更多技术因素,也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人们对它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北京众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万秋指出。
目前,围绕在城市周围的冷冻冷藏库房,基本都是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兴建的,当时的建筑手段和流通理念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商品对物流的要求。库房脏乱不满足食品的卫生要求;没有高效的卸货和装货平台,不满足现代物流的快速化要求;高耗能低效的制冷设备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高效安全的运作要求,现有的冷冻冷藏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制约冷冻链管理走向现代化的障碍。
冷冻冷藏商品由于其特殊的温度要求特征,在流通过程中更需要有序、有节奏和顺畅。顺畅的商品流通链的形成需要生产厂家、各级批发企业、商品销售商等环节有较紧密和固定的业务或合作关系。而我国目前由于原有的计划流通体系发生了改变,新的流通体系正在形成之中,散乱的商品交易和流通行为充斥着冷冻冷藏商品流通市场。
低价竞争在物流市场更是普遍现象,在低温物流领域较为明显,造成的伤害也更大。冷冻货品运输价格一般会是干货物品的2到3倍,但现实的运输市场仅以低价为手段,相互压价,商品的运输质量难以保证。
要解决冷链物流上述种种问题,李万秋认为,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因为在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政府的作用是靠行政法律法规来制约企业的行为平衡市场发展;协会的作用就是从保护本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议,制定行规,避免个别企业的违规行为伤害其它企业的利益。”李万秋直言,我们国家的相关冷链行业协会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冷链市场有待规范
“制约中国冷库建设最根本的原因也许在于标准陈旧,中国冷库建设标准仍停留在过去国有冷库建设阶段,原有标准和现有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没有跟上冷库现有的发展步伐。”李万秋认为,现有冷库建设标准需要改进。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李万秋举例说明,过去冷库建设的标准中规定,冷库中的立柱必须有防火喷涂,现在冷库使用货架取代立柱,但是如果货架添加防火喷涂就不能再使用了,这就产生了货架标准与冷库建设标准的违背。在中国冷库建设标准中,制冷剂的选择也有规定,中国大多使用氟利昂作为制冷剂,基本不允许使用氨,原因是氨存在着安全隐患,其实现在的氨制冷已经得到改良,报警应急机制也很到位,已具备很高的安全性。而氨的制冷效能远远高于氟利昂,特别是对于大型冷库来说,效果十分明显,在美国大型的公共冷库均采用氨制冷,使用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氨不会,这对减排也意义重大。
李万秋还进一步拿冷链物流冷藏车的进城问题来说明:很多城市都采取冷藏车限行,而冷链物流运送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巨大,变动性也很大,当客户迫切需要的时候,不少企业采取用面包车来偷偷运输。
“其实只要限定好车辆的大小,装载什么物品、重量,就可以了,多加检查,不用一刀切,刻板限制。”李万秋指出,原本一辆车可以运输的货物,需要三四辆面包车来运,这与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造成道路更加拥堵,公共交通的路权更加没有保障。
据悉,最近广州已开始试点专用货车不限行,对快递公司专用车辆的长宽高,运输货品,统一车辆标识、统一外观,喷涂举报电话、公司名称等,核发牌照。日常进行抽查,如果发现所运货品超出范围,相关部门会进行罚款。李万秋认为,这对进一步优化城乡物流配送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当然,我国目前市场情况也与发达国家不同,在发达国家,企业有较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有自身提高质量自我约束的需求,并且有一套市场监督机制。这不是只针对冷链企业的,它是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企业行为约束机制,相对政府的作用就弱化了。当然,发达国家较宽松的市场环境不是没有约束,而是已经经历了严厉处罚的过程。“任何没有监督,赏罚不分明的环境都会滋生不良的种子。”李万秋说。
“在国外,冷链标准是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积累出的流程规范,是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慢慢完善的,是企业共同推动的,并没有官方统一的冷链标准。”李万秋指出,我国冷链物流在现有的情况下,政府的作用当然必不可少。政府应该加大冷链市场的整治力度,设立进入冷链市场的门槛,规范企业操作行为,增加冷链环节透明度,使不良的违规操作能得到曝光,得到应有的处罚。
冷企欠缺行业责任感
尽管冷链市场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冷链市场的根本推动力依然来源于市场本身。我国逐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环境是企业竞争的平台,是市场需求引导供给,引导企业发展。市场竞争应该是优胜劣汰,逐步淘汰竞争力弱的企业。在现有冷链市场中,个别企业钻了市场监管的空子,用违规操作来降低运作成本,来参与市场竞争。
“但这只是短时间的问题,一旦市场规范了,监管力度加强了,不规范的企业必将被淘汰。”李万秋认为。市场是由消费者引导的,消费者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当消费者认识到食品物流的重要性,认识到它所带来的后果,就必然关心企业整体供应链的管理水平。
整个社会的冷链管理水平是参与冷链运作的所有企业的综合表现,冷链管理好坏说到底是企业行为,包括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投入能力等。
冷链运作需要较大的投资支撑。冷库建设和冷藏车的购置需要的投资比较大,是一般库房和干货车辆的3至5倍。冷库是冷链物流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需要企业有较大的投入。冷链管理是一项包含诸多技术环节的较复杂的工作。而监控困难也是一个特点,冷链管理不是单点管理,也不能依靠某一点来进行控制,而必须从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进行控制。
冷库建设成本较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且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在进行设计建设时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要从战略层面的高度进行考虑,而且企业高层一定要参与决策。冷库具体的设计要具备物流知识、建筑知识、行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来操作,应该采用标准的设计流程,并进行方案的比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企业最终的需求。
“所以冷链的运作既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需要操作人员具备高素质。冷链管理的关键在企业,我们建立各种制度和标准,其目的还是督促和规范企业,使冷链管理的执行者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李万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