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中存在的,诸如原有的教学方法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改成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能满足新需要,以及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缺乏时效性等弊端和不足的分析,发现我国当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值得挖掘和转变的地方,提出了进行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若干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02-02
我国的高职教育之所以需要改革,是因为现行职业教育在体系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已经不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功能要求。尤其对于职业教育本身而言,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具有实质性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仅因为课堂教学占整个教学课时数的一半以上,而且课堂还是学生接受理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关键,如何更好的改革、完善教学方法是已经成为当代职业教育理论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1]。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也必将影响到其后续的实践、实训和实习。
有研究者曾对所任课的两个班级作过调查[2],结果反馈,长期由责任心强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管理的班级,学生普遍学习成绩优良,课堂学习氛围浓厚,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相反,责任心欠缺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管理的班级,学生具有极度的厌学情绪,特别是第二、三学年后尤为突出,上课不专心听讲,对考试无所谓,甚至扰乱课堂和教学秩序,更有危害社会的倾向。可见,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的受教育群体,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同时,由于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教学模式构建、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视程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包括教学方法自身在内的教学各个环节正处于摸索之中,所以,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存在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原有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观念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被传统教学方法观念的误导,许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是书本教学法,上课的时候教师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不管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管它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尤其在当下,金融危机的余波仍在全球肆虐,对中国的经济状况和就业形势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所以这种教学方式根本不能适应在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拉动内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3],同时也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并且不能够发挥他们的能力和特长,就更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在。
此外,我国职业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套用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改变,教学模式不改变,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不完善
多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深度、广度与西方现代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若干理论问题都没有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分门别类的研究,完善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西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没有新意。(2)对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不够,单纯就一种方法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虽然强调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忽视了综合性和互补性。(3)某些基本概念认识模糊。例如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概念认识不清,在一些研究中将教学模式混同为教学方法。
此外,虽然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起步已有二十多年,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分类依据不够科学。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注重教学外部形态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忽视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对象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标准,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教育对象,包括教育对象的规模、参与程度等。(2)内部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新的教学方法没能有机地融入我国职业教育方法体系之中,教学方法的内容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教育现状。教学方法分类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选择的行为。
(三)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如下弱点,阻碍了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大多数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都是本科老师在兼职教学,授课时也是用要求本科学生的来要求高等职业技术的学生;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常常是一体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四)适合高等职业技术学生的精品教材少,学科本位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制约了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技术的学生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在学生上课时的教材选择上要有差异性。而原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材只适应三校的学生,对于高中为起点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由于三校生在其高中期间已经学过一部分的专业课程,这样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另外,在原有的学校教学计划安排上,许多专业的教学计划难免过于教条,且重复课程很多,有时候甚至出现不同的专业上同一门专业课的情况,或者是一个专业的学生,只可以学本专业的知识,对于外专业的知识根本没有接触的机会,这样也就给许多有天赋的学生缺少其发挥作用的空间。
教学方法指向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教育的价值观决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此同时也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此外,教学内容及教材与教学方法是统一的,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没有完全摆脱学科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基本是本科课程的压缩,课程改革没有明显的进展[4]。学科体系的课程与教材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思想观念上就给新教学方法的引进带来很大的障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上普遍缺乏对新教学方法的适应;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实施新教学方法需要应付两种不同的课程体系,这确实是一件相当吃力的工作。
二、若干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一)要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伴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研究的日益深入,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重心也出现了两大变化[5]:一是教学目标重心的迁移,即从理论知识的存储转向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教”法向“学”法转移,实现基于“学”的“教”;二是教学活动重心的迁移,即从师生间的单向行为转向师生、生生间的双向行动,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传授”法向“互动”法转移,实现基于“互动”的“传授”。
所以与之相应,首先,我们要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为当代的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观念,其内核即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6],应使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发生转变,教师的作用应当转变为指挥、引导、协调。
其次,要转变传统的办学形式,创造适宜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环境。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建立在整体办学形式转变的基础之上,因为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密切相关。职业教育应尽早建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转变“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走出课堂,为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
(二)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分类,完善教学方法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重新分类的依据要突出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教育类型的特殊性。职业教育以传授技术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环节,知识传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职业教育方法分类要充分考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方法应该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2)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某个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以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教师不仅肩负着理论教学的任务,还要担当起实训指导、技术推广等任务,这就要求在我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任教的教师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不失时机的推出政策,培养一些本身基础较好,且理解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自己通过留学和转岗的方式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学校还可以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政策,对于“双师型”教师进行必要的奖励,来提高学校的教学档次。另一方面,在教师的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或到实训基地开展演示性教学,都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生动的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使自己掌握至少两门以上的语言,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双语教学,使我们培养出来的高等职业技术学生也可以适应国际人才的需求。
(四)强化专业精品教材的建设并且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计划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对于书本的要求很高,它要求要有包含高新技术的高水准的教材和讲义。鉴于原有教材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并把它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催化剂,不断的注入到教材和讲义中去,确保教学的内容对过去具有诊断性,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对未来具有预测性,这样才能真正的带领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另外,在教学计划上要做必要的调整,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精专业”的思想,冲破专业的限制,以社会需求为主,在基础课的基础上,加入专业课、选修课以及跨专业选修课,保证在学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围绕市场需要的课程的编排。并且可以有选择性的开其他门类的特色课程,充分的满足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蔡小博,屈正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理论创新,2009,5,(150).
[2]臧书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8,(3).
[3]王梓林.高职教育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340).
[4]王亚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社会背景与对策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5]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9,(281).
[6]刘本锁,王亚双.浅谈职业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学观[J].2007,(13).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02-02
我国的高职教育之所以需要改革,是因为现行职业教育在体系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已经不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功能要求。尤其对于职业教育本身而言,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具有实质性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仅因为课堂教学占整个教学课时数的一半以上,而且课堂还是学生接受理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关键,如何更好的改革、完善教学方法是已经成为当代职业教育理论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1]。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也必将影响到其后续的实践、实训和实习。
有研究者曾对所任课的两个班级作过调查[2],结果反馈,长期由责任心强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管理的班级,学生普遍学习成绩优良,课堂学习氛围浓厚,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相反,责任心欠缺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管理的班级,学生具有极度的厌学情绪,特别是第二、三学年后尤为突出,上课不专心听讲,对考试无所谓,甚至扰乱课堂和教学秩序,更有危害社会的倾向。可见,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的受教育群体,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同时,由于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教学模式构建、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视程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包括教学方法自身在内的教学各个环节正处于摸索之中,所以,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存在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原有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观念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被传统教学方法观念的误导,许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是书本教学法,上课的时候教师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不管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管它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尤其在当下,金融危机的余波仍在全球肆虐,对中国的经济状况和就业形势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所以这种教学方式根本不能适应在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拉动内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3],同时也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并且不能够发挥他们的能力和特长,就更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在。
此外,我国职业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套用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改变,教学模式不改变,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不完善
多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深度、广度与西方现代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若干理论问题都没有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分门别类的研究,完善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西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没有新意。(2)对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不够,单纯就一种方法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虽然强调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忽视了综合性和互补性。(3)某些基本概念认识模糊。例如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概念认识不清,在一些研究中将教学模式混同为教学方法。
此外,虽然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起步已有二十多年,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分类依据不够科学。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注重教学外部形态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忽视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对象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标准,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教育对象,包括教育对象的规模、参与程度等。(2)内部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新的教学方法没能有机地融入我国职业教育方法体系之中,教学方法的内容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教育现状。教学方法分类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选择的行为。
(三)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如下弱点,阻碍了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大多数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都是本科老师在兼职教学,授课时也是用要求本科学生的来要求高等职业技术的学生;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常常是一体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四)适合高等职业技术学生的精品教材少,学科本位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制约了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技术的学生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在学生上课时的教材选择上要有差异性。而原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材只适应三校的学生,对于高中为起点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由于三校生在其高中期间已经学过一部分的专业课程,这样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另外,在原有的学校教学计划安排上,许多专业的教学计划难免过于教条,且重复课程很多,有时候甚至出现不同的专业上同一门专业课的情况,或者是一个专业的学生,只可以学本专业的知识,对于外专业的知识根本没有接触的机会,这样也就给许多有天赋的学生缺少其发挥作用的空间。
教学方法指向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教育的价值观决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此同时也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此外,教学内容及教材与教学方法是统一的,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没有完全摆脱学科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基本是本科课程的压缩,课程改革没有明显的进展[4]。学科体系的课程与教材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思想观念上就给新教学方法的引进带来很大的障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上普遍缺乏对新教学方法的适应;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实施新教学方法需要应付两种不同的课程体系,这确实是一件相当吃力的工作。
二、若干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一)要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伴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研究的日益深入,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重心也出现了两大变化[5]:一是教学目标重心的迁移,即从理论知识的存储转向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教”法向“学”法转移,实现基于“学”的“教”;二是教学活动重心的迁移,即从师生间的单向行为转向师生、生生间的双向行动,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传授”法向“互动”法转移,实现基于“互动”的“传授”。
所以与之相应,首先,我们要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为当代的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观念,其内核即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6],应使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发生转变,教师的作用应当转变为指挥、引导、协调。
其次,要转变传统的办学形式,创造适宜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环境。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建立在整体办学形式转变的基础之上,因为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密切相关。职业教育应尽早建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转变“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走出课堂,为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
(二)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分类,完善教学方法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重新分类的依据要突出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教育类型的特殊性。职业教育以传授技术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环节,知识传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职业教育方法分类要充分考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方法应该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2)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某个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以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教师不仅肩负着理论教学的任务,还要担当起实训指导、技术推广等任务,这就要求在我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任教的教师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不失时机的推出政策,培养一些本身基础较好,且理解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自己通过留学和转岗的方式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学校还可以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政策,对于“双师型”教师进行必要的奖励,来提高学校的教学档次。另一方面,在教师的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或到实训基地开展演示性教学,都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生动的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使自己掌握至少两门以上的语言,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双语教学,使我们培养出来的高等职业技术学生也可以适应国际人才的需求。
(四)强化专业精品教材的建设并且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计划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对于书本的要求很高,它要求要有包含高新技术的高水准的教材和讲义。鉴于原有教材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并把它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催化剂,不断的注入到教材和讲义中去,确保教学的内容对过去具有诊断性,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对未来具有预测性,这样才能真正的带领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另外,在教学计划上要做必要的调整,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精专业”的思想,冲破专业的限制,以社会需求为主,在基础课的基础上,加入专业课、选修课以及跨专业选修课,保证在学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围绕市场需要的课程的编排。并且可以有选择性的开其他门类的特色课程,充分的满足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蔡小博,屈正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理论创新,2009,5,(150).
[2]臧书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8,(3).
[3]王梓林.高职教育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340).
[4]王亚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社会背景与对策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5]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9,(281).
[6]刘本锁,王亚双.浅谈职业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学观[J].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