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离去,他的影子依然还在。
“一个人如果不在了,他的影子还会存在吗,”这是黑泽明的电影《影子武士》中的一句话。如果用我们熟知的成语“如影随形”或是“形影不离”来看,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可是,也有另外的答案。当黑泽明1998年去世的时候,我们才终于都明白了,黑泽明就是那个虽然离世,但影子仍然存在的人。
看黑泽明的每一部影片,就有如在看他的整个电影历程,那就是“渐八佳境”。《罗生门》和《蛛网宫堡》,前者以他的哲学思考而著称,后者则因为对日本能剧的运用而成为黑泽明最著名的作品,并且他也是由此奠定了自己在国际影坛的地位。再到《暗堡里的三恶人》时,黑泽明电影的魅力扑面而来,再也难以阻挡。到之后的《保镖》、《椿三十郎》、《七武士》、《影子武士》,以及他八十岁之后的作品《梦》,和最后一部作品《Madadayo》,大师的盛誉已经传遍全球。
1 东方神韵
黑泽明的以日本战国时代为背景的影片,就像一个个东方寓言,因为故事都很简单,情节的曲折也没有超出一般观众的预想人物形象虽然鲜明,但脸谱化痕迹很重经常运用一些鲜明的对比,比如贪婪和慷慨,勇敢和懦弱,聪明和愚蠢等等。他的故事给人的感觉就像小时侯读的林汉达编著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东方式的道德,东方式的智慧,东方式的幽默。每一次从影院里出来。我们都会感受到一种明朗与美好充溢在心里。
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张艺谋曾说,自己弄不清楚黑泽明是怎样用很少的人马营造出千军万马的恢弘场面的。电影就像魔术,而导演就像魔术师。日本文化里的很多东西就是中国文化的翻版,影片里的武打和中国的武打比起来真是小菜,可它就是能让你感受到古龙小说里的意境:影片所要表现的舍生取义也远没有中国的侠义精神来得源远流长,来得厚重,但黑泽明是真正抓住了东方文化的“神”。
也许一个东方的导演能很好地表现东方就已经很不错了,但黑泽明恰恰是透过东方,揭示的是人性的善与恶,在他寓言式的影片里,我们看到了那么多人类身上闪光的东西。
2 孤独武士梦
黑泽明的影画中多树,草,河海,蝼蚁般的军士,鬃毛随风飘扬的战马,战争场面恢弘,静若山岳,动如游龙。音乐则可谓之两字一为“惊”,二为“寒”。在其电影中,黑泽明糅合了很多日本的民间乐器,如(乱)中运用的如同梆子声的音响,在长久的宁静之后突然响起,让人为之一震,直击心扉。另外,战马嘶鸣,人声鼎沸,大战在即之时,音乐澎湃如海浪,大气磅礴,激动人心。然而细闻之,这种音乐却使人从心灵深处升起一股寒气,仿佛勒马回首之际,眼前只有如血的残阳或是滔滔而去永不停歇的江水,人本身却已被世界所遗弃。
这种影声让我有理由相信,黑泽明厌倦这个虚伪可笑的世界,但却不舍梦中逝去的英雄,在他的古装片中,主人公符合黑泽明白身的英雄概念,意志力强,忠义。团结,敢于牺牲,为理想虽万死亦无惧。他的电影多是这种矛盾的结合体,所以场面越恢弘,音乐越激昂,结局往往越悲凉。
黑泽明凭一己之力,当然无力改变现实。山河依旧,英雄选择的就只能是死亡或退隐。千万人的俯首称臣,千万人的搏斗厮杀,透露的是黑泽明一股悲天悯人之气。看透了世间的炎凉,历史的骨髓,对世界深深失望的黑泽明犹如一个圣者,端坐在浮云上坐看日升日落,世间百态。
然而他仍是人,仍有梦,死去的或退隐的人毕竟还是英雄,他的武士梦也一直陪他走完一生。火枪的到来和西方文明的侵入,让武士这个阶层没落,让武士文化在日本民族中徘徊,彷徨,经过不知多少的徨与阵痛,最终还是免不了淡去其色彩。
黑泽明将英雄定义集中于“个人决断下的人道主义”。这种人决断,又以在乱世中的的决断最为痛苦。因此,黑泽明喜欢将剧情背景置于乱世之中,来突现其英雄的决断能力。但这种乱世中的人道主义是一种属于个人的而非群体性的意志,是一种类似贵族化的、是少数人如武士才拥有的能力,才能做出的决断,也因此,黑泽明电影中的英雄,就注定要承受孤独。
所以黑泽明应该是一个过去的人,错误地生在了20世纪,他在《影子武士》中的武田家族战斗旗帜上有一段话,引自中国的《孙子兵法》,我觉得同样适用于形容他的电影: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3 影响一代人
黑泽明喜欢夸张的戏剧化的表演,他的电影关注人性的弱点,揭示人性恶的一面,其深逮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人,尤其是导演。
斯皮尔伯格曾经称黑泽明为自己的启蒙老师,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张艺谋也说过:“黑泽明使我明白,当走向外面世界时,要保持中国人自己的性格和风格”,“这是他给亚洲电影人上的很重要的一课。”
杜琪峰也一直十分敬仰黑泽明,更曾在其导演的电影《柔道龙虎榜》片末隆重其事地打上“献给黑泽明”的字样。杜琪峰说“黑泽明对我影响最大,他的电影有思想、有哲理,对每件事也有一个判断。像《红胡子》中的仁心仁术、道德和坚持。”
徐克的《七剑》则更是声明向大师黑泽明致敬,因为黑泽明的《七武士》对他的触动很大。他说“黑泽明导演拍摄的其实不是一部单纯的武侠电影,而是通过《七武士》讲述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我拍《七剑》仿佛也在经历这个过程,走着黑泽明导演走过的路,我很享受这样的感觉。”
黑泽明也对西方电影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好莱坞早期曾将他的《七武士》、《大镖客》改编成《豪勇七蛟龙》和《荒野大镖客》,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中的两个机器人角色的灵感,则是来自他《战国英豪》中的两个农民拍档。
小编手记:
或许,在如今这个泛娱乐化的年代,黑泽明的黑白影象和那粗糙的音效已经不再那么吸引人,但他看待问题的深度、广度和远见仍是电影史上的一道標杆,作品里流露出的精气神和主题也永远发人深省。不会过时。
一个人离去。他的影子仍然还在,那是因为在“形”与“影”之间,有“神”存在。黑泽明留给我们的已不仅仅是一卷胶片和一段画面。更重要的是他播撒了一个电影人对命运的思考,这一主题也始终贯穿在黑泽明的电影创作中。正是他铿锵有力的质问,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编辑:璎 珞
“一个人如果不在了,他的影子还会存在吗,”这是黑泽明的电影《影子武士》中的一句话。如果用我们熟知的成语“如影随形”或是“形影不离”来看,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可是,也有另外的答案。当黑泽明1998年去世的时候,我们才终于都明白了,黑泽明就是那个虽然离世,但影子仍然存在的人。
看黑泽明的每一部影片,就有如在看他的整个电影历程,那就是“渐八佳境”。《罗生门》和《蛛网宫堡》,前者以他的哲学思考而著称,后者则因为对日本能剧的运用而成为黑泽明最著名的作品,并且他也是由此奠定了自己在国际影坛的地位。再到《暗堡里的三恶人》时,黑泽明电影的魅力扑面而来,再也难以阻挡。到之后的《保镖》、《椿三十郎》、《七武士》、《影子武士》,以及他八十岁之后的作品《梦》,和最后一部作品《Madadayo》,大师的盛誉已经传遍全球。
1 东方神韵
黑泽明的以日本战国时代为背景的影片,就像一个个东方寓言,因为故事都很简单,情节的曲折也没有超出一般观众的预想人物形象虽然鲜明,但脸谱化痕迹很重经常运用一些鲜明的对比,比如贪婪和慷慨,勇敢和懦弱,聪明和愚蠢等等。他的故事给人的感觉就像小时侯读的林汉达编著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东方式的道德,东方式的智慧,东方式的幽默。每一次从影院里出来。我们都会感受到一种明朗与美好充溢在心里。
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张艺谋曾说,自己弄不清楚黑泽明是怎样用很少的人马营造出千军万马的恢弘场面的。电影就像魔术,而导演就像魔术师。日本文化里的很多东西就是中国文化的翻版,影片里的武打和中国的武打比起来真是小菜,可它就是能让你感受到古龙小说里的意境:影片所要表现的舍生取义也远没有中国的侠义精神来得源远流长,来得厚重,但黑泽明是真正抓住了东方文化的“神”。
也许一个东方的导演能很好地表现东方就已经很不错了,但黑泽明恰恰是透过东方,揭示的是人性的善与恶,在他寓言式的影片里,我们看到了那么多人类身上闪光的东西。
2 孤独武士梦
黑泽明的影画中多树,草,河海,蝼蚁般的军士,鬃毛随风飘扬的战马,战争场面恢弘,静若山岳,动如游龙。音乐则可谓之两字一为“惊”,二为“寒”。在其电影中,黑泽明糅合了很多日本的民间乐器,如(乱)中运用的如同梆子声的音响,在长久的宁静之后突然响起,让人为之一震,直击心扉。另外,战马嘶鸣,人声鼎沸,大战在即之时,音乐澎湃如海浪,大气磅礴,激动人心。然而细闻之,这种音乐却使人从心灵深处升起一股寒气,仿佛勒马回首之际,眼前只有如血的残阳或是滔滔而去永不停歇的江水,人本身却已被世界所遗弃。
这种影声让我有理由相信,黑泽明厌倦这个虚伪可笑的世界,但却不舍梦中逝去的英雄,在他的古装片中,主人公符合黑泽明白身的英雄概念,意志力强,忠义。团结,敢于牺牲,为理想虽万死亦无惧。他的电影多是这种矛盾的结合体,所以场面越恢弘,音乐越激昂,结局往往越悲凉。
黑泽明凭一己之力,当然无力改变现实。山河依旧,英雄选择的就只能是死亡或退隐。千万人的俯首称臣,千万人的搏斗厮杀,透露的是黑泽明一股悲天悯人之气。看透了世间的炎凉,历史的骨髓,对世界深深失望的黑泽明犹如一个圣者,端坐在浮云上坐看日升日落,世间百态。
然而他仍是人,仍有梦,死去的或退隐的人毕竟还是英雄,他的武士梦也一直陪他走完一生。火枪的到来和西方文明的侵入,让武士这个阶层没落,让武士文化在日本民族中徘徊,彷徨,经过不知多少的徨与阵痛,最终还是免不了淡去其色彩。
黑泽明将英雄定义集中于“个人决断下的人道主义”。这种人决断,又以在乱世中的的决断最为痛苦。因此,黑泽明喜欢将剧情背景置于乱世之中,来突现其英雄的决断能力。但这种乱世中的人道主义是一种属于个人的而非群体性的意志,是一种类似贵族化的、是少数人如武士才拥有的能力,才能做出的决断,也因此,黑泽明电影中的英雄,就注定要承受孤独。
所以黑泽明应该是一个过去的人,错误地生在了20世纪,他在《影子武士》中的武田家族战斗旗帜上有一段话,引自中国的《孙子兵法》,我觉得同样适用于形容他的电影: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3 影响一代人
黑泽明喜欢夸张的戏剧化的表演,他的电影关注人性的弱点,揭示人性恶的一面,其深逮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人,尤其是导演。
斯皮尔伯格曾经称黑泽明为自己的启蒙老师,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张艺谋也说过:“黑泽明使我明白,当走向外面世界时,要保持中国人自己的性格和风格”,“这是他给亚洲电影人上的很重要的一课。”
杜琪峰也一直十分敬仰黑泽明,更曾在其导演的电影《柔道龙虎榜》片末隆重其事地打上“献给黑泽明”的字样。杜琪峰说“黑泽明对我影响最大,他的电影有思想、有哲理,对每件事也有一个判断。像《红胡子》中的仁心仁术、道德和坚持。”
徐克的《七剑》则更是声明向大师黑泽明致敬,因为黑泽明的《七武士》对他的触动很大。他说“黑泽明导演拍摄的其实不是一部单纯的武侠电影,而是通过《七武士》讲述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我拍《七剑》仿佛也在经历这个过程,走着黑泽明导演走过的路,我很享受这样的感觉。”
黑泽明也对西方电影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好莱坞早期曾将他的《七武士》、《大镖客》改编成《豪勇七蛟龙》和《荒野大镖客》,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中的两个机器人角色的灵感,则是来自他《战国英豪》中的两个农民拍档。
小编手记:
或许,在如今这个泛娱乐化的年代,黑泽明的黑白影象和那粗糙的音效已经不再那么吸引人,但他看待问题的深度、广度和远见仍是电影史上的一道標杆,作品里流露出的精气神和主题也永远发人深省。不会过时。
一个人离去。他的影子仍然还在,那是因为在“形”与“影”之间,有“神”存在。黑泽明留给我们的已不仅仅是一卷胶片和一段画面。更重要的是他播撒了一个电影人对命运的思考,这一主题也始终贯穿在黑泽明的电影创作中。正是他铿锵有力的质问,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编辑:璎 珞