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公路发展迅猛,路面的舒适、平坦已日益为人们所注重,但从使用情况上看,出现了桥头跳车这个较为普遍问题,尤其在一些软土地基地方更为严重。本文分析了公路桥头跳车病害的原因,探讨提出减少病害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公路;桥头跳车;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5-18-572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way, road comfort, the flat has been growing for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but the usage point of view, the emergence of Bridgehead Bump the more common problem, especially more serious in some places soft 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ad Abutment Jump reason to explore the proposed reduction in disease control measures,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Bridgehead Jump;Road prevention measures
随着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投人营运的公路越来越多,而桥头出现的跳车现象,也成为公路尤其是软土地区的多发常见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了行车安全、降低了行车速度、增加了车辆运营费用和加速了桥梁及路面的病害,对公路桥梁的运行影响极大,是公路修筑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解决公路桥头跳车问题,本文根据施工经验提出了一些理论与施工上的认识与见解。
1. 桥头跳车的危害
1.1 影响行车安全
由于车辆通过桥头搭板区域产生的冲击和颠簸,引起司乘人员的严重不适,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同时对驾驶人员产生相当不利的心理影响,严重时则会影响其对车辆的正常操作,造成车辆失控,引起行车事故。
1.2 降低行车的速度
当车辆行至桥头搭板纵坡转折处时,为防止车辆的剧烈冲击跳动,司机被迫刹车减速,同时车辆颠簸、跳动也影响了行车驱动力的传递,引起车辆减速,降低了道路的使用功能。
1.3 影响桥梁的使用及车辆寿命
由于车辆通过桥头时产生的跳动和冲击,从而对桥梁和道路产生附加的冲击荷载,加速了桥台、桥头搭板、支座及伸缩缝的损坏,特别是支座和伸缩缝的破坏,同时也加剧了车辆机件、轮胎等的磨损,降低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2. 桥头跳车的原因分析
2.1 地基的沉降
桥涵通常位于沟壑、河道地段,地下水位较高,且多属软土,此类土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但受到扰动,强度明显降低,桥头路基填筑高度一般较大,产生的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降,从而引起桥头跳车。
2.2 台后填料本身出现的压缩沉降
桥台后填料一般为透水性材料,存在着多孔隙,在施工中虽按工序采取措施合理施工达到规范要求,但在竣工后,在车辆荷载及公路自身重力作用下,填料逐渐压缩,孔隙率降低,密度逐渐增大,便会在一定期限内产生压缩沉降,造成桥头跳车。
2.3 施工方面
施工质量不宜达到要求,由于道路与桥涵的施工顺序是完成桥涵结构物后再填筑两端的路基,因此台背回填填土较高,施工作业面狭窄,工期短。由于施工作业面狭窄,大型机械很难作业,容易形成死角,当缺乏适宜机具时常用人工机具夯实,密实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
另外,一些施工单位只求进度,忽视质量,没有严格按施工规范作业,在台背回填时松铺厚度控制不严,回填过快,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材料把关不严,用人工夯实,再加上台背的防护排水设施不完善,使施工后产生沉降。
2.4 桥头刚柔突变引起的跳车
桥台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刚性结构,公路路面结构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及半刚性基层、土质路基,属于柔性结构,二者存在较大的刚度差异,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二者的抗变形能力不同,形成刚性突变,造成跳车现象。
2.5 施工顺序的原因
对于肋板台、柱式台而言,柱或肋板施工完毕后,首先对基坑进行处理,把淤泥和水清除干净之后回填砂砾分层压实,再进行台背、台前填筑,填筑时宜选用大型机械进行分层压实,对于难于压实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机予以分层夯实。为保证坡面的压实度,应适当宽填,完成后进行刷坡处理。一切施工完毕后,放置一段时间,让其有一个沉降的过程,之后在填料上做底模,直接浇筑盖梁,而不必搭设支架。若先施工盖梁,其下面的台背无法回填密实,必然会造成沉降。
3. 桥头跳车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3.1 处理好台后地基
对软弱地基处理,现在国内有换填法、超载预压、塑料排水板、粉喷桩复合地基等常用方法。就目前情况看,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效果明显,施工工期短,但费用高;超载预压一般可利用施工荷载作为软基预压荷载,但施工工期较长,剩余沉降量也大;塑料排水板法加固效果好,工期较短,施工简单,经验较为成熟,是目前处理软基较为常用的方法。我们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以应用,使地基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受造价约束,一般情况可设置过渡性路面,加强养护补强措施,待沉降后再改铺原设计路面,常用过渡性路面有预制水泥混凝土块、沥青过渡层等,都是解决好桥头跳车的有效办法。
3.2 对接头处路面进行处理
因桥台到路基结构是不同体系,如何消除和减少结构突变影响,使两个对接性质不同的路面体系在抗垂直变形上能平顺过渡,是需考虑的主要方面。对连接沥青路面,则在桥台处增设增变厚式水泥混凝土埋板,对连接水泥混凝土路面,则将连接处路面板改为变厚式。我们还应注意,混凝土路面同桥梁相接处,最好是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搭板一端放在桥台上,并加设防滑锚固钢筋和在搭板上预留灌浆孔,如为斜交桥,尚应设置钢混凝土渐变板,并且在施工中,将桥面铺装混凝土与路桥过渡段的路面混凝土施工设计为一次性浇筑完成,这样线形与标高均易于调整,使其连接顺适。 3.3 严格控制施工
合理的安排好施工计划,规范施工,是有效减少桥头跳车的关键。首先,控制好填料质量,尽量采用强度高、压实快、透水性好的材料。其次,桥台接坡处对路基压实质量要求较高,故宜选用压实效果较高的重型压路机;对于大型压路机不能靠近台背时,可采用小型压路机配合人工夯实进行碾压,并实行薄层碾压(15 cm~20 cm),消除盲区,达到全方位的压实。最后,台后最好按一坡度设置泄水盲沟,沟底用黏土夯实,以利排水。
3.4 加强软基路堤沉降监测
在公路软基路堤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沉降监测,以达到下述要求:
3.4.1 通过沉降监测,提高软基路堤的强度和稳定性。软基路堤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实施分级填筑路堤,根据路堤中心沉降速率和侧向位移速率小于设计要求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填土速度,严禁填土前期慢而后期快的现象发生。
3.4.2 通过沉降监测,确定路面施工的时间。软基路堤填筑高度达到设计标高时,以路面重量预压过程中,必须加强软基路堤沉降监测,并且采用双标准控制确定路面施工时间:要求根据沉降曲线换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设计容许值;要求连续2个月~3个月观测的沉降量每月不超过6mm。
3.5 台背回填处理
桥台后宜选用摩擦角大、强度高、压实快、透水性好的填料,如岩渣、砾石、砂砾等。同时,选用内摩擦角较大的填料也有利于从台背缝隙中渗入的雨水沿盲沟或泄水管顺利排到路基外,从而减缓雨水的危害,而且也有利于改善压实性能。使路基容易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填料的铺筑一般在基底处沿路堤纵向长度距桥台背不小于2m、且与路基相接处按不大于1:l设置斜坡或台阶,回填高度视路堤高度而定,一般取2 4m。桥头回填处理的另一方式是在路基上部设置水泥稳定料改善层次,使路堤体的刚度有所提高。一般稳定层结构是沿路堤纵向距桥台背约10m长,用一定剂量(如4%~6%)的水泥进行稳定,并在桥台端与路基相衔接处,采用1:1设置斜坡。上述两种处理方式均能达到减少竖向变形和刚柔突变的成效。如两种方式同时考虑,则效果更佳。
4. 结语
桥头跳车是公路常见病害,轻的使车辆通过时感到颠簸不适,严重时会造成车辆大幅度减速,甚至造成行车事故。严重影响公路运行效率,而且处理起来也很棘手。总之,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由客观因素产生的桥头跳车只能尽量减小,但由于主观因素引起的桥头跳车则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的关键首先是选择合理的处治方案,其次是加强施工管理,以期消除由主观因素引起的桥头跳车。
参考文献
[1] 陈卫.高速公路桥头跳车分析与治理措施[J].北方交通,2008(8):51―52.
[2] 赵卫国,杨涛.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7。33(2):334―335.
[3] 唐松玲,文燕.公路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7,23:14.
【关键词】公路;桥头跳车;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5-18-572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way, road comfort, the flat has been growing for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but the usage point of view, the emergence of Bridgehead Bump the more common problem, especially more serious in some places soft 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ad Abutment Jump reason to explore the proposed reduction in disease control measures,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Bridgehead Jump;Road prevention measures
随着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投人营运的公路越来越多,而桥头出现的跳车现象,也成为公路尤其是软土地区的多发常见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了行车安全、降低了行车速度、增加了车辆运营费用和加速了桥梁及路面的病害,对公路桥梁的运行影响极大,是公路修筑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解决公路桥头跳车问题,本文根据施工经验提出了一些理论与施工上的认识与见解。
1. 桥头跳车的危害
1.1 影响行车安全
由于车辆通过桥头搭板区域产生的冲击和颠簸,引起司乘人员的严重不适,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同时对驾驶人员产生相当不利的心理影响,严重时则会影响其对车辆的正常操作,造成车辆失控,引起行车事故。
1.2 降低行车的速度
当车辆行至桥头搭板纵坡转折处时,为防止车辆的剧烈冲击跳动,司机被迫刹车减速,同时车辆颠簸、跳动也影响了行车驱动力的传递,引起车辆减速,降低了道路的使用功能。
1.3 影响桥梁的使用及车辆寿命
由于车辆通过桥头时产生的跳动和冲击,从而对桥梁和道路产生附加的冲击荷载,加速了桥台、桥头搭板、支座及伸缩缝的损坏,特别是支座和伸缩缝的破坏,同时也加剧了车辆机件、轮胎等的磨损,降低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2. 桥头跳车的原因分析
2.1 地基的沉降
桥涵通常位于沟壑、河道地段,地下水位较高,且多属软土,此类土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但受到扰动,强度明显降低,桥头路基填筑高度一般较大,产生的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降,从而引起桥头跳车。
2.2 台后填料本身出现的压缩沉降
桥台后填料一般为透水性材料,存在着多孔隙,在施工中虽按工序采取措施合理施工达到规范要求,但在竣工后,在车辆荷载及公路自身重力作用下,填料逐渐压缩,孔隙率降低,密度逐渐增大,便会在一定期限内产生压缩沉降,造成桥头跳车。
2.3 施工方面
施工质量不宜达到要求,由于道路与桥涵的施工顺序是完成桥涵结构物后再填筑两端的路基,因此台背回填填土较高,施工作业面狭窄,工期短。由于施工作业面狭窄,大型机械很难作业,容易形成死角,当缺乏适宜机具时常用人工机具夯实,密实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
另外,一些施工单位只求进度,忽视质量,没有严格按施工规范作业,在台背回填时松铺厚度控制不严,回填过快,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材料把关不严,用人工夯实,再加上台背的防护排水设施不完善,使施工后产生沉降。
2.4 桥头刚柔突变引起的跳车
桥台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刚性结构,公路路面结构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及半刚性基层、土质路基,属于柔性结构,二者存在较大的刚度差异,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二者的抗变形能力不同,形成刚性突变,造成跳车现象。
2.5 施工顺序的原因
对于肋板台、柱式台而言,柱或肋板施工完毕后,首先对基坑进行处理,把淤泥和水清除干净之后回填砂砾分层压实,再进行台背、台前填筑,填筑时宜选用大型机械进行分层压实,对于难于压实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机予以分层夯实。为保证坡面的压实度,应适当宽填,完成后进行刷坡处理。一切施工完毕后,放置一段时间,让其有一个沉降的过程,之后在填料上做底模,直接浇筑盖梁,而不必搭设支架。若先施工盖梁,其下面的台背无法回填密实,必然会造成沉降。
3. 桥头跳车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3.1 处理好台后地基
对软弱地基处理,现在国内有换填法、超载预压、塑料排水板、粉喷桩复合地基等常用方法。就目前情况看,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效果明显,施工工期短,但费用高;超载预压一般可利用施工荷载作为软基预压荷载,但施工工期较长,剩余沉降量也大;塑料排水板法加固效果好,工期较短,施工简单,经验较为成熟,是目前处理软基较为常用的方法。我们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以应用,使地基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受造价约束,一般情况可设置过渡性路面,加强养护补强措施,待沉降后再改铺原设计路面,常用过渡性路面有预制水泥混凝土块、沥青过渡层等,都是解决好桥头跳车的有效办法。
3.2 对接头处路面进行处理
因桥台到路基结构是不同体系,如何消除和减少结构突变影响,使两个对接性质不同的路面体系在抗垂直变形上能平顺过渡,是需考虑的主要方面。对连接沥青路面,则在桥台处增设增变厚式水泥混凝土埋板,对连接水泥混凝土路面,则将连接处路面板改为变厚式。我们还应注意,混凝土路面同桥梁相接处,最好是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搭板一端放在桥台上,并加设防滑锚固钢筋和在搭板上预留灌浆孔,如为斜交桥,尚应设置钢混凝土渐变板,并且在施工中,将桥面铺装混凝土与路桥过渡段的路面混凝土施工设计为一次性浇筑完成,这样线形与标高均易于调整,使其连接顺适。 3.3 严格控制施工
合理的安排好施工计划,规范施工,是有效减少桥头跳车的关键。首先,控制好填料质量,尽量采用强度高、压实快、透水性好的材料。其次,桥台接坡处对路基压实质量要求较高,故宜选用压实效果较高的重型压路机;对于大型压路机不能靠近台背时,可采用小型压路机配合人工夯实进行碾压,并实行薄层碾压(15 cm~20 cm),消除盲区,达到全方位的压实。最后,台后最好按一坡度设置泄水盲沟,沟底用黏土夯实,以利排水。
3.4 加强软基路堤沉降监测
在公路软基路堤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沉降监测,以达到下述要求:
3.4.1 通过沉降监测,提高软基路堤的强度和稳定性。软基路堤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实施分级填筑路堤,根据路堤中心沉降速率和侧向位移速率小于设计要求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填土速度,严禁填土前期慢而后期快的现象发生。
3.4.2 通过沉降监测,确定路面施工的时间。软基路堤填筑高度达到设计标高时,以路面重量预压过程中,必须加强软基路堤沉降监测,并且采用双标准控制确定路面施工时间:要求根据沉降曲线换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设计容许值;要求连续2个月~3个月观测的沉降量每月不超过6mm。
3.5 台背回填处理
桥台后宜选用摩擦角大、强度高、压实快、透水性好的填料,如岩渣、砾石、砂砾等。同时,选用内摩擦角较大的填料也有利于从台背缝隙中渗入的雨水沿盲沟或泄水管顺利排到路基外,从而减缓雨水的危害,而且也有利于改善压实性能。使路基容易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填料的铺筑一般在基底处沿路堤纵向长度距桥台背不小于2m、且与路基相接处按不大于1:l设置斜坡或台阶,回填高度视路堤高度而定,一般取2 4m。桥头回填处理的另一方式是在路基上部设置水泥稳定料改善层次,使路堤体的刚度有所提高。一般稳定层结构是沿路堤纵向距桥台背约10m长,用一定剂量(如4%~6%)的水泥进行稳定,并在桥台端与路基相衔接处,采用1:1设置斜坡。上述两种处理方式均能达到减少竖向变形和刚柔突变的成效。如两种方式同时考虑,则效果更佳。
4. 结语
桥头跳车是公路常见病害,轻的使车辆通过时感到颠簸不适,严重时会造成车辆大幅度减速,甚至造成行车事故。严重影响公路运行效率,而且处理起来也很棘手。总之,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由客观因素产生的桥头跳车只能尽量减小,但由于主观因素引起的桥头跳车则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的关键首先是选择合理的处治方案,其次是加强施工管理,以期消除由主观因素引起的桥头跳车。
参考文献
[1] 陈卫.高速公路桥头跳车分析与治理措施[J].北方交通,2008(8):51―52.
[2] 赵卫国,杨涛.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7。33(2):334―335.
[3] 唐松玲,文燕.公路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7,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