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带领的新班级,学生自由散漫,个人主义严重,集体荣誉感不高,无责任感。人后自高自大,人前胆怯、退缩、不自信。因此,笔者就改善这些状况,做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一堂心理辅导课
上课前一个学生向笔者建议请某某同学唱歌,因为这位同学是学校卡拉OK大赛的选手,其实听歌是假,看这位同学闹笑话是真。突其不意的建议让某某同学紧张起来,身体趴在桌子上,还不停地摇手。在笔者的鼓励下,选手终于登台清唱,但整首歌都不敢正视台下的同学,姿势拘谨。唱完后,笔者引导班级同学进行点评,主要肯定了他的优点,并对有些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师生的称赞和真诚的帮助给这个同学带来了自信和动力,他主动要求再唱一边。歌声再次响起,高潮处,笔者带头举手打起了节拍,同学们陆陆续续也跟着打,一些同学还情不自禁地小声随唱。这种细微的举动却给选手莫大的鼓舞,一瞬间他提高了嗓门,还自加了动作。歌毕,笔者郑重地对同学们说:“选手代表咱们班级参加学校比赛,唱得好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更是我们大伙的事。他替我们班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顶着巨大压力,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帮助、支持他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开始热烈地讨论并制定班级参赛加工方案。趁学生情绪高涨,笔者特意安排一开始提议同学登台演唱的学生谈了体会,顺势对这个自高自大的学生进行了引导教育。临下课,笔者真诚地对学生们说:“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同学们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乐于关心帮助同学,敢于承认缺点,改进不足。同学们如果能把这些优点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扬光大,那么我们每个人会进步,我们班级会进步!再接再厉,做最好的自己!”黑板上笔者写下“自信、自强、自尊、自立”的大课题。
一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了,短短的45分钟里学生们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合作与竞争等方面有深刻感悟。一堂没有预设的心理辅导课呈现出笔者长期以来一直苦苦寻求的课堂效果,惊喜和感慨之余不禁剖析其成功根源。
二、剖析教学新途径
1.主题选材贴近生活,贴紧学生需要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致力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他们共同兴趣和需要切入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
2.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所创造的环境和氛围能够愉悦学生的心情,动态、开放的活动形式把学生那些内隐的、潜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得以呈现,为教师有针对性、深入的引导创造了条件。摸准学生的心脉,适时引导,循循善诱,少“说教”、“灌输”,多些“内在生成”,那么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发展,“润物细无声”也就悄然实现了。
3.正确处理学生整体参与与个体体验的关系
本节课既关注了重点学生,又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既让进取的学生获得了自信,又让“看热闹”的学生受到深刻教育,这是笔者感到最成功的地方。而这种效果的出现,得益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尊重、理解、信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整节课的改良催化剂。
三、如何变“奇迹 ”为“必然”
1.教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首先是正确处理教材和活动主题之间的关系,要把教材当作教学的范本,但不要受教材的局限,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素材都可作为心育活动教材。其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要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再次,教师在教学风格上要变高高在上为平等对话、心心交流。这些改变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有效沟通引导奠定情感基础。
2.教师要有敏锐洞察力,做好结合文章
心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团委、学生处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将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用心育来深化活动,用活动来实现心育效果。另外在组织活动时,教师需要要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如班集体凝聚力如何,班级的核心人物有哪些,班级中的边缘群体是哪些,谁会对活动的效果造成关键性的影响,这都需要教师事先考虑周到,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安排,不顾此失彼。敏锐洞察,对症下药,实施引导,心育才会有实效。
3.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建立“生动有趣,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关键因素是教师。心育课要走近学生,教师除了要具备的较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外,还要有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心育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总结、反思,虚心汲取同行们先进教学成果,这样才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增强感召力。
一堂没有预设的心理辅导课使笔者领悟到:教师只有走向生活,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和教学元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才能避免空洞的说教和陈旧式的窠臼,才能构建生机盎然、富有生气、充满活力的课堂。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高级职业学校)
一、一堂心理辅导课
上课前一个学生向笔者建议请某某同学唱歌,因为这位同学是学校卡拉OK大赛的选手,其实听歌是假,看这位同学闹笑话是真。突其不意的建议让某某同学紧张起来,身体趴在桌子上,还不停地摇手。在笔者的鼓励下,选手终于登台清唱,但整首歌都不敢正视台下的同学,姿势拘谨。唱完后,笔者引导班级同学进行点评,主要肯定了他的优点,并对有些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师生的称赞和真诚的帮助给这个同学带来了自信和动力,他主动要求再唱一边。歌声再次响起,高潮处,笔者带头举手打起了节拍,同学们陆陆续续也跟着打,一些同学还情不自禁地小声随唱。这种细微的举动却给选手莫大的鼓舞,一瞬间他提高了嗓门,还自加了动作。歌毕,笔者郑重地对同学们说:“选手代表咱们班级参加学校比赛,唱得好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更是我们大伙的事。他替我们班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顶着巨大压力,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帮助、支持他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开始热烈地讨论并制定班级参赛加工方案。趁学生情绪高涨,笔者特意安排一开始提议同学登台演唱的学生谈了体会,顺势对这个自高自大的学生进行了引导教育。临下课,笔者真诚地对学生们说:“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同学们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乐于关心帮助同学,敢于承认缺点,改进不足。同学们如果能把这些优点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扬光大,那么我们每个人会进步,我们班级会进步!再接再厉,做最好的自己!”黑板上笔者写下“自信、自强、自尊、自立”的大课题。
一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了,短短的45分钟里学生们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合作与竞争等方面有深刻感悟。一堂没有预设的心理辅导课呈现出笔者长期以来一直苦苦寻求的课堂效果,惊喜和感慨之余不禁剖析其成功根源。
二、剖析教学新途径
1.主题选材贴近生活,贴紧学生需要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致力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他们共同兴趣和需要切入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
2.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所创造的环境和氛围能够愉悦学生的心情,动态、开放的活动形式把学生那些内隐的、潜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得以呈现,为教师有针对性、深入的引导创造了条件。摸准学生的心脉,适时引导,循循善诱,少“说教”、“灌输”,多些“内在生成”,那么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发展,“润物细无声”也就悄然实现了。
3.正确处理学生整体参与与个体体验的关系
本节课既关注了重点学生,又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既让进取的学生获得了自信,又让“看热闹”的学生受到深刻教育,这是笔者感到最成功的地方。而这种效果的出现,得益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尊重、理解、信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整节课的改良催化剂。
三、如何变“奇迹 ”为“必然”
1.教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首先是正确处理教材和活动主题之间的关系,要把教材当作教学的范本,但不要受教材的局限,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素材都可作为心育活动教材。其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要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再次,教师在教学风格上要变高高在上为平等对话、心心交流。这些改变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有效沟通引导奠定情感基础。
2.教师要有敏锐洞察力,做好结合文章
心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团委、学生处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将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用心育来深化活动,用活动来实现心育效果。另外在组织活动时,教师需要要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如班集体凝聚力如何,班级的核心人物有哪些,班级中的边缘群体是哪些,谁会对活动的效果造成关键性的影响,这都需要教师事先考虑周到,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安排,不顾此失彼。敏锐洞察,对症下药,实施引导,心育才会有实效。
3.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建立“生动有趣,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关键因素是教师。心育课要走近学生,教师除了要具备的较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外,还要有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心育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总结、反思,虚心汲取同行们先进教学成果,这样才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增强感召力。
一堂没有预设的心理辅导课使笔者领悟到:教师只有走向生活,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和教学元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才能避免空洞的说教和陈旧式的窠臼,才能构建生机盎然、富有生气、充满活力的课堂。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高级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