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有学者提炼出“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要由知识传递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反思是必经之路。教学反思也正是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为目的。
其实,教师由不成熟到专业成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思完善的过程,完全不反思的教师是不存在的。总结过去的工作,吸取教训,推广经验就是反思。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会因此成就自己的专业化,根本区别就在于教师的这种反思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二者都应该包括两个过程:第一,回顾教学事件;第二,寻找更好的办法。但自发的反思只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感觉到了某一方面做得成功或感到失败,于是,确认好的办法或是寻找更好的办法。自发性反思有自己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没有标准就不可能有成功、失败的感觉,但这个标准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也可能是不够科学的。而且这个标准存在的形式也可能是潜意识的,因为教师并没有教育教学必须反思的意识。所以,成功感或失败感就只能称为感觉,跟着感觉走的结果也只能是对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这样的反思不具有持久性,因为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它可以使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却不会让一个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质的飞跃。在新课标实施以前的反思大部分都属于这一类型。自发性反思可能使教师正确总结经验、接受教训,从而在反思中不断成熟、成长。但也可能出现相反情况,即经过反思产生自以为正确而实际上并非正确的想法和行为。
自觉的反思是理性的,应该是教师已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寻求正确理论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持续不断的批判性的思考。
二、自觉性反思的特点
教师要打造自己的专业底气,提高专业化水平,就要进行自觉的反思。自觉的反思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必须有在正确教育理论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因此,每位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新课标理念,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
2、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觉性的反思应是“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反复循环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达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教师的学习是反思的基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职业行为,具有经常性的特点,教师的反思也应该持续不断地进行。当然,这种持续性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在一定计划指导下有目的地向着既定目标攀升。这有点像爬盘山公路,教师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中自觉寻求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向一定的教育理论专家讨办法,所学的理论得以内化为教师个人的思想,教师也能以自己的实践反思着、充实着、丰富着、论证着或修正着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又去指导新的理论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这样实现的。
3、自觉性反思应该表现为一种写作文体。思考的结果如果不形成文字,就会有漏洞,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就不会是成熟的。这种文体形式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教学案例的形式,也可以是札记、体会、感想、启示、教后记的形式。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2、反思教学策略。
3、反思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
4、反思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
四、反思的类型及方式
反思从范围上说有教师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教师集体的行为。
1、教师集体的反思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某一位老师把自己对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公开在同事面前,大家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一起讨论交流。另一种情形是经过教师集体讨论形成某种方案,待该方案实施后,大家对实施情况进行诊断,通过一番审视和反思,进而得出结论或提出某些改进意见。这种集体的反思本质上是一种校本的教研或培训。既有教师个体的反思,又有集体的反思,这样进行的反思往往是深刻的,是具有理论指导的,是可以共享的。其反思成果是可以作为有益的经验来传递的。
2、我们平时讲的最多的反思其实是教师的个体反思。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来实现:
(1)把自己作为学生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作为课前反思的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做到未雨绸缪。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待生活的态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果我是学生,面对这种教法会有什么收获?如果我是学生,对课堂提问会怎么回答?当教师这样换位思考后,教学的设计会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形成文本后,这样的设计应叫“学案”,比“教案”更妥帖,也更适用于教学。
(2)通过同行中的榜样来反思。
(3)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回顾进行反思。我们平时说的反思大部分都属于这种方式,如通过写的教学反思、阶段教学回顾和课堂教学录像自我观察分析诊断等。
(4)通过学生的反应(如学生的课堂言行神态、思维状态、学习成绩变化等)反思自己的教学。这应该作为我们反思的主要方式。因为教与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用心的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反应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的成功与缺陷。
(5)通过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这种方式需要教师做一些工作。如面向家长的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召开家长座谈会等,通过家长的意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改进自己的教学,这也是获得反思的一种方式。
(6)通过同事的听课评价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对同事的听课评价我们应该作认真的分析、鉴别,分清哪些属于自己课堂教学真正存在的问题,哪些属于不同见解。对于自己教学真正存在的问题,应找出原因、思考对策。
五、反思的方法
教师的反思必须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看到自身的教学活动存在问题时,其反思才是有力量和有效果的。反思的最佳方法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目前比较盛行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是:第一,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广泛地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第三,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的问题,并根据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第四,收集研究信息、撰写研究报告。
六、反思的指向
反思的指向主要包括: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之间的差距;反思理性的课堂与学生实际收获之间的差距。
反思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问题意识,从看似没有问题中去发现问题,从问题成堆的地方聚焦问题。同时,教师还要进行反思性学习,坚持写教学案例或教育随笔。这是由反思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最佳途径。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为目的。
其实,教师由不成熟到专业成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思完善的过程,完全不反思的教师是不存在的。总结过去的工作,吸取教训,推广经验就是反思。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会因此成就自己的专业化,根本区别就在于教师的这种反思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二者都应该包括两个过程:第一,回顾教学事件;第二,寻找更好的办法。但自发的反思只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感觉到了某一方面做得成功或感到失败,于是,确认好的办法或是寻找更好的办法。自发性反思有自己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没有标准就不可能有成功、失败的感觉,但这个标准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也可能是不够科学的。而且这个标准存在的形式也可能是潜意识的,因为教师并没有教育教学必须反思的意识。所以,成功感或失败感就只能称为感觉,跟着感觉走的结果也只能是对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这样的反思不具有持久性,因为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它可以使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却不会让一个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质的飞跃。在新课标实施以前的反思大部分都属于这一类型。自发性反思可能使教师正确总结经验、接受教训,从而在反思中不断成熟、成长。但也可能出现相反情况,即经过反思产生自以为正确而实际上并非正确的想法和行为。
自觉的反思是理性的,应该是教师已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寻求正确理论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持续不断的批判性的思考。
二、自觉性反思的特点
教师要打造自己的专业底气,提高专业化水平,就要进行自觉的反思。自觉的反思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必须有在正确教育理论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因此,每位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新课标理念,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
2、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觉性的反思应是“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反复循环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达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教师的学习是反思的基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职业行为,具有经常性的特点,教师的反思也应该持续不断地进行。当然,这种持续性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在一定计划指导下有目的地向着既定目标攀升。这有点像爬盘山公路,教师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中自觉寻求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向一定的教育理论专家讨办法,所学的理论得以内化为教师个人的思想,教师也能以自己的实践反思着、充实着、丰富着、论证着或修正着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又去指导新的理论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这样实现的。
3、自觉性反思应该表现为一种写作文体。思考的结果如果不形成文字,就会有漏洞,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就不会是成熟的。这种文体形式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教学案例的形式,也可以是札记、体会、感想、启示、教后记的形式。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2、反思教学策略。
3、反思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
4、反思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
四、反思的类型及方式
反思从范围上说有教师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教师集体的行为。
1、教师集体的反思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某一位老师把自己对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公开在同事面前,大家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一起讨论交流。另一种情形是经过教师集体讨论形成某种方案,待该方案实施后,大家对实施情况进行诊断,通过一番审视和反思,进而得出结论或提出某些改进意见。这种集体的反思本质上是一种校本的教研或培训。既有教师个体的反思,又有集体的反思,这样进行的反思往往是深刻的,是具有理论指导的,是可以共享的。其反思成果是可以作为有益的经验来传递的。
2、我们平时讲的最多的反思其实是教师的个体反思。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来实现:
(1)把自己作为学生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作为课前反思的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做到未雨绸缪。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待生活的态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果我是学生,面对这种教法会有什么收获?如果我是学生,对课堂提问会怎么回答?当教师这样换位思考后,教学的设计会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形成文本后,这样的设计应叫“学案”,比“教案”更妥帖,也更适用于教学。
(2)通过同行中的榜样来反思。
(3)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回顾进行反思。我们平时说的反思大部分都属于这种方式,如通过写的教学反思、阶段教学回顾和课堂教学录像自我观察分析诊断等。
(4)通过学生的反应(如学生的课堂言行神态、思维状态、学习成绩变化等)反思自己的教学。这应该作为我们反思的主要方式。因为教与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用心的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反应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的成功与缺陷。
(5)通过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这种方式需要教师做一些工作。如面向家长的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召开家长座谈会等,通过家长的意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改进自己的教学,这也是获得反思的一种方式。
(6)通过同事的听课评价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对同事的听课评价我们应该作认真的分析、鉴别,分清哪些属于自己课堂教学真正存在的问题,哪些属于不同见解。对于自己教学真正存在的问题,应找出原因、思考对策。
五、反思的方法
教师的反思必须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看到自身的教学活动存在问题时,其反思才是有力量和有效果的。反思的最佳方法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目前比较盛行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是:第一,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广泛地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第三,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的问题,并根据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第四,收集研究信息、撰写研究报告。
六、反思的指向
反思的指向主要包括: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之间的差距;反思理性的课堂与学生实际收获之间的差距。
反思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问题意识,从看似没有问题中去发现问题,从问题成堆的地方聚焦问题。同时,教师还要进行反思性学习,坚持写教学案例或教育随笔。这是由反思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