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教师管理机制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陕西省高校教师管理机制展开调研,基于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末善后三个纵向维度建立研究框架,以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和管理效率作为横向研究视角,重点调查了陕西省部分高校教师对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教师管理机制的反馈,调查了高校教师的法制观念、危机意识、应急能力、心理状况和意识形态等要素。调研结果显示,高校教师队伍的法制意识、危机意识和信息素养普遍较高,但应急能力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多数高校教师在疫情期间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应急管理,从而保证了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疫情防控  高校教师  管理机制
  课题:2020年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疫情防控专项研究课题”重点课题(课题编号:XGH20031)。
  研究背景
  2020年,在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国际疫情尚且严峻的大环境下,我国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正在有序恢复社会各个行业的正常运转。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复工复产的大潮中理应走在前列,其一边总结在疫情防控期间管理方面的得失,一边及时适度调整应急管理方式,以实现高校在后疫情阶段从应急管理向常态管理的平稳过渡。为使高校教师管理机制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有效运行,课题组对疫情防控背景下陕西省高校教师现有管理机制展开深入调研,基于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末善后三个纵向维度建立研究框架,以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和管理效率作为横向研究视角,重点调查了陕西省部分高校教师对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教师管理机制的反馈,包括高校教师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法制观念、危机意识、应急能力、心理状况和意识形态等要素,继而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对危机状况下高校教师管理机制的研究有助于高校建立并完善反应迅速、调控灵活的危机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者及教师队伍的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高校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等有条不紊进行。
  研究概况
  调研由两个环节组成:问卷调查和专题采访。问卷调查环节回收有效问卷352份,专题采访环节采访了8位来自陕西省不同高校的专职教师,根据个人访谈和集体访谈一共整理出约6万字的采访文稿。调研结束后利用问卷星对全部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同时结合采访内容对研究重点进行深入解析,最终形成调研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研究分析
  1.高校教师对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管理机制的反馈
  调查中,92.9%的高校教师反馈所在学校于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并即刻启动应急方案,其中70.95%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的应急方案实施效果很好,25.08%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的应急方案实施效果较好,约3.4%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的应急方案效果一般或基本无效。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教师反馈其所在学校并无应急方案,其中有的学校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紧急制订了应急方案,但也有极个别学校并未制订。与此同时,少数教师并不清楚所在学校是否于第一时间发出预警、是否及时启动了应急管理。由此可知,个别高校危机意识不足,在学校管理方面存在诸如应急反应不够灵敏、应急管理覆盖范围不够全面等问题,给疫情防控工作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在疫情期间管理内容、管理形式、管理效率与高校教师的互动层面,53.41%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内容和实施方式既科学又实用,他们非常愿意主动配合;39.49%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虽有不足但总体而言较为科学实用,他们愿意主动配合;约6.25%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对于教师队伍的管理缺乏科学性且不太实用,他们虽有质疑但也会配合。以上数据显示,高校教师作为被管理者会对学校管理的内容、形式、效率等作出思考和评判,面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教师会有所批判但最终选择了服从管理。
  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管理领域的“制度化管理(刚)”和“人性化管理(柔)” 方面,47.44%教师认为所在学校能做到刚柔并济,既保证了各项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又彰显出了人文关怀;但高达41.76%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在疫情期间的管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只一味强调各项制度的硬性实施,却忽略了人文关怀;其余教师则认为所在学校在应急管理中或柔性有余、刚性不足,或柔性、刚性均不足。
  在专题采访中,8位受访教师对各自所在学校的应急管理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Zippo老师所在的学校在第一时间作出预警并建立了打卡制度,确保防疫统计工作有序进行,学校工会通过邮寄的方式给外地的教师以及出国访学的教师发放了一定的慰问防疫物资。QQ老师所在学校的后勤部门统一为教职工配送蔬菜水果等日用品,同时会提供一些防护用品。与此同时,突发的疫情也让一些高校措手不及,比如Mary老师说,疫情暴发后她所在的学校启动的应急方案和防疫措施有些滞后,不够科学。David老师认为他所在学校的应急管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来自另一所高校的Vincent老师对此也深有感触,认为校方在开展防控工作时不能对所有的事情都“一刀切”,应考虑部分防控措施是否合适。
  事实上,在高校管理方面,如何均衡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向来是高校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人性化和制度化并不对立,二者的最终目标是统一的,都是为了达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管理内容和管理形式的一致认同,把管理内容落到实处,将管理效率提升至最高。在应急状态下,各项规章制度固然不容忽视,但在制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管理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被管理者作为社会的人的特殊属性,只有教师群体普遍认可管理内容和管理形式,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得以贯彻落实。此外,高校应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对应急管理内容及管理形式进行调整,只有与时俱进、贴合实际的应急管理才能真正起到疫情防控效果。
  2.高校教师在疫情防控期间的适应状况
  有效的高校管理離不开教师队伍的高度配合,尤其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教师队伍保持良好的整体状态有助于教师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各项应急管理规定,从而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的整体效率。   (1)高校教师法制意识、危机意识、应急能力的自我评价及具体表现
  问卷显示,高校教师对自己的法制意识和危机意识的自我评价较高,与法制意识和危机意识形成对比的是,高校教师在应急能力方面的自我评价略低。
  国内疫情暴发时正值春节,很多教师身处全国各地,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海外访学、探亲或度假。在看到疫情日益严重的新闻报道后,部分危机意识较强的教师在尚未接到学校预警通知就即刻返校待命,以免耽误后续工作;部分教师未能及时返校就接到学校原地抗疫的预警通知,这给他们后续开展在线教学工作造成不便。疫情期间,75.57%的教师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避免一切出行,17.61%的教师留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最大程度上减少流动,极少数教师因为特殊原因跨省出行或跨国出行。总体而言,在高度自律和嚴格他律的双重作用下,教师队伍表现出较强的法制意识和危机意识,这成为各大高校有效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保障。
  法制意识和危机意识无疑是疫情防控的基础保障,而应急能力则是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所在。疫情对高校教学工作造成极大影响,很多学校在“停课不停学”的指示下开设了在线教学,这对高校教师的应急能力着实带来很大挑战。面对“云教育”“在线课堂”等新生事物,应急能力高、适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应急状态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教师第一次接触在线教学,不仅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且对教学效果没有太大把握,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毫无经验可循。问卷显示,面对开展在线教学的应急安排,59.09%的教师很快接受,39.2%的教师适应一段时间后接受,极少数教师始终无法接受。在线教学的实施和完成需要借助各类软件,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雨课堂等,很多教师对这些软件的应用并不熟悉,只有少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此类软件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磨合,33.24%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很好地适应并完成在线教学,51.7%的教师认为自己适应并完成得较好,其余约15%的教师认为自己适应和完成一般或者较差。以上数据显示,应急状态下部分高校教师的应急能力有待提高,多数高校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学习新技能的能力也有较大提升空间。
  8位受访教师所在的学校对在线教学工作的应急管理也不尽相同。对在线教学存在质疑的教师基于学科类型、教学效果、工作量增加等原因阐述了自己的认识。比如从事机械工程教学工作的Zippo老师认为在线教学更适合理论课;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DLW老师考虑到自己所从事学科的特点、师生互动和教学效果等因素,直言他不希望开展在线教学。也有一些教师比较认可在线教学,比如专业为法学的Michael老师在疫情之前就一直在钻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于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学的要求并没有很错愕的感觉,不仅如此,对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各自的优劣,Michael老师更是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Vincent老师在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疫情初期他和同事们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在线教学预案,面向全校教师开展相关培训,为学校后期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疫情期间大范围开展在线教学工作不仅对教师个人的应急能力提出挑战,同时这也是很多高校首次遇到的新问题,只有将学校的宏观部署和教师的微观努力有机结合,才能有效保证在线教学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在线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较大挑战。线上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教师对线上教学褒贬不一,部分教师期盼早日转为线下授课。经过疫情期间的实践应用,64.2%的教师坦言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尝试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以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学效果。线上教学在给教师带来诸多挑战的同时,部分教师也看到了新的机遇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眼前的新变化。 因为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即使没有疫情,对于新事物的出现,大学教师也没什么可退让的余地,我们只能努力适应新事物,毕竟时代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2)疫情背景下高校教师的心理状况
  从一月底国内疫情暴发至三月中旬疫情得以缓解,高校封校时间长达近两个月,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会导致很多人在精神和心理方面产生一些问题,高校教师也不例外。问卷调查中,30.9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心理状态在疫情期间非常稳定,56.5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心理状态较为稳定,另有12.22%的教师感到有些焦虑。在疫情期间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多数教师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缓解压力,另有少数教师并未采取恰当的方式疏解压力。一些教师坦言在疫情初期会有一些恐慌情绪和焦虑情绪,但基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缓解。颇为难得的是,部分教师不仅能坦然面对疫情并尽力克服随之产生的负面影响,更能充分利用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时机,或梳理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思考认知,或利用各大名校开放的网络资源广泛学习,或申请课题潜心完成科研工作。多数受访教师反映疫情初期他们确实有些不适应,但是经过及时调整,反而在疫情期间取得意外收获。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在疫情期间的总体心理状况良好,多数教师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应急管理,从而保证了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教师个人作出努力的同时,高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教师群体在应急状态下的各种特殊情况,从宏观层面给予教师更多理解和相关指导,以彰显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提升应急管理效率。
  (3)疫情背景下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评价信息,如何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等要素。在问卷调查部分,28.6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信息素养很好,57.3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信息素养较好,近1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信息素养一般。疫情期间,关于疫情的报道和各类消息充斥于社会网络的每一个角落,其中不乏鱼目混珠的情况,令人难辨真假。问卷调查显示,41.19%的教师只关注和认可固定的官方信息来源,55.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信息来源较多,在吸收信息的过程中会加以判断、有所取舍,约3.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信息来源较多,接收信息的过程中感觉有些混乱并对自我判断造成一定影响。在应急状态之下,维护正确的信息导向尤为重要,小到有助于保持个人心理状态的稳定,大到有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总之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国人共同创建客观公正的信息氛围、维护健康有序的舆论环境。   影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因素很多,个人习惯、学习能力、学科差异、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等都会对个人信息素养产生一定影响。高校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高知群体,理应对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时刻保持认知的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必须强调的是,尽管高校教师普遍显示出较高的信息素养,高校管理者依然有必要对教师队伍的信息导向实施规范化管理。一些教师指出,在疫情防控的应急状态下,部分西方国家在舆论方面给我国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很难排除少数教师不被一些虚假报道所影响。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个别高校教师轻信、传播甚至发表不当言论的个案,给高校的应急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因此,不论教师个人还是高校管理层,都应致力于构建教师队伍的良好意识形态,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信息素养,为疫情防控工作清除不必要的舆论障碍。
  3.高校教师应急管理机制的现存问题及整改建议
  高校层面:疫情暴发后大部分高校能即刻启动应急方案并实施应急管理,但也有少数高校的危机意识不强、应急能力不足,致使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管理出现漏洞,并未覆盖到全体教师。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高校应做到依法管理、信息共享、公开透明,以切实提高教师接受和参与应急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高校需大力优化教师管理的相关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更好地实现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之间的均衡。后疫情阶段,高校应认真总结应急管理经验,针对教师管理建立并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系,将危机教育和应急培训纳入日常管理,在提高教师队伍的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的同时切实提高高校应急管理水平。最后,高校应从对危机的反省中寻找新的契机,以促进教师管理机制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以及长远发展。
  教师层面:高校教师在疫情防控应急管理过程中整体表现出较高的法制意识和危机意识、较好的信息素养,部分教师需适当提升应急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应急状态下,正确的意识形态、健康的身心以及较强的应急能力对于疫情防控工作而言缺一不可。教师应时刻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不仅要勇于接受新事物,更要以乐观的心态主动在新事物带来的挑战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确保整个高校教师队伍始终走在教育发展最前沿。
  高校和教师的互动层面: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教师群体显示出很高的综合素养,普遍支持并服从学校的应急管理;部分高校在制订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时忽略了教师群体的独特属性,致使一些规章制度缺乏人文关怀,影响了教师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对于具体的人,制度具有先在性和客观性,相对于具体的制度,人具有主体性和行动可能性。鉴于此,一方面高校应认可教师群体的主体性、调动教师群体的积极性、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规范教师的意识形态,以宽严并济的方式实施应急管理,确保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上传下达畅通无阻,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能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教师应树立大局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教师与学校之间进行良好磋商和适度妥协的能力,在遇到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时积极主动和学校沟通交流,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蔡辰梅.教育变革中教师自我认同的制度困境及其重建[J].教师教育研究,2019(7):22-27.
  [2]党冬丽,陈立鹏.论人本主义理念下高校教师管理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8):34-36.
  [3]段宝霞.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6(12):63-64.
  [4]何凤生.由抗击非典引发的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思考[J].安全,2003(S1):9-14.
  [5]胡雪梅.现代高校教师管理制度设计中应遵循的倫理准则[J].中国成人教育,2017(15):35-38.
  [6]林英涛.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与应对机制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90-91.
  [7]钱海婷.柔性管理:高校教师管理的重要机制[J].职业时空,2014(11):48-50.
  [8]王健.疫情危机下的教师角色、行为与素养 [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7-31.
  [9]谢晓非,郑蕊,谢冬梅,等.SARS中的心理恐慌现象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628-639.
  [10]周彬.学校教师队伍治理:理论建构与运作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20(3):13-19.
  [11]周聚.高校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的地位及作用机制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92-96.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开发水电是尼泊尔政府的重要战略措施。尼泊尔区域构造发育,地质条件复杂,根据尼泊尔多座水电站的工程经验,总结归纳出尼泊尔水电站地质勘察的重点内容。地质测绘作为该地区地质勘察的主要手段,可以预分析项目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采用地质点法和无人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把控工程区地质信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地质测绘成果的准确性。深厚覆盖层的勘察是尼泊尔水电站地质勘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三农"问题始终占据发展的首要地位。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党中央将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民间金融投资农村集体经济,帮助其解决资金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正规金融市场能提供给农村集体经济融资帮助受到制约,这成为了民间金融投资农村集体经济的催化剂。分析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网络直播平台主播为谋私利,恶意播出低俗不良的内容,甚至不惜违法犯罪来变相获取关注。这引起了监管部门和社会各阶层的重视。目前的监管有三
作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十分丰富。教师应根据古诗词的特点和德育类型,将德育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即以感怀类古诗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送别和思乡类
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其中的增值评价以学生的起点定终点,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是教育评价中的重点与难点。归纳总结国内现有学业增值评价方法,分析基于分数纵向比较
在我国现代化发展期间,需要尽快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大的问题,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农业经济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直接影响到我国民生,为此需要遵循国家
我国城市旧居住区存在着居住人口密度高、收入低的居民多、老龄化加剧等问题,由此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对老旧住宅区的环境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
随着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子竞技行业的社会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电子竞技市场在体育产业链中的收入增速迅猛。电子竞技也具备较强的趣味性、竞技性以及团队性,越来
以浑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标准化径流指数(SRI)为工具,选择流域内3个代表性水文站1975—2014年的逐月径流量为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SRI,采用游程理论和Mann-Kendall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