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0日是“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民间素有“小寒大寒,冰冷成团”的谚语。大寒虽是最严寒之时,但寒极必暖,阴极阳生,隐隐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因此,大寒养生保健要适应季节由冬向春的转变特点,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调养。
冬季将去春临近,防寒防病是重点 俗话说,“小寒大寒,防风御寒”,可见大寒节气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寒防病。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出门时要戴上口罩、帽子和围巾等,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另外还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气候寒冷使得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的负担增大,所以,患者此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冬令进补近尾声,饮食调养趋清淡 大寒节气与立春相接,所以饮食调养要根据季节的变换作相应调整。首先,冬令进补应逐渐减少,并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和滋阴润燥的食物。但在严寒天气,必须增加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可以吃点鸡蛋、牛奶及其制品,以满足机体需要。由于冬季汗少尿多,还要多食用一些富含无机盐的食物,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物,也可以适当进一些甲鱼、海参、桂圆、栗子等温热滋补食品。还可多喝滋补粥,比如羊肉萝卜粥、远志枣仁粥、固肾五黑粥等。其次是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让膏粱厚味与清淡食物搭配,以使脾胃慢慢适应。还要适当增加紫苏叶、生姜、大葱、辣椒、桂皮等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体育锻炼莫畏寒,适度运动要坚持 大寒节气要适当进行体能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中老年人可适当地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等,既活动了肢体,还能使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温暖。但室外活动不可太早,最好等日出后再外出锻炼。为防止运动损伤,在运动前先要做一些如慢跑、搓脸、拍打全身肌肉等准备活动,也可以双手抱拳,虎口相接,左右来回转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手指的灵活性,预防冻伤,还可预防感冒。同时,还应注意循序渐进和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
大寒到来年临近,蓄精藏神不可忽 春节临近,气象更新,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佳节气氛。但此时仍处于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期,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还处于相对缓慢期,阴精仍需继续培护,阳气不可过早扰动。因此,大寒养生还需顺应“冬季养藏”的原则,“起居有常养其神”,“不妄劳作养其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要控制自己的情志活动,保持精神安静,让神潜藏于内而不暴露于外。要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养精蓄锐,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同时还要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为名利所累,这样才有利于健康养生。
冬季将去春临近,防寒防病是重点 俗话说,“小寒大寒,防风御寒”,可见大寒节气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寒防病。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出门时要戴上口罩、帽子和围巾等,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另外还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气候寒冷使得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的负担增大,所以,患者此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冬令进补近尾声,饮食调养趋清淡 大寒节气与立春相接,所以饮食调养要根据季节的变换作相应调整。首先,冬令进补应逐渐减少,并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和滋阴润燥的食物。但在严寒天气,必须增加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可以吃点鸡蛋、牛奶及其制品,以满足机体需要。由于冬季汗少尿多,还要多食用一些富含无机盐的食物,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物,也可以适当进一些甲鱼、海参、桂圆、栗子等温热滋补食品。还可多喝滋补粥,比如羊肉萝卜粥、远志枣仁粥、固肾五黑粥等。其次是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让膏粱厚味与清淡食物搭配,以使脾胃慢慢适应。还要适当增加紫苏叶、生姜、大葱、辣椒、桂皮等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体育锻炼莫畏寒,适度运动要坚持 大寒节气要适当进行体能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中老年人可适当地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等,既活动了肢体,还能使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温暖。但室外活动不可太早,最好等日出后再外出锻炼。为防止运动损伤,在运动前先要做一些如慢跑、搓脸、拍打全身肌肉等准备活动,也可以双手抱拳,虎口相接,左右来回转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手指的灵活性,预防冻伤,还可预防感冒。同时,还应注意循序渐进和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
大寒到来年临近,蓄精藏神不可忽 春节临近,气象更新,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佳节气氛。但此时仍处于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期,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还处于相对缓慢期,阴精仍需继续培护,阳气不可过早扰动。因此,大寒养生还需顺应“冬季养藏”的原则,“起居有常养其神”,“不妄劳作养其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要控制自己的情志活动,保持精神安静,让神潜藏于内而不暴露于外。要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养精蓄锐,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同时还要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为名利所累,这样才有利于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