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超声导入疗法治疗ICU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中医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_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功能障碍是重症监护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对疾病的进展和预后至关重要[1-2]。临床常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和营养吸收,使后期治疗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支持,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死亡率,危及患者生命[3-4],故应给予足够重视,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本文旨在观察穴位敷贴超声导入疗法治疗ICU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改善危重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指妇女妊娠28周之前流产3次或3次以上,但在临床中连续发生2次流产时应立即引起重视[1]。研究发现在RSA患者中约66%的孕妇伴有血液高凝状态即血栓前状态(PTS),PST可在小动静脉中易形成微血栓而影响胎盘的血液循环,导致胚胎供血不足而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引起流产[2]。目前,西医临床对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治疗主要以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治疗为主,对孕妇和胎儿有一定的副作用[3]。中医补肾活血法具有改善胎盘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为普外科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主要指腹部手术后创伤或炎症等因素引起的肠壁水肿、渗出、增生,多发于手术范围大、创伤重、肠管暴露时间长的患者[1]。若处理不及时或治疗方式不当会引发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临床多不主张再次手术,以选择保守治疗为主,但单纯采用西医方法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2-4]。近年来,中医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在胃肠运动功能调节、促进肠蠕动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笔者采用自拟行气活血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
近年来,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85%[1]。由于NSCLC前期症状体征不明显,发现时多属晚期,手术难以根治[2]。吉非替尼自2005年进入我国后,已广泛应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中,腹泻作为其最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生率为27.0%~58.2%[3]。吉非替尼相关性腹泻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药物减量或停药,严重者危及生命。临床上多采用口服蒙脱石散、肠道菌群调节剂、洛哌丁胺等治疗,但部分患者效果不佳[4]。笔者采用院内制剂补脾止泻散口服治疗吉非替尼相关性腹泻
急性胰腺炎(AP)是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我消化所导致的急性炎症,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剧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症状,起病急、病情严重、引起的并发症多,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AP病因复杂,临床研究显示高脂血症、酒精中毒、胆源性因素、肠道梗阻等均可引发AP,目前西医治疗AP以胃肠减压、抗炎、禁食、静脉营养支持、抑制胰酶分泌等对症治疗为主,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2]。近年来中医药在AP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发展,因外力致伤、重物挤压、机械因素等引起的手外伤发病率逐年升高[1]。发生手外伤后常引起手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尤其是重体力劳动者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失去经济来源,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心理及经济负担,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及时且有效的治疗[2]。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而在术后患者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康复,为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既往多是借助手功能支具牵引来加快康复进程,经实践发现常规干预的效果并不佳[3]。随着中医治疗理念的推广,近年来本院针对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在常规手功能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由于颅内外血管、神经调节障碍而引起的阵发性头痛,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可伴有头晕、躁动,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西医治疗多采用镇痛、镇静、激素或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及手术等对症治疗,但疗效均不够理想,且不良反应多,患者耐受性差。中医治疗方法众多,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深受患者的欢迎[1]。笔者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应用针刺和中药联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45例,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中轴关节炎为主的慢性进行性发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部位主要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以及脊柱旁的软组织,还可能涉及外周关节。该病好发人群为15~40岁男性[1],发病较为隐匿,病情不易控制,而且预后差,致残率高,严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多重受累,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国外调查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普遍存在以抑郁和焦虑为主要表现的严重心理障碍[2]。目前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抑郁主要是以非甾体
近年来,肛肠疾病的发病率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递增的趋势[1]。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常并发疼痛、肿胀、出血等情况,患者会产生恐惧、焦虑情绪,且影响创面愈合。因此,为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研究一种合理的术后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本文将自拟愈创止痛汤用于肛肠疾病术后的治疗,效果良好,具体内容整理报道如下。
下肢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后常因局部渗出、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血管神经调节功能丧失等原因导致患肢局部肿胀、疼痛,严重的肿胀、疼痛等会引起手术切口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还会导致骨折不愈合或愈合时间延长等。西医多以组织脱水为主,配合抗炎、止痛、止血等方法,消肿周期长同时不良反应较多[1]。中药内服外治在骨折损伤肿痛的缓解上具有较好疗效。笔者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入住本院的80例下肢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了自拟祛瘀消肿止痛膏外敷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首位,近年来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达3%~4%[1],但5年生存率超过80%[2],手术、化疗及放疗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最常用的三大手段。部分乳腺癌阳性受体患者还需要进行5~10年的内分泌药物治疗。这些治疗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易产生诸多不良反应[3],如上肢水肿、潮热、疲劳、疼痛、恶心呕吐等,极大程度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影响后续治疗和预后,因而及时发现和治疗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