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同质化与非同质化优化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w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广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同质化现象进行分析,并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三个方面提出该专业非同质化优化的措施。
  【关键词】广西高职院校 旅游专业同质化 非同质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95-03
  所谓同质化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出现了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办学层次等方面趋同的现象,称之为高等教育的同质化现象。这一现象的直接结果是人才培养上“千人一面”,各高等院校间同质化竞争。非同质化优化是针对同质化现象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它指的是各高职院校运用市场细分的理念,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动态,对高职旅游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及专业实践等环节进行合乎地区特色、院校特色及专业特色的改进,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
  一、广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同质化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广西逐步提出了打造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的旅游发展目标,加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使得广西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基于这一背景,广西不少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旅游专业,兴起了一股旅游专业的开办热潮。从近年的办学情况看,广西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训实习方式等方面出现了同质化现象。这将使得旅游人才的培养最终出现趋同的局面,既会增加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会给高职院校招生、专业建设及专业长效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一)专业设置趋同。旅游专业作为一个大类,涵盖了与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相关的若干专业,主要可划分为以下三类:酒店服务与管理类、旅行社服务与管理类(包括导游、领队、计调等)、旅游特殊服务经营类(包括景区、休闲、烹饪等)。根据调查,在广西的本(专)科院校中,开设了旅游专业的有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和广西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在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中,开设了旅游专业的有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等。旅游专业的本科和高职专业设置均出现了趋同现象。从具体开设专业的情况来看,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为广西高职院校的常设专业。而烹饪工艺与营养、国际邮轮服务、休闲服务与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连锁经营方向)和涉外旅游为特色专业,为各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在近3年中陆续开设的。此外,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为传统性专业,广西各层次的高等院校在开设旅游专业时,均倾向首先开设这两个专业,这也导致了同质化现象的出现。
  (二)课程设置雷同。高职院校的课程大多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公共课+必修专业课+选修课。其中,公共课在全部课程中占的比重较大。第一个学期由于新生入学晚和军训,授课时间又缩短了一个多月,因此能够开设的专业课十分有限。最后一个学期大多安排毕业实习,有的高职院校则在最后一个学年进行顶岗实习,实际上专业课大多集中在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内安排。在必修专业课的开设上,广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主干课程大多是: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广西导游、导游实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前厅客房与服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这些课程均属于比较传统的课程,所有本(专)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均包含了这些课程。因此,广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必然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特色课程作支撑。
  (三)实习实训形式单一。由于旅游专业的实操性较强,对学生的动手、动嘴和动脑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高职院校对该类专业的实习实训环节都比较重视。在实训环节中,比较多见的形式有两种:第一,以课程为依托的课内、课外实训结合。课内实训多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和教师口传身授的方式来开展;或者建立专门的校内实训室,配备旅游专业所需的软硬件设施设备,以教师示范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第二,建立实训基地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实训。与校外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对其冠以“实习(实训)基地”的名称,安排学生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实训。不管以哪种形式开展实训,时间都较短,往往以“节”为单位。实习环节的时间较长,多以“月”为单位,因此其常见形式有:实习月、毕业实习及顶岗实习。总的来说,广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习实训的形式还比较单一,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方式,特色也不够鲜明。
  二、广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非同质化优化
  对广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进行非同质化优化,有利于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条件提炼开办该专业的特色,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针对专业设置进行非同质化的优化。专业设置是一个专业开办的基础性前提,也是不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间进行区分的首要因素。因此,专业设置的非同质化优化对于广西高职院校各自旅游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做好充分的社会调查,了解同类院校旅游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做到知己知彼,不盲目跟风。其次,应配合大环境下旅游发展的热潮,立足学校所在地旅游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专业设置。最后,应逐步根据专业完善相关资源的配套,如师资(现有教师在职培训、引进人才、兼职教师),教学软硬件设施设备等。
  (二)针对课程设置进行非同质化的优化。课程设置是一个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和特点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课程设置的非同质化是广西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核心内容。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这一环节的非同质化优化应采用“减量增质”的方式,在完成公共课教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开设那些适应高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能够促使学生积累旅游专业相关知识、增强旅游实际工作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的课程。广西高职院校开办旅游专业时,可通过以下途径对课程设置环节进行非同质化的优化。   1 根据学校所在地旅游资源特色对课程设置进行非同质化的优化。高职旅游专业培养方向与高职院校所在地的旅游开发特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首先,高职院校所在地区是旅游专业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及进行专业实践的主要区域,所在地区的旅游开发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知;其次,旅游专业毕业生一般遵循就近就业的原则,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肩负着为所在地区旅游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大使命;最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优势旅游项目,对旅游人才的专业和素质要求也不同。鉴于此,广西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各自所在地的旅游资源特色对课程进行非同质化优化。如位于桂林的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根据桂林山水旅游资源丰富、喀斯特地貌特征独特、文化气息浓郁、在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较高、地接团较多等特点,对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导游地接实务等方面的课程有所侧重;位于南宁市的高职院校可根据南宁市是广西首府、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联合国最佳人居奖获得城市、出省团较多等特点,对会展旅游、城市休闲游、酒店会务服务、导游全陪实务等方面的课程有所侧重。
  2 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及办学条件对课程设置进行非同质化的优化。广西高职院校的学科背景存在差异,大多是借助其他学科背景发展起来的,有的是从外语系分离出来的,有的是从工商系分离出来的,还有不少院校并未成立专门的旅游系(学院),只是作为某个系的下设专业。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有必要利用自身学科背景的优势对课程设置环节进行非同质化的优化,还可以在分析旅游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借助学校整体学科优势对师资进行整合,进而设置出更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比如,从外语系分离出来的旅游专业,可以依托外语的学科背景,尤其是融入东盟国家的小语种,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涉外旅游和小语种方面的课程,以培养针对东盟国家的涉外旅游人才。
  3 结合区情,通过增加东盟国家小语种进行非同质化优化。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来往日益频繁和密切,对于能掌握一门东盟国家语言的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目前广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对于涉外性的体现主要是在英语、日语等语言类课程的开设上,而开设泰语、越南语等小语种较少。广西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学科背景和办学条件,增加东盟国家小语种进行双语教学或者作为选修课,并与旅游专业课程相结合。这样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形成课程特色,进而实现课程设置的非同质化优化。
  (三)针对专业实践进行非同质化的优化。广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的同质化现象由来已久,因此,从实践的形式、时间、内容等方面对其进行非同质化优化,有利于增加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合作,拓宽专业实践的领域。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习渠道的主要来源,改善和他们的关系,是实现专业实践非同质化优化的先决条件。第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深入社会、旅游企业以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深度调研。掌握广西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向,对旅游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最新态势,以此作为专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的制定依据。第二,解放思想,积极探究专业实践的新方式。通过与旅游产业界、旅游政府部门合作进行订单式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闭门式模式。这样一来,在专业实践这一环节,针对性就更强,学生也能获得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同时,也可以借力发展的理念,依托企业建设专业实践体系,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第三,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结合高职院校所在地旅游行业发展特色,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拓宽专业实践的领域。
  2 把专业实习与专业主干课程相结合,增加专业实习的次数和深度。实操性和实践性本来就是高职教育的特色,而旅游专业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则更高。因此,把专业实习与专业主干课程相融合,在授课过程中,适量地加入实习的内容或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大有益处。首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充分征求授课教师的意见,在专业主干课程的课时中配套适量的实践课时。其次,建设校内实验室,边授课边进行虚拟实训。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安排适量课时为校外实训课,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摩,有的课程内容,甚至可以进行实地授课。比如旅游景区的规划和旅游线路的策划,可以带领学生在学校所在地的旅游景区开展教学。最后,结合学校所在地旅游行业发展特点,增加专业实训的次数和深度。组织学生不定期地前往旅游企业进行考察和实践操作,甚至安排部分学生作为合作实训企业的后备力量,在旅游旺季进行上岗实习,既能实现企业和学校双赢,又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增加专业综合实习的灵活性与合理性。首先,在实习时间的安排上,注重灵活性。专业综合实习是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检验方式,应根据专业课程的开设情况合理确定实习的时间,尽量使专业课程和相应的实习实训同步进行。同时,应注意与旅游行业经营周期的波动结合。旅游行业有淡季、旺季和平季之分,淡季时旅游业务较少,顾客接待量也较少,利于学生进行观摩类的实训;旺季时旅游企业大多业务繁忙,顾客接待任务重,也急需临时兼职人员,利于学生进行具体业务操作能力方面的实训;平季时旅游企业业务量适中,可以在平季时请旅游企业安排老员工作为学生的师傅,等到旺季时,那些业务水平掌握较快的学生则可直接进行顶岗实习。其次,在实习内容的安排上,做到专业实习深入性与综合性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锻炼。在较短的实习实训时间里,应侧重专业实习的深入性,以锻炼学生的某项专业技能为主。在较长时间的综合实习中,通过与合作的旅游企业对学生的实习环节进行沟通,共同制订实习计划。采取轮换方式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旅游企业各岗位的情况,也为他们后阶段的专业学习探明方向。
  总之,开办了旅游专业的广西各高职院校,只有潜心进行专业建设,结合旅游市场新动向和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突出各自的专业特色,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专才”。只有立足专业特色,不断完善专业实习、实训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成为其就业的砝码,这就为专业特色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动力。通过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入职表现,能够提升学校旅游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广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非同质化优化。
其他文献
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为案例,就目前机电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的"2623"教学模式,为同类课程的教学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与文化关系的理论,分析了农村体育文化变迁的制度强制下的变革、传统与现实的遏制、对体育认知迷茫等特征,提出从文化演变开始推进制度变迁。
阐述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创造一个以网络支撑为主,以个性化和互动性为特色的高职英语教与学的环境,建立更能反映学生需要的英语学习和教学模式。
以民俗学、旅游学的角度为出发点,以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民俗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实现二者联动和互动的文化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