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建设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 创新研究
1 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的作用和意义
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本着“拓展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的空间、彰显办学特色,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和创建全国示范性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根本指导思想,始终以将平台建成为教育信息化核心管理平台为目标,平台的建设将对教育行业起到如下作用:
①平台将致力于消除信息化孤岛,平台可以完美解决信息化平台或网站在建立时,相互独立、采用不同技术、不同服务器构架、资源不可交互等多种复杂问题,从而实现信息化平台和网站间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
②平台将实现优势资源汇聚,平台以群集中管理的方式,实现平台数据的两大特性“标准化”和“汇聚”,以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的规范化实现数据表现形式和存储,以自底向顶的方式实现数据传输体系和数据报送机制。
③平台将做到管理和协同,平台内所建立的各子网站和信息结点可由各部门或单位独立维护,并且可拥有独立的域名。各部门网站的信息可以互相共享呈送,独立地对信息进行维护和更新,同时支持多网站之间的协同,完成数据的上传下达,实现网站群体系内的数据协同维护。有利于权限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和网站的支持式分布构架。同时还兼顾了门户网站及职能部门子网站的利益,对促进信息公开等具有重要意义。
④平台将帮助用户减少多次投入: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扩展接口,用户可开发和挑选正确合理的扩展平台模块;通过SOA的架构方式,在满足用户各类应用系统建设与实施的需求的同时,又为信息化类平台的后续工作的扩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在资源投入上减少用户负担;通过多种应用系统,平台将在访问安全、访问质量、工作效率、协同办公、校园信息化、标准化等多方面得到空前提升,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影响,将推动地方教育及高校教育网络化运用和信息化的进程,使信息化真正走向简单和可用。
2 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遵循的原则
①遵循高可用性用原则,以未来实际维护团队需求为基础。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系统设计时,将充分考虑维护团队的实际工作需求和时间要求,保证系统在使用上的简单化、可用性和高效率,同时保证系统长时间不间断运行。
②遵循先进性和兼容性和高可扩充性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参考。技术的发展,将是制约网站发展的一个因素之一,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开发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到当前技术的成熟性、先进性、开发可用性及其它因素,在此基础上打造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信息化管理网站,同时平台将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保障对原有的网站、系统和扩展的新系统都有很好的兼容性,系统也将充分考虑可扩展性,以使系统具备随着网站事务复杂度而随时增加新功能的特性。
③遵循平台高负载力原则,以教育行业、学院及学生的上网行为为参考。平台面向的用户群为部门、学院、各系、处室、老师及学生,因群体相对较大,同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时间上相对集中;对资源及媒体资源需求量较大;上网时间较长等。系统将充分考虑这些特殊因素,做到平台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同步访问系统的高负载力。
④遵循数据安全性原则,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安全作为第一位进行考虑,信息化管理平台大多数时候具有行政意义的同时,也是教育信息的资源门户网和展示宣传门户,它的影响和重要性,决定了开发和设计将始终以系统安全为第一位进行考虑,做到数据安全、系统稳定,对黑客、病毒等危害性事物进行第一时间管理、清除和防范,能丢失、损毁,同时平台将保证数据得到充分的备份及保管,以保障第一时间恢复。
3 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
平台在遵循原则的同时,在设计及开发上将始终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作为先决条件,平台将分为三个层面进行开发,实现从建设到扩展再到制度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平台将实现如下总体目标:
3.1 基础平台:在基础平台方面,平台将对教育系统内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及扩展,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规范和构架体系,从而高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各部门、院校之间的正确的协同工作理念,提高数据的再利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信息传输的标准化规范,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3.2 扩展平台:通过基础平台的扩展接口,开发和挑选正确合理的扩展平台模块,通过SOA的架构方式,在满足用户各类应用系统建设与实施的需求的同时,又为平台后续工作的扩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在资源投入上减少用户负担。通过这些应用系统,平台将在访问安全、访问质量、工作效率、协同办公、信息化、标准化等多方面得到空前提升,网站信息化的影响,将推动教育网络化运用和信息化的进程。
3.3 制度建立:平台除完成设计和开发外,辅助用户建立高效的汇聚制度及奖罚制度,聚合人力资源、基础资源优势,搭建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营维护团队。
4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构想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全方位、数字化的硬件系统和软件平台,用以管理、分析、发布、汇聚教育系统各项工作的数据,提供数字化的教育应用业务系统,形成数字化、集约型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使先进管理思想得以贯彻,使多种资源得以优化配置,降低高校信息化的运营成本,提高高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提升高校信息化的服务质量,实现高校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发展。
从宏观上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分为三个层面:第一级为信息门户层,第二级为基础平台层,第三级为扩展平台级。
最上面的信息门户层是指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门户网站,所谓“门户网站”,其含义是所有参与者(即用户)都能通过该网站提供的统一入口访问各项具体功能,同时网站可以是单一、多个、同构或异构的网站群。
中间的为扩展平台,扩展平台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基础层所提供的标准接口层,可实现多种业务操作系统或管理系统的轻松开发、扩展和集成,这些系统可以是:OA、教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社区管理系统等等。
基础平台中,将数据资源作为处理的最小单位,可以实现信息、图片、视频、资源目录、业务系统资源、网页、文本等多种数据资源的处理、转发、录入、推送。基础平台以地基的形式,完成对其上的业务系统、资源系统、管理系统、网站、同异构平台的支撑,因此强大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必须得到有效的保障。
此平台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资源级的管理,同时对其上的数据业务系统和异构进行集成,实现平台的松耦合,集群化的建设方式可以帮助平台上的多个业务部门以资源和数据的形式表现信息化,从则面实现一平台多展示面的管理机制,在协作的大环境下形成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通用性,解决信息化水平难以提高的问题。
5 结论
在本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开发过程中运用了Java MVC架构进行事务的处理,在知识、经验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另外,在整个开发的过程中,时间也比较仓促。因此,该系统必然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对于扩展系统只对调查问卷进行基本的模拟。但平台本身的设想比较完善,本系统采用的B/S结构来开发网络版程序,数据库是用mysql6数据库,当前数据库对于中小型的教育应用不存在问题,但如果出现大规模的应用,可能此处会是一个瓶颈,但通过ejb的加入,可解决此问题。
尽管平台存在着很多不足,但其功能基本满足用户的需求、易于日后程序更新、数据库管理容易、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效率高、安全性好等优点是该管理系统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安善航.青岛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1(03).
[2]沈建军.山东旅游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3]张安峰.关于高校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14).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 创新研究
1 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的作用和意义
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本着“拓展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的空间、彰显办学特色,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和创建全国示范性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根本指导思想,始终以将平台建成为教育信息化核心管理平台为目标,平台的建设将对教育行业起到如下作用:
①平台将致力于消除信息化孤岛,平台可以完美解决信息化平台或网站在建立时,相互独立、采用不同技术、不同服务器构架、资源不可交互等多种复杂问题,从而实现信息化平台和网站间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
②平台将实现优势资源汇聚,平台以群集中管理的方式,实现平台数据的两大特性“标准化”和“汇聚”,以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的规范化实现数据表现形式和存储,以自底向顶的方式实现数据传输体系和数据报送机制。
③平台将做到管理和协同,平台内所建立的各子网站和信息结点可由各部门或单位独立维护,并且可拥有独立的域名。各部门网站的信息可以互相共享呈送,独立地对信息进行维护和更新,同时支持多网站之间的协同,完成数据的上传下达,实现网站群体系内的数据协同维护。有利于权限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和网站的支持式分布构架。同时还兼顾了门户网站及职能部门子网站的利益,对促进信息公开等具有重要意义。
④平台将帮助用户减少多次投入: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扩展接口,用户可开发和挑选正确合理的扩展平台模块;通过SOA的架构方式,在满足用户各类应用系统建设与实施的需求的同时,又为信息化类平台的后续工作的扩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在资源投入上减少用户负担;通过多种应用系统,平台将在访问安全、访问质量、工作效率、协同办公、校园信息化、标准化等多方面得到空前提升,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影响,将推动地方教育及高校教育网络化运用和信息化的进程,使信息化真正走向简单和可用。
2 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遵循的原则
①遵循高可用性用原则,以未来实际维护团队需求为基础。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系统设计时,将充分考虑维护团队的实际工作需求和时间要求,保证系统在使用上的简单化、可用性和高效率,同时保证系统长时间不间断运行。
②遵循先进性和兼容性和高可扩充性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参考。技术的发展,将是制约网站发展的一个因素之一,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开发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到当前技术的成熟性、先进性、开发可用性及其它因素,在此基础上打造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信息化管理网站,同时平台将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保障对原有的网站、系统和扩展的新系统都有很好的兼容性,系统也将充分考虑可扩展性,以使系统具备随着网站事务复杂度而随时增加新功能的特性。
③遵循平台高负载力原则,以教育行业、学院及学生的上网行为为参考。平台面向的用户群为部门、学院、各系、处室、老师及学生,因群体相对较大,同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时间上相对集中;对资源及媒体资源需求量较大;上网时间较长等。系统将充分考虑这些特殊因素,做到平台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同步访问系统的高负载力。
④遵循数据安全性原则,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安全作为第一位进行考虑,信息化管理平台大多数时候具有行政意义的同时,也是教育信息的资源门户网和展示宣传门户,它的影响和重要性,决定了开发和设计将始终以系统安全为第一位进行考虑,做到数据安全、系统稳定,对黑客、病毒等危害性事物进行第一时间管理、清除和防范,能丢失、损毁,同时平台将保证数据得到充分的备份及保管,以保障第一时间恢复。
3 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
平台在遵循原则的同时,在设计及开发上将始终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作为先决条件,平台将分为三个层面进行开发,实现从建设到扩展再到制度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平台将实现如下总体目标:
3.1 基础平台:在基础平台方面,平台将对教育系统内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及扩展,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规范和构架体系,从而高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各部门、院校之间的正确的协同工作理念,提高数据的再利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信息传输的标准化规范,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3.2 扩展平台:通过基础平台的扩展接口,开发和挑选正确合理的扩展平台模块,通过SOA的架构方式,在满足用户各类应用系统建设与实施的需求的同时,又为平台后续工作的扩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在资源投入上减少用户负担。通过这些应用系统,平台将在访问安全、访问质量、工作效率、协同办公、信息化、标准化等多方面得到空前提升,网站信息化的影响,将推动教育网络化运用和信息化的进程。
3.3 制度建立:平台除完成设计和开发外,辅助用户建立高效的汇聚制度及奖罚制度,聚合人力资源、基础资源优势,搭建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营维护团队。
4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构想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全方位、数字化的硬件系统和软件平台,用以管理、分析、发布、汇聚教育系统各项工作的数据,提供数字化的教育应用业务系统,形成数字化、集约型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使先进管理思想得以贯彻,使多种资源得以优化配置,降低高校信息化的运营成本,提高高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提升高校信息化的服务质量,实现高校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发展。
从宏观上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分为三个层面:第一级为信息门户层,第二级为基础平台层,第三级为扩展平台级。
最上面的信息门户层是指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门户网站,所谓“门户网站”,其含义是所有参与者(即用户)都能通过该网站提供的统一入口访问各项具体功能,同时网站可以是单一、多个、同构或异构的网站群。
中间的为扩展平台,扩展平台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基础层所提供的标准接口层,可实现多种业务操作系统或管理系统的轻松开发、扩展和集成,这些系统可以是:OA、教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社区管理系统等等。
基础平台中,将数据资源作为处理的最小单位,可以实现信息、图片、视频、资源目录、业务系统资源、网页、文本等多种数据资源的处理、转发、录入、推送。基础平台以地基的形式,完成对其上的业务系统、资源系统、管理系统、网站、同异构平台的支撑,因此强大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必须得到有效的保障。
此平台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资源级的管理,同时对其上的数据业务系统和异构进行集成,实现平台的松耦合,集群化的建设方式可以帮助平台上的多个业务部门以资源和数据的形式表现信息化,从则面实现一平台多展示面的管理机制,在协作的大环境下形成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通用性,解决信息化水平难以提高的问题。
5 结论
在本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开发过程中运用了Java MVC架构进行事务的处理,在知识、经验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另外,在整个开发的过程中,时间也比较仓促。因此,该系统必然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对于扩展系统只对调查问卷进行基本的模拟。但平台本身的设想比较完善,本系统采用的B/S结构来开发网络版程序,数据库是用mysql6数据库,当前数据库对于中小型的教育应用不存在问题,但如果出现大规模的应用,可能此处会是一个瓶颈,但通过ejb的加入,可解决此问题。
尽管平台存在着很多不足,但其功能基本满足用户的需求、易于日后程序更新、数据库管理容易、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效率高、安全性好等优点是该管理系统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安善航.青岛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1(03).
[2]沈建军.山东旅游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3]张安峰.关于高校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