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城市公共文化的云服务平台,是惠州在网络时代创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趋势。公共文化云能够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能够规范服务部门的工作流程,其形成的大数据是改进服务、进行考评的依据。建构“惠州公共文化云”时,应该进行总体框架设计,明确实施、运行的责任主体,解决资金与技术问题,采取三阶段的平台建设步骤。
[关键词]公共文化云;大数据;公共文化效能;惠州
在现在网络时代,构建“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是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时代需要,建设城市公共文化的云服务平台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战略选择。
一、“公共文化云”的功能
“公共数字文化云服务能实现按需协同、智能个性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的云服务平台,能够运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实现文化消费的供需精准匹配,满足市民“了解信息”、“参与活动”、“展开互动”、“进行评论”的需求,帮助公共文化单位改进服务方式和提高服务效能。
1、“公共文化云”的平台,能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云”是城市公共文化内容和服务的互联网集成平台,它将城市公共文化的所有资源汇集到一个内存池中,类似于“文化淘宝”的模式,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市民通过电脑、手机、移动终端和电视接入等方式,点击相应服务模块,就能快捷访问平台上的文化资源与服务内容,了解文化活动信息、参与活动、进行互动。这就打破了文化资源访问与交流的部门限制和馆际限制。
2、“公共文化云”的运行,能够规范公共文化部门的服务流程。
“公共文化云”平台是个互联网数据管理的平台,客观的程序减少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在这个平台上,各文化单位必须遵行标准化流程:“提出活动预案——预告信息——提前取得文化资源网络发布权——活动当天进行数字化录制——活动结束后上传文化资源网络版”,这样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将减少随意性,其效能必将提高。
3、“公共文化云”的数据,是公共文化服务部门掌握需求情况、调整服务内容与方式的依据。
市民每次访问云服务平台都会留下“印迹”,这样云服务平台就会存储海量数据。“这些数据经过持续不断的大量积累之后,在深度和覆盖面上产生足以揭示规律和影响运作的效应。”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手段,就能对馆所活动项目、活动频次、售票情况、活动参与人数、反馈评价等数字信息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点击频率、需求偏好、群体差别等特点,有助于公共文化服务部门掌握情况,改进服务方式与内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匹配。
4、“公共文化云”的数据,还是服务绩效考评的依据。
传统的考评方式主要是查看台帐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例如2015年初,对惠州市直六大场馆2014年度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考评时,考评组就是采用听取情况汇报、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的考评方式,重点围绕活动场次、参与人数、观众满意度、管理、设备物保等内容,逐项独立核分。这里存在的问题就是存在数据不充分、有些未经核实的情况。
而文化云里面有每天市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真实数据。依托文化云平台的云数据,根据各单位和场所的活动发布量、活动质量、可预约场地情况、市民满意度等数据进行评估,每月排名,年底汇总,数据既客观真实,考评也有详实而客观的依据。
二、惠州市建设“公共文化云”的现有条件
1、惠州市公共文化場馆设施建设逐渐完善。
近年来,惠州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文体设施相继建设或投入使用,形成了以图书馆、文化中心、博物馆、体育馆为主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惠州市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了省级工作目标。目前惠州市共有乡镇文化站73家,大部分都被评为省级以上文化站;博物馆13家,公共图书馆(室)数千家,大型文化广场、社区和农村的文化小广场遍地开花。
以惠州市惠城区为例,全区207个村(社区)完成了综合文化室及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实现了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全区13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省一级以上,其中9个文化站于2015年成功晋级为省特级站;预计在2020年前,142个行政村都将实现文体广场全覆盖的目标。逐渐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为广大群众享受文化服务提供了平台。
近年来,惠州市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剧院等文化单位,按照“打造更具人文气息的文化强市”的目标要求,根据各自功能定位,在做好自身资源整合与功能优化的同时,积积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多层次、多样态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3、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现状。
惠州市县两级公共文化场馆基本上都建立了官方网站、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具备了数字化服务的能力。其中“文惠网”已经具备了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的雏形。“文惠网”是惠州市文化行政部门在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中建立的网络平台。“文惠网”针对群众需求,设置了活动信息、文化商家、最新动态、公告通知等栏目,市民们通过电脑PC端、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就能够参与以文化馆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活动。该平台于2016年初正式测试上线运行,日均访问量为2—3千人次,现在总访问量达到80多万人次。“文惠网”的运行,初步解决了惠州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知晓率、参与率低等问题,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但惠州市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文化部门、场馆的数字化建设基本上都是独立运行,缺少对各类文化资源馆进行整合的平台,不能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二是,由于各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战,其在资源数量、数据存储、技术保障、运维管理等方面面临着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因此,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建设一个综合性的一站式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在当前尤为迫切的需求。 三、建构“惠州公共文化云”的设想
1、进行总体框架设计。
“惠州公共文化云”的建构目标,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以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切入点,将惠州市的所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存储与利用,建设一个全方位覆盖、多终端访问、多通道发布的综合性的公共文化云平台,以及一个全城共享、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网络。这个平台网络,向上对接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将惠州文化公共云的各类资源和数据接入国家平台,为国家平台提供共享和管理窗口。向下则融合县镇村三级网络体系,覆盖七个县区。
“公共文化云”的总体框架分为三层:一是接入层。即是电脑、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公共文化设施内数字化终端。二是应用层。即是各类场馆、各类文化演出的数字化展现。三是服务层。即是城市公共文化基础数据平台。“惠州公共文化云”平台,通过云连接、云操作和云存储等手段,整合海量文化资源和用户,集活动预约、场馆预订、空间展示、社团招募、竞赛互动、艺术鉴赏、艺术培训、智能搜索等功能为一体,并让市民方便地站上“云”端,享受文艺表演、艺术欣赏、书画展览、虚拟文化场景等公共文化服务。
2、确定实施、运行的责任主体。
由于是整合惠州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将惠州市、区(县)、镇(街道)、社区四个层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纳入一个总的门户平台,因此应该由惠州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牵头负责的主体。
以各级文化馆为运营主体。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有文艺指导与辅导、艺术创作、非遗保护和展示、文化志愿者活动、摄影与美术展览等各类活动,相对于图书馆、博物馆而言,其数据量更大,网络服务的活态运行与更新功能更强。所以由各级文化馆担纲公共文化云的日常运营较为适合。
3、投入财政资金进行平台建设和运行维护。
“惠州公共文化云”的建设,是社会公共事业,应该由财政投入。平台提供的是数字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不需要建筑和场地设施,不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很低。可以说,“公共文化云”平台能够使政府公共文化事业投入效益实现最大化。
投入资金的用途,一是软硬件设备的采购,主要指电脑、扫描和录入设备、存储设备、VR技术设备(即虚拟现实)、全息投影设备(即虚拟成像)、录播系统、服务器等。二是支付建设企业的建设费用,以及维护使用的费用。参考上海嘉定、浙江台州等一些地方的经验,投入资金估计将会在300万—600万元之间。
4、组建技术团队。
“惠州公共文化云”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建设标准统一的共享服务平台和互联互通的网络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信息服务渠道和服务方式多元化。在建设中,需要利用VR技术、全息投影、录播系统等设备,需要以一定程序将元数据进行逻辑整合,建设文化资源数据中心,这些都将用到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通讯技术。目前,惠州市文化部门的技术人才储备显然不够,建设公司的技术支持又不能长期倚靠,因此需要引进专业人才,组建技术团队,进行运营和维护。
5、明确平台建设步骤。
“惠州公共文化云”可以分三个阶段实施:
试点阶段。选择一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非遗展示场所及项目作为试点,开启电脑、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终端接入,开展部分公共文化云服务项目,对系统进行测试,然后根据用户反馈修改完善。
上网运行阶段。分批次将惠州各文化馆所的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上网,开启各类服务功能,形成较完整的云服务平台。
运营推广阶段。一是将各类公共文化的服务项目连接上网,推送给市民;二是实现云平台与其它门户平台的对接,让市民有多个入口进入云平台;三是在建设“公共文化云”平台的基础上,开展以惠州文化产品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文化项目融资平台、文化产品产权交易平台等功能服务,为惠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一个全新载体。
参考文献:
〔1〕李文川.公共数字文化云资源服务创新研究.图书馆,2017(2):P20;
〔2〕刘炜等.大数据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图书馆建设,2016(3):P5;
〔3〕佚名.惠城一場三馆预计2017年6月建成.南方日报,2016-4-14(AⅡ03)。
作者简介:林博伟(1983--),男,现任惠州市文化馆馆长。
[关键词]公共文化云;大数据;公共文化效能;惠州
在现在网络时代,构建“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是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时代需要,建设城市公共文化的云服务平台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战略选择。
一、“公共文化云”的功能
“公共数字文化云服务能实现按需协同、智能个性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的云服务平台,能够运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实现文化消费的供需精准匹配,满足市民“了解信息”、“参与活动”、“展开互动”、“进行评论”的需求,帮助公共文化单位改进服务方式和提高服务效能。
1、“公共文化云”的平台,能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云”是城市公共文化内容和服务的互联网集成平台,它将城市公共文化的所有资源汇集到一个内存池中,类似于“文化淘宝”的模式,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市民通过电脑、手机、移动终端和电视接入等方式,点击相应服务模块,就能快捷访问平台上的文化资源与服务内容,了解文化活动信息、参与活动、进行互动。这就打破了文化资源访问与交流的部门限制和馆际限制。
2、“公共文化云”的运行,能够规范公共文化部门的服务流程。
“公共文化云”平台是个互联网数据管理的平台,客观的程序减少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在这个平台上,各文化单位必须遵行标准化流程:“提出活动预案——预告信息——提前取得文化资源网络发布权——活动当天进行数字化录制——活动结束后上传文化资源网络版”,这样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将减少随意性,其效能必将提高。
3、“公共文化云”的数据,是公共文化服务部门掌握需求情况、调整服务内容与方式的依据。
市民每次访问云服务平台都会留下“印迹”,这样云服务平台就会存储海量数据。“这些数据经过持续不断的大量积累之后,在深度和覆盖面上产生足以揭示规律和影响运作的效应。”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手段,就能对馆所活动项目、活动频次、售票情况、活动参与人数、反馈评价等数字信息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点击频率、需求偏好、群体差别等特点,有助于公共文化服务部门掌握情况,改进服务方式与内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匹配。
4、“公共文化云”的数据,还是服务绩效考评的依据。
传统的考评方式主要是查看台帐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例如2015年初,对惠州市直六大场馆2014年度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考评时,考评组就是采用听取情况汇报、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的考评方式,重点围绕活动场次、参与人数、观众满意度、管理、设备物保等内容,逐项独立核分。这里存在的问题就是存在数据不充分、有些未经核实的情况。
而文化云里面有每天市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真实数据。依托文化云平台的云数据,根据各单位和场所的活动发布量、活动质量、可预约场地情况、市民满意度等数据进行评估,每月排名,年底汇总,数据既客观真实,考评也有详实而客观的依据。
二、惠州市建设“公共文化云”的现有条件
1、惠州市公共文化場馆设施建设逐渐完善。
近年来,惠州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文体设施相继建设或投入使用,形成了以图书馆、文化中心、博物馆、体育馆为主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惠州市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了省级工作目标。目前惠州市共有乡镇文化站73家,大部分都被评为省级以上文化站;博物馆13家,公共图书馆(室)数千家,大型文化广场、社区和农村的文化小广场遍地开花。
以惠州市惠城区为例,全区207个村(社区)完成了综合文化室及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实现了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全区13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省一级以上,其中9个文化站于2015年成功晋级为省特级站;预计在2020年前,142个行政村都将实现文体广场全覆盖的目标。逐渐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为广大群众享受文化服务提供了平台。
近年来,惠州市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剧院等文化单位,按照“打造更具人文气息的文化强市”的目标要求,根据各自功能定位,在做好自身资源整合与功能优化的同时,积积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多层次、多样态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3、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现状。
惠州市县两级公共文化场馆基本上都建立了官方网站、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具备了数字化服务的能力。其中“文惠网”已经具备了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的雏形。“文惠网”是惠州市文化行政部门在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中建立的网络平台。“文惠网”针对群众需求,设置了活动信息、文化商家、最新动态、公告通知等栏目,市民们通过电脑PC端、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就能够参与以文化馆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活动。该平台于2016年初正式测试上线运行,日均访问量为2—3千人次,现在总访问量达到80多万人次。“文惠网”的运行,初步解决了惠州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知晓率、参与率低等问题,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但惠州市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文化部门、场馆的数字化建设基本上都是独立运行,缺少对各类文化资源馆进行整合的平台,不能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二是,由于各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战,其在资源数量、数据存储、技术保障、运维管理等方面面临着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因此,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建设一个综合性的一站式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在当前尤为迫切的需求。 三、建构“惠州公共文化云”的设想
1、进行总体框架设计。
“惠州公共文化云”的建构目标,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以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切入点,将惠州市的所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存储与利用,建设一个全方位覆盖、多终端访问、多通道发布的综合性的公共文化云平台,以及一个全城共享、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网络。这个平台网络,向上对接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将惠州文化公共云的各类资源和数据接入国家平台,为国家平台提供共享和管理窗口。向下则融合县镇村三级网络体系,覆盖七个县区。
“公共文化云”的总体框架分为三层:一是接入层。即是电脑、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公共文化设施内数字化终端。二是应用层。即是各类场馆、各类文化演出的数字化展现。三是服务层。即是城市公共文化基础数据平台。“惠州公共文化云”平台,通过云连接、云操作和云存储等手段,整合海量文化资源和用户,集活动预约、场馆预订、空间展示、社团招募、竞赛互动、艺术鉴赏、艺术培训、智能搜索等功能为一体,并让市民方便地站上“云”端,享受文艺表演、艺术欣赏、书画展览、虚拟文化场景等公共文化服务。
2、确定实施、运行的责任主体。
由于是整合惠州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将惠州市、区(县)、镇(街道)、社区四个层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纳入一个总的门户平台,因此应该由惠州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牵头负责的主体。
以各级文化馆为运营主体。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有文艺指导与辅导、艺术创作、非遗保护和展示、文化志愿者活动、摄影与美术展览等各类活动,相对于图书馆、博物馆而言,其数据量更大,网络服务的活态运行与更新功能更强。所以由各级文化馆担纲公共文化云的日常运营较为适合。
3、投入财政资金进行平台建设和运行维护。
“惠州公共文化云”的建设,是社会公共事业,应该由财政投入。平台提供的是数字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不需要建筑和场地设施,不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很低。可以说,“公共文化云”平台能够使政府公共文化事业投入效益实现最大化。
投入资金的用途,一是软硬件设备的采购,主要指电脑、扫描和录入设备、存储设备、VR技术设备(即虚拟现实)、全息投影设备(即虚拟成像)、录播系统、服务器等。二是支付建设企业的建设费用,以及维护使用的费用。参考上海嘉定、浙江台州等一些地方的经验,投入资金估计将会在300万—600万元之间。
4、组建技术团队。
“惠州公共文化云”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建设标准统一的共享服务平台和互联互通的网络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信息服务渠道和服务方式多元化。在建设中,需要利用VR技术、全息投影、录播系统等设备,需要以一定程序将元数据进行逻辑整合,建设文化资源数据中心,这些都将用到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通讯技术。目前,惠州市文化部门的技术人才储备显然不够,建设公司的技术支持又不能长期倚靠,因此需要引进专业人才,组建技术团队,进行运营和维护。
5、明确平台建设步骤。
“惠州公共文化云”可以分三个阶段实施:
试点阶段。选择一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非遗展示场所及项目作为试点,开启电脑、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终端接入,开展部分公共文化云服务项目,对系统进行测试,然后根据用户反馈修改完善。
上网运行阶段。分批次将惠州各文化馆所的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上网,开启各类服务功能,形成较完整的云服务平台。
运营推广阶段。一是将各类公共文化的服务项目连接上网,推送给市民;二是实现云平台与其它门户平台的对接,让市民有多个入口进入云平台;三是在建设“公共文化云”平台的基础上,开展以惠州文化产品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文化项目融资平台、文化产品产权交易平台等功能服务,为惠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一个全新载体。
参考文献:
〔1〕李文川.公共数字文化云资源服务创新研究.图书馆,2017(2):P20;
〔2〕刘炜等.大数据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图书馆建设,2016(3):P5;
〔3〕佚名.惠城一場三馆预计2017年6月建成.南方日报,2016-4-14(AⅡ03)。
作者简介:林博伟(1983--),男,现任惠州市文化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