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过来是为灾区人民做点事情,这不是唱高调。灾后重建工作刚刚理顺,地方上需要我,我愿意继续留下来跟灾区群众一起战斗。”
——崇州市交通局原挂职副局长陈华卫
干部队伍·挂职
“我愿意留下来跟灾区群众一起战斗”
□ 本刊记者陈 庆实习记者张微微
主动请缨,挂职崇州
现年40岁的陈华卫,是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级公路管理教研室主任。“5·12”汶川大地震后,繁重的抗震救灾及恢复重建工作亟需一批专业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干部。省委发出的号召传达到了陈华卫的工作单位。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我感到有义务、有责任帮助灾区人民尽快度过难关,重建美好家园。”陈华卫毅然提出到地震重灾区工作,并获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2008年6月,经省委组织部选派,陈华卫到崇州市挂职援建,任崇州市交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从一名高校教师到一位国家公职人员,角色的转变让陈华卫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交通局的工作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协调能力,一条路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规划、国土、环保、设计、施工等多单位的合作协调,其间的工作节奏逼得人不能不快速作出应答。有时候电话多得打完后感觉耳朵都发疼。陈华卫笑着说。
秉持着知识分子勤学苦练、耐心细致的优良作风,陈华卫和当地干部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崇州市交通局被成都市交委评为“2008年成都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得到过的荣誉啊!”一向谦逊的陈华卫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坚持续挂,默默奉献
在陈华卫的办公室,有一块小白板,上面写着近期工作的安排计划。每完成一项,他就用笔划掉一项。这是他进行工程进度管理的特有方式,简单而有效。
陈华卫对自己分管的每个项目都提出了率先开工、率先完成任务的要求。“这既是政府的期待,也是灾区人民的强烈愿望。”他如是说。面对重建任务繁重、人手紧张的实际困难,陈华卫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实行“5加2”、“白加黑”工作时间制,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与黑夜,一切以工作为重。在他的全力推动下,无论是安仁连接线项目还是重庆援建项目,建设进度均处于同批项目的前列。
来到崇州交通局挂职副局长一年,陈华卫不分昼夜地工作着,连春节都没能回趟陕西老家。去年7月,陈华卫挂职期满,崇州市交通局局长朱志宏亲自到陈华卫所在学校沟通,要求允许陈华卫续挂半年。“他是灾区不可多得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学院专门为此召开党委会,同意了续挂。陈华卫也非常乐意地接受了灾区对他的挽留。
“我们过来是为灾区人民做点事情,这不是唱高调。灾后重建工作刚刚理顺,地方上需要我,我愿意继续留下来跟灾区群众一起战斗。”
心系灾区,真情感悟
时间转瞬即逝,去年12月底,陈华卫一年半的挂职工作正式宣告结束。作为100名四川省派出的灾区挂职技术型干部之一,陈华卫为灾区付出了艰辛,作出了贡献,也收获了人生的感悟。谈及这一年半的收获与体会,他在自己的挂职总结报告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这样一个英雄的群体中工作与生活,我时时都能感受到一种不屈不挠、舍生忘死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以及在这种极其特殊情况下的挂职经历,注定将成为我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记者再次见到陈华卫,已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草长莺飞、清风雅静的校园里,从“陈局”回归为陈老师的他依然行色匆匆。
“灾区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技术干部。”无论是从高校的发展还是地方工作的需要来看,从高校派遣教师下派充实到地方工作,不失为一种双赢的好作法。因此,他向组织提出了自己的这项建议,希望将这种挂职的方式延续下去,并形成稳定的机制。
——崇州市交通局原挂职副局长陈华卫
干部队伍·挂职
“我愿意留下来跟灾区群众一起战斗”
□ 本刊记者陈 庆实习记者张微微
主动请缨,挂职崇州
现年40岁的陈华卫,是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级公路管理教研室主任。“5·12”汶川大地震后,繁重的抗震救灾及恢复重建工作亟需一批专业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干部。省委发出的号召传达到了陈华卫的工作单位。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我感到有义务、有责任帮助灾区人民尽快度过难关,重建美好家园。”陈华卫毅然提出到地震重灾区工作,并获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2008年6月,经省委组织部选派,陈华卫到崇州市挂职援建,任崇州市交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从一名高校教师到一位国家公职人员,角色的转变让陈华卫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交通局的工作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协调能力,一条路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规划、国土、环保、设计、施工等多单位的合作协调,其间的工作节奏逼得人不能不快速作出应答。有时候电话多得打完后感觉耳朵都发疼。陈华卫笑着说。
秉持着知识分子勤学苦练、耐心细致的优良作风,陈华卫和当地干部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崇州市交通局被成都市交委评为“2008年成都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得到过的荣誉啊!”一向谦逊的陈华卫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坚持续挂,默默奉献
在陈华卫的办公室,有一块小白板,上面写着近期工作的安排计划。每完成一项,他就用笔划掉一项。这是他进行工程进度管理的特有方式,简单而有效。
陈华卫对自己分管的每个项目都提出了率先开工、率先完成任务的要求。“这既是政府的期待,也是灾区人民的强烈愿望。”他如是说。面对重建任务繁重、人手紧张的实际困难,陈华卫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实行“5加2”、“白加黑”工作时间制,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与黑夜,一切以工作为重。在他的全力推动下,无论是安仁连接线项目还是重庆援建项目,建设进度均处于同批项目的前列。
来到崇州交通局挂职副局长一年,陈华卫不分昼夜地工作着,连春节都没能回趟陕西老家。去年7月,陈华卫挂职期满,崇州市交通局局长朱志宏亲自到陈华卫所在学校沟通,要求允许陈华卫续挂半年。“他是灾区不可多得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学院专门为此召开党委会,同意了续挂。陈华卫也非常乐意地接受了灾区对他的挽留。
“我们过来是为灾区人民做点事情,这不是唱高调。灾后重建工作刚刚理顺,地方上需要我,我愿意继续留下来跟灾区群众一起战斗。”
心系灾区,真情感悟
时间转瞬即逝,去年12月底,陈华卫一年半的挂职工作正式宣告结束。作为100名四川省派出的灾区挂职技术型干部之一,陈华卫为灾区付出了艰辛,作出了贡献,也收获了人生的感悟。谈及这一年半的收获与体会,他在自己的挂职总结报告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这样一个英雄的群体中工作与生活,我时时都能感受到一种不屈不挠、舍生忘死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以及在这种极其特殊情况下的挂职经历,注定将成为我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记者再次见到陈华卫,已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草长莺飞、清风雅静的校园里,从“陈局”回归为陈老师的他依然行色匆匆。
“灾区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技术干部。”无论是从高校的发展还是地方工作的需要来看,从高校派遣教师下派充实到地方工作,不失为一种双赢的好作法。因此,他向组织提出了自己的这项建议,希望将这种挂职的方式延续下去,并形成稳定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