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据媒体报道,在2010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等部分政协委员,提出了建议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提案,主要内容包括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联合举办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先提交至今年国、共两党合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进行讨论以达成共识,纪念活动的筹办机构应由两党有关人士牵头并吸收两岸各界人士组成。华中师范大学研究辛亥革命的著名学者章开沅教授也建议两岸在武汉共同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武汉市为筹备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相关建设投资已超过两百亿元,主要用于加强辛亥革命文物的开发利用,打造辛亥革命百年标志性纪念景区,建设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召开纪念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制作出版辛亥革命的相关纪念品等系列活动〔1〕,这些信息当然很鼓舞人心。
我拥护国、共两党联合举办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更欢迎两岸在武汉共襄辛亥革命百年盛举。
就我个人观察而言,由国、共两党联合举办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活动目前条件还不成熟。但由两岸学者在武汉召开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学术研讨会,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则是可行的。君不见,近年来武汉与台北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十分热络,仅上半年,两岸学者在武汉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就有两次。
“加强辛亥革命文物的开发利用,打造辛亥革命百年标志性纪念景区,建设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当然是应该做的,由于在这方面我是外行,不便发表意见,仅就学术研讨会略述管见。
根据以往经验,确定一个好的主题,是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的关键。近年来,在武汉召开的两岸学术研讨会主题分别是“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中山舰及武汉会战”、“孙中山研究与两岸关系”等,这样的主题两岸学者都有话可说,交集处颇多,因而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辛亥革命百年,两岸学者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区武汉以开学术研讨会的形式来纪念,意义重大。惟要开好这次学术研讨会,希望会议的主办单位集两岸学者之智慧,早日定出会议主题。我认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最好的主题莫如回归到《总理遗嘱》上来,权且为“辛亥革命与总理遗嘱”。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革命家之一,一生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战斗,两岸人民及全球华人莫不崇敬景仰。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将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推向了高峰。然而这场革命仅仅是赶走了一个皇帝,并没有触动封建专制主义的根基,更没有充分发动广大民众,因而,革命政权最终落到了北洋军阀袁世凯的手中。
孙中山先生不惧挫折,继续前行,接着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战争”,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并联俄、联共(台湾学者称联俄容共)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从而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为了国民革命的早日成功,他还毅然北上,最终逝世在力争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阵地上。“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
《总理遗嘱》言简意赅,连标点才一百七十余字,全文如下: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文(签字)〔3〕
这个遗嘱,内容丰富,精辟论述了国民革命的目的,深刻总结了四十年的革命经验,并指明了今后革命继续努力的方向和近期主张,体现了他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坚定信念。今天读来,仍感人肺腑,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和现实意义。
第一,《总理遗嘱》是一篇重要历史文献。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深切哀悼,国、共两党都表示要坚决遵循孙中山先生遗嘱。中国共产党唁电国民党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孙中山之死告中国民众》指出:“为中国民族自由而战的孙中山先生死了,自然是中国民族自由运动一大损失,然而这个运动是决不会随孙中山先生之死而停止的。”并号召全国人民“更要加倍努力,一方面猛烈的继续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运动,反抗帝国主义的工具段祺瑞、张作霖在北方对于这些运动之进攻;一方面保卫南方的革命根据地——广东。”〔4〕中国国民党第三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发表了接受《总理遗嘱》宣言,表示“自今而后,同心同德,尽吾人之全力,牺牲一切自由及权利,努力为民族平等国家独立而奋斗,以继总理未竟之志”〔5〕。可见,学习和研究《总理遗嘱》,是纪念辛亥革命百年题中应有之义,以“辛亥革命与总理遗嘱”为研讨主题,国、共两党及两岸学者都会赞同。
第二,辛亥革命百年,也是《总理遗嘱》发表八十六周年。遗嘱中讲的国民革命的目的、经验,值得海峡两岸同胞认真研判和反思。
就国民革命的目的看,是要“打倒列强,除军阀”,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独立、平等;对内推翻封建军阀的压迫,达到人民的民主、自由,这一目的应该说早已基本实现。就革命经验而言,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对外联合平等待我之民族,对内依靠人民群众,特别是将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民紧紧地团结在自己周围。“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6〕,共产党因为依靠了农民,才使得国民党的执政资源大量流失,执政基础迅速垮塌,这是国民党在大陆丧失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国民党到台湾后,痛定思痛,卧薪尝胆,重视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实行“三七五减租”,进行土地改革,从而立稳了根基。这深刻说明,无论是革命还是执政,任何一个政党都不能脱离民众。这对现在分别在台湾和大陆执政的国、共两党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一定要永远记住孙中山先生总结出的这个经验。
第三,《总理遗嘱》关于继续努力的方向部分,对海峡两岸的现代化建设特别具有现实指导作用。他讲的这四部历史文献今天仍熠熠生辉。例如《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借鉴西方文明,结合中国国情构建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由《孙文学说》(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实业计划》(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和《民权初步》(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三部分组成,它将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三方面整体推进,使中国的现代化成为完整的现代化,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读《建国方略》,我们不能不感佩孙中山先生的前瞻性、开放性和务实的精神,他的思想之中,确实包含有许多值得后人借鉴和吸收的精华。再如“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先生思想的精髓,虽然民族主义早已基本解决,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在海峡两岸都有很大进步,但毋庸讳言,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尤其是在民生问题上。按照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搞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就要以养民为本位,也就是经济发展要以民为主,经济发展的成果要为人民所共享。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海峡两岸的贫富差别都越来越大。两岸如何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如何解决这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许我们从《总理遗嘱》中能够受到启迪。
总之,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也要本着孙中山先生务实的精神,立足现实结合两岸实际情况,用《总理遗嘱》作观照,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为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而踏踏实实地工作。
注释:
〔1〕任贵祥:《“中国革命与日本”学术交流考察札记》,《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5期。
〔2〕《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7页。
〔3〕《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39~640页。
〔4〕《向导》第107期,1925年3月21日。
〔5〕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十一辑,台北市正中书局1957年版,第268页。
〔6〕《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9页。
我拥护国、共两党联合举办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更欢迎两岸在武汉共襄辛亥革命百年盛举。
就我个人观察而言,由国、共两党联合举办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活动目前条件还不成熟。但由两岸学者在武汉召开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学术研讨会,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则是可行的。君不见,近年来武汉与台北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十分热络,仅上半年,两岸学者在武汉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就有两次。
“加强辛亥革命文物的开发利用,打造辛亥革命百年标志性纪念景区,建设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当然是应该做的,由于在这方面我是外行,不便发表意见,仅就学术研讨会略述管见。
根据以往经验,确定一个好的主题,是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的关键。近年来,在武汉召开的两岸学术研讨会主题分别是“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中山舰及武汉会战”、“孙中山研究与两岸关系”等,这样的主题两岸学者都有话可说,交集处颇多,因而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辛亥革命百年,两岸学者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区武汉以开学术研讨会的形式来纪念,意义重大。惟要开好这次学术研讨会,希望会议的主办单位集两岸学者之智慧,早日定出会议主题。我认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最好的主题莫如回归到《总理遗嘱》上来,权且为“辛亥革命与总理遗嘱”。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革命家之一,一生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战斗,两岸人民及全球华人莫不崇敬景仰。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将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推向了高峰。然而这场革命仅仅是赶走了一个皇帝,并没有触动封建专制主义的根基,更没有充分发动广大民众,因而,革命政权最终落到了北洋军阀袁世凯的手中。
孙中山先生不惧挫折,继续前行,接着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战争”,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并联俄、联共(台湾学者称联俄容共)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从而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为了国民革命的早日成功,他还毅然北上,最终逝世在力争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阵地上。“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
《总理遗嘱》言简意赅,连标点才一百七十余字,全文如下: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文(签字)〔3〕
这个遗嘱,内容丰富,精辟论述了国民革命的目的,深刻总结了四十年的革命经验,并指明了今后革命继续努力的方向和近期主张,体现了他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坚定信念。今天读来,仍感人肺腑,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和现实意义。
第一,《总理遗嘱》是一篇重要历史文献。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深切哀悼,国、共两党都表示要坚决遵循孙中山先生遗嘱。中国共产党唁电国民党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孙中山之死告中国民众》指出:“为中国民族自由而战的孙中山先生死了,自然是中国民族自由运动一大损失,然而这个运动是决不会随孙中山先生之死而停止的。”并号召全国人民“更要加倍努力,一方面猛烈的继续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运动,反抗帝国主义的工具段祺瑞、张作霖在北方对于这些运动之进攻;一方面保卫南方的革命根据地——广东。”〔4〕中国国民党第三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发表了接受《总理遗嘱》宣言,表示“自今而后,同心同德,尽吾人之全力,牺牲一切自由及权利,努力为民族平等国家独立而奋斗,以继总理未竟之志”〔5〕。可见,学习和研究《总理遗嘱》,是纪念辛亥革命百年题中应有之义,以“辛亥革命与总理遗嘱”为研讨主题,国、共两党及两岸学者都会赞同。
第二,辛亥革命百年,也是《总理遗嘱》发表八十六周年。遗嘱中讲的国民革命的目的、经验,值得海峡两岸同胞认真研判和反思。
就国民革命的目的看,是要“打倒列强,除军阀”,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独立、平等;对内推翻封建军阀的压迫,达到人民的民主、自由,这一目的应该说早已基本实现。就革命经验而言,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对外联合平等待我之民族,对内依靠人民群众,特别是将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民紧紧地团结在自己周围。“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6〕,共产党因为依靠了农民,才使得国民党的执政资源大量流失,执政基础迅速垮塌,这是国民党在大陆丧失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国民党到台湾后,痛定思痛,卧薪尝胆,重视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实行“三七五减租”,进行土地改革,从而立稳了根基。这深刻说明,无论是革命还是执政,任何一个政党都不能脱离民众。这对现在分别在台湾和大陆执政的国、共两党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一定要永远记住孙中山先生总结出的这个经验。
第三,《总理遗嘱》关于继续努力的方向部分,对海峡两岸的现代化建设特别具有现实指导作用。他讲的这四部历史文献今天仍熠熠生辉。例如《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借鉴西方文明,结合中国国情构建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由《孙文学说》(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实业计划》(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和《民权初步》(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三部分组成,它将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三方面整体推进,使中国的现代化成为完整的现代化,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读《建国方略》,我们不能不感佩孙中山先生的前瞻性、开放性和务实的精神,他的思想之中,确实包含有许多值得后人借鉴和吸收的精华。再如“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先生思想的精髓,虽然民族主义早已基本解决,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在海峡两岸都有很大进步,但毋庸讳言,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尤其是在民生问题上。按照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搞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就要以养民为本位,也就是经济发展要以民为主,经济发展的成果要为人民所共享。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海峡两岸的贫富差别都越来越大。两岸如何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如何解决这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许我们从《总理遗嘱》中能够受到启迪。
总之,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也要本着孙中山先生务实的精神,立足现实结合两岸实际情况,用《总理遗嘱》作观照,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为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而踏踏实实地工作。
注释:
〔1〕任贵祥:《“中国革命与日本”学术交流考察札记》,《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5期。
〔2〕《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7页。
〔3〕《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39~640页。
〔4〕《向导》第107期,1925年3月21日。
〔5〕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十一辑,台北市正中书局1957年版,第268页。
〔6〕《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