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四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依据笔者的一些教学实践和经验提出了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现状;解决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的学科,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各项任务,实现自己的创意。同时,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新世纪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及任务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让学生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一些工具软件,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2.1 学生现状。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认为: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为非零起点。但是就目前学生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达不到“非零”标准,尤其对于农村的高中学校来讲,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受到不同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以及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程度的影响,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有比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却一无所知,这给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带来一定的困难。
2.2 教材现状。 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差别比较大,以往的教材多注重软件应用的讲解,而新教材对于软件的应用讲解比较少,增添了很多理论性的内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理论知识讲授过多,学生的兴趣不高,若仅仅讲软件的应用,又与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有所出入。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多增加操作内容,还要将教材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这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力要求比较高。
2.3 课程地位。 多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学校、从教师到家长,都认为掌握信息技术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是未来社会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但是,由于高校招生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仍然是每个进入普通高中学生的首选。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不纳入高考,使得学生和学校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绝大多数学生觉得学好学坏无所谓,从而导致教师无法很好地开展教学,更别提教学效果了。
2.4 教师现状。 信息技术教师,顾名思义就是指教授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但是就目前高中学校的现状来讲,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不能“专业化”,基本上是处于学校“勤杂工”的地位。在学校里,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也是机房管理员、计算机维修工,或者还是网络管理员、技术辅教人员,而教课基本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副业”。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飞速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是紧追发展的脚步,这样才能给学生讲授比较前沿的知识,但是由于“勤杂工”的地位,导致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时间去“紧追发展的脚步”,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弊端。
3.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结合笔者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几年来的经验,提出以下几个策略,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有些现状与误区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无法改变的,但也有一些是我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有利因素,信息技术教学也就会健康发展。
3.1 分析社会发展形势,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国家很早就提出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的功能和意义,帮助学生纠正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误区,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计算机学习和使用的轨道上来,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将成为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基本技能。
3.2 任务驱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有效地利用和发挥本学科的优势(这是其他课程难以比拟的),这样就会使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为有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把“苦学”变为“乐学”“愿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其中之一。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地去学习还是被动的去接受。教师给学生确定任务时,一定要注意任务的选取。
(1)贴合现实生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所提出的任务,如果脱离实际,学生会感觉没什么用处,这样去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不够强烈,不利于课程的学习。
(2)学生感兴趣。 任务的选取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该任务就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 (3)不宜太难理解和操作,也不能太简单。 选择任务时,如果太简单,不仅仅浪费时间,而且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目的;而如果任务太难,学生不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样也会让学生“望而却步”,依旧达不到教学目的。
(4)任务选择要有创新性。 设计任务时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3 分层教学,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很多学生家里有计算机。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得知,近1/3的同学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也有近1/3的同学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提优、帮差、抓中部,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小组协作学习方式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法,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取以下分层方式:根据学生水平层次不同分成“强弱互助”组、“强强联合”组。“强弱互助”的协作式学习,能使学习小组成员在统一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下,完成共同学习目标。“强强联合”能使能力水平较好的同学有一个展示平台。教师可以发现并选出学有所长的学生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安排到较弱组中担任一对一的“学生导师”,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中共同进步。但是,随着学习任务的推进,成员中会出现分工不均、独自贪玩、自我约束能力下降等现象,需要教师采用监控学生屏幕等措施加以引导。
任务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另一有效方法。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任务的布置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基础型任务、提高型任务、探究型任务。让能力较强的同学能够在已掌握基础知识的状态下,仍能保持积极钻研的学习乐趣;而基础知识、操作能力较弱的同学也能在基础任务的驱动下弄清楚这节课自己应该做什么、学到了什么,对新知识充满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
3.4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学习,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有用的”“有趣的”“具体的”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但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信息技术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个好的情景,一个好的课程导入,都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有了求知欲,主动去学习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进行情景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这样更有助于教学的开展。
3.5 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进修,提高业务素质。 信息技术教师是教师中的IT人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决定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所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本身素质,是提高中学信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平时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多听课,与同行多交流,相互获取教学经验,有业务进修的机会要积极参加培训。同时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业务进修,为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大开绿灯,这样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但也是一门新兴学科,缺少现成的教育教学经验以供借鉴,在学习应用过程中还有待于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信息技术教师也要用发展的思想、用课改的精神指导教学,不断探索新环境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承担起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使命,将信息技术教学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
参考文献
[1] 徐志伟.任务驱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
[2] 李艳飞.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9
[3] 刘宝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9
[4] 潘弘毓.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J].中国教师,2009,2
[5] 钟海平.信息技术新课程下的教与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2
[6] 蒋霞.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开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6
[7] 韩国惠.浅议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教育革新,2009,10
[8] 蒋筱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13
[9] 郑大微.如何上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J].考试周刊,2009,47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依据笔者的一些教学实践和经验提出了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现状;解决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的学科,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各项任务,实现自己的创意。同时,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新世纪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及任务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让学生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一些工具软件,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2.1 学生现状。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认为: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为非零起点。但是就目前学生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达不到“非零”标准,尤其对于农村的高中学校来讲,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受到不同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以及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程度的影响,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有比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却一无所知,这给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带来一定的困难。
2.2 教材现状。 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差别比较大,以往的教材多注重软件应用的讲解,而新教材对于软件的应用讲解比较少,增添了很多理论性的内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理论知识讲授过多,学生的兴趣不高,若仅仅讲软件的应用,又与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有所出入。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多增加操作内容,还要将教材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这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力要求比较高。
2.3 课程地位。 多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学校、从教师到家长,都认为掌握信息技术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是未来社会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但是,由于高校招生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仍然是每个进入普通高中学生的首选。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不纳入高考,使得学生和学校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绝大多数学生觉得学好学坏无所谓,从而导致教师无法很好地开展教学,更别提教学效果了。
2.4 教师现状。 信息技术教师,顾名思义就是指教授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但是就目前高中学校的现状来讲,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不能“专业化”,基本上是处于学校“勤杂工”的地位。在学校里,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也是机房管理员、计算机维修工,或者还是网络管理员、技术辅教人员,而教课基本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副业”。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飞速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是紧追发展的脚步,这样才能给学生讲授比较前沿的知识,但是由于“勤杂工”的地位,导致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时间去“紧追发展的脚步”,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弊端。
3.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结合笔者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几年来的经验,提出以下几个策略,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有些现状与误区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无法改变的,但也有一些是我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有利因素,信息技术教学也就会健康发展。
3.1 分析社会发展形势,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国家很早就提出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的功能和意义,帮助学生纠正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误区,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计算机学习和使用的轨道上来,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将成为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基本技能。
3.2 任务驱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有效地利用和发挥本学科的优势(这是其他课程难以比拟的),这样就会使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为有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把“苦学”变为“乐学”“愿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其中之一。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地去学习还是被动的去接受。教师给学生确定任务时,一定要注意任务的选取。
(1)贴合现实生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所提出的任务,如果脱离实际,学生会感觉没什么用处,这样去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不够强烈,不利于课程的学习。
(2)学生感兴趣。 任务的选取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该任务就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 (3)不宜太难理解和操作,也不能太简单。 选择任务时,如果太简单,不仅仅浪费时间,而且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目的;而如果任务太难,学生不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样也会让学生“望而却步”,依旧达不到教学目的。
(4)任务选择要有创新性。 设计任务时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3 分层教学,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很多学生家里有计算机。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得知,近1/3的同学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也有近1/3的同学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提优、帮差、抓中部,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小组协作学习方式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法,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取以下分层方式:根据学生水平层次不同分成“强弱互助”组、“强强联合”组。“强弱互助”的协作式学习,能使学习小组成员在统一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下,完成共同学习目标。“强强联合”能使能力水平较好的同学有一个展示平台。教师可以发现并选出学有所长的学生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安排到较弱组中担任一对一的“学生导师”,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中共同进步。但是,随着学习任务的推进,成员中会出现分工不均、独自贪玩、自我约束能力下降等现象,需要教师采用监控学生屏幕等措施加以引导。
任务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另一有效方法。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任务的布置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基础型任务、提高型任务、探究型任务。让能力较强的同学能够在已掌握基础知识的状态下,仍能保持积极钻研的学习乐趣;而基础知识、操作能力较弱的同学也能在基础任务的驱动下弄清楚这节课自己应该做什么、学到了什么,对新知识充满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
3.4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学习,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有用的”“有趣的”“具体的”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但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信息技术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个好的情景,一个好的课程导入,都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有了求知欲,主动去学习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进行情景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这样更有助于教学的开展。
3.5 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进修,提高业务素质。 信息技术教师是教师中的IT人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决定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所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本身素质,是提高中学信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平时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多听课,与同行多交流,相互获取教学经验,有业务进修的机会要积极参加培训。同时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业务进修,为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大开绿灯,这样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但也是一门新兴学科,缺少现成的教育教学经验以供借鉴,在学习应用过程中还有待于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信息技术教师也要用发展的思想、用课改的精神指导教学,不断探索新环境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承担起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使命,将信息技术教学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
参考文献
[1] 徐志伟.任务驱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
[2] 李艳飞.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9
[3] 刘宝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9
[4] 潘弘毓.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J].中国教师,2009,2
[5] 钟海平.信息技术新课程下的教与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2
[6] 蒋霞.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开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6
[7] 韩国惠.浅议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教育革新,2009,10
[8] 蒋筱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13
[9] 郑大微.如何上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J].考试周刊,20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