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生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本文指出了高校师生间交流缺失的表现,进而分析了造成高校师生关系淡漠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师生交流;思政课;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与互动,影响了教学实效性,不利于思治课客观信息向青年学生主观世界的融合,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是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师生间沟通交流缺失的表现
1.理论教学,师生交流缺失。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授课、阅卷、录成绩为标志,完成“教”的任务。学生以听课、考试和拿学分为标志,完成了 “学”的任务。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许多师生漠不关心,二者在课堂上缺乏实质的充分交流,无法实现紧密地结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
2.实践教学,师生互动贫乏。据调查,许多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流于形式,实践活动简单、重复,实践教学经费有限,少数学生参加完一些实践活动,撰写论文应付。教师进行简单地布置和动员,批改论文,给出成绩即可,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实践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3.课余时间,师生交流缺乏。高校教师上课来,下课走,无需坐班。一周只有一次或两次课,其结果使师生接触大为减少。目前,尚缺乏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平台建设,师生感情淡漠,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产生影响。
二、高校师生沟通、交流缺失的原因
1.大班授课,影响师生交流。新世纪高校扩招后,高校思政课教师几乎都是大班授课,常常面对一百多个学生上课,客观上自然减少了师生之间接触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缺乏相互了解,感情生疏,关系平淡,课堂上尚为师生,课后形同陌路。
2.教师忙科研,师生交流少。目前的评估考核体系“重科研,轻教学”,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发表论文,参与评奖之中,教师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能够在课余和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而且学生的课余指导,则根本不计入对教师的考核。
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原因多样。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涉及面广,受实践经费和时间、实践基地、天气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缺少经验积累和成熟做法,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实践教学结果和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4.师生沟通交流积极性不高。按照教学规律,学生必须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没有足够的信任,加上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时间相对不足,致使思政课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三、加强师生交流,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从时空上讲,师生交流的时间越多、空间越广、范围越大,越有利于师生的沟通和了解,越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1.增加小班教学的比例
改革大班或合班授课模式,采用小班授课,师资不足问题可采取外聘老师、兼职教师的方式加以解决。外聘老师既可以是其他院校的老师,也可以是社会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小班教学有利于老师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有利于双方进行沟通。
2.建立信息反馈卡制度
所谓信息反馈卡制度,即对于来不及与教师在课堂交流的内容、各种疑问可写在一张卡片上,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上交教师,老师新课前先答疑解惑。这样,既可以促进相关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实现师生交流,营造起良好的情感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意识。
3.充分运用网络交流平台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在网络交流平台上,可领导信箱,教师信箱,认真回复学生的信件,尽力解决各种问题,讲究诚信,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渠道,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网络交流时空处置的灵活性可极大地拓展师生交流的时空领域,使普遍的、及时和大面积的交流成为可能。
4.建立导师周六对话制
教师联系一个班级于周六或周日,拿出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的时间到学校或者茶馆与其进行对话。对话要有开放性,对话内容可以多元化,内容可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话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对话中师生是真诚的,对话是民主的,非强制性的。在对话过程中双方可以有理有据说服对方,但不能强制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师生对话要求双方学会倾听与交流,使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真正建立在观念与价值观改变的基础之上。
5.改革教师评价体系
要让教师真正对教书、育人都有责任心需要体制性突破。新的教师评价体系应做到内容全面,兼及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要将教师参与学生交流、改善教学形式等列入教师考核体系;兼顾学科特点,尊重学术规律,区别对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既要照顾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又要阐扬光大人文价值,使教师从“挣学时吃饭”、“凭论文升职”的现状中解放出来,实现科研、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要改革人事制度,科学合理的计算教师工作量,激发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认真开展实践教学
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学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其次,教师要认真探索各种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教师要亲自参与进行指导,把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结合起来。再次,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要严格把关,对优秀者予以奖励。
总之,师生双向交流、沟通的减少,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的重要因素,应从教师、学生、学校、社会等多角度分析其原因,探索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新方法,这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小元、赖章盛、段勇.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困难及原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155-157.
[2]杜立文、陆 静、常 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性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5期,108-109.
[3]刘玉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6)153-154.
作者简介:杜立文(1978-),女,河北昌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政治学教学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研指令性课题“我校‘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改革研究”(编号:JYZL201215)
关键词:高校;师生交流;思政课;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与互动,影响了教学实效性,不利于思治课客观信息向青年学生主观世界的融合,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是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师生间沟通交流缺失的表现
1.理论教学,师生交流缺失。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授课、阅卷、录成绩为标志,完成“教”的任务。学生以听课、考试和拿学分为标志,完成了 “学”的任务。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许多师生漠不关心,二者在课堂上缺乏实质的充分交流,无法实现紧密地结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
2.实践教学,师生互动贫乏。据调查,许多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流于形式,实践活动简单、重复,实践教学经费有限,少数学生参加完一些实践活动,撰写论文应付。教师进行简单地布置和动员,批改论文,给出成绩即可,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实践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3.课余时间,师生交流缺乏。高校教师上课来,下课走,无需坐班。一周只有一次或两次课,其结果使师生接触大为减少。目前,尚缺乏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平台建设,师生感情淡漠,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产生影响。
二、高校师生沟通、交流缺失的原因
1.大班授课,影响师生交流。新世纪高校扩招后,高校思政课教师几乎都是大班授课,常常面对一百多个学生上课,客观上自然减少了师生之间接触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缺乏相互了解,感情生疏,关系平淡,课堂上尚为师生,课后形同陌路。
2.教师忙科研,师生交流少。目前的评估考核体系“重科研,轻教学”,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发表论文,参与评奖之中,教师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能够在课余和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而且学生的课余指导,则根本不计入对教师的考核。
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原因多样。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涉及面广,受实践经费和时间、实践基地、天气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缺少经验积累和成熟做法,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实践教学结果和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4.师生沟通交流积极性不高。按照教学规律,学生必须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没有足够的信任,加上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时间相对不足,致使思政课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三、加强师生交流,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从时空上讲,师生交流的时间越多、空间越广、范围越大,越有利于师生的沟通和了解,越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1.增加小班教学的比例
改革大班或合班授课模式,采用小班授课,师资不足问题可采取外聘老师、兼职教师的方式加以解决。外聘老师既可以是其他院校的老师,也可以是社会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小班教学有利于老师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有利于双方进行沟通。
2.建立信息反馈卡制度
所谓信息反馈卡制度,即对于来不及与教师在课堂交流的内容、各种疑问可写在一张卡片上,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上交教师,老师新课前先答疑解惑。这样,既可以促进相关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实现师生交流,营造起良好的情感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意识。
3.充分运用网络交流平台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在网络交流平台上,可领导信箱,教师信箱,认真回复学生的信件,尽力解决各种问题,讲究诚信,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渠道,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网络交流时空处置的灵活性可极大地拓展师生交流的时空领域,使普遍的、及时和大面积的交流成为可能。
4.建立导师周六对话制
教师联系一个班级于周六或周日,拿出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的时间到学校或者茶馆与其进行对话。对话要有开放性,对话内容可以多元化,内容可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话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对话中师生是真诚的,对话是民主的,非强制性的。在对话过程中双方可以有理有据说服对方,但不能强制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师生对话要求双方学会倾听与交流,使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真正建立在观念与价值观改变的基础之上。
5.改革教师评价体系
要让教师真正对教书、育人都有责任心需要体制性突破。新的教师评价体系应做到内容全面,兼及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要将教师参与学生交流、改善教学形式等列入教师考核体系;兼顾学科特点,尊重学术规律,区别对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既要照顾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又要阐扬光大人文价值,使教师从“挣学时吃饭”、“凭论文升职”的现状中解放出来,实现科研、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要改革人事制度,科学合理的计算教师工作量,激发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认真开展实践教学
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学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其次,教师要认真探索各种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教师要亲自参与进行指导,把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结合起来。再次,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要严格把关,对优秀者予以奖励。
总之,师生双向交流、沟通的减少,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的重要因素,应从教师、学生、学校、社会等多角度分析其原因,探索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新方法,这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小元、赖章盛、段勇.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困难及原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155-157.
[2]杜立文、陆 静、常 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性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5期,108-109.
[3]刘玉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6)153-154.
作者简介:杜立文(1978-),女,河北昌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政治学教学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研指令性课题“我校‘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改革研究”(编号:JYZL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