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精神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un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深入研究改革与精神信仰关系的著作非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莫属,本书可和他的《儒教与道教》合起来读。韦伯一方面关心西方从古代农业社会到近代工业社会何以产生了突破,另一方面他也纳闷中国几千年有辉煌的文明,但社会根本性改革近乎停滞,何以没产生突破?
  在韦伯看来,儒教和道教是一种“向外适应”式的反功利主义观念,不是像新教那样不认同世俗生活而强调理性地把握世界,因此儒教与道教产生的突破就有限。是耶非耶?且不管它,至少,信仰与精神对改革有极重要的推动作用,乃不刊之论。
  《光与盐》一书算是这一结论的佐证,该书还有一个副标题,叫“探索近代中国改革的10位历史名人”。这10位分别是:第一位留美归国生容闳,“清华”第一任校长唐国安,中国医学界最早留学美国的女医生石美玉,《万国公报》杂志社最早的中国编辑范子美,基督教中国青年会第一位中国领袖丁淑静,清华大学和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校长梅贻琦,中国现代妇产科医学奠基人之一林巧稚,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韦卓民,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吴贻芳,立志乡村建设的改革家晏阳初。之所以把他们排在一起,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基督徒,本书最大特色就是介绍了10位名人的改革事业与他们信仰之间的联系。
  开篇第一位名人即容闳,早在1852年,他就写信给美国传教士卫三畏,提到自己想回馈祖国。他看到信仰对美国的影响,于是立志建立由政府资助的“中国教育使团”,好使中国早日学习西方文明的果实。这一使团1871年得到清政府批准,计划从1872到1875年,每年向美国派30名男童,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并于1887年返回,终生服务国家。10年后计划搁浅,但其理想未灭。其后,1905年,科举被废,有宣教士李提摩太等游说美国政府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建立赴美留学生预备学校,1909年,唐国安任第一任校长的清华学校竟应运而生。这位基督教教徒校长将现代科学教育与基督徒课外活动结合,并为学生立定了很高的道德标准,影响了先是清华学生后是清华校长的梅贻琦。
  信仰内容为高等教育提供重要道德标准,这在吴贻芳身上也有体现。她担任校长的金陵女子大学校训“厚生”,其内涵即培养学生服务他人、为他人牺牲的精神,培养起健全高尚的人格。有一次,吴贻芳对新生们说:“有人说,当你有文化以后,你就不需要宗教信仰了。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必须要重视训练自己内在的那部分看不见的生命,而不仅仅是重视教室里的知识学习。”这一校训和发言,和绝大多数像“厂训”的校训和带“八股腔”的发言相比判若云泥。
  不只对教育,对现代职业观的建立,信仰也有影响。比如石美玉和林巧稚两位,就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敬业精神和“领袖即仆人”的理念。石美玉建立了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她描述这些护士们时说她们“将这项舍己的工作作为她们毕生的事业,她们不图任何回报和奖励……”。其实,这也是她创办护校的精神。至于林巧稚,她的名言“守护生命先要敬畏生命,这是一件容不得半点粗疏的事情”。而敬畏生命的根源,正是信仰提供的。这激励林巧稚带着高超医术和极大爱心为产妇接生,她知道每个婴孩都神圣而尊贵。这和宁波某医院因婴儿生下来没准生证,就不去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致使婴儿生下两分钟后死亡的事所折射的心态形成多大对照!
  当然,本书浓墨重彩介绍的是清教徒影响下的“进步主义运动”精神对中国基督徒的重要影响,这种精神激励人奋发有为而不是消极无为,鼓舞更多人带着神圣情怀进入世界奋斗。这一精神影响了本书提到的大多数人物,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晏阳初。
  1943年,在纪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庆典上,晏阳初因其扫盲工作上的成就,和爱因斯坦、福特、杜威等当选为“当代具革命性贡献”的伟人。这是在表彰他的扫盲工作,但他扫盲工作的初衷则是“革心”,让国人能受到公众教育,奠定民主社会的基石。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曾到法国为华工服务,返国前,他立志不从政、不经商,而是毕生服务底层民众。他不只是要为人提供救济,而要释放出那被压抑在民间已久的巨大能量。这就是他扎根河北定县,后又坚持不懈地在东南亚、非洲、中美洲推动乡村改造事业的原动力。这也使他摆脱了知识分子启蒙民众的傲慢心态,而代之以紧贴大地行走的服务情怀。
  中国人民大学的何光沪教授在序言中认为,改革中国的伟业,需要种种条件配合,“然而,它最需要的乃是一种精神”。本书倡导的“光盐精神”可总结为:勇于求真、敢于发亮的光精神和防止腐烂、品格优先的盐精神,这不也是今日改革者所需要的精神吗?
其他文献
【摘 要】赏识教育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论述了赏识教育的一些具体方法:课堂教学,随时激励;适时迁移,提出希望;时尚语汇,融入激励;班级文化,时时激励。  【关键词】语文教师 赏识教育    语文学科博大精深,就像广袤的大海。我们语文教师就好比拾贝者,徜徉于海边,偶有感悟,便倾泻于笔端,希望能有价值,供同行赏鉴。下面就是我践行赏识教育的一点浅见。  在我看来,赏识与激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他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一百多种昆虫的种类、特征和习性等,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法国中学教师法布尔丢掉了他的教师工作,这在后来证明是对全世界都极有好处的一件事。丢掉工作的法布尔在五年内撰写出版了三十多本科学知识教材和科普读物,20世纪初便流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十卷著作《昆虫记》,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介
50年前,米尔顿·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了一个观点:“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增加利润。”这就是后来人们知晓的弗里德曼学说。他在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中提出了这一主题。  弗里德曼学说在我们的时代留下了印记。它让自由资本主义合法化,而这种资本主义造就了经济不安全感,加剧了不平等、地区分歧、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最终,这也导致了来自社会和政治层面的强烈抵制。对此,许多大企
日韩以经济合作为先导的关系修复,最终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尚不可知,但对于以中日关系为首的东北亚国际关系来说,将铸成一个重要的筹码或平衡因子则是可以肯定的。    2月25日,纽约爱乐乐团抵达朝鲜展开“美朝民间外交之旅”的同一天,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首尔国会广场出席了韩国第17任总统李明博的就职仪式,随后与之在青瓦台会晤,就恢复日韩中断4年之久的穿梭外交达成共识:作为回访,李明博除将在4月下旬访美返程途中
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公民素养的基础性课程,不仅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更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我们能不能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多种学习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呢?我们认为,可以将设计的焦点集中在“真实的任务”上,把理解和完成生活中的真实任务作为学习和教学的驱动力。这是因为,一方面,真实的任务是复杂的,能够帮助学习者整合多学科知识、技能和
蕁麻疹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因为一旦发作便遍布全身、奇痒难耐,而且荨麻疹很难找到病因,去看医生,得到的回复总是抵抗力太低。那么今天就跟随皮肤科医生了解一下荨麻疹是怎么回事?病因有哪些?患上荨麻疹应该怎么办?引起荨麻疹的因素有哪些?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属于一种过敏性疾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至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迁延数日或
《课标》要求教师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注重小班学习的特点;积极创设学生有效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积极性,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激发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使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勇于展示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参与,我在教学设计时思考让学生“
我们都熟悉这样一幅漫画,一个人在挖井,刚挖一会儿,没有出水,他就又换了一处。再挖还没有出水,接着再换。结果最终挖了好几处,都没有见到水。可是另外和他一起挖井的人,在一个地方一直挖下去,最终见到了水。  美国的一位生物学家曾经拍到一组精彩镜头——有一种麻雀大小的鸟儿扑扇着翅膀,刚刚落在沙地上准备觅食时,潜伏在沙地里的蛇猛地窜了出来。鸟儿便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击着蛇的头部。由于力量有限,蛇依然
安东尼·布朗在《我爸爸》绘本里,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来描绘一位既强壮又温柔的爸爸,这位让孩子崇拜的爸爸不仅样样事情都在行、给孩子十足的安全感,还温暖得像太阳一样。  《我爸爸》,这是每一个学生在习作时都会遇到的题目吧?我们且看国际级图画书大师安东尼·布朗是如何交出他的“作文”的——  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  我爸爸什么都不怕,  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  他可以从月亮上头跳过去。  还会走高空绳索
《陈情表》是中学语文课文的传统篇目,之前的各种版本教材多已入选,最新统编本也不会“遗珠”(据网传的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目录,《陈情表》依旧位列于选择性必修目录中)。历来对《陈情表》的评价,大多着眼于“情”。如北宋李格非(李清照之父)认为,它的妙处在于“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南宋末年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评论,“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清人编选的《古文观止》评价其“历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