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我生命里的接地线(创作谈)

来源 :西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知道,為了安全,安装许多家用电器时要连一条接地线,有危险时,它就把高压电直接转嫁给大地。写作,就是我生命里的接地线。一直以来,文字都是我生命里很重要的部分。它们压在灵魂的深处,你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就在那里。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个深夜,已分家的大伯喝醉了酒来和我的父亲吵架。因为我家里刚挖了一口井,大伯觉得我年迈的祖母打水时会有危险。具体的吵架过程我已经回想不起来,但是,到现在,我仍清晰地记得那时的场景。弱小的我当时贴着一扇木门站立,睡眼蒙眬,我看到院子里挤满了人,闹哄哄的,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后来,当我看到父亲用手捂着他那只被大伯的拳头打出血的眼睛,用嘶哑的声音不停地争辩时,我身体的所有感官突然在那个时刻集体被打开,变得异常灵敏。也就是那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已不会号啕大哭,而是选择默默地流泪,让一种莫名的情绪在心里流淌,学着隐忍,安静。那时,我的世界里还没有文字,但是,却已经用语言在心里反复地描写刻录那个场景。直到我认识并爱上文字,爱上随意调遣它们时的那种感觉。
  在我看来,文字不是符号,而是一个个精灵。我凭感觉写作,所以不会刻意地安排文体,只是选择我要表达的东西,或长或短,有时只是一种呈现。我素材的来源也很狭窄,因为我的生活很简单,我成长生活的村庄也很小,离开家乡以后,世界反而变得更小。但我常常想起我所熟悉的环境里的物事和人,许多印象刻在我的脑海里,纠缠,反复地纠缠。直到那些意象最后归结为文字。它们有可能是一首诗,有可能是一篇短文,也可能是一个小说。不是我胡说,我真的不知道小说是怎么来的,有一些原本就是一个句子,一个名字,然后,它们会从一个情节延伸到另一个情节。
  我最早在我们村破败的小学校读书,有个调皮捣蛋的男孩成了我的同桌。他长得很黑很瘦,每天都要闹些动静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也许是我的身上有敏感的血液,我发现自己会常常观察他。后来,没多久,他就出事了。在一个水塘里游泳,脱了凉鞋,让他的弟弟在岸上看管。过了很久,他弟弟觉得不对劲,叫住一个大人下水找,才发现,他被水底的两块石头夹住了。大人们于是开始用各种办法阻止小孩们去水边,总是说那里有水鬼。那以后,我经常梦到水塘和神秘的东西,然后反复地想着这个事情。十几年前的一个下雨天,我看着落雨的水面,《水草》这个故事突然就来了。那个男孩,一直活在八九岁的年纪,但那次事件给我带来的疼痛,终于在我心里尘埃落定了。写那个《门》是因为我认识一个脸上有片黑色胎记的女人,其实,我对她一无所知。她家前面有个树林,我去找她家的女孩玩的时候,常常幻想出一些奇怪的东西,然后把自己吓得毛骨悚然。《灰老鼠》也源自一次死亡事件。有一天,我的父亲跟我说起一个人,说那个人死在了一条河里。那个名字我很熟悉,但就是想不起这个人的样子。每次经过那条河,这个死亡事件就在我的脑海里重演,直到变成文字,我便很少再去想了。我小说里的一些场景其实是我不熟悉的,我在生活里到处捡着碎布头似的片断,把它们糅合拼接在一起,那些细节描写有时也会让我自己信以为真。只是这样。
  我基本上在深夜写小说,只是为了有个独自的时间和空间,那时,文字的生命力最强大。当我在另一个世界创造出这些生命时,心里会有满满的成就感。而在生活中,我恰恰是很不善于表达的。我说话时常会灵魂出窍,突然变得没有逻辑,词不达意。我也很较真,无法把一些话放在嘴里,焐热再说出。于是,那些不能表达的情绪和不能呈现的情景,都成了文字的形象,在我的人生中留下痕迹。
  二十来岁的时候,我一心想当个作家,于是,用许多个不眠的深夜换来这些文字。那时,我也想着出名要趁早,但更多是出于对写作的热爱,我不知道自己除了写作还可以做什么。而恰恰越是这样想,生活便越是偏离理想。到今天,写作已不是我最重要的事情,我曾为了生活和别的事情放下它,但它仍在影响我,缺它不可。我有时打开一些旧文字,也会恍如隔世地感叹一句:哦,原来还在这里。写写停停这么多年,我已经不再急迫地想当作家,只是想默默写出一些自己满意的作品。也因为我从小跟随爱好文学的祖父,被他的态度和气质影响,所以,在写作上,仍固执地坚持着,常常想撇去文字里的一些烟火气。其实,那也是我的问题,我无法将小说写得更丰富坚实。
  我的朋友阿宝对我说:别放弃,一直写下去,写到八十岁。这么算的话,我的写作人生还有大半辈子呢。
其他文献
棣棠:不言说,但相思  时值暮春,空气里已有初夏的滋味,接下来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热烈分明。此时节桃李繁花落尽,梅子初结,余下棣棠浅金的影,牵着暮春人心。  我本不喜欢黄颜色,连带着黄色系的花原也是无感的。如今年长了,反而喜欢一切黄色的花,给心中一抹明亮。何况棣棠,更是个例外,因为它长得实在好看。枝条柔软,翠叶细密,花朵是极浓郁鲜丽的金黄。相比之下,油菜花和向日葵太淳朴;连翘和金钟花朵铺张过甚,甚至带
期刊
记梦  梦见乡村音乐节。请我用他家水管洗手的小孩儿,他脸上闪着树荫下的光斑。灰蓝色光滑有绿苔的洗手池,旁边是荫蔽着整个屋宇和院落的巨树。女人穿着夏布衣服,戴着月白头巾,脸庞圆润。男人从窗口探出身子。在阳台、窗口等着演奏的人们。梧桐林荫,布满楼房之间的夹道。暖黄墙面,树影幻动。有个姑娘在楼洞口叫我,我们认识。她和我走在道上,一边听着音乐,一边仰头看着窗口此起彼落的演奏。缓步走向草坡。姑娘小伙子明亮的
期刊
一觉醒来,吴有财已经身在上海浦东。  那天早上,他到镇上去会亲家,亲家在镇东头开了家名叫“江海人家”的小吃店,店面小得只能放四张小条桌。这个“会”不是一般的会面,而是要求情的。亲家虽然已经答应了两个孩子的婚期,但开出的礼金数目是三万。他知道,人家把姑娘养那么大,要个三万块钱确实不算多。左邻右居办婚事,礼金也不会在这个数之下。问题是,他没法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他和妻子就种了五亩责任田,一年到头一万
期刊
新疆和上海的文学界,这些年一直有紧密的互动,此次两地的评论家何英、朱小如针对长篇小说《木垒河》与作者李健面对面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对话和讨论。何英、朱小如、李健,以下简称何、朱、李。  朱:首先要感谢你的极力推荐,让我有机会认真阅读到李健长篇小说《木垒河》,这部小说是否参加了上届茅奖的评选?因为上次出差遇到一位茅奖的评委听我说篇名,他立刻问我作者是新疆的吧。可见这部小说已有较高的知名度。  何:是参评
期刊
时间:2016年9月23日下午3?誜00—6?誜0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七层会议室  参与人:飞氘、夏笳、肖海生、王德领、徐刚、李壮、赵天成、沈建阳、谢尚发、李屹、樊迎春、邵部、陈若谷、李勇、李剑章、章洁、刘启民、张中江、陈莹、周晓  杨庆祥:我们现在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七层会议室。本次活动是联合文学课堂的专题研讨,讨论内容是科幻文学。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专题研讨,出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
期刊
莱茵·贝尔纳迪诺(Rhine Bernardino):  影像和表演艺术家。常自称“莱茵河石”(Rhine Stone),关注艺术表演中对身体的运用,以及如何将影像、照片对现场表演的记录纳入到创作环节中,作为表演整体的一部分。她的作品在创作过程和呈现的现场中都围绕艺术表演中人的忍耐力展开。将人的身体视为一部生物装置和艺术作品,即是将身体视作用来交流的途徑、表达的方式及与它们建立多样性的交互的客体,
期刊
你是我的现实。我是你的幻影。  ——保罗·策兰  “何贝,何贝。啊,何贝,你在哪儿?何贝?”  他又叫我了,声音听上去就像从地底发出来的,非常遥远。  是我听错了?还是他找不到我,也走不出青枫岭,被那片蛇树困住了?  我喊着:“好的,小海,等着我啊,我这就来了。”朝着声音的方向找过去。  现在他一定后悔死了,为什么要回青枫岭呢?我说过有一大片蛇树包围着青枫岭,弄不好扎到里面再也出不来。他不相信,问
期刊
1  说起阿小,村里的老辈人都会翘起大拇指,她呀,了不起,我们村里女娃们的领头羊哦。  阿小打小不爱念书,拿起课本就头痛,卷子发下来,红叉叉比题目还多。这人倒长得有模有样,高个,白肤,再细看,腰是腰,臀是臀,两只吊梢眼,眼风一掠,撩人得很。作业写不出的时候,她会翻开那本粉色日记本,对着夹在里面的一张张纸条发呆,然后念上一念,念着念着,脸又烧了起来。那是老支书的儿子写来的,和她同班,他写得最多,前前
期刊
要写出精确的“当代往事”,动用日记、影像和刊物是远远不够的,何况我在这些方面不是一个什么“有心人”。日记断续而散落,收集期刊也缺这少那,对各种形式的记录我甚为戒备,心有余悸。看来要写出某种事实,呈现某个年代的面貌,勾勒某个文学群体的活动状况,还得通过对各种面孔、声音、气味和氛围的回忆,借助于年鉴、文本、照片和图形,来再现和重构往昔,刻画出一代人的“精神肖像”。  ——札记  一  2011年夏季的
期刊
中国当代小说写作之困难在于语言,在于叙事策略。不久前余光中和王德威共同发文,抵制削减国文科中的文言文篇幅,并尖锐地提出了要注意中文欧化倾向。然而现在才提出救亡中文太晚了。在大陆,污染中文最严重的其实不是欧化句式,而是网络用语和表情包。我们这代人面对的语言形势更加复杂。语言中的预设与暗示太多,比喻又充满歧义。也许最终传统语言会完全消失,人们只能用表情包交流。对此,我倒并不担心语言的流变,只是我无法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