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的哲学精神

来源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我国过去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总结,又是现阶段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正确指导方针。在它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两种哲学精神:一是基于实事求是的理论自觉精神,二是不忘初心的人民至上精神。在这两种哲学精神的交互作用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生发出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方法,形成了一个具有完整理论结构、由不同内容有机联系起来的多层次复杂体系。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切实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是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以党的领导为根本
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在基层杜会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全面理解基层党组织组织
党员修养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关注和践行的重要课题。加强党员修养是使党自身始终过硬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在因素,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主体条件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塑造新时代民族精神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有着基础性的导向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持续转型,我国社会组织蓬勃发展,逐渐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深刻把握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群众监督思想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厘清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助于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监督思想的精神实质,为群众监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时代诠释。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治国理政经验不断分析和总结的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历史教育经历了初创探索、发展定型、稳定创新三个历史阶段。梳理这一历史进程,可以得出以下规律性认识:历史教育始终在
新时代“中国之治”究其本质而言是建构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过程,彰显了“制度”和“治理”共生共长的辩证运动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内在逻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承袭了我党一贯的人民立场,还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厚情怀。新时代,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