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一年级是学生高中学习生活的开端,同时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适应高中教学的关键学年,而氧化还原反应又是高中极为关键,学生感觉较难、概念容易混淆的内容。本文介绍了笔者运用反思性策略讲授氧化还原反应定义的过程。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策略;化学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
一、问题的提出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为化学教师创造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选择“氧化还原反应定义”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是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中的核心内容,选择这一部分的原因之一在于这是学生从初中已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以及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基础上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重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贯穿于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因此对氧化反应概念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阶段重新认识化学反应分类方式的核心部分,因此对于它的概念的讲授对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后续内容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二、运用反思的策略和方法
(一)通过展示、假设、提问、质疑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的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在氧化还原反应定义的导入过程中,笔者欲在教学活动中预留一些假设和质疑并在教学中进行验证,如:初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按照形式分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难道所有的方程式都归在这四种形式之内吗;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与否能否成为化学反应分类的标准等等。这些质疑和假设都要在接下来的实际教学中得到印证。笔者设计意图在于该定义的提出与初中学习的内容关联性很大,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认识该定义会更为顺畅,前后衔接更为流畅,学生从内心接受更快,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会更加的完善。
(二)运用多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新课程实施后,高中课程相对初中课程而言,无论是在课程设置的数目、难度上,作业习题的容量和难度上都要上一个台阶,这势必会导致学生被动的“学习”,这与课程标准上强调的自主学习相违背。在这其中学生缺乏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反思,究其原因在于:之前的传统教学更多的让学生被动接受新知识而并非从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的角度出发,造成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的怪状,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1.充分与旧知识构建起桥梁
(1)在讲授这一课时之前,笔者已经了解到学生对于初中学习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一定的掌握,因此,笔者在课前的导入中引入了四个方程式目的是让学生用初中知识判断下列反应属于哪一种基本反应。分别是:①2Na+Cl2=2NaCl;②CaCO3=CaO+CO2↑;③H2+CuO=Cu+H2O;④HCl+NaOH=NaCl+H2O。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分类的角度重新认识学过的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根据初中学习的化合价部分的知识标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情况。设计意图:为接下里的教学做铺垫,让学生主动的找寻前后化合价变化与否从而在教师引导下发现规律。
(3)笔者在此时留下疑问:初中所学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否能包含所有的化学反应类型呢?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对是非的判断会促使他们更加慎重的思考。
(4)笔者提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Fe2O3+3CO=2Fe+3CO2
让学生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并让学生验证上述假设是否成立。设计意图:该反应是初中常见反应,根据初中所学知识,该反应并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即推翻了四大基本反应可以涵盖所有的化学反应类型这一伪命题;同时自然使学生趋向于寻找如何将所有的化学反应能集中分类的方法这一问题上来。
(5)让学生观察之前标注的化合价,使学生观察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变化与否,通过观察对比可知有些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会变化,有些则会变化,而且有升又有降。设计意图:学生从初中知识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化合价无非是两种,一种不变;一种是有升有降,学生可以此作为划分标准去划分所有的化学反应为两类,并且学生据此可以给氧化还原反应下定义。
2.深刻剖析概念
⑴笔者请学生从形式上给氧化还原反应下定义。设计意图: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开始的,化合价的变化属于较为直观、明显的特征,以此下定义对学生的认知有促进作用
⑵笔者请学生从本质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下定义,设计意图:化合价变化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或者转移,这部分知识可以通过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得知,基于此让学生从本质的角度提定义是不困难的,也是符合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的。
⑶初中已经接触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了,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如何定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对比高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找出初中定义的局限性。设计意图:对概念的进一步升华,而且使学生清楚化合价有升有降是同时存在的。
三、小结
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有很多种,反思性教学策略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根据不同的课时内容和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着手,将学习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瑾瑜.高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
[2]周海川.反思性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途径[J].学科教学,33-34.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策略;化学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
一、问题的提出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为化学教师创造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选择“氧化还原反应定义”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是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中的核心内容,选择这一部分的原因之一在于这是学生从初中已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以及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基础上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重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贯穿于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因此对氧化反应概念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阶段重新认识化学反应分类方式的核心部分,因此对于它的概念的讲授对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后续内容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二、运用反思的策略和方法
(一)通过展示、假设、提问、质疑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的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在氧化还原反应定义的导入过程中,笔者欲在教学活动中预留一些假设和质疑并在教学中进行验证,如:初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按照形式分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难道所有的方程式都归在这四种形式之内吗;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与否能否成为化学反应分类的标准等等。这些质疑和假设都要在接下来的实际教学中得到印证。笔者设计意图在于该定义的提出与初中学习的内容关联性很大,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认识该定义会更为顺畅,前后衔接更为流畅,学生从内心接受更快,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会更加的完善。
(二)运用多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新课程实施后,高中课程相对初中课程而言,无论是在课程设置的数目、难度上,作业习题的容量和难度上都要上一个台阶,这势必会导致学生被动的“学习”,这与课程标准上强调的自主学习相违背。在这其中学生缺乏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反思,究其原因在于:之前的传统教学更多的让学生被动接受新知识而并非从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的角度出发,造成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的怪状,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1.充分与旧知识构建起桥梁
(1)在讲授这一课时之前,笔者已经了解到学生对于初中学习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一定的掌握,因此,笔者在课前的导入中引入了四个方程式目的是让学生用初中知识判断下列反应属于哪一种基本反应。分别是:①2Na+Cl2=2NaCl;②CaCO3=CaO+CO2↑;③H2+CuO=Cu+H2O;④HCl+NaOH=NaCl+H2O。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分类的角度重新认识学过的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根据初中学习的化合价部分的知识标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情况。设计意图:为接下里的教学做铺垫,让学生主动的找寻前后化合价变化与否从而在教师引导下发现规律。
(3)笔者在此时留下疑问:初中所学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否能包含所有的化学反应类型呢?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对是非的判断会促使他们更加慎重的思考。
(4)笔者提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Fe2O3+3CO=2Fe+3CO2
让学生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并让学生验证上述假设是否成立。设计意图:该反应是初中常见反应,根据初中所学知识,该反应并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即推翻了四大基本反应可以涵盖所有的化学反应类型这一伪命题;同时自然使学生趋向于寻找如何将所有的化学反应能集中分类的方法这一问题上来。
(5)让学生观察之前标注的化合价,使学生观察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变化与否,通过观察对比可知有些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会变化,有些则会变化,而且有升又有降。设计意图:学生从初中知识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化合价无非是两种,一种不变;一种是有升有降,学生可以此作为划分标准去划分所有的化学反应为两类,并且学生据此可以给氧化还原反应下定义。
2.深刻剖析概念
⑴笔者请学生从形式上给氧化还原反应下定义。设计意图: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开始的,化合价的变化属于较为直观、明显的特征,以此下定义对学生的认知有促进作用
⑵笔者请学生从本质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下定义,设计意图:化合价变化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或者转移,这部分知识可以通过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得知,基于此让学生从本质的角度提定义是不困难的,也是符合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的。
⑶初中已经接触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了,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如何定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对比高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找出初中定义的局限性。设计意图:对概念的进一步升华,而且使学生清楚化合价有升有降是同时存在的。
三、小结
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有很多种,反思性教学策略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根据不同的课时内容和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着手,将学习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瑾瑜.高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
[2]周海川.反思性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途径[J].学科教学,33-34.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