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视域下微信对人际交往关系的影响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新媒体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微信作为网络新媒体的代表,自诞生以来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即时通讯社交软件。文章运用STS的视角分析了微信对人际交往关系所产生的正负影响。微信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接触为纽带,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半开放式的社交平台,扩大了人们交际圈,同时,微信也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带来安全隐患,过度的依赖使用微信容易导致现实生活中的强弱关系失衡,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微信;STS;人际关系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可以免费发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据腾讯官方的运营数据显示,微信已经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发布了20多种语言版本,微信公众账号在15个月内就增长到200多万,并且日增长量保持在8000个。党昊祺认为微信自身形成了一个三维沟通矩阵:X坐标是语音、文字、图片、视频;Y坐标是手机通讯录、智能手机客户端、QQ、微博、邮箱、购物;Z坐标是LBS定位、漂流瓶、摇一摇、二维码识别。
  “一切媒介都要重新塑造它们所触及的一切生活形态。”在当今社会,智能手机的极大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网络新媒体的代表——微信提供了强大而丰富的发展支持。微信自被推出以来就一直把其他的及时通讯软件甩在身后,它让使用者获取信息更加丰富,社交更加便捷。同时也对传统的人际社会交往方式产生了冲击。文章将采用STS(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理论视角来分析微信对人际交往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一、STS理论概述
  STS(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简称,它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及相关规律的综合性新兴学科。STS这门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自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至今。殷登祥认为“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它把科学技术看作是一门渗透着价值的复杂社会事业;它研究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其它子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之间的互动关系;它还要研究STS在整体上的性质、特点、结构和相互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的动力学机。”科学,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中的科学。技术,从来都是社会中的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早就已经被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所极为重视。人类历史上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重大发现和急剧变革的时期。在科学上,人类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在技术方面,人类进入了力量和效率空前强大的高技术时代。就社会而言,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并在人类第一次有可能实现培根提出的征服自然的愿望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系列影响人类生存的全球问题。科学和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因素,而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则是作为生产力的科学和技术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动力。一部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史,就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错综复杂和变化发展的矛盾运动。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强调科技-社会-人-自然的和谐发展,旨在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克服科技的负面影响,使科技真正成为人类的福祉,并揭示了科技与社会关系的规律及其应用的人文社会机制,为处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方法,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社会良好发展的实现。接下来文章将采用此视角来重点分析微信对人际交往所产生的正负影响。
  二、微信对人际交往的正影响
  社会学中的朋友圈指的是对于人际关系的内部圈定进行一个详细的表述,通过这种划定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所谓的朋友圈。朋友圈是以自身为圆心的一个向外福射的区域,距离福射点越近就是所谓的熟人,距离福射点远一些的就叫做半熟人,福射范围外的,我们一般稱为陌生人。朋友圈在中国社会体现的尤为突出,在费孝通《乡土中国》一书中就详细对中国式的人际格局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差序格局”这个概念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己为中心、逐渐向外推移的,按照距离中心点的远近划分亲疏关系。这种以“己”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最后一层链晕内的我们都称为朋友圈。以家庭为核心的血缘关系是在水面产生波纹的石头,而“血缘关系的投影”又形成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是不可分离的。而朋友圈的关系纽带就是人与人的相熟程度也可以称为是信任程度,人与人的交往最初都来自于彼此的信任,双方达成了朋友就会给彼此一份信任。信任程度高的也就是我们一般口头上所说的熟人,经过多次频繁的交往,两个人之间的信任程度就会增加也就会离朋友圈的中心更近。
  (一)微信颠覆了原有“差序格局”中的强弱关系
  微信中“朋友圈”的好友基本上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圈子中也有强弱关系的区分,里面有家人、有朋友、有同事、有一面之缘的人等等,也是由熟人、半熟人组成。圈子中的好友也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因为大多好友都是现实中的朋友,所以跟现实的朋友圈是有相互重叠之处的,这也为微信“朋友圈”的稳定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区别就是在“朋友圈”中的互动是一对多的,信息的发出是对圈内所有人的,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是没有强弱关系区分的,换句话说就是当圈子的中心点在发布消息的时候在圈子内的所有好友都会第一时间收到,不会区分是否是熟人的关系,这一点跟真实的朋友圈有很大的区别,在真实朋友圈中,作为中心的人只能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发布消息进行交流,不可能做到的是让所有人同一时间接收到消息。这就是基于网络建立的“朋友圈”的优势所在,其可以不用区分对象,第一时间向所有人进行传递信息。使得原本差序格局的关系瞬间被打破,把沟通放在一个层面上进行,这样就可以增强与传统朋友圈外围的半熟人进行交流。在现实朋友圈的偏外围并不代表着不想跟中心点的人进行交往,只是缺少交往的机会。在打破差序格局后,让信息的交流更加顺畅,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强弱关系的划分。   (二)微信“朋友圈”的发布和接收是一种单向可选择的模式
  我们每天会通过微信的“朋友圈”来了解微信好友最新的个人生活动态,而且大家也乐于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者感兴趣的话题内容在朋友圈里面发布。区别于以往的社交软件,这一新型的人际交往模式受到大家的热衷喜爱,因为它的交流是可以选择的,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各种限制,只要使用者想知道朋友们的最新动态,只要点进他的朋友圈就可以知道了。这种单向的交往模式对于微信信息的发布者也没有的限制,在微信朋友圈里面发布消息主体不用再遭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而且我们可以看到,朋友圈的发布不会打扰到任何人,因为这些消息都是在消息接收方同意接受时才进行接受。发布方也可以对自己发布的消息进行控制,可以发布的时候就选择一部分好友不可见,这样更减少了外界对于发布信息的限制条件。
  (三)“朋友圈”是一个半开放式的社交平台
  微信的朋友圈有一些可以保护隐私的方法,这能让使用者更加放心地使用“朋友圈”与朋友进行交流,“朋友圈”中的评论和点赞只有共同好友才能看见和进行互动,这种独特的保护隐私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护朋友圈里的消息内容不会被随意的对外泄漏,交流内容只会被交流双方及双方的共同好友才能看到,这一功能也帮助相互交流的人了解他们所拥有的共同好友,他们能清楚的知道朋友圈互有重叠的部分,这不仅能拓宽日常的线上互动范围,还能同时维系多个好友之间的交往关系。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人在评论区内惊讶地知道自己的朋友其实跟自己认识的另外一个人也是朋友关系,基于这种互动,不仅可以实现更多人的互动,而且还可以立体地了解自己的朋友圈的社交网络。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朋友圈”作为自己日常主要的人际交流平台,这样既保护了个人所发布消息的部分隐私,还完成了很高质量的交流。
  (四)“朋友圈”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作为信任关系的纽带
  我们都知道,“朋友圈”里的好友基本上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真实的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一类人,这就区别于新浪微博和陌陌等网络社交平台。“朋友圈”里的好友主要来自于手机的电话通讯录,这样可以保证好友来源的真实性。这一点保证了朋友圈内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在成为微信好友之前有过接触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纯陌生人的出现。这种特性也把朋友圈打造成了一个半熟人基础上的社交平台,它有利于个人隐私的保护,这也是相较于微博这种全公开平台的最大优势。微信好友的添加需要接受者的认证和通过,这就给“朋友圈”里朋友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保证,至少保证了圈内的朋友基本上属于是一个层级面上的,真实社会背景不会相差过大,在交流上不会有太大障碍。以间接或直接的接触作为交友前提可以为今后的交流提供信任保障,这样半熟人的社交网络门槛相对不高,但是足可以剔除陌生人的加入,这点可以相对保证私人信息不外泄,保证圈内信息相对可信。
  三、微信对人际交往的负效应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基于微信“朋友圈”的社会人际交往是一把双刃剑,这种新型交往方式带来便利的同时存在的弊端也是十分的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容易导致信任危机
  “朋友圈”交往方式的建立是基于信任关系之上的,彼此之间的信任促成了“朋友圈”的形成。然而,在“朋友圈”内的某些人一味地为了迎合他人从而使用了大量的虚假信息,并且故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与真实目的,像一些不法分子更是如此,他们编造大量虚假信息为的就是获取朋友圈里面的人的信任,从而开始下一步的行骗计划。所以微信“朋友圈”这种交往方式很容易导致彼此间的信任危机。
  (二)极易带来安全隐患
  微信比较于其他平台有半匿名性的特点,这是一个优势也是一个劣势,优势在于它能够更好地获取互动方的信任,劣势在于个人隐私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向外泄露。“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注意”。在微信的使用过程里被信任方能够通过手机号码,QQ账号等进行微信好友的申请和添加,当添加好友受到通过和确认后,对方就可以通过“朋友圈”了解你的个人最新的和以往的动态,通过个人动态对方能够大体分析出个人的社会阶层及生活基本情况,所以一些人在不加仔细确认的情况下就随意添加好友是不可取的,每个使用者都应随时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尽量不要轻易地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并且要注意不应该随意发布有关自己生活具体细节的朋友圈相关信息。
  (三)冲击现实人际关系
  随着微信“朋友圈”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和喜爱,很多人都会把它作为人际交往的首选,很多人也出现了对网络社交工具过度依赖的情况,过度的虚拟社会社交活动会缩短现实的人际交往的时间和成本,但是人作为社会动物,如果长时间缺乏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会使得人在日常交往中变得缺乏信心,容易导致性格内向,严重的有可能会变得压抑以至于孤僻。所以,现代社会的个体如果长期沉溺于虚拟的社交网络内,将会无法适应现实社会所带给人们的复杂规则和要求,会出现逃避社会角色的不好的现象。微信带给人们的交流是类似于短信的只言片语,是诸多碎片化的信息,使用主体如果长期养成使用习惯,会让人们很难再接受现实社会中相对复杂的表现形式,同样会变得相对难理解现实社会中复杂的交流,在表达上也会出现困难,叙述不明确、表达不清晰的现象也会给当事人造成影响,社交障碍就会形成。
  由于微信的兴起及“朋友圈”的快速流行,人们对于社交圈的强弱连带處理失当,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变成手机党和低头族,不管是在日常聚会还是乘坐交通工具时,总会有人一直抱着手机进行聊天和刷朋友圈。这种现象近些年来一直被社会媒体和普通大众所热议。以往的强关系慢慢变成了弱关系,沉迷“朋友圈”的人慢慢忽视了生活在一起的亲人和密友,开始把往往见不到面或者只打过一两次交道的人变成社交中的强关系,与传统交往中定义的弱关系进行频繁的互动。同时将社交圈的中心也向此方向进行移动。进而忘记对生活在一起的人付出关爱,错把本应该弱化的关系强化了,把本应该强化的关系弱化了。长此以往下去,人会慢慢的脱离整个社交圈,从而变得在真实社会中越来越内向,越来越孤僻,直到最后走向自我封闭的深渊。
  所以,当我们感受微信“朋友圈”给我们个人和社会带来诸多便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重回归真实的社会交往,回归传统强连带关系。没有人会认为用“朋友圈”去扩大自己交友圈和表现自己的情感是错的,但我们应当遵循适当的原则,我们应该将更多地精力回归到真实的社会交往中,在追求“朋友圈”中无拘无束的感觉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生活在一个物质和现实的社会当中,这个社会还有很多的规则需要我们去遵守,很多现实的关系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人只有在清醒地认识到物质的存在,踏实生活,才能更好地追求精神上的升华。虚拟的网络交际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分颜色,但是回归一切,我们还是应该遵循现实,回归传统的强连带关系,防止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建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健康而优质的人际关系网络是必不可少和理所当然的。
  参考文献
  [1] 卢迪.“微信”的猜想——从“微信”的发展看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的平台化[J].中国传媒科技,2014(03):5.
  [2] 党昊祺.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东南传播,2012(07).
  [3](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 殷登祥.论STS及其历史发展[J].哲学动态,1994(08):27-31.
  [5]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35.
  [6](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作者简介:龙昊(1992.01- ),男,安徽安庆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杨桃莲(1975.03- ),女,湖北洪湖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网络新媒体与社会。
其他文献
【摘 要】虚拟现实技术的场景搭建过程复杂,制作周期漫长。文章通过利用无人机航拍结合数字摄影测量的三维模型重建技术来解决虚拟现实场景搭建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了数字摄影测量、图像处理、计算机自动化等方法进行场景搭建,并对该方法的优势和前景进行探讨,为类似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人机;数字摄影測量;虚拟现实;图像处理  一、无人机的发展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unmanned aeri
期刊
【摘 要】社会的发展使得我国各项事业都在不断发展,各种先进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在面对煤矿进行开采时,其危险性比较高,情况相对复杂,文章主要对高瓦斯复杂顶板条件下原生矸石充填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具体的实例对其进行描述,以便促进这一技术的发展,为这一技术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瓦斯;复杂顶板;原生矸石;填充技术  文章主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对高瓦斯复杂顶
期刊
【摘 要】数码艺术设计擅长于对各种色彩的使用。这个归因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使得如今的电脑能表现出上亿种的活灵活现的色彩,对色彩的大量和灵活使用,使得数码艺术设计更形象、更深入的来展现其主题。  【关键词】数码艺术;设计;色彩心理学;审美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形式。数码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已经成为我们艺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北斗系统的导航和定位越来越精确。为了进一步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文章重点分析了影响精度的常见误差源,并针对各个误差源给出了提高精度的方法,实测数据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静态定位精度在X、Z方向优于2m,Y方向优于5m,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关键词】北斗系统;导航;定位研究  一、卫星可见性分析  分别对一般服务区域和重点服务区域24小时内平均卫星
期刊
【摘 要】沙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是农业占较大比重的县,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深刻。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按照农田具体情节,有效管理和控制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文章重点探究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施工质量;控制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仅能够满足当前农田生产需求,而且还能够积极抵御自然灾害,促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和功能,从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
期刊
【摘 要】工程勘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步骤,是编制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依据。对建设项目进行工程勘察是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高质量的工程勘察工作能有效减少工程建设中亡羊补牢式的设计变更,进而节约项目投资及建设工期。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质量;方法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迥异,新老地质构造体系变化多端,反映出来的工程地质问题多种多样。水利水电工程对工程地质的不同要求,主
期刊
【摘 要】城市污水问题迫在眉睫,目前已经受到世人广泛的关注。随着人口的剧增,人类的资源开发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在加剧,致使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如何改善水环境、控制水污染、实现对城市水环境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水环境改善、提高水环境质量,已成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为了实现这一任务,对污水处理厂现有传统工艺的FBR的升级改造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厂;FBR;技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并在水利工程领域中有应用,对提高水利工程测量工作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水利工程场地中的水文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因而传统测量方式难以发挥其作用,使水利工程测量工作难度较大。通过对低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引入,可以对水利工程进行必要的三维测量,为相关人员提供测量信息。文章主要阐述低空摄影测量技术的特点、应用要点及其具体应用。  【关键词】低空摄影测
期刊
【摘 要】文章采用基于影像的反演方法(IB方法),以LandsatETM+为数据源,成功反演出研究区和林格尔县地表温度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1)水体、农田、林地地表温度较低,裸地的温度较高,与实际情况相符;(2)裸地的温度分布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趋势,与该区地形走势一致。  【关键词】地表温度反演;ETM+数据;和林格尔县  地表温度是圈层系统中水、热、碳等物质交换的核心信息和主导因子,它在
期刊
【摘 要】以井研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为例,研究井研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技术及流程,并模拟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的GIS建模。为农村集体土地发证提供依据,同时为国家摸清集体土地情况提供依据。  【关键词】GIS;土地确权;GIS建模  土地确权是指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简称确权,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确定某一范围内的土地(或称一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